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再读《资本论》

21世纪再读《资本论》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21世纪再读《资本论》
    Miao
    推荐

    这是一堂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王先生的国文课结束了,而我们对国文的探索,才刚刚开始。作文是生活中的项目,要用创作的心态去对待,认真对待自己的作品,就是认真对待生活,忠于自己,就是忠于生活。 之前习文有一个特别令人头疼的地方,就是想写点什么,但是又无从下笔。 慢慢地才知道,我们生活中许多琐碎的事情,我们所见到的景色,所听闻的故事,皆是素材,只是这些素材,都被我们选择性无视了而已。 我频繁的记录着周遭发生的一切,去感受我们所感受到的情绪,许是生活值得记录,又或许是积累。 红楼梦里有一副对联,对联内容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把生活代入到文章中去,也是一种取材方式。

  • 21世纪再读《资本论》
    诚谨
    推荐

    《文心》有感 初读文心首篇,便被吸引,丏尊圣陶两位老师的文章果真不同,边看故事边教人学习的功夫:习字,选书,读书,识书,品书,写作,修辞。整体给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如何“读好书”即读一本好书亦或读好一本书,首观其貌,然寻其味,再悟其道;从浅入深,循循渐进,不可急切,也不可怠慢。曾文正公说: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志识恒,此三者缺一不可。我想这也是很好了,愿读书,完毕后其义自见。一部分书友都感叹当初没有遇到如仰之般老师,叹青少年时期如看到《文心》这类书籍,或可少走许多弯路,另学到许多学习之道。初时也有此想法,不过细读之下,我又在想,年少时读来又会有哪些感悟和体会呢?

  • 21世纪再读《资本论》
    文什么涛
    推荐

    《文心》 文配其名的一本书。 有时,一本书能让人有相见恨晚的感受,但其实仔细一想未必如此。因为你如果真的早点遇见它,也未必珍惜它,未必能读懂它,那也就相当于错过了它,有缘无分的那种错过,所以现在仍然是不前不后的最好时候。 此书通过一个个小故事,介绍了关于写作的方方面面,实则是一本有趣的教科书。如果是上初中时候读的话,也许并不会有多大的兴趣,反而是如今工作了多年,有了一些历练,更觉得此书颇有意思。 只说一点吧,现代人无论什么工作,其实跟写作总会有一些关系。但是人的写作水平大多有限,究其原因,既没有阅读的积累,也没有深刻的思考,更不愿花太多心思于此。因为没有把写作当做生活中不可缺的项目那种习惯,只是当成一种点缀,又如何会有好结果! 其他详细的内容,就不啰嗦了,书里内容读起来轻松且趣味性强,各位看官绝不会有花冤枉时间的悔恨,反而对于写作大有益处。绝对不辜负它的高评分,而且看过几位大神的书评推荐,非常精彩。 最近也阅读了很多关于写作的书,这一本是最值得推荐的,一定会复读。

  • 21世纪再读《资本论》
    刘益闻Lion
    推荐

    用于文化传承的作品,就应该是这样极高品质的!教育需要因应时代的需求进行改革,但是事关民族文化根基的方面不应也不可以乱改。文化领域正在修正乱象,出版发行领域也是时候拨乱反正了……

  • 21世纪再读《资本论》
    二十二画生
    推荐

    20220316 “起立!” “老师再见” 读完,仿佛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四个字概括一下这本书吧,寓教于乐。大片大片的国文知识与学习方法,但以小说的形式展现出来,别有一番滋味。 好的书籍是可以引发人的思考的,很感谢这本书,让我如如回到了学生时代,激发了国文学习的热情。回想自己小学时代,也是最喜欢语文课的,只是随着年龄的长大,课程的增多,语文变成了为学而学,没了思考。尤上大学之后,感觉生活里便没了语文,不会学习,甚至下笔写不出文章。整个人处在一种信息茧房,没有输出,只有大数据时代给我的推送,仿佛行尸走肉一般。好在近期,逐渐醒悟,重新打开书籍,切断网络给我创造的那个楚门的世界,重新找回了自我。过去不再追悔,珍惜当下,学而思,对抗平庸。

