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再读《资本论》

21世纪再读《资本论》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21世纪再读《资本论》
    无问
    推荐

    书名《文心》追本溯源,取自古代第一部文学评论《文心雕龙》。夏丏尊、叶圣陶二位先生凭多年教学经验,用故事讲解了“关于国文的全体知识”。本次的再版,加入吴浩然先生民国风插图,形象再现民国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全书以小说体形式,分章场景故事,深入浅出浅易深。先是刚升初的学生入门国学的习文练字,到而后的自然活泼漫谈各文体的鉴赏及创作,贯穿父子师生情、同窗好友谊、时代家国恨,民国至今,历久弥新。 网文和爽文的冲斥,多久没有静下心来,读读“文心”,重拾习文,梳理情绪,回望往事? 1 、每每读完前面的乐华和大文之间习学的故事,便是会自然想到《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会想到这想到初中的第一篇文言文《童趣》,不是因其内容,而是那种清凉专心的感觉,仿佛回到了我的几近十年前的初中时代。 2、民国之时是已收录鲁迅先生所作文章为教材,其中乐华在国学书上读到其中一篇这样描写道"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这真真是我们初中小说类阅读的味道! 3、锦华和大文之间的情愫、矛盾,还是会让人回想起自己情窦初开时的各种复杂心理。人家是把心里话写为新体诗成册,我们好像是有点点非主流不免不定时发些善感语句,当然都是不愿又想的表露。 4 最后的王先生给他们上的最后一节国学课,在黑板上写了一段话。我记得在小学的最后一堂课是数学课,老师最后在黑板留下的是一个时钟。 上面是阅读书中人物之间的故事时所回想的零星旧忆,书中还就字、辞、诗、知与情意、书声、习字、语汇与语感、鉴赏与创作等方面讲述要点和学习方法,也指出了阅读的重要目的,即学以致用,将所学变为行动,验证理论。 最后的习作部分,提到自然,原就是"俯拾即是,不取诸邻"!我想大概就是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吧。符于情理,忠于己写以手,却却杂念。

  • 21世纪再读《资本论》
    海浪
    推荐

    先生“礼”“赞” 《文心》是两位先生教书的示例,清晰脱俗,行文布局匠心良苦。是好老师朴实掩不了智慧之光,有范例也有实证,有言传有身教,顶礼膜拜[玫瑰][玫瑰][玫瑰]

  • 21世纪再读《资本论》
    王艺丹
    推荐

    一、关于读书: 1.读书的目的在于收获其内容的意趣。 《文心》提出读书要学会站在文中人物的角度去感受、体会他人的经验。“勿只把文字当文字而读,勿只从文字上学文字”学生在进行阅读的时候,大多只是通读一遍,大概知道里面讲了什么内容,如同读故事一样读完了一本书,却没有一个深入的思考,只有学会正确的读书方法,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 2.读书要左右逢源 “好的文章不仅在于文法,更要有其它领域的涉及”想要提高写作水平,还要多多涉猎其它领域的书,比如逻辑学等。 二、关于写作: 1.端正态度,有感而写 写作应当是生活的一部分。大多数的学生模仿爆款题目下的花言巧语、局限了写作思维,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没有新意,无法吸引读者。 2.作文章法 不管是写文还是说话,都要在承接、转折的地方留心;使用字词时,要知晓其准确意思。 3.知、情、意 不仅是学生,有时候我们在动笔时也经常会觉得没内容写、不知道写什么。甚至写出来的文章也都是千篇一律的开头、结尾。因为作者不知道自己要写的是件什么样的事情;它与别物的关系是什么;对其发生什么样的感情。 语录摘抄: •写读书笔记,也就是使读书不苟且的一种方法。 •没有深刻的生活,绝不会有深刻的作风;没有幽默的天性,绝不会有幽默的作风。生活 — 日常的或学术的–从作品上讲,是作品的源头,从修辞的技术上讲,也是修辞技术的源头。从这源头上着力,才算不是舍本逐末的努力。 –我的感悟:写好文章的一个重要方面便是过好生活吧。生活深刻了,文章也就深刻了。 •在学校学习和在社会学习,辍学不等于失学。 •“会考到底不是什么紧要的事,只要应付得过去… 紧要的还在于学习了各种科目,是否真能充实你们自己,是否随时随地可以受用。这是成功与失败的标准…” 最后一堂课上,王先生如是说到。

