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概论(第2版)

国际政治概论(第2版)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国际政治概论(第2版)
    Louis
    推荐

    作者写了33万多字来描写80年代在中国搭火车到处走的游记。我是听完这本书的,起初觉得这么多字要听很久了,实际上倒还好,反正不用动脑筋。 作者写了在火车上碰到的各种事情,各个地方碰到的各种事情,听着还挺有意思的。我处于作者当年旅游的年龄,听着觉得很亲切,很多事情就是当时那样的。现在当然有很多变化了,有些事已经很少见到了,小年轻看到会觉得很奇怪。这就是年龄带来的差距。 作者其实蛮会玩的,他不愿去人文景点,就像现在的网红景点,除了人挤人真没什么好看的。作者就想去人少的地方,想和当地人多沟通多了解。很多时间结果不像作者想像得那么好。 时间过去近40年了,现在中国旅游业已经挺发达了,大部分地方已经过度开发。和作者相比,我们少了语言沟通的障碍。相信自己,总有一天我会玩遍中国,比作者去过的中国地方还要多。

  • 国际政治概论(第2版)
    2H
    推荐

    叙述的方式并不是很喜欢,应该是作者走走停停的关系,对于人物和地方的描写,只能浅尝辄止,引经据典。不过通过本书,能一探30多年前中国的风貌,还是颇有趣味。

  • 国际政治概论(第2版)
    媛仔
    推荐

    阅读这本书,跟随保罗索鲁一起搭乘30多年前的火车游历中国。 因为小时候有不少搭乘绿皮火车的经历,所以很多对于火车旅行的描述都勾起了儿时回忆。跟保罗有不少跨时空的足迹重叠,看到他描述中的城市和我若干年后看到的城市又有了很多不同。同时也感慨时过境迁,现在的高铁旅行再也不会像书中描述一样有不好的感觉了。 不过话说回来,他实在算不上一个好的旅客。不论是毒舌还是刨根问底,以及对于某些当地人的评价和描述,既没有“入乡随俗”,也不够友善[撇嘴]

  • 国际政治概论(第2版)
    老李伯伯
    推荐

    别样的旅记,也许可以称之为人文旅记,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真实的老外眼中四十年前的中国,尽管文字有些刻薄、刁蛮,但却是如此真实,喜欢!只是有些愤愤不平,心想,老头,有种现在再来一趟中国⋯

  • 国际政治概论(第2版)
    李铁柱คิดถึง
    推荐

    刚买了纸质版没几天,电子版就上架了,微信读书团队的效率必须赞一个!

  • 国际政治概论(第2版)
    Nude
    推荐

    跟着作者转了好几圈,还可以不很无聊。十年恐怖之风刚过去,旅途中整个国家处于变化浪潮中,而未来谁也说不清。见人提不同问题,而中心多集中在上面三者之间。 火车不仅仅是交通工具,它本身就是一个地方,坐火车本身也是一次旅行经历。是的,可还是要佩服作者,不仅和人聊天,还能看书,眼睛也写满了风景,一心多用。毕竟本人只能昏个睡,风景也长不了,交谈免了。可能坐的是特等座?毕竟是中国人的待客之道。然后交谈的对象阶层同样你懂的。 最后还是写了吐痰的画面,每章里各种各样含义的“中式笑”。我就听一听您的座右铭:像狗一样咧嘴傻笑,然后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 旅行是一种个人体验,即使一同上路,各人所见、 所闻、所感也会不尽相同。作者也是不客气的,除了脏乱差,别的估计删了。带了外人的“眼睛”。

  • 国际政治概论(第2版)
    高 岩
    推荐

    值得强烈推荐的一本书。 关于旅行类的书 很少读,更多是去读目的地的历史地理文化之类的,毕竟旅行是非常个人的一件事,完会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尤其是中国的作家,总会深明大义,一路夸赞,于是现代游记几乎都是各类挖空心思的软文。 1986年的中国到底是什么样子,看国内的书已经很难描绘,虽然经历者大部分都健在,当年出版的书籍也能找到,由于观察角度不同,作家叙事方式和宣传政策,中间总有一层似是而非的花玻璃扭曲了当时的现实。 借助作者的这本书,用一个外国人的视角还原30多年前中国样貌,或许有人质疑和自己的回忆不符,其实这就是当年的真相。 作者只记述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直接观察,并不发表任何态度和思想,于是能从地面走遍世界,穿越各种意识形态树立的铁丝网,在各种审核中顺利发行出版,得到全世界的广泛承认。

