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原理及应用

激光原理及应用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激光原理及应用
    高山流水
    推荐

    文学名著是不朽的,感人的艺术形象是永远感人的,其审美价值是永恒的,不论历史潮流如何,不论社会制度如何变化。

  • 激光原理及应用
    DY Zhang
    推荐

    这部长篇巨作,我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才看完,总共做了将近三百条笔记,是至今为止,所费的时间和精力之多,仅次于《三体》。   全书看完下来,感觉有两大特点: 第一就是很多场景或物件的描写非常美轮美奂。大环境的,像天空、草原、田野、月下、河流……;小的像马匹、刺猬、麦穗、甲虫、鸭子、茅草、铃兰花……这些描写穿插了全书各卷里,哪怕是在战争部分,都不时的出现,感觉有点像是“在血腥杀戮的情节里,增加点美感来冲淡一下伤感,或者潜藏一点对美好的期盼”。这一特点,也是这书里我最喜欢的部分。   第二个就是民族色彩特别浓郁:生活习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睡马房披大褂、三五成群的劳作;民族的性格——善骑善歌、豪迈粗粝、善良执着、吃苦耐劳,还有点愚昧盲从。从书的封面,以及读了开篇没几章,我的脑海里就有一个词:马背上的民族,有点儿像我们的元朝清朝,都是善骑的骁勇善战。我还真的找度娘查了一下哥萨克,最初就是受突厥民族的影响而开始骑射及务农,从而发展成东欧大草原上的游牧社群,而这书里的哥萨克则是俄罗斯的一个古老的民族,是沙俄的一个重要的武装力量。哥萨克,在突厥语中意思是“自由人”。可惜的是,在两次世界大战和沙俄的内战后,这个群体伤亡惨重并日渐衰亡。我读完这书时的感觉是,哥萨克就是整个沙俄历史的牺牲品。他们本来过得挺安逸自在的,谈不上大富大贵,但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的安稳日子还是有的,可惜他们生在那个年代那个国度,战乱之下没遇到明君好主,他们又不够觉悟,最终落得如此下场,真有点挺替他们可惜的。   全书是以格里高利为主线,围绕他的成长经历和家人,分成上中下共八卷写成。从他是一个懵懂青年不顾世俗的眼光与邻居已婚少妇安克西尼亚相爱私奔,到与娜塔莉亚结婚成家,再到参军打仗,以及多次更换战队从而引发对战争意义的思考而日渐成长成熟,可惜为时已晚,也时势所迫,落得家破人亡的结局。   男主角格里高利的性格非常鲜明,应该算是涵盖了哥萨克的大部分特征:善良、勤劳、顾家、重感情、单纯固执、勇敢冲动、善战好勇;而且可能还有小部分才有的高觉悟——他会深入的思考和自我反省,而不是一味的全然固执,在对待战俘以及老弱妇孺,还有对于叛逃的处理上就可见一斑。   年轻时的他,年少轻狂不畏世俗,就是执意的要跟有夫之妇安克西尼亚相好,那时应该更多的是热衷于她的美色和情欲,殊不知情根深种,甚至即使结婚后仍然带着情人离家出走。这种执着,应该是整个哥萨克的共性,就如他哥哥皮特罗和邻居斯捷潘对自己的妻子一样,即使她们曾经对他们不忠,但始终是他们的女人,作为男人,是不会放手的,而女人亦然。于是在男女之情上,就觉得“他们的男女关系总是纠结在一起,一团乱麻似的,总是不可以来个清爽的了断而重新开始”。   格里高利是有很重的家庭观念的,他很爱家人,虽然违背了父亲要他放弃情人的安排甚至离家出走,可从后面他在战争里救了哥哥皮特罗甚至为他报仇,以及对妹妹杜尼亚和米沙的婚事安排等等来看,他对亲人的爱和宽容都是非常深沉的。战争使格里高利和情人分开了,而受伤回家的他也逐渐发现妻子的美好,而且有愧于妻子的自残,而终于安稳的过上了家庭生活,甚至有了一儿一女。可惜好景不长,战乱再起,哥哥战死,父亲在逃亡中去世,妻子因为流产身亡,就连跟着他的情人也死在他的怀里。这无比巨大且沉重的代价,使格里高利彻底的清醒,看清了战争的真面目,但也无能为力,只能与唯一的儿子相依为命了(看到这的时候,我想到了《活着》里最后也只剩下福贵和他的老牛)。   从格里高利的参战经过来看,大多数的哥萨克刚开始参战时都是糊里糊涂的,纯粹就是国家一声号召就放下安稳的生活而入伍了,可是为什么打仗,要打谁去哪打,都是云里雾里的。可经过几年若干场战争,见识了不同的政党不同的部队,战争也从抗战变成内战,从青壮年的队伍发展到只要是个男人(甚至后面还有小部分女兵)也不管老弱病残,通通拉上战场。从皇军变自由军,革命军,再变成敌军,叛军,可以说全乱套了,各自为政各谋私利。哥萨克内部开始分裂了,甚至同胞相杀。格里高利也被搞晕了,几次易主,他看出了些端倪,可是个人的力量太小了,而正确的一方又太弱了。英勇善战的他,经历了血腥且麻木的杀戮,不单身体上伤痕累累,精神上也几度郁结饱受煎熬,甚至生不如死。最后死里逃生的他,下半生还有唯一的儿子作伴,也算是作者笔下的慈悲,因为太多的哥萨克已经在战争里死于非命了。 格里高利的哥哥皮特罗,邻居斯捷潘(也是情人啊克西尼亚的丈夫)应该算是和格里高利同一类人,敢爱敢恨,虽然对格里高利也有诸多不满,但大是大非面前能放下个人恩怨(他们都救过格里高利),强悍勇敢的同时还能守住心里的善良——不杀老弱妇孺;潘捷莱和米伦,格里高利的父亲和岳父,他们这代人是老一辈,守着古老的风俗和思想,在国家存亡的使命召唤下,也是义无反顾的勇往直前,但要转变他们的思维是非常困难的;尼古拉和叶甫盖尼,这两父子可以说是沙皇的代表,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即使在战争里,也足见他们在谋财和谋权上的思想;彭楚克和考佩洛夫,是格里高利的战友,也是少有的高觉悟的几个,可惜两人都躲不过战争的黑枪,英年早逝;全书里,最大的反派是米沙,格里高利的童年好友,一个哥萨克贫农,经历着同样的战争,可人性里最恶的一面却被彻底的唤醒和激发,他偏执地杀戮成瘾,甚至连俘虏和手无寸铁的老弱妇孺也不放过,最后更是一边要捉拿格里高利又一边非要娶他妹妹杜利亚为妻。   讲完男角,接着说说女角。书里有四个主要的女角,啊克西尼亚,格里高利的情人,斯捷潘的老婆,少女时被父亲侵犯,然后嫁给斯捷潘又频遭家暴,由于和格里高利互有好感,从私情到私奔,中间又经历了女儿早夭,被少主人引诱而出轨,最后还是和格里高利发展成生死相随的挚爱。她和娜塔丽娅(格里高利的妻子)都是苦命而又固执的女人。娜塔丽娅虽然知道格里高利的风流事,但仍然一意孤行的要嫁给他,可婚后他却与情人离家出走,她就自杀以求解脱,死不去却落下残疾。受伤的格里高利回归家庭,并生下俩娃,原以为可以过安稳日子,不料情人啊克西尼亚又一次陪他回归战场并重新占据他的人生。终于醒悟自己的真情错付,她又选择堕胎来报复格里高利,结果赔上了自己的性命。这两个女人,对格里高利都有着非一般的影响,因为她们都是如此的刚烈,行事如此的决绝,感情又是如此的忠贞,爱上同一个男人注定是她们的悲剧。   另外还有两个女人,一个是妲莉亚,皮特罗的妻子,格里高利的嫂子,在皮特罗从军后,寂寞难耐而四处风流,甚至明目张胆的勾引公公,最后成为遗孀后更是破罐破摔,以致因梅病而死。杜利亚,格里高利的妹妹,一直是家里最乖巧又能干的女孩,心地善良而且重家人重情义,在男人们都上战场的时候,不辞劳苦的照顾着母亲及嫂子和她的孩子,而她偏偏爱上了米沙,哥哥最大的敌人,还非他不嫁。   这四个女人,我觉得也可以这样分:啊克西尼亚和妲莉亚是一类人,都是情欲难控的,追求自由的,也可以说是人性本能的充分展现(我觉得作者总是通过她两的戏份而带出情欲的情节);娜塔莉亚和杜利亚则是传统的代表,恪守妇道,忠于自己的感情,也忠于丈夫,即使他不爱自己或杀人无数,只要他心在自己或家庭上,一切苦难和委屈都能默默忍受。四个女人,到最后三个死了,只有杜利亚带着格里高利唯一的儿子还生存下来,可她的丈夫米沙又上战场了,谁又能知道结局会如何呢。 可以说,书里的人物全部都是悲剧,而书里能感觉到美的或者说是有希望的,都在那些或大或小的景物描写里,细腻的,唯美的,画面宏伟的,辽阔的,灵动的,凄凉的……数不胜数,不胜枚举,作者的功力实在非同小可。   我一向对于历史懵懂,日后要多了解些沙俄、苏联、俄罗斯的历史,然后再看一遍这个大作,应该能对里面的那些“混乱的战争”可以有所梳理和理解。终于能在2020结束前完成这篇读后感,还是该给自己一个赞的,呵呵。 2020-12-27  2045