  • 21世纪再读《资本论》
    叶落
    推荐

    我的语文学习之旅一直不顺利,一直遇不到一位好的老师。当我与这本书邂逅的时候,我人都已经走进大学了。初三的时候对于应试教育恨之入骨,英语默写,少写一个考纲上的英文解释都不行,英语老师会算你错,不是考纲上写的解释,高兴写成开心也要算错。高中的时候,语文课是最不受重视的一门课,即使它有150分。我高三学习最紧张的时候,语文老师划水,不想自己讲课,播放空中课堂给我们看。我一直觉得自己作文写不好,很笨,即使有很多人都很喜欢我的文字。直到遇到这本书,才发现过去那么多时光本可以用来做更多有意义的练习和提升,却因为我没遇到好老师,没接触到这样的好书而生生错过了,难免心中有怨气。就像豆瓣上有人评论的那样,恨不得把这本书糊在曾经遇到过的语文老师脸上,让她们好好看看,究竟什么才是语文,什么才是教育! 幸运的是,自己与文字表达一直有很深的羁绊,也在很早的时候就成为了我的生活方式,生命表达的方式,成为了我创造和快乐的源泉。希望曾经这些遗憾与不甘,能够让我更加正视自己和他人的问题,脚踏实地地去读书,去学习,去生活,让写作自然而然成为我的生活本身。

  • 21世纪再读《资本论》
    绿野仙踪
    推荐

    还是很不错的,不仅仅适合中学生看。现在学校的语文课内容有限,除非遇到一位既有责任心又有相当水平的老师,否则就全靠自己努力了。如今,有些文章不用看里面的内容,只看标题就知道文章作者的水平了。

  • 21世纪再读《资本论》
    熙熙
    推荐

    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慢慢阅读的书,文中写到: “作文是生活,不是生活的点缀,同说话、吃饭、做工一样,是生活中间缺少不来的事情。生活中间包括许多项目,作文也是一个。” 的确,写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是一本由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叶圣陶联手为普通读者献上的语文教育经典著作,二位先生凭多年教学经验,用《文心》里的32个故事,讲解了“关于国文的全体知识”,让人明白学习也可以变成这样一件自然而然、轻松愉快的事情。同时,字里行间,我又能深深感受到两位老先生的良苦用心。 朱自清、陈望道、商金林盛誉推荐,畅销近一个世纪,无数读者赞誉推荐。 但就我个人而言,看这样慢节奏的书,让我有些晃神,希望从书中得到一些教诲,但又无法沉下心来,半听办看地匆忙“阅”完。 收获比价小,只是感觉得仿佛回到了原来上学的年纪,看着不愿意背的文言文,读着鲁迅晦涩的文字,学着生僻的语法知识。 以后有机会,会再次拜读。

  • 21世纪再读《资本论》
    哈喽
    推荐

    读书的目的在于收获其内容意趣,勿只把文字当文字读,正如文中所说:“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新得新味。

  • 21世纪再读《资本论》
    yun5631500
    推荐

    一堂生动的作文课 一位懂绘画的语文老师 生动而不枯燥 必须细嚼慢咽的书

  • 21世纪再读《资本论》
    蓝⃰儿⃰
    推荐

    能课外读书,原是好事, 但是乱读不但无益,而且有害。 文心两个字,看上去很简单, 仔细一品,方觉得有无穷的意味。 文是重点,但心更是。 文,指的是读与写,都与文相关; 心,读和写都要用心。 我也要去备一只小书柜呢!

