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

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
    蓝莓wei棒棒糖
    推荐

    与以前所读《莺莺传》有所不同,这里竟是一个圆满,其实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剧本平淡,全是套路,才子佳人,金榜题名,很多细节也让你无语,但结合当时的环境来看,应该一算是一种反抗,特别是红娘。

  • 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
    CHL
    推荐

    卷末注释,翻看不便。 文本圆满淋漓;华美细腻;心神刻画,人物成矣(主要人物,老夫人者不然)。遂成戏剧。 较之《莺莺传》:叙事倍矣,才力丰矣。 多谓《莺莺传》之不堪,私为当以唐史,《长恨》观之。 才子佳人,文貌相配,此篇极矣。

  • 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
    小先生
    推荐

    文字委实好朗诵,单这一点,就值得一读。 作者数引经据典来述说故事,真个是好文采。朗朗上口。

  • 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
    食指和中指
    推荐

    《西厢记》如乌托邦,原著《莺莺传》才是现实的耳光!非是我狂,所谓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此间浊世,果还是那“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呵!

  • 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
    Roywang
    推荐

    王实甫《西厢记》好评如潮,金圣叹说它是第六才子书,锺嗣成《录鬼簿》将其归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之列。元末明初贾仲明在吊王实甫的《凌波仙》词中称赞说:“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但可能是我自己太肤浅了吧,读这本书体验感就是不好。 其一:“有情人”男女主,我首先要吐槽张生,你们才见过几面呀,你就爱上莺莺了,爱得死去活来,爱得生了大病?明显就是见色起意的一个穷屌丝,看到莺莺就各种意淫,“这女孩儿的小脚如何如何,这女孩床上一定很风流”,污秽不堪。书里面对张生的外貌描写极少,我记得红娘这样说的:“来回顾影,文魔秀士,风欠酸丁。下工夫将额颅十分挣,迟和疾擦倒苍蝇,光油油耀花人眼睛,酸溜溜螫得人牙疼。”这形象就很猥琐,猪刚鬣的感觉。还有,对红娘也举止轻浮,对初见的方丈也油腔滑调,还问人家,肯定和别人有一腿,真的猥琐发育。接着是崔莺莺,你至少是相国独女吧,好,你爹死了没多久,你就自己送上床去,贵为小姐,大家闺秀,去做这种事情。现在的偶像剧都比你好吧,至少人家男女主是发生了很多事情才慢慢在一起的吧!红娘跟张生在一起的时间都比崔莺莺和张生在一起的时间长吧,真的很不可以思议。如果喜欢,大可不必偷情,直接去提亲,看老夫人有什么要求。如果喜欢正大光明提亲,爹妈只要不是卖女儿的,家事相当,没有什么阴私事体,也会答应的。不要说看不起穷小子,门当户对现在都还适用。光明正大做夫妻,有什么不好。 其二,“大才大胆”红娘。红娘也被很多人赞扬,胆大心细,敢于反抗,聪明伶俐,这些不可否认。但是!我还是想不通,红娘是不是也爱慕张生,好撮合小姐自己去做张生的小妾吗?感觉小姐的偷情少不了红娘的怂恿。 其三,“反面人物”老夫。我觉得老夫人算里面比较正常的人物了,假如我是老夫人,我也不愿意自己的女儿嫁给张生这种猥琐油腻穷鬼。什么玩意儿!但后面老夫人的行为也怪得哩,既然女儿都干那种事情了,就应该先让他们结婚,给自己女儿一个保障和一个名声,可以先订婚嘛,那万一张生考了功名不要莺莺了呢?虽然她爹刚死没多久,但这订婚也不影响吧。 其四,细节上的不合理。堂堂相国最后就只有那么两三个人吗?未免也太寒酸;郑恒的死太草率和多余了吧!真正出力解围的明明是白马将军呀,为什么把功劳都归在张生身上。无语。 对这王西厢真的喜爱不起来,情节俗套低级,完全就不符合实际。真的奉劝女孩子不要信这些“浪漫”故事,可能那个年代就是一辈子见不了几个男人吧,见到一个男人就想和他一辈子,随便一个男人几句话就把你迷的团团转,给颗糖就骗了你。这种剧情和今天的霸道总裁爱上我差不多吧,门不当户不对,在一起真的就是矛盾重重,即便在一起了,阶级的门槛就摆在那,你以为霸道总裁会爱上一个对他没有帮助的头脑简单的花瓶吗?反过来说,你以为白富美,大家闺秀真的会看上你这种一天只会意淫的穷屌丝?反正我信,爸妈不看好的爱情,往往不会有什么好结果这句话。 还是元稹《莺莺传》现实,张生始乱终弃。张生在里面就是妥妥一渣男,一看到莺莺,“哇,我一定要把她搞到手。”于是去找红娘,哭爹喊娘说自己多么真心,说:“我真的爱死莺莺了,我是真心的,我等不及了,按照正常流程,至少要一年一约月,我现在就要跟莺莺在一起,求你求你。”(这叫打通身边人),然后红娘给他出主意,写诗。于是张生开始引诱莺莺,莺莺自己也不自爱,两人搞在一起后,莺莺说要和他结婚,张生说:“哎呀,我们现在还不合适,时间还早,等我事业有成再说。”但莺莺已经和他睡了,没办法。后来果然,张生考取功名不要莺莺了,等出差到莺莺家附近,又发消息说:“出来坐坐”,好在莺莺自己也醒悟了,说“你当初对我那么好,说那么多誓言,说多么爱我,如今我还不是被你抛弃。滚吧,好好疼你老婆去,别想着出来再到处约。不要脸。”比起来,倒觉得《莺莺传》贴合实际,真情实感一点。而《西厢记》就是猥琐穷屌丝勾上白富美的故事。崔莺莺就像很多为了“爱情”,脑子一热和家里闹掰都要远嫁的姑娘。虽然她在书里“有情人终成眷属”了,但是!现实中,别提多假了。 但是,不得不说,文采派还是你爸爸,唱词真的很美,引用诗词超多,花了好久才读完。所以说,像我这种没读过几篇古诗词的来读,简直太煎熬了,呜呜呜。读一句要翻一个注释,翻了注释还不一定能懂,全靠网友。书里董西厢也只选了第六卷,等以后有机会再看看吧。 但真的好痛苦,实惨。到底选什么论题呢?头想破了想不出来。该写的别人都写过了,红娘形象、老夫人形象、张生形象、女性意识、反抗的主题、第五本到底是不是王实甫写的……我真的什么都想不出来。老师又要我们写出不一样的东西,字数还只要求2000字,论述个狗屁论述。有观点,有值得论述的观点,还要逻辑清晰,写什么啊~枯了。还有两天就要交了,要死了。我真的不喜欢这本书,但不管文学史还是别人的研究,都说它好得不得了。那么,一定是我太不高明了,眼光短浅。或许是我用太前卫的现代思想去考察当时的人了?算了,祝我今天把题目定下来,能写出一星半点。