  • 激光原理及应用
    上山人
    推荐

    作者在不平静的顿河里,让他的船载着动蕩的理想,使不同的理想之浪花不断撞击,最终完成了追求之梦。

  • 激光原理及应用
    宏儿
    推荐

    终于读完了《静静的顿河》,花时126小时。作者太伟大,文字太美,情太深,太真。让你跟随他的文字入戏,能爱的死去活来,也能恨得咬牙切齿,能让你笑喷,也能让你哭成泪人。开头结尾非常好看,中间部分主要描述战争,看的比较累差点弃读。红花还得绿叶配才好看不是吗? 普鲁斯特说过,对一切伟大作家来说都是这样,他们的文字的美,如同尚未结识的女人的美一样,是无法预料的。 >> 一条波光粼粼、谁也不能走的月光路斜斜地穿过顿河。顿河上雾气腾腾,天空繁星点点。马在后面小心谨慎地挪动着四条腿。河边的斜坡很不好走。从对岸传来鸭子的嘎嘎叫声,岸边泥水里有一条鲶鱼在捕捉小鱼小虾,旋来旋去,打得水劈啪直响。 记得我在读时写过一个想法:现在只要打开微读,翻开顿河,眼泪就会掉下来,作者究竟经历了什么,能写出如此真实动人的文字? 现在终于明白:“肖洛霍夫的童年是在顿河哥萨克地区度过的。他喜欢当地人民的特有气质和那里的茫茫原野,正是这种感情使他和这一地区结下不解之缘。他亲眼看到他的故乡经历了革命和内战的各个阶段。他在莫斯科干过一段时间的体力活儿之后,不久就专门从事写作,写出了一系列描述顿河流域战事的短篇。肖洛霍夫开始写作史诗性小说《静静的顿河》(一九二八——一九四〇)的第一部时,年仅二十一岁,这足以证明战争时期一代人的早熟。” 艾青说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顿河草原呀,哥萨克的鲜血浇灌过的草原,我向你深深地鞠躬,像儿子对母亲一样吻你那没有开垦过的土地! 看到娜塔莉娅临终对孩子说的话那段,被感动的忍住不放声哭了出来,一下子扑到先生身上问他,“为什么写得这么感人?”“那肯定先感动了作者自己,才能感动读者。” >> “妈妈躺在房里的时候……她还活着的时候,把我叫过去,叫我对你说:‘你爹回来,你替我亲亲他,告诉他,叫他心疼你们。’她还说了一些别的话,可是我忘了……” >> 肖洛霍夫创作这一巨著,花费了十四年的心血。小说以悲剧性的哥萨克暴动为主线,囊括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革命、国内战争等各个时期。这一长篇巨著的几大部,是在一九二八至一九四〇年这段相当长的时间中先后发表的,受到苏联批评家的长期关注。这些批评家出于政治上的原因,很难全盘接受肖洛霍夫对待哥萨克起义、反抗中央集权这一主题的客观、求实的态度;肖洛霍夫如实地描述了哥萨克反对征服、维护独立的反抗精神,在客观上维护了这种精神,对此,批评家们也不会轻易接受。 >> 看到小说主题引起的争议,不难断定:肖洛霍夫写这部小说,就是迈出了勇敢的一步,这一步的迈出,说明在他的创作生涯中良心已经取得了胜利。 >> 瑞典皇家学院赞同这一评选决定时,指出了“肖洛霍夫在描写俄罗斯人民生活中一个历史阶段的顿河史诗中所表现的艺术力量和正直”。 >> 我们生活在不太平的年代,但是地球上没有一个民族希望有战争。有一种势力,想把整个整个的民族投入战火。战争的灰烬,第二次世界大战漫天大火的灰烬,怎能不撞击一个作家的心灵?一个正直的作家,怎能不反对那些妄图让人类自我毁灭的人? >> 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帮助人变得更好,心灵更纯洁,能唤起对人的爱,唤起积极为人道主义和人类进步的理想而奋斗的愿望。如果我在某种程度上做到了这一点,我就是幸福的。 我感谢这个大厅里所有的人,感谢因为我获得诺贝尔奖金所有向我表示祝贺和道喜的人。 《静静的顿河》是爱情与战争,痛苦和流血,相交融的一部血泪史,是一部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人民生活史诗。 五星推荐,不看后悔!

  • 激光原理及应用
    江燊(jiang shen)
    推荐

    👉👉耗时37天,73小时,静静的顿河终于看完了。看了29小时力冈译本,接着看了44小时金人译本。金人翻译的这个1988年的版本,是贾刚修订版,有些地方会拗口。力冈的诗译的景色传人,有沁人心扉的大自然的韵味。推荐书友看力冈版本。

