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论:间接路线

战略论:间接路线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战略论:间接路线
    推荐

    关于回忆录、访谈、演讲、书评的合集。   就像陈嘉映老师说的:“读书从来不只是吸收信息,读书把我们领进作者的心智世界,我们通过阅读与作者交谈,培育自己的心智,而不只是搜寻信息。”阅读形形色色的书,听见不同的声音,总会拓宽我们的局限视角,而非要去追去确定的唯一真理。   第三部分,把写过的书的序言放进去,感觉有点注水....   总之通俗易懂,平易近人。最喜欢《我们不再那样感知世界》那篇,作为世界观的补充。

  • 战略论:间接路线
    如是我闻
    推荐

    时代贫瘠,但陈嘉映老师是沃土。感谢最后几篇关于海德格尔的读书笔记分享,有想去啃“存在与时间”的欲望了。

  • 战略论:间接路线
    李德胜
    推荐

    陈嘉映已经是搞哲学的人里最接地气,最会说人话的了,但是对于哲学0基础的人来说本书的某些有关哲学的章节还是犹如天书,再加上是访谈和文章的合集,前后毫无联系,天马行空,还有哲学的中国化做的也不好,许多词没法翻译只能说德文原词,或者翻译的除了搞哲学的谁也不明白,完全无视汉语规则。以上种种于我这样的平庸之辈理解起来更是雪上加霜。还有这种合集里类的书真是十本九坑,起个驴群不对马嘴的名字,完全是编辑出版社刷销量的作品。 由于西哲在中国发展到先天缺陷,所以在中国搞哲学更像是拿西方的哲学来套中国哲学或思想,就像一猪一狗,拿猪评狗,说多错多,越读越别扭。在中国不先解决哲学是什么,中国有没有哲学的问题,或者说不解决哲学工作者心里自卑的问题,出什么书都是不伦不类。老实研究西哲其实挺好,非要和中国思想杂交,硬要用哲学来给中国思想评评分过过筛子就比较恶心了。

  • 战略论:间接路线
    旺仔小馒头
    推荐

    这本书太好了,很赞。忽然发现居然是2020年五月出版的,相当新了。一般我都是把东西放一放,让它经过时间的检验再来读或者看,没想到这个是我自己淘来的 惊喜啊!

  • 战略论:间接路线
    周娟华
    推荐

    陈老师文风平实,有大家风范,当得起现时中国最接近哲学家这一称谓的学者。

  • 战略论:间接路线
    杜方远
    推荐

    我似懂非懂地读下来,有些感觉,只是不强烈,缘于无知而已。学力强壮者,最好不要放过。

  • 战略论:间接路线
    陶北III
    推荐

    作者是通人,做到了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贯通中西,有大师气象。本书当此时忒有启蒙意义。