  • 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
    Yana
    推荐

    若共他多情的小姐同鸳帐,怎舍得他叠被铺床。 足下:对人的敬称。相传公子重耳在逃亡途中想喝一碗肉汤,可没法找到。这时,随他一同逃亡的介之推便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熬成肉汤,重耳十分感动。后来,重耳得以回到晋国当了国君,他论功行赏,据功劳的大小决定赏赐的多少,却把介之推忘掉了。于是介之推到绵山隐居起来。重耳想起了介之推,多方找寻,最后找到绵山。可是山很大树很茂盛,不容易找到,重耳便决定放火烧山。介之推宁死不出,最后被烧死在一棵树下。重耳用这棵树的树桩做了一双木屐,每当穿鞋时,便想起了介之推,口呼:“足下、足下。”以此表示怀念和尊敬介之推。这就是“足下”的由来。 良辰媚景:即良辰美景,好时光。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孟光接了梁鸿案:后汉梁鸿娶孟光为妻。孟光每次与梁鸿吃饭时,都将食物举至眉间,表示对梁鸿的尊敬。这里反说此故事含义,说莺莺主动约张生。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1]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2]。 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30]。 【清江引】谢当今盛明唐圣主[58],敕赐为夫妇。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1.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2.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 3.东风摇曳垂杨线,游丝牵惹桃花片,珠帘掩映芙蓉面。 4.娇羞花解语,温柔玉有香。 5.空撇下碧澄澄苍苔露冷,明皎皎花筛月影。 6.【拙鲁速】对著盏碧荧荧短檠灯,倚著扇冷清清旧帏屏。灯儿又不明,梦儿又不成;窗儿外淅零零的风儿透疏棂,忒楞楞的纸条儿鸣;枕头儿上孤另,被窝儿里寂静。你便是铁石人,铁石人也动情。 7.【幺篇】怨不能,恨不成,坐不安,睡不宁。有一日柳遮花映,雾障云屏,夜阑人静,海誓山盟——恁时节风流嘉庆,锦片也似前程,美满恩情,咱两个画堂春自生。 8.有心争似无心好,多情却被无情恼。 9.好句有情怜夜月,落花无语怨东风。 10.【仙吕】【八声甘州】恹恹瘦损,早是伤神,那值残春。罗衣宽褪,能消几度黄昏?风袅篆烟不卷帘,雨打梨花深闭门;无语凭阑干,目断行云。 11.【混江龙】落红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池塘梦晓,阑槛辞春。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香消了六朝金粉,清减了三楚精神。 12.莫负月华明,且怜花影重。 13.罗衣不奈五更寒,愁无限,寂寞泪阑干。 14.碧天万里无云,空劳倦客身心。 15.花阴重叠香风细,庭院深沉淡月明。 16.【圣药王】果若你有心,他有心,昨日秋千院宇夜深沉;花有阴,月有阴,“春宵一刻抵千金”,何须“诗对会家吟”? 17.情思昏昏眼倦开,单枕侧,梦魂飞入楚阳台。 18.当日个月明才上柳梢头,却早人约黄昏后。 19.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20.【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21.【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22.【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23.【雁儿落】绿依依墙高柳半遮,静悄悄门掩清秋夜。疏剌剌林梢落叶风,昏惨惨云际穿窗月。 24.旧愁似太行山隐隐,新愁似天堑水悠悠。 有心争似无心好,多情却被无情恼。 别人给它盖的章,下的评论,都不及自己去看看去思考。很可能你想的、受到的启发与别人都不同。批评和歌颂,不同,甚至颠倒。 戏曲,盛传后半段是关汉卿续的,前后风格手法迥异,恕我驽钝,没看出来,各种考证或版本,都有它存在的意义,我不排斥,有情人终成眷属or始乱终弃,这世界里都有的。