  • 激光原理及应用
    姚刚
    推荐

    忘记了这部大书读了多久,只感到一直读到最后,没有一点情节感到拖沓,没有一点文字让人感到厌烦。《静静的顿河》描写的哥萨克人豪迈广阔的斗争史,荡气回肠,余音绕梁。        和托尔斯泰相似又有不同,肖洛霍夫也是地地道道的现实主义文学派,只不过前面加上了社会主义。在《静静的顿河》里,所有的文字都带着草原的味道,阳光的色彩,战马的啾鸣和马刀的寒光。跨越苏俄几个战争时期,历时十四年笔耕不辍,才完成的人物命运的追述,历时风云的记录,让一个个哥萨克儿女,在悲怆的古老的哥萨克民歌中,在顿河水滋养的土地上,将一个个鲜明的爱恨情仇充满温度地树立在读者面前。洋溢的满满的人性光辉,飘洒四溢着瑰丽的个性味道。令人如痴如醉,作品不仅征服了前苏联的民众,也同样征服了同时期世界的民众,让肖洛霍夫同时获得斯大林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的青睐。即使今天,二十一世纪的读者,似乎也很少有观之而不被征服的。         鞑靼村的格里高力和阿克西妮娅以及娜塔莉娅复杂的情感纠葛构成了整个故事的宏大框架,也预示了主人公格里高力复杂的人物性格。尽管肖洛霍夫是一位坚定的共产党员,社会主义作家,但是他创作的格里高力却是充满争议的人物。从不同的角度讲,他都难以归类为完全善良,完美或者正义的人,但在他任何一个特殊时期,他的所做所为又能在人性的万花筒里找到根据。他背弃发妻,跟有夫之妇阿克西妮娅两度私奔。在战场上,跟所有的武装力量进行对抗,他跟侵略俄国的德国人,波兰人打仗,跟围剿白军的红军打仗,也以红军的身份跟其他部队打过仗。这位一身反骨,貌似反复无常的哥萨克,在每一个人生选择的路口,都展现出人性的挣扎,对是非黑白的原始判断,对生命和理想的探寻。因此,无论格里高力怎样一次次死里逃生,服役各种不堪的部队,身上血债累累,格里高力在最终意图携阿克西妮娅逃亡的慌乱里,在最终埋葬阿克西妮娅后返回鞑靼村拥抱着仅存的儿子的悲怆激动里,展露的始终是不朽的人性光辉。是战争对人性带来的压迫,是战争对美好生活的碾压,造就了无数血腥的悲剧和令人断肠的哀歌。           米哈依尔·肖洛霍夫无疑是正直的,正如他获得诺奖时获得的评价那样。尤其是在他作品出版后世界又经历了二战的洗礼后,1965年,他的获奖就更加证明了人类,作为一个同类,应该具有共同认同的价值。这个价值,就是对人性的尊重,对个体努力去追求幸福的愿望的认可。          当一切尘埃落尽,你可以对自己说,我得到了孜孜以求,追寻人生幸福的权利。这个人的人生就一定是值得的。肖洛霍夫启发了这种追寻,所以他是幸福的,得到启发的读者也应该是幸福的。

  • 激光原理及应用
    阿朱
    推荐

    六十个小时,读完这部巨著,作者肖洛霍夫,用他的波澜壮阔、洋洋洒洒的如潮之笔,使《静静的顿河》成为一部名副其实的“长河小说”。 主人公哥萨克格里高力一再地从红军倒向白军、被迫违心地进行拼搏,这种拼搏以绝望告终,他既是英雄,又是受难者。 书中最令人难过和难忘的,是那些哥萨克悲情的女人们,格力高力的妻子娜塔丽亚、情人克里西尼亚。 娜塔丽亚在无望的爱中断送了自己的性命,将死的那段描写令人肝肠寸断,心痛不已。 最难忘的是情人阿克西妮娅,格里高力对她的热情和迷恋,对她始终如一的爱恋,以及她对格里高力无条件的信任和爱,当格里高力偷跑回村让她跟随自己亡命天涯的时候,她说走就走,就像是去串门子一样……她什么也不怕,真是一个好样的女子!就像阿克西妮亚自己说的那样:“你看,我就是这样……你就像是对一只小狗吹了一声口哨,我就跟着你跑了。” 这些感情贯穿书中,作为本书的主线,当阿克西妮娅生命行将结束的时候,故事也基本收尾了。 肖洛霍夫创作这一巨著,花费了十四年的心血。小说以悲剧性的哥萨克暴动为主线,囊括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革命、国内战争等各个时期。他写的战争血泪斑斑,然而是一幅笔力雄浑、气势磅礴的画卷。 故事在深深的叹息中结束了,书本也在沉沉的心情中合上了。没有了阿克西妮娅,格里高力就失去了生活下去的意义,当他满头白发回到村里的时候,等待他的会是怎样的结局?他的亲人只剩下唯一的儿子和妹妹,他还有余生吗?如果有,他的余生该如何度过? 人生啊,为什么如此多的苦难?从前,每当看到男女为情所困,我都非常不理解,常常想,不就是一个男人吗!或者,不就是为一个女人吗!值得吗?!慢慢地,我懂了,当你真正发自内心爱的时候,那种痛,谁也不会理解和感受。 静静的顿河,静静地流吧!愿你能带走忧伤,冲刷苦难,以后都是静好的岁月……

