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概论(第2版)

国际政治概论(第2版)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国际政治概论(第2版)
    肆五六
    推荐

    花了很多时间慢慢读完这本书,前期的描写真的引人入胜。从一个老外的角度描写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的彷徨,奋斗,繁荣,破败,是一个矛盾的中国,一个未知的中国。 后面的描写略显平淡,但我知道只是因为作者已经习惯了当时中国,不再有那么多新奇感。 全书中的描写尽管不够客观,但任不妨碍我们在书中神游当时的中国社会。

  • 国际政治概论(第2版)
    阿树🍃
    推荐

    我真的非常不喜欢这本书。 整本书很啰嗦,这也是我看得特别慢的原因。对中国人的描述主观性很强,因为价值观不同以及西方人对中国人掩饰不住的优越感,很多措辞让我觉得严重不适。 不能起到还原80年代风貌的作用,只看到一个乖戾刻薄的人的一纸偏见。

  • 国际政治概论(第2版)
    张巍
    推荐

    看书名就有一种想读的冲动,回忆起自己的火车之旅,在没有高铁的时代,从前慢,坐看风景,细数流年

  • 国际政治概论(第2版)
    宗的乌鸦
    推荐

    穿越回到共和国第一代人50后60后创造的时空之地,一幅丑陋的世界画卷铺展开来,可,那是我们出发的地方。

  • 国际政治概论(第2版)
    保罗
    推荐

    1986年,保罗·索鲁在时隔六年后,再一次来到中国。他既到了北京、上海等繁华都市,也抵达了黑龙江朗乡、新疆吐鲁番等疆界边陲。他走到中国大地上,与各种各样的人聊天,在上海人民公园英语角里练习口语的年轻人、想去做进出口生意的学生、刚刚经历过浩劫的知识分子……他用犀利幽默的口吻,一路吐槽不断,但也用冷静、理智的眼光,剖析中国人的性格,发现时代变迁下中国人的生活日常与思想变化。从80年代走来,一路沧桑巨变,但我们当下的摇摆与困境也都似曾相识。

  • 国际政治概论(第2版)
    郭乔羽
    推荐

    用他人的眼睛看自己经历过的时间和地方,很特别的感觉。1987年的西宁,那时我正上小学四年级,父母正是我现在一般的年华。妈妈在一所中学当老师,我们住在学校新建的宿舍楼里,火柴盒一般千篇一律的红砖宿舍楼。我房间的窗正对着北山寺,我常常看着那红色裸露的山体发呆。当年并不留恋的故土,现在却勾起一种奇异的怀想。

  • 国际政治概论(第2版)
    失智不愚
    推荐

    1986-7年的中国,我自己都谈忘了,却透过一位外国作家的火车游记反射回来,像看一部纪录片。那个时代真正好!