  • 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
    褚qucun
    推荐

    名句集锦 1、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崔) 注:红:指落花。闲愁:难以言喻的愁思。 2、万金宝剑藏秋水,满马春愁压绣鞍。(张) 注:“万金”句是说自己满腹才学而功名未就,有如贵重的宝剑隐藏着四射的光芒。 3、云路鹏程九万里,雪窗萤火二十年。(张) 注:“鹏程万里”表示前程远大。 4、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张) 注:婵娟:容貌姿态美好的样子,常用以代美女。误人:指使人迷恋而耽误功名进取。 5、情已沾了肺腑,意已惹了肝肠。(红) 注:是说五脏六腹都被情意牵动了。 6、郎才女貌合相仿。眉儿浅淡思张敞,春色飘零忆阮郎。(张) 注:合相仿:理当匹配。仿:即仿佛,相似。仿佛即相当,彼此般配。 7、翠裙鸳绣金莲小,红袖鸾销玉笋长。(张) 注:“翠裙”句意谓绣着鸳鸯的翠裙盖住了一双小脚。鸾销:既销鸾,以金色丝线绣鸾凤。玉笋:比喻女子手指纤细白润。 8、纵然酬得今生志,着甚支吾此夜长。(张) 注:支吾:支持,应付。 9、娇羞花解语,温柔玉有香。 注:花解语:会说话的花,比喻人美如花。玉有香:话出唐肃宗。解语花,玉有香比喻美女。如宋赵彦端:清肌莹骨能香玉,艳质英姿解语花。 10、今生难得有情人,前世烧了断头香。(张) 注:断头香:即半截的香。 11、闲寻方丈高僧语,闷对西厢皓月吟。(张) 12、心中无限伤心事,尽在深深两拜中。(崔) 13、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张) 注:溶溶:水流动的样子,常用以形容月色如水。临:面对。皓魄:月或月光,此指月。 14、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崔) 注:芳春:即春天。兰闺:指女子的住室。 15、惺惺的自古惜惺惺。(张) 注:意思是聪明人从来就喜欢聪明的人,性格,才情相同的人互相爱慕,看重,或同病相怜之意。 16、扑刺刺宿鸟飞腾,颤巍巍花梢弄影,乱纷纷落红满径。(张) 17、空撇下碧澄澄苍苔露,明皎皎花筛月影。(张) 18、恰便似檀口点樱桃,粉鼻儿倚琼瑶,淡白梨花面,轻盈杨柳腰。(张) 注:檀口:檀为浅色,常用以形容嘴唇红艳。琼瑶:美玉。本句说鼻子如美玉啄成。 19、有心争似无心好,多情却被无情恼。(张) 注:争似:怎如。 20、林下晒衣嫌日淡,池中濯足恨鱼腥。(杜确将军) 注:濯足:洗足。 21、好句有情联夜月,落花无语怨东风。(崔) 22、恹恹瘦损,早是伤神,那值残春。罗衣宽褪,能消几度黄昏?风袅篆烟不卷帘,雨打梨花深闭门;无语凭阑干,目断行云。(崔) 注:恹恹:委靡不振的样子。那:况,又,更加之意。宽褪:宽松。褪亦宽松之意。篆烟:香烟上升时如篆字,也指制作成屈曲盘绕,状如篆字的香。目断:极目远望。行云:流动的云。 23、落红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池塘梦晓,阑槛辞春;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香消了六朝金粉,清减了三楚精神。(崔) 注:“池塘”两句:感叹春光易逝,是说景色刚刚如谢灵运梦中所得诗句“池塘生春草”,春天却又匆匆逝去。“蝶粉”句:是说飘飞的柳絮沾在蝴蝶身上,好像是一层雪。“示春心”两句:是说柳丝虽短,可是连接互相爱慕的情思还不如柳丝长,天涯虽远,但与只隔着一簌花丛的心上人相比,却好像人比天涯更远。“香消”句:是说无心梳妆,身上的脂粉香气消失。 “清减”句:意即精神衰减。三楚,战国楚地,古有东南西三楚之分。阮籍有“三楚多秀士”之句,故借三楚之地以写人之精神。 24、学得来“一天星斗焕文章”,不枉了“十年窗下无人问”。(崔) 注:“一天”句意思是文章如满天星斗一样灿烂夺目。焕:光彩夺目的样子。“十年”句意思是十年寒窗苦读,久不为世人所知的意思。 25、薄衾单枕有人温,早则不冷、冷。受用足宝鼎香浓,绣帘风细,绿窗人静。(红) 注:“受用足”三句:意为尽情享受婚后的安适生活。 26、地生连理木,水出并头莲。(红) 27、才子多情,佳人薄幸。(红) 28、俺那里有落红满地胭脂冷,休辜负了良辰美景。(红) 注:良辰美景:即好时光,好景色。谢灵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29、你明博得跨凤乘鸾客,我到晚来卧看牵牛织女星。(红) 注:博得:犹换得,赢得。跨凤乘鸾客:比喻美满夫妻。 30、颠鸾倒凤,同谐鱼水之欢,共效于飞之愿。 注:鱼水之欢:比喻夫妇和乐。于飞之愿:指夫妻欢乐之愿。于飞,即飞,《诗经》:“凤凰于飞,翙翙其羽。”