  • 激光原理及应用
    gzy
    推荐

    静静的顿河,只看书名,眼前就会浮现出一条河在那静静的流淌着,很美好。当你读完书时,你会知道,顿河见证了哥萨克人在战争中的勇敢与担当。 第一次知道世界上有种人叫哥萨克人,他们能歌善舞,高兴时唱悲伤时也唱。我能想像出那旋律绝对是能够打动人心,不会让你听着揪心,只会让你心情舒畅的歌,他们把喜怒哀乐都释放在歌里。哥萨克人离不开马,参军也要带上马,他们与马的感情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 我记得作者在刚开始写格里高利与阿克西尼亚的感情时那感觉挺好,能感受到一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的血气方刚,也能体会到阿克西尼亚在他面前还像个姑娘一样。 整本书给人的感觉就是真实,读者就像穿越一样回到了那个时代。唯一让我感到不真实的地方就是格里高利与阿克西尼亚的爱情,没有原因,只是一种感觉。但是当我后来想了很长时间,我又觉得他们之间的爱情真的可以用伟大这个词来形容。俩个人都经历过婚姻,和其他人有过性的接触,最后还是能平静的走到一起,谁也没有怪谁,我还是牵着你的手,我们走吧,确实是真爱。 这是我读过的最长的书,但是读的过程中也没有压力,没有怎么还不完啊的这种想法,因为整本书跟人感觉就是一条直线,作者还能再写下去。