  • 国际政治概论(第2版)
    颜子
    推荐

    2022.2.20 《在中国大地上:搭火车旅行记》 “读书要趁早,旅行要趁早!” 这是读完本书的强烈感受。别再自我催眠说“什么时候出发都不晚!”这样的鬼话。 知道保罗·索鲁这位犀利的著名旅行文学作家,大概是多年前在梁文道的读书节目里提及了他的《老巴塔哥尼亚快车》,便收罗了两本这位中国通先生的书。他在全球各地游历五十余年,除了南极洲,似乎踏遍了地球的大部分角落,这位大爷才是真正的活在了路上! 他所有的旅行几乎最常采用的交通方式就是火车,在当下的疫情时代和“中国速度”的事实面前,很难再有坐着绿皮火车听着哐当哐当声望着窗外一掠而过的远山淡影农田村舍的慢旅行了。为了所谓便利的自驾游,很遗憾,一路也只是疲于追逐目的地而根本无暇顾及沿途的风景。 他从欧洲开始出发一路向东,在法国有同行旅伴拿出他的书,指着某某景点说这是保罗索鲁写过的地方,他怕被人认出,佯装自己不知。看不惯旁人,却又像个好奇宝宝缠着别人问各种各样奇怪的问题,除了在小餐馆偶遇我们的军人不搭理他以外,基本都可以从任何遇见的人口中问出他想要的话。他对人也向来不客气,言谈犀利还善于讽刺,时不时丢几个梗,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对他旅行经历的喜欢。 每到一个地方,听他拉家常似的寥寥数笔,便能生动的告诉你他此刻正经历着什么。印象深刻的是在去西藏的途中加油时遇到突变的天气,他只写了手里的地图在车顶呼呼作响的那个细节。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和他在同一时空。他要厌弃起某个地方来,那也是直言不讳。说在西北住过的“宾馆”哪能称之为宾馆,根本就是“监狱精神病院…改造的吧!”因为“太破太旧太脏太阴森恐怖”了。😂 他熟谙中国的历史风物,几乎每到一处,相关掌故和文学作品也能信手拈来。比如到了内蒙古,他脑中闪过柯勒律治的诗歌《远行》;途径杭州,他要讲一讲马可·波罗;到了戈壁滩,他又拿出女传教士盖群英的游记。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却对众人趋之若鹜的热门景点毫无兴趣。 他喜欢写人,喜欢观察他们的外表和神态,喜欢同他们交谈,窥探他们的思想。也正是这一次次看似随意的交谈,让他对中国社会和人民有了鞭辟入里的见解。在中国的旅行途中,他毫不掩饰内心对于一路陪伴在侧的导游的厌烦之意,可对于当时的那些陋习一反常态的没有露出平时刻薄的嗤之以鼻,时不时的还自我安慰一把。 总之,这是一本读来畅快淋漓的书,书中种种好奇抱怨冷眼欢愉的感受,让我像是灵魂附体般的跟着他穿越了一趟时空之旅。 一晃两三年没有长途旅行过了,不敢也不能。那就给还没有拖家带口的年轻人一个建议:有多远走多远,能有多折腾就去折腾吧。等你人到中年,力不从心时,咸鱼难翻身啦。

  • 国际政治概论(第2版)
    万丽
    推荐

    2022-3-1本《在中国大地上:搭火车旅行记:[美]保罗·索鲁,译者:陈媛媛,版权: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2020.12》。保罗·索鲁美国旅行作家和小说家。 1986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吸引了保罗.索鲁,背包独行乘火车开启了中国之旅,他不是来旅游的,他是来私访民间,目睹改革中的中国。他以外国人的视角,率真、客观、有一说一,记录了他一路走来二十余个大小城市实际情况。 他做了那么多的火车24次、90次、上海特快、广州快车、324次、104次、209次、成都快车、80次、16次、17次、295次、92次、508次、254次、375次、275次、西藏列车、长沙韶山。偶遇了那么多谈话对象和沿途的风景、生活状态、习俗、地里种的什么东西、房子啊、意识形态、……整个一个包打听。一个老外执着想知道中国的现状,并如实昭告天下,为中国免费做广告。里面有夸的,也有损的,但基本属实。时过境迁,中国的现在比1986年强大了,刚刚闭幕的2022北京冬奥会足以震撼世界,各国运动员会是我们活动并免费的广告员。中国在不断修正中前行。中国打开国门,欢迎更多的外国人参与其中。中国和世界一起向未来!

  • 国际政治概论(第2版)
    央²
    推荐

    九几年的某个夏天,曾经跟家里大人坐绿皮火车去苏州看园林,假山、亭台、池塘、水榭一概记不清楚了,印象最深刻的竟然是绿皮火车充斥着尿骚味和香烟味的拥挤车厢,我们一边吃着家里带来的苹果,一边用玻璃罐头瓶子喝茶。大概因为儿时出游的心情太欢快,火车上的脏乱差反而变成奇妙体验了,从此一直对绿皮火车有种莫名的情结😂所以这本书我是一定要买的了。 作为游记来说真的很好读,保罗的语言简洁诙谐,有时甚至有些顽皮,时常令人捧腹大笑;但他绝不是一个温和的老好人,他对中国历史和地理有一定了解,一路上总是在观察细节,追问人们一些在当时并“不讨喜”的问题,正是这样的刨根究底,为我们回顾那段岁月提供了一些新鲜的视角。有意思的是虽然梁文道先生说他总是“出言不逊,冷眼旁观,挑人家的毛病”,但这并没有让我反感,大概因为他的辛辣讥讽更多的是出于他自身性格,而非所谓的西方人的傲慢与偏见吧。