  • 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
    独舞
    推荐

    无端起相思,不由恨冽风 月寒心生冷,对夜叹长空 执笔将代言,无语泪相迎 怎奈天弄意,红颜多薄命 离恨千愁绪,不消万般情 经年花月夜,亭台栖双影 今夕忧见怜,痛悔难相逢 每每思之切,念念不及亲 贤柔从此逝,何以慰生平

  • 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
    未经雕琢的纯朴
    推荐

    恭喜张总喜提崔莺莺,在一个女人裹脚的时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能逆流而上,有情人终成眷属,是个有大勇气的人,在一个贪色相逐名利,恨不得把自己卖进豪门的世界,真是一股清流,这样的故事能传唱千古,也是情有可原了。

  • 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
    🐯潇城娘子🍓 🍒
    推荐

    故事简介 元·王实甫作。描写张生与崔莺莺这一对有情人冲破困阻终成眷属的故事。全剧共五本二十一折。剧情是:书生张君瑞在普救寺里偶遇已故崔相国之女莺莺,对她一见倾心,苦于无法接近。此时恰有孙飞虎听说莺莺美貌,率兵围住普救寺,要强娶莺莺为妻。崔老夫人情急之下听从莺莺主意,允诺如有人能够退兵,便将莺莺嫁他。张生喜出望外,修书请得故人白马将军杜确率兵前来解围,但事后崔老夫人绝口不提婚事,只让二人以兄妹相称。张生失望之极,幸有莺莺的丫环红娘从中帮忙,扶莺莺月夜烧香,听见张生弹琴诉说衷肠。 后来莺莺听说张生病倒,让红娘去书房探望。张生相思难解,央求红娘替他从中传递消息。莺莺怜惜张生,终于鼓起勇气,也写诗回赠,后在红娘帮助下,二人瞒过崔老夫人,私下幽会并订了终身。老夫人知情后怒责红娘,但已无可挽回,便催张生进京应考。张生与莺莺依依而别,半年后得中状元。崔老夫人的侄儿郑恒本与莺莺有婚约,便趁张生还未返回之时谎报张生已被卫尚书招赘为婿,老夫人一气之下要将莺莺嫁给郑恒,幸好张生及时归来,有情人终成眷属。 戏剧演变 ●对于元代王实甫创作的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简称《西厢记》),元末明初的贾仲明曾有这样一个评价,叫'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为何说'新杂剧,旧传奇'呢?因为《西厢记》的故事框架是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而这个爱情故事本身是'旧'的,它来自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所以叫'旧传奇'。 ●而自从《莺莺传》问世以来,历代文人就热衷于对这一故事进行改编。其中最重要的两次改编,一次是金人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又称《董西厢》),另一次就是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又称《王西厢》)。 ●最初的《莺莺传》是传奇小说,《董西厢》把它变成了说唱体文学样式,而《王西厢》又变为一出供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杂剧,因此叫'新杂剧,旧传奇'。 ●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历经唐、宋、金、元四个朝代,文人对它的改编,总是体现着深深的时代烙印,体现着不同时代下文人的价值观念。这便是刘勰说的'文变染乎世情',是王国维说的'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也是丹纳所言:'精神文明的产物和动植物界的产物一样,只能用各自的环境来解释。'(《艺术哲学》) 故事的嬗变 最初的《莺莺传》是一个悲剧《莺莺传》开始时,贫寒书生张生旅居于蒲州普救寺,在当地发生兵乱时,张生凭借着和蒲州将领的交情,庇护了同样寄居在寺里的崔氏母女,并因此与崔莺莺相识,一见倾心。经莺莺婢女红娘传书,两人花好月圆、私定终身。 