叙利亚战争启示录

叙利亚战争启示录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叙利亚战争启示录
    溆涂水
    推荐

    这是一个老人写下的书:一个老人衣袖上的灰/是焚烧的玫瑰留下的全部灰烬/尘灰悬在空中/标志着这是一个故事结束的地方。史铁生用现象学还原和直观的方式为我们展开了残疾人C与X、医生F与N、诗人L与T、画家Z与O等人爱情故事。他们的爱情在时空中绽放,时而交叉,时而重合,时而分离、时而消失。爱无法用逻辑需要表达,史铁生笔下的爱是永恒的旋律和诗,是现实世界的诸多可能。 ━━━━━━━━━━━━━━━━ 著名的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将真理区分为普通的真理和深刻的真理,普通的真理是反面一定是一个伪命题,而深刻的真理则是其反面也具有深刻的真理性。史铁生对善恶、自由、平等等观念进行了深入的理性剖析,最终无可避免遇到“我”的悖论和“解释学循环”,即经过深入剖析的善不再是善,恶也不是恶了,善恶的界限模糊了甚至消失了。 二十世纪上半叶哥德尔提出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并证明了定理的第一条,对数学界和哲学界影响很大。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可以用如下语句表述: 如果一个复杂的逻辑体系中任何一个命题非真即假,都可以用逻辑推理加以判定,或者用数学语言讲,这个理论体系是完备的,那么这个理论体系就不可能是无矛盾的; 如果我们要求这个理论体系是无矛盾的(数学上称为一致性),那么它就不可能是完备的,其中必定存在着非真非假(对这个体系本身而言,就是指其真假不可证明)的不可判定的问题。 虽然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是逻辑与数学中的理论,但其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体现。我们所使用的语言也具有不完全性。语言的不完全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面对复杂繁多的现实,语言显得无能为力; 二是语言中充满了错误与假象,具体表现在语言的一维性、语言的离散性、语义的不确指性、语言的有限性几个方面。 在日常语言的使用中语言的的不完全性还体现在语言的形式复杂性、歧义性和疏略性。如果用理性或逻辑语言来表述善恶、自由、平等等观念,则必然会遇到“我”的悖论。“我”也可能被理性和逻辑所消解而变得虚无。 尽管遭遇了“我”的悖论,但史铁生没有放弃,而是勇敢地投身于这个痛苦的、钻心的循环,不断地拷问人性。庆幸的是,在拷问人性的过程中,史铁生始终不忘爱情与欲望。 爱情是什么呢?史铁生说很可能在问题提出来的时候,答案就已经存在(第十三章)。我对史铁生的说法的理解是爱情是什么的答案包含了对生命和死亡的理解,爱与生俱来,爱情的产生先于理性意识。 史铁生说“我”就是欲望(而不是理性),欲望是不会死的,而欲望的名字永远叫“我”。有了不死的欲望我,便不会陷入虚无或者说可以对抗虚无的理性我。 ━━━━━━━━━━━━━━━━ 在《非理性的人》中,威廉·巴雷特在分析教徒与上帝的对抗时这样写道: 希伯来人所采取的,却不是理性方式,而是由整个人,即约伯,满怀激情地同不可知的和压倒一切的上帝相对抗。而且,约伯最后的解决办法,也不是如一向在生活中一样,靠理性解决问题,而是改变和转变整个人。约伯和上帝之间的关系,用马丁·布贝尔的话说,是一种一个“我”和一个“你”之间的关系。这样一种关系要求每一个人以他的全身心去对抗另一个。这种对抗也不是两个理性心灵各自要求一个使理性满足的解释。约伯和上帝之间的这种关系处于存在的而非理性的层次上。 ———————— 后来新教企图恢复人同上帝的面对面的对抗,却只造得出苍白的复制品:缺乏原始《圣经》信仰的简明、有力及完整。新教的人已经甩掉了身体的外壳。他成了个有精神和内在性的生物,却不再是我们在《圣经》里发现的有肚腹、有肌肉、有鲜血、有骨骼的人。新教的人从来不敢面对上帝,要求他说明他的道路。到了宗教改革时代,历史上的那个纪元早已成为过去了。 如果没有信仰,用理性去深究人性将使人陷入虚无。而如果把自己当成有血有肉有的整个人置于存在的层次上去对抗虚无,则可超越虚无。虚无在面对存在着、有情感有欲望、生生不息的“我”时,将自动消散。 那无以计量的虚无结束于什么?结束于“我”。 我醒来,我睁开眼睛,虚无顷刻消散,我看见世界。 虚无从世界为我准备的那个网结上开始消散,世界从虚无由之消散的那个网结上开始拓展,拓展出我的盼望,或者随着我的盼望拓展……(第29章) 有血有肉有欲望有情感的“我”先于理性的“我”,或者说理性的“我”只是有血有肉有骨骼有欲望有情感的“我”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人不只有理性,还有非理性。完整的“我”不能被理性解构。理性只能解构由理性建构、处于脑海中的“我”,而不能解构现实中有血有肉有骨骼的“我”。 如果从“我”是有血有肉的整体出发,或者说从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第二条中不可判定却又不可否定的存在出发,那么我们理性中的矛盾就会变成现实中的可能。举书中反复剖析的善与恶为例,如果只把善恶纯粹符号化,由于语言的不完全性,深究善恶必然导致矛盾,但如果根据作为整体的我们的主体间性系统和同理心去判断具体行为的善恶,就不会有矛盾,善恶也就成了我们行为的一种可能。如果我们再根据已有的经验不断去修正善恶观念并改正恶的行为,就可以把我们塑造成德行趋近于完美的人。如果把“我”换成“心”,则可表述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在具体的操作方面,我想王阳明或刘宗周的心学可以给我们提供指导。 ━━━━━━━━━━━━━━━━ 史铁生的文笔很好,很多话都富有诗意和哲理,看他的文字就像是在享受流动的思想盛宴。但是本书并不太好懂,在此推荐一篇对本书概括很好、解读很深刻、可以作为导读的书评:邓晓芒讲史铁生的哲学——可能世界的笔记https://mp.weixin.qq.com/s/XAI6dJ8k2MAkR53YRTjEXg