  • 21世纪再读《资本论》
    浅浅_
    推荐

    写好一篇作文,想清楚几个问题就好了: 1.想表达什么? 2.怎么去表达?(方式) 3.有哪些正面的例证可以辅助证明?有哪些反面的例证可以侧面证明? 4.例出的例子是否真的有必要存在?最重要的事哪一节? 只要知道自己想着什么,需要从哪些方面去写,其实就可以了。 书里不仅讲了写作的方法,还讲了许多有关写作的事,比如写字、文章构造、演讲、鉴赏、学习态度等等,每一件你都能学到很多。 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他们讲出了学习真正的意义所在——不是为了学而学,而是学习过后真的能将知识为我所用。如果现在的老师和学生都不那么功利,社会不那么功利,那学习真的就是一件快乐而又极有意义的事了。

  • 21世纪再读《资本论》
    正宇软件李华骝
    推荐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这本书里面藏着一群良师益友,绝大多数人在学生时代可能都难以遇见。所以,如果因为某种机会有幸看到这本书,一定不要错过。 她似一处让人流连忘返的风景,一下子根本无法领略她所有的美;她似行在路上忽起的春风,让在阳光下的你忍不住轻轻的闭上眼睛,享受着久违的惬意;她更似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孜孜不倦的给你讲述一片你未知的新天地。 这本书我读的很慢,总会不经意间被良苦用心且真挚的老师以及求知若渴且心怀感恩的学生深深的感动。我迫切的想加入这样一个学习氛围浓烈且充满正道的学习环境中。