后来张生赴京应试未中,在滞留京师期间,他反省了自己的'过错',认为崔莺莺是个'尤物','不妖其身,必妖于人',还搬出商纣和周幽王亡国的例子,证明红颜祸水,为自己找了一个始乱终弃的借口。 故事的结局是莺莺另嫁、张生另娶。一次张生路过莺莺家,想以'外兄'的身份相见,遭到莺莺拒绝,她只留下一首诗:'弃置今何道,当阿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 但是在作品里,元稹却说'时人多许张为善补过者',这显然是站在张生的立场,为他的始乱终弃进行美化,为他的薄幸进行辩护。 《董西厢》改变了故事结局 《董西厢》里,崔莺莺的身份变成了相国千金,她跟母亲崔老夫人来到普救寺,是为了给亡父追荐,却在这里与张生一见钟情。 《董西厢》增加了一个很重要的情节,就是判将孙飞虎率兵围攻普救寺,要抢夺崔莺莺为妻。在这种情况下,张生挺身而出,他写信给白马将军请求支援,保护了崔莺莺。 为了报恩,崔老夫人承诺把莺莺嫁给张生,可随后又以莺莺已有婚约、而张生并无功名为由,想要赖账。莺莺对母亲不满,愤怒反抗,在聪明机智的婢女红娘的帮助下,张生与莺莺终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勇敢地走到了一起。崔老夫人发现二人的私情后,逼着张生上京赶考,不取得功名就不能回来见莺莺,两个有情人挥泪告别。 但《董西厢》的结局是欢喜的。张生一举及第,衣锦荣归,终与莺莺团圆。它纠正了原作认为莺莺是'尤物'、把张生始乱终弃称为'善补过'的封建观念。 《王西厢》升华了故事的主题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一出五本十二折的鸿篇巨制,它基本保留了《董西厢》的故事基础,保留了崔、张二人历尽艰辛、'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结局。 不同的是,《董西厢》里二人的结合侧重于'知恩图报',而《王西厢》正面提出了'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人的都成了眷属'这一主题思想。它更歌颂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从而更鲜明地反抗了封建婚姻制度,更有力地否定了封建礼教。从唐到元,封建礼教逐步松动 《莺莺传》是封建礼教下的产物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男女的结合,受到封建等级制度和礼教纲常的严格约束。《孟子·滕文公》说:'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父母国人皆贼之。'也就是说,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私定终身者,便是贼,是羞耻的。 产生于唐代的《莺莺传》,冲不破这一封建礼教。所以我们看到,《莺莺传》里的崔莺莺,面对爱情时不是坚决勇敢,而是扭扭捏捏。她给张生回诗,说:'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这明明白白是要张生来西厢幽会。可等张生真的来了,她又义正言辞地数落起张生:'你保护了我们一家免受兵乱,这是义,但现在却因此向我索取,这是以乱换乱,二者有什么区别!……希望你以礼约束自己,不要陷入淫乱的泥潭。' 而且《莺莺传》里,崔莺莺始终不敢把与张生的事情告知母亲。直到张生留在京城不回来,她觉察到这份情不会有结果了,觉得曾和张生私定终身很是羞耻,说:'既见君子,而不能定情,致有自献之羞。' 《莺莺传》里的崔莺莺,还没有完全从封建礼教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这份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爱情最终以悲剧收场,就显得理所当然了,这是'世情'造就的。《董西厢》和《王西厢》是封建礼教松动下的产物 宋金对峙时期,北方大片领土处于金人的统治之下,女真族的传统习俗也就不可避免地影响到这片国土,影响到这片国土上的文人。女真族在婚姻选择上,比较开放、自由,男女可以自由恋爱。南宋洪皓在高宗建炎三年出使金国,在金国滞留十五年,写成《松漠纪闻》,其中记载了金国的婚俗礼仪:'其俗谓男女自谋,胜于纳币而婚者。' 