  • 叙利亚战争启示录
    Pocketful   of   poetry
    推荐

    “一个真正想死的人,不会再计较人们说什么。一个拿死说来说去的人,以我的经验来看,并不是真的想死,而是……” “而是什么?” “而是还在……还在渴望爱。”

  • 叙利亚战争启示录
    推荐

    读完这本书时,感觉有什么如大雪般安安静静、纷纷扬扬的飘,充满天地之间,哦不,是充满于感觉构建的世界。是时间么,可时间流逝从来如锣鼓喧鸣,从不顾你的感受,大摇大摆的流走。是那些如鸟群一般的语言么,时间之河中,语言又是什么呢。是一张口声音就消失的口型,还是可以凭之横渡河流的舟楫?是想被听见的那声呼喊还是被听见就被治愈的一种抚慰?还是,干脆就是鸟群迁徙天空记录的痕迹,就是大雪纷飞大地为之一心一意刻画的形象。然而,这都是徒劳的比拟,总是不清晰不明确。 但这就是读这本书的感受。史铁生是想专心讲述诗人、画家、女导演、女教师、医生、残疾人、葵林恋情这些人这些事么,就像一般的文学作品那样?并不那么明确。如他所说,那些诗人、画家、女导演、女教师、医生、残疾人就是你我,千万个你我,甚至不需要名字,顶多身份上有所不同,所以作者用符号指称他们,似有意让阅读者混淆他们的异同。还有葵林里的恋情、洋楼里的爱情、南方的女子、遥远的梦想、叛徒、冷冽的白色羽毛,他们是小说构建的世界里的故事,也是你我之中发生的事,千万个故事,是生、是死、是爱、是规则、是打破、是忠诚、是被叛、是琐碎。 我们和我们的故事充满人世,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和姿态,汇成莫可明状,无可明确的茫然。不明确是永恒的,既透明又混沌,无论你我身在何处,不明确的面向多得晃眼,那些面向甚至会明晃晃的给你指条明路,比如你要奋斗,你要做个好人,你要学会顺境善待人、逆境善待己,你要储备一些行走世间的技能,甚至你具备一些流行的物件比如情商,不管是哪个层面的情商,诸如此类,然而它们最终会把你带到一种既清晰又模糊的不明确状态。那是最终指向生命是什么、在这个你我共存的世上生命会怎样展开的终极问题。 这个问题如此庞大,它的明确超出了我们所能理解的边界,正如作者所说,二维世界是无法展现三维世界的。 我们没办法站在自己的对面看向自己。我们也没办法明确的或纤毫不差的或上帝视角的看清这个世界。 即使如此,作者仍努力刻画了心灵的形象,尽可能展现了人世的模样,是具体的,也是结构的,是那样的庞大,由不得你不感觉到那样的世界里,唯有纷纷扬扬才能契合你思考着的、观看着的、感受着的痕迹。