  • 国际政治概论(第2版)
    何念
    推荐

    保罗索鲁是深入到当时中国社会中去感受体会,没有丝毫西方研究者的居高临下态度或者冰冷视角。他一方面对改开后生机勃勃的局面表示开心,同时指出中国社会只认钱和权,丧失了毛时代的理想主义。 保罗索鲁对吐痰、将就等陋习,用一贯的毒舌进行批评。他很质疑为何中国人如此忙碌,根本停不下脚步去感受生活。经历文革的知识分子十分坚强,不避讳谈经历的事,但不表示有多痛苦。 似乎中国人擅长忍耐,大到命运的不公,小到冬天火车上没热水,都有“别人也是这样”的释怀理由。 保罗索鲁很喜欢90年代的拉萨等较原始的社会,认为虽落后但有种独特魅力,是工业化社会制造的千篇一律的大城市不能比拟的。由此他批评大城市是为了好地管制人们的生活,制造忙碌混乱。 保罗索鲁认识到中国普通大众生活的劳累艰辛,对过去十年的冲击表示同情,对知识分子烦恼的问题毫不客气的指出还有八亿农民不在他们考虑范围内。保罗索鲁不伤感或者乐观,冷静地指明这只是中国千年历史的一瞬。

  • 国际政治概论(第2版)
    刘安清
    推荐

    现代旅行文学教父”保罗·索鲁经典之作,托马斯·库克旅行文学奖获奖作品     22条跨越东西南北的火车路线,长达一年的深度之旅,观察中国大地上的千百风貌,在激荡传奇的八十年代,在一个 个平凡中国人的生活里,捕捉时代的发展轨迹,冷静剖析,也刻薄吐槽,跟随犀利幽默的毒舌作家,发现中国人的集体性格与时代变化。 1986年,作者背起行囊乘火车从欧洲出发,取道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蒙古纵贯铁路来到北京,再次开启了中国之旅。这一次,他沿着铁路走过二十余个大小城市,目睹了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巨变,对中国社会有了更为深入的观察。本书正是根据此次经历完成的作品,该书于1988年出版,次年便获得托马斯·库克旅行文学奖,全书视角独特、语言辛辣,许多观点至今仍发人深省。

  • 国际政治概论(第2版)
    徐平安
    推荐

    这本书揭开了八十年代中国尘封的面纱。 我个人非常喜欢东北火车旅行,很多隐于兴安岭的小城市还留着上世纪粗野又昂扬的味道。穿行在山里,就像回到了过去,绿皮车窗打开,阳光与风投进来于我,是隔世离空般的交错。想到小时候生活情景在这片土地又重现,不知道是庆幸自己能发现生活中已失去的美还是感叹时代前进的步伐还没有推进到这里。中国何其之大,亲手抚过她每一寸的土地已成我毕生梦想。

  • 国际政治概论(第2版)
    PiscesR
    推荐

    三十年前的游记,作者从不同的文化角度解读了中国以及中国人。与其说是游记,不如说是对人的探访,语言直接,他说“中国的历史层层交叠,现在总要抹掉过去的某些东西”,其实更多的是特指文革时期。有意思的是,如果他再次探访今天的中国,会有怎样的结论,关于国家,关于人。 >> 中国人喜欢给食物取一些堂皇的名字,每道菜都有自己的身份和传承,这是他们生活的诸多特点之一。但倘若实际吃起来,那些菜却又几乎难以区分——不但味道差不多,就连颜色和口感也没什么两样。 >> 。中国人不愿种遮阴的树,他们喜欢这种瘦骨嶙峋的标志性树木,它们可以同时发挥栅栏的功能。 >> 中国风景中最常见也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画面中往往有一个人——有时经常是许多人。每当我望着某处风景时,总会发现那里有个人也在反瞪着我。 >> 食物是付过钱的,所以得吃掉。最重要的是,吃东西时是中国人感到最自在的时候。在他们眼里,一顿饭经常是一次慰藉,一场欢庆。

  • 国际政治概论(第2版)
    海风
    推荐

    跟着一位美国人回到36年前的中国,坐着绿皮火车游遍了整个中国。 长途火车解闷的方法就是找人聊天,而作者恰恰是一位善于找话题的高手,笔下这些人物刻画的个个鲜活,香港人、上海人、朝鲜人、新疆人、西藏人… 对70后的我来说一切是那么熟悉,书中很多地方我都曾去过,不少地貌、建筑、风俗、习惯,至今还未发生改变。 感谢译者花了几年时间用心翻译,也许再过12年看,这依然是本好书。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