女真族还普遍实行接续婚的习俗,《金史》说:'妇女寡居,宗族接续之。'比如金熙宗杀了胙王常胜,就将其妻纳入宫中,类似的记载在《金史》中有不少。这使得金代的男女关系,比汉族政权下的社会开放得多。像元好问这样的文士家族,他妹妹的婚事,也是由妹妹自己做主。据蒋正子《山房随笔》记载,金朝宰相张平章,看上了元好问的妹妹,派人去征求元好问的意见,元好问回应说:'可否在妹,妹以为可则可。'张平章欢欢喜喜地去了元家提亲,可元好问的妹妹却作了首诗,暗示拒婚之意,其中一句是:'寄语新来双燕子,移巢别处觅雕梁。'张平章只能黯然离去。 金代的这种社会环境,使张生和崔莺莺一见钟情、私定终身的行为,具有了合理性,可以被人们所认同。于是由金人创作的《董西厢》,安排他们二人冲破封建礼教、以团圆收尾,也是有时代特征作为依据的。 而在同样是非汉族政权的元代,在同样比较宽松的男女关系、婚姻观念里,《董西厢》'才子佳人终成眷属'的故事模式得到了广泛流传,崔莺莺和张生'离经叛道'的形象得到了广泛认可,并在元人王实甫的笔下进一步发扬光大。相应的,在《董西厢》和《王西厢》里,崔莺莺这个人物也比《莺莺传》里爱得主动、勇敢—— 比如,《董西厢》莺莺与张生相识后,自白道:'奴正青春,你又方年少,怕你不聪明?怕你不稔色?怕你没才调?'可见这里的崔莺莺,对于将来的丈夫有自主的想像和要求,希望他有才有貌有情调。而《王西厢里》,崔莺莺更加大胆、泼辣,对母亲定下的婚约视而不见,对于自己的爱情义无反顾。当得知母亲要她拜张生为哥哥时,她又愤又怨,唱到:'谁承望这即即世世老婆婆,着莺莺做妹妹拜哥哥......碧澄澄清波,扑刺剌将比目鱼分破;急攘攘因何,扢搭地把双眉锁纳合。'体现出她作为封建礼教反叛者的人物形象。 不同时代下的文人,拥有不同的价值观念 1:唐·《莺莺传》——功名、声望重于爱情 在唐代,封建礼教虽没有后来的宋代那么严苛,但婚姻中还是掺杂着浓厚的门第等级观念。国学大师陈寅恪曾指出:'唐代社会承南北朝之旧俗,通以二事评量人品之高下,此二事,一曰婚,二曰宦。凡婚而不娶名家女,与仕而不由清望官,俱为社会所不齿。'(《元白诗笺证稿》) 这就是说,在唐代,要评价一个文人的人品高低,有两个标准,一是是否娶到名家女,二是是否成为清望官。而《莺莺传》里的崔莺莺,只是没落贵族子女,还不是相国千金。对文人来说,她不是娶妻的理想对象。 所以,《莺莺传》里张生对莺莺始乱终弃,是封建制度下文人醉心功名富贵的真实写照。而作者对于张生的卑劣,非但不加斥责,还赞许他'善补过',说明元稹也有着和张生一样的价值观念,是封建文人的代表。 2:金·《董西厢》——信义重于礼教 《董西厢》里,虽然张生和莺莺最终冲破封建礼教,走到了一起,但其实《董西厢》更强调'知恩图报'的价值观念,并以此赋予崔、张爱情的合理性。 当张生怨崔老夫人赖账时,他唱到:'蒲关巡检与我相知,捉贼兵免了灾危。恁时许我为亲戚,不望把心欺也哈哈!'强调自己曾救莺莺于危难,而崔老夫人当时也应允把莺莺相许。 当莺莺得知张生相思成疾时,说道:'不意当初完妾命,岂防今日作君灾。仰酬厚德难从礼,谨奉新诗可当媒。'她也强调自己仰酬张生的厚德,所以不能遵从礼教舍弃张生。 而当崔老夫人得知二人私情,拷问红娘时,红娘也是以'知恩需图报答'的原则进行反驳,她说:'当日乱军屯寺,夫人、小娘子皆欲就死。张生与先相无旧,非慕莺之颜色,欲谋亲礼,岂肯区区陈退军之策,使夫人、小娘子得有今日?事定之后,夫人以兄妹继之,非生本心,以此成疾,几至不起……夫人罪妾,夫人安得无咎?失治家之道,外不能报生之恩,内不能蔽莺之丑……' 崔老夫人听了红娘的话后,有所顿悟,对张生讲道:'群贼方兴,非先生矜悯,母子几为鱼肉矣……今欲以莺妻君,聊以报,可乎?' 在《董西厢》的结尾,作者也进行了这样的总结:'方表才子施恩,足见佳人报德。' 《董西厢》依照守信报德的原则,给莺莺和张生的爱情赋予了合理性。它并没有完全否定封建礼教,只是强调不能为了守礼而忘恩、而不酬德。以信义为重,也恰好是女真统治者的重要原则,女真族在与宋王朝打交道之初,就保持重盟誓的观念,并一直和宋廷随意背盟的行为产生冲突。 3:元·《王西厢》——'愿普天下有情人的都成了眷属' 《王西厢》在《董西厢》的基础上,进行了彻底地反封建、反礼教,这里的崔莺莺不是要知恩图报,她是一心追求自己的爱情。 当张生相思成疾时,她想的不是'仰酬厚德难从礼',而是同样陷入了相思:'一个睡昏昏不待观经史,一个意悬悬懒去拈针线;一个丝桐上调弄出离恨谱,一个花笺上删抹成断肠诗;一个笔下写幽情,一个弦上传心事:两下里都一样害相思。' 