  • 激光原理及应用
    推荐

    读完了《静静的顿河》,这对于十一月份的我来说,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但就作品本身而言,这一部皇皇巨著,恢宏的历史背景,纷繁的多面人物,读后的感悟虽然在四面八方赶来好想要吞噬了我, 但是我却不知道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我就像一个积食已久的人 ,饱嗝不断,但是要消化这些美食却不能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那我就从此刻顺应内心最真实的一面感受来写写吧。 悲剧性的人物格里高力 在作品的结尾,女儿玻柳什卡死了,之前的不久情妇阿克西妮娅也死在了逃亡的路上,再之前他的母亲在等待儿子归来却未遂的节骨眼上离开了人世,再往之前,他的父亲死了,再往前回顾,他那和他无爱的妻子死了,再之前,他的嫂子达莉亚去世了,再追述,很多年之前爱护他的哥哥死在了自己情同手足的朋友手里,作为主人公的格里高力的生活就像野火烧过的草原一样黑了,他失去了他心爱的一切。残酷的死神夺去了他的一切,毁坏了他的一切,只剩了一个孩子。但是他还战战兢兢地撑持着,好像他那实际上已经毫无意义的生命对于他和别人还有些价值似的。 混乱的历史,在这过去的这百年历史里活生生的生活过、挣扎过的无数人群,格里高力只是其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代表,还有上千上万个和他一样的平凡人都经受过这段历史的残杀和抛弃。 犹记得刚开始(2018年8月3)初读作品时,看到前言对格里高力这个人物的质疑和解读,心里承受的好奇并没有如此的深刻,直到慢慢进入文章,在文本和人物的身上渐渐身临其境,这种复杂的情感才慢慢和前言的解读对了号入了座,我开始理解了喜欢这部作品、研究这部作品的人给予给格里高力的恨与爱,复杂和矛盾的情感,因为我也一样,在阅读的过程中,对这个复杂的人物经历了复杂的心理变化。 起初,看到混混般痞子样的格里高力大胆求爱于已婚妇女阿克西妮娅的时候,觉得这一对没有伦理约束的人真是天生绝配,讨厌至极,他们之间的爱情是如此的有违世俗,毫无美感,同情她的丈夫。 后来,格里高力施魅和美丽善良、对爱情忠贞的娜塔莉亚应许家长的撮合缔结了那段不幸的婚姻,只是放荡不羁的他最后抛弃糟糠之妻与情妇阿克西莉亚私奔到中尉叶普盖里.李克斯李斯基的庄园谋生,阿克西妮娅在此期间怀了他的孩子,这时候的我无疑对这俩人充满了恨意,如此浪荡的两人,为了自己所谓的“爱情”,伤害了各自的家庭和一直深爱着她的丈夫和深爱着他的妻子。后来在时代的需求下应征入伍服役的格里高力等一行战士在战场上为了自己的信仰为了自己的祖国为了沙皇与奥地利、德国,匈牙利厮杀的战事,在第一次斗争中他因杀死了一个奥地利战士而内心总是难以平静;第二次他在战场上头颅被砍一刀昏死过去,在一阵乌龙事件后“荣升”下等军士;第三次在战场子弹打中了他的眼睛,在一所眼科医院接受治疗,在此他遇见了贾力沙,与贾力沙的一番谈话让他最初怀有的为信仰为祖国为沙皇而战的慢慢开始动摇,他的思想发生了剧烈的转变,他的脑际开始拥进了真正为了人民的新政府的字眼。随后他气急败坏的离开医院离开军队回到了庄园,却在仆人萨什卡的嘴里得知自己的女儿死去,而此时的阿克西莉亚却又和李斯特李斯基勾搭在了一起,他将叶普盖里和阿克西莉亚暴揍一顿之后回到家中,也许是对阿克西妮娅的失望,也许是对那一个他未能见得了一面的孩子,他竟然对妻子娜塔莉亚有了前所未有的温柔,并让她为他生下一男一女,后来他又出门打仗,他们短暂的温存又告一段落,好景不长,阿克西妮娅又被中尉抛弃回到家中,从战场上回来的丈夫原谅了她,两人又如前一样生活在了一起,日子过得不瘟不火,但是,在阿克西妮娅和格里高力心中,他俩之间对彼此的爱的火焰似乎并未熄灭,后来又开始混到了一起。 有段让我记忆深刻也很难理解的是,文中有次在顿河发生了暴动,许多当地人逃命,作为军官的格里高力并没有将母亲和妻儿带走,而是将情妇带到了自己身边,用现在的话来说,为了爱情,他不顾道德和亲情。此时,内心真是对他百般的嘲讽和愤怒。 后来,妻子在无爱的婚姻里对他丧失了希望,她为他怀着的骨肉成为了她心间的负累,选择最老套的流产的方式让她彻底的离开了这个世界,犹记得那一刻我哭成了泪人,本身只是为了简单的气气丈夫而已,未曾想却让自己撒手人寰,面对着她那一对可亲可爱的孩子,遥想着她嘴里骂骂咧咧心间却倍加思念的丈夫含恨而终。悲惨的命运,谁说不是古代那些对男子唯命是从的女人的一生宿命呢?如此看来,阿克西妮娅倒也好些,不为男子束缚,追寻自己心中所想心间所爱。 