  • 战略论:间接路线
    里明
    推荐

    说,可说,说的程度,可能还不如不说。活,可活,活的程度,可能还不如迷糊

  • 战略论:间接路线
    钟铭
    推荐

    不要盯着自己的感受,放开来去感知世界,不要盯着自己的善意,出手去为你在意的人多做点儿什么。

  • 战略论:间接路线
    Cathy Niu
    推荐

    这是一本很深刻的书。 20210725【阅读笔记】 ◆ 走出唯一真理观 陈嘉映 >> 年轻,没到删繁就简三秋树那种境界,学得越多越好。由于无知,起点低,学东西就显得特别快,读了一本世界史,一下子了解了好多新事情,这让人很兴奋,也特给人信心,好像自己在突飞猛进。其实只因为先前啥都不懂,这种兴奋,这种信心,现在看起来挺可笑的,但当时的确是鼓励青年的心灵不断向上的动力。当时要是像现在这样,知道天下的学问你就是花一辈子也学不到一星半点,可能就没那么大激情了。 >> 我们这一代人,幸或不幸,经历了不少事情。人类的生活形式本来就转变得越来越剧烈了。我的思考从来没有完全地脱离我所身处的这个世界,无论是世界格局的变化,还是我身边人的沉浮生死,就此而言,我作为一个爱思考的也只会思考的人,我觉得还是蛮幸运的。 >> 甘阳他非常有学术眼光,他读书有时候读一读就知其大意,不一定读得很透,但是对大的局面、大的结构,他有一种敏感。这是文化领袖应当具备的一种能力吧。 >> 甘阳他们当时有宏图大略,要整体上建设中国的思想学术,分三步:第一步是翻译一批重要著作,第二步要写出有分量的论述性的著作,第三步,五年、十年以后,要写出我们这代人自己的著作。到那时候,中国学界就有了自己的东西,在我们的指导下成形了。 >> 有不同的道,从前有不同的道,现在有不同的道,将来还有不同的道。重要的问题不是找到唯一的道,而是这些不同的道之间怎样呼应,怎样交流,怎样斗争。 >> 我大概不是那么要成为作家,更爱做点儿钻研,一个问题想好多年那种,主要是写笔记,不是写文章。 >> 中年以前人有故事,中年以后就是干活。 ◆ 我们不再那样感受世界 >> 虽然貌似这个世界是变平了,很多东西是可以共享的,但是实际上,这种不公平会越来越加剧,权力会越来越集中。 >> 今天呢?每个人好像怎么做都是有道理的——你追求卓越是一种生活方式,我好死赖活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卓越被拉平到种种生活方式中的一种,也就无所谓卓越了。 >> 实际上,一个劳动者、生产者,一旦入了风雅圈,生产力就大大下降。他要是习惯了这种圈子,他作为一个生产者就基本上没什么用了。 ◆ 读懂一两个大哲学家 >> 弊端那么明显的制度一年一年延续,说明这样的坏制度有深层结构性的原因。阻碍改革的因素中有巨大的利益诉求。 >> 艰深的语言有时出自学术内容的要求,有时则用来骗自己吓唬别人,浅显的语言,有时是大师的炉火纯青,有时是流于表面不肯深思。 >> 依我看,本科生,甚至研究生,不用要求什么创新,毕业论文写一篇好的读书笔记就好了。你好好读一本书,所谓好好读一本,你肯定读了好几本吧。你能从自己的角度讲一讲,他到底说了什么?如果你要说哲学也有什么训练的话,就是弄清楚“那个人在想什么”。 >> 一方面信息流通在加快,获得信息的途径在增多,另一方面社会阶层在固化。 >> 今天的人容易产生失败感和无足轻重感,原因非常多,我想这跟人人都面对漫无边界的整个世界有关。一个人直接面对太大的世界会带来一种无力感。 ◆ 聊聊爱情与死亡 >> 在这个意义上,我想我不是特别害怕死亡。我倒是比较怕等到死亡真正来临的时候,没有生命力来镇定自己,这是比较可怕的。 ◆ 漫谈人工智能 >> 我常说,这是两面夹击,人工智能要把机器变得越来越像人,生物工程要把人变得越来越像机器。 ◆ “说理”四人谈 >> 在一般关系中,最能让人做耐心听者的就是讲者的权威,其实权威的一种外化的形式就是别人洗耳恭听。 ◆ 反思与过度反思 >> 当一切都朝一个方向进行时,最好朝相反的方向深深地看一眼。 >> 现代社会里,有志之士没有一个公认的发展方向。在以往的社会里,对有志向的人来说,往往有一种比较公认的努力方向。 >> 宋朝人文明,辽朝人粗蛮,但它能打。他打你宋朝,同时羡慕你,想变得像你一样文明,变成你之后,来了金朝,它一边攻打你,一边学你的文明,后来,的确变得文明了,蛮力却衰退了。现在西方国家有点面临这个,你君子动口不动手的,人家上来蛮不讲理跟你整,你抓着那些嫌疑份子,灌点水,全世界抗议,闹得不可开交。倒退一百年哪有这事?文明好是好,但文明有时候面对的是赤裸裸的粗蛮斗争。 ◆ 行之于途而应于心 >> 我该怎样生活这个问题不仅是人生道路之初的问题,而且更是贯穿人一生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不是选择人生道路问题,不是选对或是选错人生道路的问题,而是行路的问题,知道自己在走什么路,知道这条路该怎么走,我们是否贴切着自己的真实天性行路。” ◆ 关于痛苦与灾难 ——答阿坚关于《何为良好生活》的一点批评 >> 他经历过大苦难,他不可能夸夸其谈,跟那大苦难相比,我们吃过的小苦都嫌轻薄,我们可千万别夸夸其谈。作家们,说得可爱一点儿,常在撒娇。理论家们,不能不对自己的行当感到沮丧。哲学这个行当必定隐藏着某种优越感吗?如果有,那种优越感是多么浅薄。我知道,世界不是奥斯维辛,我们不能以它为标准来衡量品德,衡量乐趣,衡量我们的小小苦乐,但有过奥斯维辛,它就会成为我们思考人性的一个永恒的坐标。 >> 哲学不高踞文学之上,更不高踞于生活之上,但让我们愿它有时能协助我们反思生活。 ◆ 起而斗争未必声称“正义战胜邪恶” >> 典型的困境是,一种宽容的文化碰上了不宽容的文化,你该怎么办?一种反应是,你不宽容我就不宽容你,但是如果你本来只宽容那个可宽容的,那就不叫宽容。宽容意味着它能够宽容那些真正异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如果你去宽容那种不宽容的、极具攻击性的文化,它可能反过来把你这种文化消灭掉。 >> 不是先有善才去理解,而是:善本身就包含去理解的努力。 ◆ 关于查尔莫斯“语词之争”的评论 >> 争论双方对相关事实没有争议,但对用什么语言来描述这些事实有分歧,是为语词之争。 ◆ 漫谈书写、书、读书 >> 只说一点吧,读书能让人变得谦虚,你自以为聪明,你读读费曼,就知道自己跟傻子差不多,你自以为博学,你读读雅克·巴尔赞,就知道什么叫渊博了。 ◆ 书是地图,是画,是歌 >> 在没开始生活之前,书是地图,你从书里找东南西北。自己有生活,书是画,把你感受到却无能表达的东西画到你眼前。活过了,书是歌,活过的岁岁月月都跟随这首歌。 ◆ 从黎明到衰落 >> 知识在资料库里有一种组织法,装在脑子里是另一种组织法:只有装在同一个大脑里,知识才会勾连成一个鲜活的整体,满腹学问才能满腹经纶。 >> 我更喜欢巴尔赞的写法:我们不知道的人事多谈几句,我们都知道的少谈几句,得到普遍推崇的不妨多谈谈缺点,反正是个人看法。 ◆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导读 >> 没有人拥有无限的同情心、爱和耐力,所以我们要珍惜这些美好的东西,