当张生进京赶考时,莺莺长亭送别,她嘱咐张生:'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她并不在意张生是否能考取功名,只是希望他尽早归来。 《王西厢》歌颂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并由此升华出一个主题——'愿普天下有情人的都成了眷属'。 在元杂剧里,不少描写爱情婚姻的作品,都表达出了这一相同的爱情理想。关汉卿的《拜月亭》,饱受别离之苦的女主人公瑞兰,曾衷心祝愿:'愿天下心厮爱的夫妇永不分离';白朴的《墙头马上》,为爱情而拼争的李千金,也情不自禁地道出心声:'愿普天下姻眷皆完聚'。 这些主人公的生活处境、人生道路各不相同,但心愿确是一致的,都要求爱情婚姻的美满与幸福,不能不说,这是一个时代的声音。 为何元代文人会发出这样的声音?元代统治下,民族压迫与阶级压迫严重,他们把人分为十个等级,知识分子列在第九,只在乞丐之上,而娼妓甚至列在第八。他们地位低下、命运悲惨,科举废止,又使得他们出头无望。而'才子佳人私定终身、落难书生考中状元、终成眷属得以团圆'的故事,更像是文人把自己的渴望寄托在了杂剧作品里。在剧作里,他们的地位得以提高,他们冲破了门第等级,他们也抱得美人归。 评析 张生和崔莺莺爱情故事的流变,透视着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原汉族文化的融合,这种融合对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社会礼俗形成了巨大冲击,对以儒家经典为核心的中原文化进行了多方面的解构,也使文人的价值观念在时代思潮里进行翻腾。而这些,为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为王实甫的《西厢记》'天下夺魁'奠定了时代基础。 作者 800年前,王实甫怎么都想象不到,京、昆、豫、川、滇等各类剧种把他的作品《西厢记》频频改编上演,作为四大古典戏剧名著之冠,近千年来经久不衰。 王实甫,生于元代大都,放到今天,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出身宦官世家的他,父亲曾“赠通议大夫、礼部尚书、太原郡侯”,因此家教颇好,从小便才学兼备,不同于常人。但才子王实甫并不是剧作家出身,之前,他曾和父亲一样是政府高官,早年以县官走入仕途,因能力超群,治县有理有效,被提升为陕西行台监察御史(相当于今天的省厅级干部)。 可能王实甫天生骨子里就有种不拘泥传统刻板的文人基因,没多久,他因“与台臣议不合”,40岁便舍弃官场,从此再不做官。从陕西回到大都后,他一头扎进了关汉卿的“玉京书会”,整日出入于歌台舞榭之中,开始了他的戏剧创作生涯。 当时,剧作家的收入是不稳定的,也是微薄的,但王实甫却乐此不疲,因为眼下的生活没有了官场里的尔虞我诈和明争暗斗,没有了仕途中的追功逐利和利欲熏心。今天的西四砖塔胡同一带,在元大都时有勾栏数十处,就是元杂剧演出的主要游艺场所,也是那个年代三教九流聚集的地方。王实甫、关汉卿等人整日流连于此,不为封建礼法所拘,与倡优(当时的演员)密切交往。久而久之,他们深入观察到了各行各业的现实状况,真切体味到了社会下层人的真实生活。吟风弄月,纵游艺苑的生活,让本就才华横溢的王实甫打开了创作的闸门,打破世俗思想的惊涛骇浪倾泻而出。 在后人看来,他的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并将它们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王实甫一生著有杂剧十四种,成就最高的当属《西厢记》了。 结语 其实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何尝不是一个时代悲剧,可以说,《西厢记》蓦然出现在佛殿一样,那般的光彩熠熠,使世人目眩神摇,也照亮了封建时代昏沉的夜空,因为它那么响亮,明确提出“有情人终成眷属”我想这是它哪怕沦为禁书也能流传百年的重要原因之一,人们对它的喜爱不仅仅是因为心中有美好夙愿更有一种对爱情的向往,正如苏轼所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
    魔戒女孩👧
    推荐