让我开始真正接纳阿克西妮娅的,也许就是娜塔莉亚去世后,格里高力母亲对她的接纳吧,因为,阿克西妮娅本性是善良的,她只是在不对的年龄阶段爱了自己不该爱的人而已,她对格里高力,她对孩子,付出的都是真心实意的爱,也许,感性如我,便是如此的摇摆不定吧! 对格里高力人格魅力的吸引,便是在许多细小的一点一滴的事情上面 积累之后的转折,比如文中的一段描写: “格里高力发起急来,因为愤恨,声音也高了起来,‘叫人互相残杀,太残酷啦!人变得比狼还坏。穷凶极恶。我这会儿觉得,如果我咬了一个人,他也会变成疯子。’” 在这里,作者第二次极其细致的描写了格里高力战后的变化。前面写他第一次杀死奥地利人的那种战栗和不安,相比克留里克夫杀死德国长官后那种被荣誉包围的欢闹场面,格力高利身上更具有人性的光辉,每个人都渴望活着,每个人在战争中都渴望自己能够躲避开子弹和长矛活下去,一如他们在开战前从老哥萨克那里抄的类似的护身符咒的纸条一样,格里高利会因为战争杀死一伙人而内心难以平复,身躯为此日渐消瘦。想想,他之前的生活是放荡的,但他内心是善良的,会为了陌生人难受,而当时大多数人却和克留里克夫一样,在血腥的战场上追求荣誉。一如作者所言,这就是荣誉。多么讽刺。 之前那个放荡的将自己老婆逼上我绝路的,和别人老婆藕断丝连的格里高利在这个地方,确实让人刮目相看了。 开场前面分析格里高力悲剧性的伟大人格,说之前文学界一直对此存有分歧后面才慢慢被人接受,或许每个人的视角不一样,从这个地方当真可以看出来格里高力带着悲剧性的伟大。战争已经发生了,在战场上厮杀本就是你死我死的结局。有时候为了活着,同胞之间都会反目成仇并毫无留恋同情之心,更何况是同情来自对面的敌人。 抛却他早前的风流韵事,他-何尝不是一个奔跑却又始终迷茫的人呢?从最初追求爱情,追求信仰,到最后的迷茫和怀疑与困惑,古人说,智者的痛苦是常人的一倍,如果你即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你的痛苦就是常人的好几倍,在战乱流血、互相厮杀的年代里,他的追求和抱负不仅仅是杀人说得来的功勋和荣誉,他希望的是一个健全的,让社会安静下来的政府,然而,他却一直在迷乱的社会里迷路,直到后来他无处可逃,他的追求没有回应他,回应他的是一个又一个他深爱的亲人被死神带离这个世界,他的世界就像一把大火烧毁后的光秃秃的山坡毫无生气。 作为读者的我,隔着白纸黑字都有时候痛到难以呼吸,尤其是最后自己爱了一辈子的情人阿克西妮娅的离世,让他彻底在生活的漩涡里窒息,原本要逃离的他回家了,这一次的回家,他怀揣了太多太多的苦涩,在生活一片黑暗的那时那刻,他想,他的生身骨肉也许才会让他回光返照,幸好,罪恶的上帝没有剥夺掉他最后的一丝希望的稻草,不然,他连死,都没有了勇气和力量吧。 他,《活着》里面的福贵,以及在战乱年代里遭受如此多重打击的许许多多的平凡人,活着,该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 恢宏的巨著和渺小的感言 天才作家的皇皇巨著,我知道读一次只是了解了作品的大概而已,里面极其客观真实的战争、政府、派别的描述,里面应景的环境渲染,真的很难想象这是出自一个21一岁的作家之手,从前面的介绍到后面的颁奖词,这一部作品虽然创作许久,但是真正进入到人们的视角,站定在文坛却并不像它的创作那般顺风顺水,但好在,终于它以它应有的成就出现在大众眼前,使得后世人看到一部恢宏的公正的历史。 静静的顿河,多美的名字,多惬意的名字,然而,我们知道,自从战争降临到这个可爱的地方,它便失去了它本该有的和平和宁静,它被纷繁和战乱带进了一场历史的硝烟里,安居这里的人们成为了刀下魂、“刽子手”,各自为了自己的暂时的政权自相残杀。 作者和所有爱好和平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家乡它依旧是美丽的“静静的顿河”,然而,这却成为了一种最美的寄托。 和平来之不易,用多少人的鲜血淋漓才铸就了现在的和平安宁,用多少人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才换来了现在的幸福安康。 社会和时代安宁,人们才能够安宁,希望世间人且行且珍惜,一辈子太短暂,但生命的长河永无止境,别因自己的贪恋而再度让人类的文明进入无尽的炼狱,让子孙后代再度忍受战乱带来的痛楚。 一如作者自己所言: 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帮助人变得更好,心灵更纯洁,能唤起对人的爱,唤起积极为人道主义和人类进步的理想而奋斗的愿望。如果我在某种程度上做到了这一点,我就是幸福的。