  • 战略论:间接路线
    季风良好
    推荐

    碰到海德格尔的部分就歇菜,很多细节也无瑕顾及,颇有种贪急之感,之后应该会再看一遍。印象最深的,便是此在只要生存着,他就沉沦着。日常此在从来就不是他本身,而是芸芸众生。很难不说,我,我们的确如此。

  • 战略论:间接路线
    乔木
    推荐

    断断续续的读完了,这本书适合常常翻读,慢慢体会,特别是书中对知识的热爱,对自我的认真反思,抒发意见所具备的严密逻辑,对人性的理解和包容,令人尊敬,向往。

  • 战略论:间接路线
    o
    推荐

    立杆旗,告诉自己:书中没有什么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真义。读下去,遇到想读的多读几分钟,不想读的少读几分钟。寻他娘的别的做甚!

  • 战略论:间接路线
    Dexter
    推荐

    看到评论区有句话,你在书桌前,也可以拥有冒险的一生。又看到一句评论,电影、书籍,都是后窗上的一把梯子,让我爬上去,看到百种人生。两句话都很喜欢,说回这本书,有些部分很喜欢,有些部分很受启发,还有些部分看不懂,干脆跳过去了,一如当初读萨特的《存在与虚无》,书中有一部分关于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同样看不懂,不得不说《十三邀》这个节目还是有点用的,起码看的其中几本书都跟节目采访的人有关,白先勇的《台北人》,陈嘉映的这本《走出唯一真理观》,当然还有许知远的《那些忧伤的年轻人》,挺喜欢这种信息密集类型的书的,虽然有时候读起来有点累,不过也如书中说得一样,读起来一点也不费力气大概也学不到多少东西。一卷在手,宠辱皆忘,这大概就是自己构筑的另一个世界,一个更可爱,光怪陆离的世界。

  • 战略论:间接路线
    Tina鑫淼
    推荐

    与题目不符,是一篇陈嘉映先生采访和为他书作序的合集。内容挺散的。先生治学从海德格尔转向维特根斯坦,从现象学到分析哲学,所以合集中对这些内容都有涉及。不过我个人还是觉得海德格尔的部分更有魅力,无论是早期的存在之思,还是晚期的诗意栖居,惊若游龙,若有神现。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