  • 21世纪再读《资本论》
    余泽滨
    推荐

    畅销近百年的经典阅读写作书 读书还是写作,都不是让人及时获益的事情,且不容易感到实际的需要,因而多数人也就搁置放弃了。 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阅读和写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些情况: 想阅读,不知读哪些书好 想评论,不知如何说出书的好坏 想写作,不知从哪入手 想发表,却总担心写得太差 《文心》这本书就为我们“点拨”了这些问题。 说来惭愧,本书原是针对中学生的语文教育读物,现如今,我想多数的大学生都达不到书中的水平。读完这本书不禁又惊又叹,惊在于民国时期的文学水平竟然如此之高,叹在于当代大多数人的语文水平。 阅读增加写作素材,写作加深阅读理解。 全书主线在于阅读和写作两大块,我也提取出精华的地方,供书友参考,同时加深自己的理解。 阅读到底为了什么?读什么?怎么读? 一、阅读的基础 现在就开始读书,先读自己能读懂的书,建立思考力和想象力的“基准线”,从而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更好的获取经验,进入一个正循环。 书籍的“经验”分为内部经验和外部经验,内部经验是描述现象,外部经验是通过描述现象的感想。 二、读什么? 空闲时间读书是好事,但乱读书不但无益,而且有害。每个人的空闲时间都非常有限,所以读书就要考虑“性价比”,读什么书成了关键(颠覆传统开卷有益的观点) 作者认为有必要读的四种书籍: 1. 词典工具书:《辞源》《学生字典》,方便需要的时候查检。 2. 古今中外的经典小说:国内四大名著和国外著名小说,如《希腊神话》(看书阅读的人越喜欢看经典书籍,因为经典能留存至今,时间证明了它的价值) 3. 古诗:《唐诗三百首》《白香词谱》选一本即。 4. 经史书类:经书先读《论语》再读《孟子》,《大学》《中庸》可读可不读。史书可读《史记》《汉书》《三国志》,有历史课的话可读可不读。 作者推荐的书籍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但多阅读经典著作(特别强调非虚构类)有益无害,因为它会塑造一个人的“阅读品位”。 三、怎么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1. 读书需要留心作者的时代,避免成为时代错误者,有些书的观念在作者那个时代正确并且适用,在这个时代就可能成了错误。 2. 阅读要随时留意文字,遇到不认识的就得翻查,这样读书才不至于含糊误解,说话、写作也不会词不达意、张冠李戴。 3. 对待思想、学术不能凭主观的喜好,最重要的是用批判的方法,还它个本来面目。考究出思想、学术和时代、社会的关系;它因何发生,又因何衰落。这样得来的才是真实的知识,对于我们的思想、行为最有用处。 四、看书只是完善自我的一种途径 读书贵在有所得,写作贵在有新意。 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例如: 书中的某句话与其他书有联系; 书中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有联系; 书中的内容可以作为某种理论的例子; 书中的内容让自己有感触或感悟。 书是文字写成的,除了读有字的书以外,更留心去读读没有字的书,在你眼前森罗万象的事物上获得新的触发。 积累写作素材不只是通过看书,也需要从生活中获取。 五、阅读和学习的目的 在学习和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中,有一个说法叫“六经注我”,在阅读中核心是“我”,我是主人,书是“奴隶”。但是说起来简单,真正要做到“六经注我”却没那么容易,至少要做到两点:  第一是构建完整的认知系统,自己首先要有一个知识体系; 第二没有人能确保自己的判断永远正确,要在实践中不断自我纠偏。 1. 学习不在于考了多少分、增加了多少知识,而在于是否真的能充实自己,是否可以随时随地的受用,是否在现实中帮助到自己。 2. 学习或者看完书,要看整个生活是否因此改进了多少,要把看书和行动结合起来,把书籍作为精神的粮食库,这才有实际的收益。 3. 精确地考量学习效果固然不容易,而粗略地考量是可以的,我们只要把现在的自己和学习前的自己比较一下就知道有没有进步了。 六、学习不等于上学 学习的主体是我们自己。校内、校外,只是场所不同罢了。 真要学习的人,在无论什么场所都行。 不想学习的人,即使在最适宜的场所,也只能得到七折八扣的效果。 所以,不要担心离开学校没有机会学习,惟有自己不要学习才是真正的“失学”。 作者说道:“现在社会的问题在于精神劳动者太注重理论,体力劳动者太注重行动。” 当代社会也如此,行动者看不起理论家,觉得对方在空谈;理论家看不起行动者,觉得对方在蛮干。所以我们需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做到知行合一。 七、读书笔记就是输出的开始 不要因为别人的读书笔记写得好,自己怕难,就不敢写。 只要你的见解不是抄袭别人,完全出于自己思索的,那与人家说过不说过毫无关系。写笔记的本意,原为了自己记述读书的心得与研究结果,以备将来查考与运用,并非像书简或传单似的预备给人看的。 读书笔记的材料随处都是,比如 认识了新字的意义,分析归纳有多少种用法。 有些文章和书籍写得雄健,有些写得柔婉,就可以分析为什么,怎样才会雄健和柔婉。 分析不同小说的开端和结尾的几段文字,归纳有多少种写法。 读了某些文章和书籍,觉得其中有几句是好句,说出好的或者打动自己的理由。 阅读中对书中的话有疑点,或者跟生活有联系的地方,也可以写出来。 八、高阶阅读:如何鉴赏文章和书籍的好坏? 1. 文章的好坏,可从三方面来观察: 一是文法上有无毛病 二是用辞适当与否 三是思想的新鲜、正确、丰富与否 2. 鉴赏的意义:‘见’只是感觉器官上的事,‘视’是知识思辨上的事,‘观’是整个的心理活动。不论看文章或看绘画,要到了‘观’的境界,才够得上称鉴赏。 3. 鉴赏的态度:美的一种条件是余裕。 鉴赏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共鸣作用,读者的程度如果和作者相差太远了,鉴赏的作用就无从成立。这就是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阅读时,把自己放入文章当中,反问自己:如果这些字、词、句、文章让我来写将是怎样?如果这种文章自己也能写,那就是很平常的文章;如果写法比自己好的就值得注意;如果不知道好坏,但挑不出问题的,也值得注意。 