  • 21世纪再读《资本论》
    亦无欢
    推荐

    应再读,并边实操练习边再读。 另附急作一篇,所感零落繁芜,不意添改,如初。 《无上的智慧只有一种,那就是活在当下》 皇帝和伟人们或许只余下了两项兴趣,先从妄想长生不老开头,老不死失败以后,但余青史留名事。 我等凡人不必。 佛门有话,当下智才是无上智,当下师才是无上师。 不管秦皇汉武,还是升斗小民——哪怕是嫌弃这个略输文采瞧不上那个只会弯弓射大雕的,最终我们一样要明白,不管是活一万年,还是人生百年,无上的智慧只有一种,那就是活在当下,活好当下。 把庸常的日子过出自己喜欢的样子,即不俗; 在平凡而雷同的琐碎里滋润而自得,即不凡。 活在当下,至少包括正视,一定包括认真; 活好当下,至少得有想法,再不济也得有点笨办法。 实在不必失落于不能去东京淋大雨,更无须遗憾于无法扶老携幼在土耳其吃浪漫的肉火烧。一时够不着,甚至有点远的念想,先攒着期待,但不要因为远方,迷失了当下,那何止是得不偿失,简直是连梦幻泡影都没活出来。 其实也简单,一读一写,能读书,会写文,便足够了。我越发觉得,把自己那点会操作的,简单易行可重复操作的拾掇出来,多用用,就多了些滋味。 家父七十了,生于49年,早年丧母少年丧父,逢故事里的各种灾害,实实在在差点饿死,独自逃荒投奔临沂山区亲属才活了命,未及成人又从了军。 总之,该小学初中的时候挨饿逃荒,吃上饭全靠在山里,从军主要耍刀枪,完小没毕业的水平,读书写字全靠自学,后转业工作成家立业拖家带口,自不用提。家父写一手漂亮字,近年持笔吃力已经不写了,却开始喜欢上了写打油诗。 最近一首2018年11月18日写道:交友别说配不配,穷富俊丑无所谓。性格脾气合得来,人生舞台天仙配。高档香烟火柴点,山珍海味盐调味。 家父就去年学会了使用微信,拼音是不会的,习惯手写,林林总总写在就我们几个人的朋友圈。 或许打油诗都不算,格律平仄更无须论,必然可以引方家笑。 我却觉得很好,甚至多了安心。也没有带父母去东京土耳其,家父活在互联网时代还需要适应和学习,但是写写类似打油诗的段子,健脑抒情,而我作为晚辈,总也能读出些警示和提醒来。 我大概是不懂诗以言志之类的了,近年来只看一条,凡有所动人,便是好的,那我想家父写的也算是诗了。 而且我以为,我们大都是可以写出来的。 七十岁老者行得?我们岂能行不得? 上学那会儿大概都经历过五百字作文连拼带凑应付事,就算起了心估计也得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旧刀枪拾掇出来,难免需要打磨打磨热乎热乎。 恰有一本书,正是教我们怎么写文章。我读书那会无缘知道,现在回头去读,权当缝缝补补。 夏丏尊与叶圣陶先生的《文心》一书,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学作文的上品,原本应该是写给小学初中生读的,然而深入浅出浅亦深,无论是苦于不知如何下笔,还是无可奈何于满腔幽怨难以抒情,都可以从这本书里获得解答。 而且无论是小学中学大学抑或成年人,都可以渎之而有收获,这是在是难得的普适,当然,于初学者收获更大。 曹公那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文心》以为就是作文的要处。 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他同我们吃饭,说话,做工是一样的,生活中包含着许多项目,而作文就是其中一个。作文最重要的是内容,他不是无中生有的文字把戏,而是你在生活中的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都是你自己的内容,而作文,就是用得体的文字按自己的想表达的意思,排列起来,就成了文章。如何把自己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用文字,准确的,清晰的表达出来,是文心希望人们可以学到的。文字是心的表现,普通心理学家分为知、情、意三种。知是知识,情是感情,意是意欲。对于一事物,明了它是什么,与别的事物有什么关系,这是知的作用。对于一事物,发生喜悦、愤怒或悲哀,这是情的作用。对于一事物,要想把它怎样处置,这是意的作用。也可有三种分别,就是知的文、情的文与意的文。