  • 叙利亚战争启示录
    薰衣草
    推荐

    《务虚笔记》“我是我的印象的一部分,而我的全部印象才是‘我’”开篇收尾的这句话,可作为阅读这部小说的一把钥匙。务虚是一种纯粹与实际无关的精神游戏。作者通过写动物的繁殖、植物的生死,通过童年的记忆和经历,写死亡、写革命、写背叛、写爱情、艺术、写人的欲望和意义等等......来思考虚无。 史铁生不仅仅是思索和拷问人生的意义,还有其中的意义中的意义。既有思想的深刻性,也有优美的语言似诗,似河流。犹如隔着咫尺的空间隧道流淌与浩瀚的时间交汇。作家将带着读者凝望生命的哀怨与无常,体味历史的丰饶与短暂。 窥望并不都是朝向自由。窥望,并非都要把眼睛贴近类似门上那样的小孔。窥望可以在心底深藏,可以远离被窥望物,可以背转身去讳莫如深,甚至经年隔世,但窥望依旧是窥望,窥望着的心思会在不经意的一瞬间全部泄露。“不管是藏进一间简陋的画室还是藏进他清高的艺术,......由此可见他心境的改变。就像他习画的过程:先是不能脱俗,然后不能弃雅,再后雅不避俗、俗亦能雅了。自惭的俗人常要效雅,自负的雅士倒去仿俗,是一条规律。.....羽毛应该是洁白的,这确定无疑。但它的姿态和背景却朦胧飘忽,看似渐渐近了,好像伸手就能抓到了,却又一下子跑掉,无限地远去。蓬勃、飘逸、孤傲……它一刻不停地抓挠着他的心,他却不能让它显现,不能为它找到一个恰如其分的形象和位置。” 人们终将找到理想和面包来滋养自身的价值。我们一直也都在务虚中度过漫长的岁月,一个步入理智之年的人应该理智的确定自己的人生路线。而追逐影子的人,自己就是影子!

  • 叙利亚战争启示录
    墨隐阡陌
    推荐

    三流作家写假,二流作家写实,一流作家写虚。 在写作之夜,一切事物都皆有可能。它可能发生,亦可能不发生。可能发生在你,也可能发生在我。如果它发生了,那么当事人就是Z;如果它没发生,那么当事人就是WR。如果你选择了这条路,那么你就是N;如果你选择了那条路,那么你就是O;如果两条路都没有选,那你必然是T。 我们观察他人,总觉一切皆有定数,他人的故事也变成茶余饭后的谈资,变成必然发生的事。我们看待自己,却发现人生变化无常,未来无有定数。站在现在看未来,深感自己不知所在何方、去向何处。站在现在看过去,又觉几十年不过大梦一场,心中的执念不过虚妄,恍然间江河日下。 如若凡事皆虚,那么什么是实呢?欲望是实。生命在于运动,而运动产生于欲望。哪怕世事皆为虚妄,我们的欲望却能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哪怕功名皆归于尘土,哪怕苦难加诸我身,我们仍能说:“我从人间走过”。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