4. 鉴赏需要必要的预备知识:比如作者的生平、作品的缘起,以及其他种种与这作品有关联的事件。 5. 鉴赏的核心要素:想象是鉴赏的重要条件,想象力不发达,鉴赏力也无法使之发达的。 作者把经验或想象所得的具体的事物翻译成文字,我们读者却要倒翻过去,把文字再依旧翻译为具体的事物。这工作完全要靠想象来帮助。 6.鉴赏坏文章:知道什么东西不好,就知道什么是好东西了,我们读了一篇不好的文章,如果能指摘出它的毛病,等于读一篇好文章能领会它的好处。 7. 快捷省事的鉴赏方法:读诗话、文话(或者书评)。诗话、文话是前人鉴赏所得的记录,它会告诉我们某几句诗、某几句文的好处所在。我们可由它间接地得到鉴赏的指示。 如何写作?破解写作的方法 一、写作的基础理念 写作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写作需要不断的练习和积累。 1. 作文一定先有内容,后有题目。 2. 写作不是无中生有,它源自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并从自己的素材积累库中,取出合适的素材; 3. 去掉那些不关紧要的,合并那些合得起来的,前后次序也要安排妥帖。 4. 作文和说话是一样的,在承接和转折的地方最要留心。 如此,一篇作文也就形成了。 二、作文的基础写法 1. 写作前,确定写作目标和受众群体。 2. 作文的类别:“知、情、意”——知识、感情、意欲。文字是心的表现,故为“文心”。 对于一件事物,知道它是什么,与别的事物有什么关系,这是“知”的作用; 对于一件事物,发生喜悦、愤怒或悲哀,这是“情”的作用; 对于一件事物,要想把它怎样处置,这是“意”的作用。 3. “情意”文章的写作顺序:先叙述经过情形→表达情感→表达(批判)观点→寄托希望。 4. “情意”文章要经过知识的驾驭,不能盲目的一厢情愿和胡言乱语。 三、好作品是修改出来的 1. 文章的修辞 修就是调整,辞就是语言,修辞就是调整语言,使它恰好传达出我们的意思。 写作或说话,无外乎两件事:一是‘说什么’,一是‘怎样说’。‘说什么’就是内容,‘怎样说’就是形式或方法。 修辞分为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 消极修辞类似古典写作风格,力求用简洁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注重文字的意义,比如数学。 积极修辞是利用感觉的要素,积极地使所说所写的语言增加力量的事,比如古诗词。 2. 文章的组织 史蒂芬·平克说:写作之难,在于把网状思考用树状结构体现在线性展开的语句里。 古有国内的‘起、承、铺、叙、过、结’六个段落的组织法,今有麦肯锡的’总、分、总‘组织法。 核心是通过反问自己组织文章,组织文章的原则只有三项——“秩序、联络、统一”: “秩序”是把所有的材料排列成适宜的次第; “联络”是从头至尾顺当地连续下去,没有勉强接榫的处所; “统一”是通体维持着一致的意见、同样的情调。 3. 写作中易犯的三种毛病 1. 用词、用于不恰当; 2. 意义的欠缺和累赘; 3. 意义不连贯,欠照应。 4. 文字组织需要注意的地方 文字只是发表思想感情的工具,思想感情须从各方面收得,只偏重了文字,结果文字也就空而无实。有了中心思想,有了材料,不一定就能写得出文章。 1. 先把材料分别选择,寻出材料与材料的关系,使成为若干组,某组材料该怎样用,用在何时何地。 2. 捉住了中心思想,将材料从正面、反面、旁面多方运用,不可专固执着一方面。 3. 背景是为了衬托事物,使事物更明显,切记喧宾夺主。 4. 句与句间的关系要连贯,上下文呼应,比如“不仅...而且”、“从前...现在”。 5. 运用“同一主语”原则——即用相同的主语形成主题链,贯穿文章的观点,让读者聚焦同一个主题。(类似排比句) 四、创作的分类、态度、方法论 1. 写作分为创作、习作与应用之作三种: 应用之作:对付他人和事务的东西。 习作:法则与手腕的练习。 创作:发挥自己天分的真成绩。 三者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习作,习作是练习手腕的基本功夫,要习作有了相当的程度,才能谈得到应用,才能谈得到创作。(在创新之前,先掌握基本功) 无论是习作,还是应用之作,都要用创作的态度去对待,要忠于自己,不要有半点的随意和不认真。 2. 无论文章或绘画,凡是摹仿套袭的东西,决不配称为创作。 3. 创作的三个步骤:发现题材→收集素材→组织作品。 第一步是发现题材,题材须是有新鲜意味的才值得选择认定。 第二步还要使它成熟,无论在读书的时候、看报的时候、听别人谈话的时候、独自散步的时候,都要到处留心,遇有和这题材有关系的事项,一一搜集拢来,使内容丰富,打成一片。 第三步是用熟练的手腕组织文句,也就是习作的基本功。 4. 小说与日记(叙事文)的差别 叙事文的本质是事情,叙事便是它的目的;小说的本质却是作者从人生中间看出来的意义,叙事只是它的手段。 写日记可以提升写作水平(特别是初学者),一般有两种写法: 1. 记叙:去过哪里、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平平板板的记录下来。 2. 写情(印象的描写):通过接触到的景物,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写作的风格 1. 文章的“体类”——即风格,分为四组八种: 由内容和形式的比例,分为简约、繁丰; 由气象的刚强与柔和,分为刚健、柔婉; 由于话里辞藻的多少,分为平淡、绚烂; 由于检点工夫的多少,分为谨严、疏放。 2. 形成风格的条件: 1. 取材的范围。 不同作家所营的生活、所处的环境各不相同,因而心意所注的范围也就各不相同。 2. 作者的品性。 人的品性是千差万殊的,有些人温和,有些人急躁,有些人宽大,有些人褊狭,在同一品目之中又有程度深浅的分别。 3. 作者的语言习惯。 一个人从小学习语言,一方面固然得到了生活上最重要的一种技能,而另一方面不能不受环境的限制,学会了这一套,就疏远了那一套。 4. 写作的习惯。 有些人信手写来,意尽而止,也不再加工修改;有些人下笔很慢,句斟字酌,似乎不放心的样子,等得完了篇,还要仔细修改,涂去了一部分,又加上了一部分。这是各人写作的习惯不同之故,成绩的优劣却并不纯在这上边区分。 - - - - - - - - - - - - - - - - - 这是我2021年“写作主题阅读”的第4本写作书,超出我预期的一本书,特别推荐阅读。 我一直相信,写作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所以刻不容缓,也更需要坚持。