  • 激光原理及应用
    風隨^💘^動
    推荐

    时长74小时听完本书  也只能记得零零碎碎片段 人的魅力就是人性美和性格美,特别是中心人物格里高力的人性美和性格美。作家说到做到,他在作品中确实非常成功、非常有力地表现了中心人物的人性和性格美。

  • 激光原理及应用
    米山
    推荐

    作者不亏为诺奖获得者,书中的描述真实,人物细腻。从人性的角度准确地描写主人翁的心理活动,主人翁的行事方式到有些符合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精髓

  • 激光原理及应用
    赵祥亦
    推荐

    和平的年代,尚有家庭成员分至四处,甚有成员遗失,在战争年代,家庭因环境的影响,导致小环境因此改变,分崩离析,在战争开始,人将决定国的命运,可人将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会因为战争环境下做出选择。 此文如此,二十世纪抗日战争同样如此,人为活着,需要为生存而努力,无法选择,或做伤天害理,卖国求荣之事,以此保全性命。 战争比之和平,其生命将无法掌握在手里,人会生命而烦忧,吃不饱穿不暖,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对于何时结束存在未知,未知的本身充满恐惧,战争环境更令人人自危,当在此时代之下,有的人会拼搏,或认命,服从等等,在和平年代,人不会强迫自己,故无法将潜力完全发挥,将一切时间,运用到极致,做着有益之事,唯在战争环境之下,人在随时危急生命的状态之下,会不顾一切,没日没夜的,因为别无选择,故乱世出英雄。 在和平年代不乏有聪慧者,但因环境限制,及自身对欲望,诱惑的渴望,而产生娱乐,浪费着光阴,让自身的天赋,慢慢消失,而战争年代,则会为性命而去努力,拼劲一切,努力而为,发挥才能。 同武将如此,则是说当面临一个职业,极度缺乏之时,而此职业的重要性危急国,人的生命,会使所有人全力而为,故在战争时期,人会习武为平常,而今确少有存在,此为同理。 人的生命受到威胁之时,则会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去发挥,爆发人本身的潜力,而努力,否会死亡,故人需要不断的施压于己,因为人有潜力。

  • 激光原理及应用
    星空
    推荐

    真的强烈推荐,这本书我从18年12月开始看,差不多两个月左右终于看完了,真的感觉主人公一生非常曲折,悲剧色彩很重,但也展示出主人公人性光辉的一面,但是有些地方作者诙谐的写法以及大量细致的描绘顿河的景色。真的非常出彩,不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强烈推荐!