  • 国际政治概论(第2版)
    要买前胛
    推荐

    随着作者出行,随手打开app看看能否坐车去那些目的地,一面期待着成行,一面在啧啧称奇后,多了一丝疫情时代的悲哀

  • 国际政治概论(第2版)
    刘渝静
    推荐

    作者的游记作品举世闻名,他博学、他毒舌、他幽默,他能渗入陌生社会的皱褶与细节中感受他人的生活,感受周遭的美与丑,感受人间腾腾的热气与乌烟瘴气,化作笔端生机勃勃的文字,读来欲罢不能。 他还会讲中文!86年坐火车走了二十多个中国城市,形成的这篇游记。看似没有中心思想没有花哨语言的流水账游记,且讲的是三十多年前的中国,却深深为之吸引。

  • 国际政治概论(第2版)
    牛肉面猎人
    推荐

    35年之后再看,这片大地上的人还是一如既往纠结,永远的自我折磨。

  • 国际政治概论(第2版)
    祝晨蔯
    推荐

    第一次读保罗.索鲁的旅行作品,“旅行作家教父”名副其实!1986年长达一年跨越22条东南西北的深度中国之旅,从繁华的大都市京沪穗,到朗乡吐鲁番拉萨等疆界边陲,与形形色色的路人、故友、同行聊天交流,大师以生花妙笔描述中国大地的多姿多彩和百态人生,直率的触及了当时很多敏感而尖锐的人、事。很多的东西,在当时信息不对等的形势下,作为一个普通人,是很难给出理性思考后的答案的。 不管怎样,大师还是写出了处在历史变革下的中国人的精气神,今天读来,仍能体会到祖国是在一步一步地发展壮大起来,与周边邻居选择不同道路的结局迥异。 祝福祖国!

  • 国际政治概论(第2版)
    老S
    推荐

    有趣,文字辛辣但不失客观,笔下的自然风光和人情风物尽现本色,没有刻意的赞美与贬低。可以看出作者作为一名记者的功底和对中国的友善。不仅对外国人,就是对中国人了解1980年代的中国也是一本开卷有益的小书。

  • 国际政治概论(第2版)
    谭莺莺(Yingying Tan)
    推荐

    保罗也算是早期掌握流量密码的外国人吧。靠远方的猎奇感来吸引读者。不过,作为远行者,他其实选了最为稳妥的观察方式——坐火车。既兼顾了流动性,也保证了安全感。这一路足够漫长,也足够宽广。他可以和各式各样萍水相逢的人交谈,获取信息,但又不用担心牵扯得太深。火车到站,旅人各奔东西。他可以随时抽身而退。 因此,他的记录大多浮光掠影。虽然观察细致入微。记录也极尽详尽。但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就跟相机一样。有画面感。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这种感觉,在初看的时候,还不太明显。因为旅途之初,总是新鲜的,让人雀跃的。战线一旦拉长,这种相片式记录的疲态就凸显出来了。字里行间都是表层的展示,譬如火车上人们的样态,街道上的建筑风格,车窗外的田园景色等。作者虽然走了很多地方,看了很多地方,但他的体验并没有走得太深。 因为他的观察始终带着审视感。 举个例子。在书里,他大段大段地描写接待人员的官僚做派给他带来的种种不悦。但问题是,为什么他一路都有接待人员?我猜测,为了保障旅途的舒适感,他还是利用了自己的作家人脉(大使夫人的聚会,旅游局长的接待等等),想借助官方资源为他操劳诸如买票订旅馆的杂事儿。因为国内的长途卧铺票一直很抢手。如果他一开始就想来深入体验中国,为什么不选择悄悄地抵达,亲自去排队买票,去体验硬座车厢呢?毕竟要论体验感,没有什么地方能比火车站更中国了。 所以,我才说,他的观察从一开始就预设好了一种让自己觉得安全的审视距离。虽说,游记难免私人和主观,保罗也已经算是相对诚实的记录者(对一切毒舌),但带着这种预设的心理距离,是走不进中国的。不过,话又说回来,就跟他自己说的一样,这归根结底是我们的课题,不是他这个老外的。 不过,如此追求安稳的保罗先生在进藏时还是遭遇了整段路程最大的危险。这个结尾很神奇。它稀释掉了作者漫长旅程积累起来的所有愤怒和恐惧,让他的表述突然平和了起来。以致于在文末,他无比虔诚地表达了还想归来的愿望。只是不知道他想再见的会是哪部分的中国。

  • 国际政治概论(第2版)
    cheergao
    推荐

    一直喜欢看这种“老外”眼中的中国的书,文化的差异有了些混搭的趣味。也许是因为作者游历的年代跟现在有一些距离感,所以读起来竟然觉得有些恍如隔世的意味,我们见证了时代变迁,我们也是时代变迁的一部分。

  • 国际政治概论(第2版)
    徐徵
    推荐

    去年就读过了,感兴趣的建议读原版书,这一版感觉少了不少内容。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