  • 21世纪再读《资本论》
    牟双雨
    推荐

    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以致用! 本书以抗战时期为背景,讲述了几位学识渊博,认真负责的老师;和一群热爱学习的学生。用由浅入深的方式,阐述了阅读方法和写作知识。其中包括:词语的运用、句子的结构、修辞、文章的组织、印象描写和小说、风格的形成、读书笔记等等。 说明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及其重要性;学习后的运用,才是学习的意义。 生活对阅读和写作的影响 生活对阅读和写作意味着什么呢?我是这么认为的,阅读是输入的过程,写作是输出的过程,而生活则是思考的过程。三者缺一不可,形成一个循环之后;文章才能产生。 曾经我认为阅读是基础,只要好好阅读,那么写出好文章指日可待;而随着阅读的深入之后,我发觉其实阅读最重要的还是思考,由书中的知识引发对现实生活的联想并加以思考,这才是写作的源头。 写作的本质就是对生活的感悟,整理过后表达出来,成为了文章或者书籍。 这本书我最喜欢的两个人物,是王先生和周枚叔,他们两个都特别睿智,对学习的态度真的很好。学习是为了吸收,真正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周枚叔所说的触发,王先生说的内容与题目,可以看出他们的阅读和文章的态度,文章的精华在于自己的情感。而触发让我想起了论语中孔子曾言: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我的收获及感悟 学习并不限制于某个地方,只要有学习意识,无论身处何地,怎样的地位;一样可以学。书中有一个例子: 富人四季穿衣,穷人衣穷四季。 只要精神上没有像穷人没有衣服穿那样匮乏,就不是真正的贫穷,知识是永远无法剥夺的财富。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书中的每一个人,在国家风雨飘摇之际;对学习的热爱之情,都不曾减少;而生在和平时代的我们,更应该抱有终身学习,终身成长的思维和心态;来过好我们各自的生活。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