  • 激光原理及应用
    飞鸿踏雪
    推荐

    顿河静静。月光在波浪滚滚的顿河上斜铺着一条谁也不能走的路。河面上晨雾弥漫,天上却是一片繁星。马在后面小心移动着脚步。对岸有鸭子的叫声。岸畔的泥水滩里,一条捕食小鱼的鲶鱼在翻腾…… 然而,1914年巴尔干半岛上一声枪响,打破了顿河的平静。从此以后,居住在顿河两岸的哥萨克,开始陷入无休止的战争。因为沙皇号召的一战失败,导致俄罗斯国内矛盾加剧,1917年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沙俄君主专制被推翻,俄国临时政府和苏维埃政权先后成立,两个政权分别代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开始国内战争。 主人公格里高利,是生长在顿河岸边的哥萨克,参加过一战,也参加过国内战争。他有着哥萨克的美好品质——勇敢、正直、不畏强暴,而同时又带有哥萨克的种种偏见和局限,在政治立场上他徘徊不定。不到五年内,格里高利一会儿投入红军,一会儿倒向白军,双手沾满了两方面的鲜血,他的矛盾和痛苦显然与他所属的特定的群体无法切割。格里高利的哥哥皮特罗和小舅子米佳,是白军。他的妹夫米沙是红军,红军得势时,米沙杀害了他的哥哥皮特罗以及米佳的父亲和爷爷,烧毁了米佳他们家。而白军得势时,米佳又报复性的把米沙一家男女全部杀掉。战争使原本是同根生的哥萨克分成了两大阵营互相厮杀,使原是好朋友和亲友的人们变成了仇敌,使他们丧失了人性,丧失了亲情,变成了杀人机器。静静的顿河,此时已经血流成河。 格里高利在爱情上也是摇摆不定的。他一直在情人阿克西妮娅和妻子娜塔莉娅之间徘徊。热情似火的阿克西妮娅和他几次离合,但始终让他魂牵梦萦。温柔善良的娜塔莉娅,因为不善于表达感情,两人的感情一直温吞如水。在娜塔莉娅生下双胞胎儿子后,他又对妻子有了热情。但妻子因为不能忍受格里高利的花心,绝望中堕胎,不幸意外死去。而阿克西妮娅在和他逃亡路中,被红军征粮队打死。 格里高利最后在顿河边扔掉武器,只身回到家,但家中仅存他一个幼小儿子,他抱着儿子,这是他仅存的希望。此时,顿河终于恢复了平静。远处响起苍凉的歌声:我们光荣的土地不是用犁来翻耕, 我们的土地用马蹄来翻耕, 光荣的土地上种的是哥萨克的头颅。 静静的顿河的滚滚的波涛是爹娘的眼泪。 噢噫,静静的顿河,我们的父亲! 噢噫,静静的顿河,你的流水为什么这样浑? 啊呀,我静静的顿河的流水怎么能不浑! 寒泉从我静静的顿河的河底向外奔流, 银白色的鱼儿把我静静的顿河搅浑……

  • 激光原理及应用
    摩西爸爸
    推荐

    有很多话想表达,但却说不出!恢宏的史诗,磅礴的画卷,静静的顿河,娓娓道来的叙述,80万的文字慢慢的拍打进人的心坎里,成为流淌在人心中的那条河。 明明是上帝视角的叙述,就算冷静如读者也一同与格里高利深陷战争迷雾中,不可自拔。哥萨克一直被迫卷入战争阴云中,明明是战场上驰骋厮杀的核心力量,却几乎对战争一无所知;在政治面前,在利益分割上,哥萨克民众更无知、纯粹的像个婴孩一般,任人洗脑摆弄。 参与苏维埃的、保皇派、爆乱的、士官集团,不管选择何种立场,每个哥萨克都被这无情的战争机器吞噬;一个个激情澎湃的生命,残忍的碾碎在战争机器运转的齿轮下。美酒、战马、女人,一切哥萨克引以为豪的元素,都献祭给魔鬼一般,沦为无尽的荒凉。 肖霍诺夫笔下的主角,既无英雄主义的大能,也没大彻大悟的通达,渺小如尘埃一般,无力关闭释放战争的潘多拉魔盒,甚至都无从查找战争的症结与本相,只能在不断的摸索中,追求更好的生活。这一种写实,更测绘出民众对战争的无奈。 格里高利以纯粹的人性,不屈的人格游走于红白二军之间。他如同一头不羁的野马,从未被驯服,可能预示着人的良知与人性虽在战争中晦暗不明,却永不泯灭。格里高利并无任何反复,他一直忠于自己内心的洁净,这也是全书最大的光辉。一个茫然的人,一个软弱的人,他仅凭着自己的无惧与良心,在这妖孽纵横的战争年月,熠熠生辉! 格里高利的两个女人,一个小家碧玉、贤惠持家,坚强忍耐;一个性格刚毅,彪悍果决,情意绵绵。文学作品中两个近乎完美的女人,一个愿为你静心等候,一个愿为你浪迹天涯,都牺牲自己所有,忠于自己的男人。娜塔尼亚离开时,我一天都没吃下饭,接着只能寄望阿克西尼亚能获得娜塔尼亚未曾有过的幸福,心里又隐约觉得会是一个悲剧结局。直到故事的末尾,在作者淡淡的笔触下,逃亡的阿克西尼亚,被一颗流弹所伤,在格里高利的怀中长眠...就如一列行驶的列车,沿着命定的轨道飞奔而去,撞上迎面驶来的另一辆...该发生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只是没想到会来的这么猝不及防。 一部伟大的作品可以记录这个时代的特性,沉淀历史的信息。这一部作品犹如清明上河图一般,裹挟着大量的民风、文化、历史事件、人物写生,甚至静静顿河的风情万种都详尽记录,实在是一卷文化的典藏。每一个人物都有血有肉,棱角分明。 彭楚克、彼特罗、格里高利那一屋老小的嬉笑怒骂、米沙、米佳,再数下去篇幅就不够了;他们永远在读者心中的顿河边上,热情的生活着。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