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你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句话,觉到与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是触发;觉到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种印证,是触发;觉到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论说明的例子,是触发;这是就读书说的。对于目前你所经验着的事物,发见旁的意思,这也是触发。这种触发,就是作文的好材料。读书怎么读,我们常说,读书读书,其实大部分是看书,看是用眼,而只用眼是不够的,那么除了看,还能怎么读?听了又是什么感受?是不是与看是样的?逗号句号的缓急,用辞语气的强弱,读时声调的高低,都在表达着什么样的情绪?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句鼓励大于实用的话。 读书自然有益于写作,但是读汪曾祺蔡澜的美食高论,只会勾起我们的馋,不会教会我们如何做饭,背诵一万段如“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你也没学会深爱,更没学会钓鱼,就不如去实实在在的勾搭个姑娘相识相恋痛分手来得实在,更不如下网下勾走一杆对于钓鱼来的实在,当然,就不如读读《我爱问连岳》易于了解情爱,更不如买本《钓鱼初学者》指南这样的工具书来的实惠。 挂一漏万破绽百出的讲,读一百本世界文学名著不如好好读读《文心》,后者能更快让你获得实用之法。 知识和技能,读中知,练中会,会中悟。 读《文心》,现学现写,知疑补缺,找材料用材料,文章甚至书写成了,可能文章内的知识材料观点人物情节种种,才算真正了解,甚至有所感悟。 读了总忘,往往是因为老不用,而用才是真正的学,也是真正的读书,至少是更深一层的去读书了。 人是事中慌,事后成长。 读书是看他人怎么说怎么想,落笔是回忆当时如何道寻常,现在看来又作如何想,一前一后,类比见分别,分别生变化,变化即成长。若以史为鉴好使,那么以自己的往事为鉴,同样好使,或许更为迫切更为务实。 记录生活即是认真生活,书写生活即是审视生活,真去思量了,去写了,当时只道是寻常处,定然别是一番滋味了。 马伯庸笑谈,平日里老幻想,假如在沙漠里有一顿黄金给你,怎么带回来,找谁帮忙,用什么工具切割?凡此种种,一路遇难,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幻想里难处一一解了,故事就有了,而且这么熬出来的故事合辙押韵百转千回耐人寻味。 文章事亦然,天下道理常常针尖对麦芒,顶牛,一个说计划没有变化快,一个说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我说,还是要预则立,变化多端都不会,预想过的你顺手,那还是你有本事。 读书是学而思,因所见生所想,写文是行有余力,写出来了,文章内的事,在你这顺手了,实践过了,再用到,更潇洒,不费劲。 除了双十一,参与上百亿的项目,都离我们太遥远,指点江山更是妄想,初中地理都还给老师了,东南西北靠导航,指指点点,不知江山何处,何来朕给你打下的江山? 力所能及,做了,就是立地成佛,就是当下之无上智,重复做,即是好好活于当下,自然奔了个更好的前程。 每天多读十页好书,每天多认真思考十分钟写写文章,人是日日新,前程也必然比有可为而无所作为来的更好。 自命不凡自认异于他人是人类的通病,那么,且从行为上敢于且能够做个异类开始吧,实打实的异于他人。 在这个流行网文和爽文的时代,你是否愿意且能够静下心来,读读《文心》,重拾作文,梳理情绪,回望往事,勤于思考,落于笔端? 有智慧的人,就是那些一直在坚持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的人,愿原力智慧上帝佛陀LV包人鱼线瘦成纸不油腻奔向星辰大海万千化名所共指与你同在。 书评有很多种,有一种往往是介绍,介绍让你知道;还有一种是怂恿,你基本没了解到什么,只是被撩拨,要你生歹心,愿你兴自心中起,生了歹心,手向微读翻,手把《文心》看。

