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论:间接路线

战略论:间接路线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战略论:间接路线
    wind
    推荐

    中年以后就是干活 ——我读《走出唯一真理观》 乍一看这个题目中年的你们可别打我,原话是这样的:中年以前人有故事,中年以后就是干活。人到中年,要做的是一项一项地干活。 像《走出唯一真理观》这样的哲学书,尽管已经很接地气了,对我来讲还是难。篇篇都是道理,读着读着就被哲学家们绕进去了。总不能整篇书评都是引用原文吧?还好看懂了开篇这一句,就这一句聊聊自己的感受吧。 年轻地时候人生还没经历什么,会有各种对未来的想象和愿望,对人生有着各种规划,不确定性的因素太多了,想要去尝试探索的事情也太多了。到了中年慢慢趋于稳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做什么,所以一件事一件事去做好喽。 年轻人会问怎么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就是书里那个问题:如何贴着自己的真实天性行路?这个问题真的有点难。 那位老教授说得好:“你学的东西是你喜欢的东西,你的工作就是你的生活,你的生活就是你的工作,多好。”这个观点常常会有两种争论,把自己喜欢的当作职业很完美,还有一种观点是这是一种压力,为了赚钱爱好也会变负担了。 以我自己的经历来说,40岁以前做着自己特别不喜欢的工作,堆积了太多负面情绪。但那个时候还不太清晰自己真正喜欢什么,只是不喜欢那个工作。现在知道自己喜欢的是画画、写字、阅读,绝非化学、机器、数字、表格。40岁以后慢慢被自己喜欢的事情推着走,一步一步的,没有规划没有目标,就是这样在不自觉地被推着前行。逐渐离开原来的工作,全身心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这几年每天画画的时间平均大约在2—4个小时左右,写字1小时左右,阅读2-3小时左右,有时候一天能画6小时,有时候连续几个月一天写2-3个小时,这都源自发自内心的深深地喜欢。 现在的我教画画,教写字,线上线下课一起开,还带着线下读书会,负责线上读书会的一部分共读工作,这几年一周读至少一本书,写一篇书评。 很多学生都问我怎么会有这么多时间?首先教课现在是我的主要工作,工作时间是一定要保证的,其次这些事情都是我喜欢的,所以动力十足,一定会保证高效利用时间完成。回到前面的讨论,因为喜欢工作起来会很有动力,有动力就会尽最大可能高质量完成,那么收入就会有保障,这同时也是对自己做的事情的极大肯定。良性循环形成,“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真好。 对我来讲,就像陈嘉映先生说的,中年以后就是干活,每天一张张的画画、录视频,一篇篇写字、录视频,备课、上课。别人可以喜欢我的画,看我的画,但我知道我是一个劳动者,画画是个体力活。我不能风雅的去看画,我得干活。 我常跟学生说,画画也是个体力活。不过 伯纳德·威廉斯指出,人并不是只要享受的生物,我们不仅希望获得结果,我们也希望这些结果是亲力亲为的结果。 “世上有种种可能的生活,其中只有一种是我选择的,或是我被抛入的,但我并不是被封闭在这种生活里面,我有所领悟地过着这对我唯一的生活。这种生活因此富有意义。” 这样的生活能提升我们自身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也因此富有意义。 所以,中年以后的我们,就一件事一件事的去干吧! 祝干活快乐!

  • 战略论:间接路线
    洛尔迦
    推荐

    陈老师是一个诚实到坦荡的人,他不会掩饰自身的局限,也不会刻意夸大自身观点的正当,只是在与他人的漫谈中慢慢突破思维的单向度,达成目的之外的出人意料结果。说到这儿,不由想起他和周濂亦师亦友的关系,他说他不管话题的漫漫无边,只管你来把控。他自然瞧不上故作清高之态的出世清醒,在叙说自己荒唐而贫瘠的求学生涯时,一股子毫不服输的劲儿在话语里悠悠透了出来。现代性造成的后果是碎片化、瞬间感,是无休无止的解构,是并不稳固的同一,这样一切坚持都好像没了意义,可是他说,不要过度反思,经验就是经验,不用非得提炼到理论的高度,与老虎搏斗时首先想到肯定是保全生命,而假如没了厚重的生活,连反思活动本身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贫瘠的年代,无趣的年代,读书人担忧受惊的年代,更需要做斯通纳的背面,不要把这个世界让给那群人。

  • 战略论:间接路线
    赵祥亦
    推荐

    哲学的任务并不是纯事质方面的探索,那是科学的任务。哲学要探究的是我们自己的理解,探究这种理解中稳定的“必然”的东西。万物的本质,此作为存在的物质之内,或可利用,可运用,甚是创造,但所了解的层次,则在物质的表面,而非本质。 假设去做一件事,此事做完,实际不一定了解事的本身的意义,所作的层面,局限在表面,而需要探究,来思考事本身带有的意义性,所谓意义在角度不同的情况下,有着不同的意义,来作为事的意义。 一个人有着理论,但没有实践操作,所掌控的是理论的本质,需要实践来证明,而一个人有着经验,或许比之理论更适合于一个问题,将之解决,但孰能手巧的原因,所代表的则是表面而非本质的问题,假设一个问题的存在,产生变数,则有经验难以解决,而有理论进行实践的,不但可以解决问题的表面,也可研究问题本质后,将之根治,达到治本的作用。

  • 战略论:间接路线
    大白
    推荐

    《走出唯一真理观》这本书不是体系很明确的哲学书籍,陈嘉映老师的访谈、演讲和文章合集,三辑分别是没有什么主题的漫谈(六篇)、围绕作者近几年出的几本书(十三篇)、读书漫谈和书评(十三篇)。整体读起来还是轻松的,读这样的书是学习,更多的是多一个看待问题和世界的视角,不要困在自己唯一的价值体系中。 通常我把看的书分成两类,一类是我内心有一个想法却苦于无人沟通的时候,有这样一种书,让我知道我跟前人有相同的想法,穿越古今,跟好多人对话。一类是在我感到焦虑无力的时候,有这样的书告诉我,这个世界上有好多坐标系,你可以在另一个角度看看你自身以及你同周遭的关系。第一类书可以叫做共鸣的对谈,第二类书是启发智性。 毫无疑问就是,陈嘉映老师的书就是启发智性,让我知道,原来这个世界的角度是如此之多,而我之初活得又是如此浅薄。或许不是陈老师,而是一切关于哲学的书籍都是这样。我记忆中能够回想起心中有这类想法的时候是读张法老师的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他就指出,这个世界上有无数个坐标系,我们仅仅囿于其中的某一个坐标系去看待人生的境遇与世界的变化是全然不够的。这一点在陈老师这本书的影响之下又被唤醒,好像自己已经沉沦在芸芸众生给我制造的贪新鹜奇的幻象之中。所以虽然陈老师不知道,他可能也不想听见谁由于他的想法而受到影响这样的事情,但我依旧想要表达自己对于认识这本书的喜悦与幸运。

  • 战略论:间接路线
    文清子
    推荐

    走出唯一真理观。 有不同的道,从前有不同的道,现在有不同的道,将来还有不同的道。重要的问题不是找到唯一的道,而是这些不同的道之间怎样呼应,怎样交流,怎样斗争。 哲学要的不是唯一真理,哲学是活的。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