  • 21世纪再读《资本论》
    还好
    推荐

    作为一个学渣,记得以前上学的时候最怕的一门课就是有写作文的语文课,在语文考试中,绞尽脑汁凑800字。 现在毕业了,上班了,语文课是不必再上了,也不用考试写作文了,写作这件事好像也成了可有可无的事情。 说起它也还是怕的,我也不知道在怕什么,或许是心中对于写作这件事想来是没有什么概念。 应该是这样没错。如果说以前上学时期看到这本书,我想应该会对语文非常感兴趣。 我羡慕文采出众的人,我羡慕思维流畅能够随心表达自己想法的人。 文采出众距离自己好像有些遥远,至于思维流畅能够准备表达自己所想,这个我觉得以后倒是可以有。 这本书以前有看到大佬推荐过,作者是夏丏(mian)尊,我差点以为是丐gai,不过怎么看怎么都觉得不像丐,后来查了一下,哦,是丏…,叶圣陶,两位大师级别的人物所创造,以故事的形式。 对于写作没有点13的我来说,正好看一看心里也好有个底。 以下是正文 复制粘贴的,主要是给你… 给我自己看的。以后再翻。 / 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1、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 懂 不懂… 经验分两种,一种是外部经验,一种是内部经验,譬如说天上的星在闪烁,这是景物,是外面的经验,说星在䀹冷眼,这是作文说话的人对于星的感想,是内部的经验。外面的经验是差不多人人共同的,最容易明白。内面的经验却各人不同。 2、印象 要学会印象描写,不要说些空洞的词语,比如美丽呀,悲痛啊,有趣啊,必须把怎么美丽,怎么悲痛,怎么有趣用真实的印象描写出来,人家才会感到美丽,悲痛,有趣。 3、文章是有作法的 我们的心的作用,普通心理学家分为知、情、意三种。知是知识,情是感情,意是意欲。对于一事物,明了它是什么,与别的事物有什么关系,这是知的作用。对于一事物,发生喜悦、愤怒或悲哀,这是情的作用。对于一事物,要想把它怎样处置,这是意的作用。文字是心的表现,也可有三种分别,就是知的文、情的文与意的文。 4、触发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你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句话,觉到与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是触发;觉到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种印证,是触发;觉到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论说明的例子,是触发;这是就读书说的。对于目前你所经验着的事物,发见旁的意思,这也是触发,这种触发就是作文的好材料。 5、有了中心思想,有了材料,不一定就能写得出文章,第一步先须把材料分别选择,寻出材料与材料的关系,使成为若干组,某组材料该怎样用,用在何时何地,非自己仔细布置不可。捉住了中心思想,将材料从正面、反面、旁面多方运用,不可专固执着一方面。 6、注意修辞,修就是调整,辞就是语言,修辞就是调整语言,使它恰好传达出我们的意思。 7、文章的组织 方法是四个大字:回问自己 问自己道:为着要说些什么才写这篇文章呢?这时候我们自然会回答,为着要讲一件东西的性状,或者为着要讲一件事情的经过,或者为着要发表怎样怎样的一种主张。回答有了,同时这篇文章的中心意旨也就认定了。 我们又回问自己道:这个中心意旨在我们的意念中间怎样来的呢?这时候我们自然又会回答,从某种因缘引起的,或者从许多事理、物理中间发见的。回答有了,同时材料的先后排列、段落的互相衔接也就有所依据了。 又回问自己道:这项材料可能增加中心意旨的力量吗?那样说法可要打消中心意旨的存在吗?这时候我们自然又会回答,能够增加中心意旨的力量的,或者和中心意旨完全矛盾的,或者和中心意旨风马牛不相及的 说明的是什么?所主张的是什么?例证是什么?论据是什么?反衬的例证是什么?旁及的论据是什么?把什么列在前面最引人注意?把什么放在后面最具有效果? 回问自己对于组织文章有极大的帮助。 8,习作:是法则与手腕的练习 应用之作:是对付他人和事务的东西 创作:是自由的天地,可以尽自己的心力忠实地做去,做到自己认为满意了才放手 9,无论是应用之作,或者兴到时所写的一篇东西、一首诗,总之用创作的态度去对付,要忠于自己,不要随便和丝毫的不认真。 10,知易行难,思想的王国是自由的天地,要多多练习,这是一生都值得做的事。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