    推荐里面的唱词,唱词优美精炼,写的很不错。 作为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人物塑造可能不是很成功,不够立体,情节会让人存疑。不过作为一本成书久远的戏本子来说,确实很不错了!

  • 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
    C~xq
    推荐

    《西厢记》里有爱情么?很难同意。如果带着这样的心理预设去读西厢,可能读到的是满满的爱情吧。 作品最后的点睛之笔写的相当漂亮,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可是舍此之外,从情节上看张君瑞与崔莺莺之间的感情不能叫爱情。 张君瑞只见了崔莺莺一次就得了相思病,两人连话都没说过呢!何来爱情?然后张君瑞赶紧把宾馆里的房间退了,想方设法搬到了崔莺莺隔壁。 再说说浪漫的第一次约会,大晚上的张君瑞翻墙进院,看着个女人就搂搂抱抱,猴急猴急的,还抱错了,“小生害得眼花,搂得慌了些儿,不知是谁,望乞恕罪!” 后来,老夫人悔婚,两人遂同居。 这些看起来好像也没什么,毕竟老夫人有错在先嘛。可是,我们要考虑一下时代背景吧,这么快的“恋爱”节奏,发生在21世纪都够前卫的,当时更是一种违法行为, 张君瑞怎么看来都是一个妥妥的有文化的且长得帅的流氓吧?两人用违法的手段去反抗当时的道德束缚,这本身就是不对的。另外,两人如果真的认为这种礼教束缚 是错的,然后不惜违法,勇敢的反抗,那我们应该佩服他们的勇气,他们真的是爱情,是英雄!!!但是,问题的关键是这两人自己也觉得他们的行为是错的! 最后,张君瑞考得状元回来,亲口说出了好女不嫁二夫,我们可以大胆推测,两人以后都会成为封建礼教的卫道士。 其实,西厢记总有让人不入戏的感觉,(当热文辞很漂亮,这是公认的),大概的原因是,西厢记的前身莺莺传里,张君瑞本来就是个始乱终弃的人,西厢记改了个 合家欢的结局,但是前半部分却没怎么改,所以造成了前后不搭吧。

  • 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
    cesliesy
    推荐

    第一次认识到《西厢记》这本书是因为《红楼梦》里面宝黛共读《西厢记》,那种似懂非懂的情愫,又是当时的“禁书”,让我对《西厢记》充满了兴趣与好奇,但是一直未曾阅读。直到现在学习元杂剧方面的知识才来阅读。 才子佳人的故事,又有着前代人的各个版本故事,最后成就了王实甫这一版经典的《西厢记》,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里面的很多行为举动冠以“情”,难以理解,可能就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文章一共是五本,每本四折一楔子。第一本主要讲的是张君瑞闹道场,张君瑞来到普救寺,爱上崔莺莺;第二本是主要讲述的是崔莺莺夜听琴,孙飞虎欲抢莺莺做压寨夫人,张生献计救莺莺,张弹《凤求凰》于莺莺;第三本是张君瑞害相思,因为“夫妻”变“兄妹”,相思成“病”;第四本草桥店梦莺莺,红娘发挥了“红娘”的作用,张君瑞奔赴考场途中梦见莺莺;第五本张君瑞考中状元,大团圆结局。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对于所谓的“人物追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的历程。”“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可见这本书的的经典,可能经典于此吧!但是这种观念在如今似乎比较深入人心,虽然行动上并不是那么契合。

  • 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
    🍊歪歪
    推荐

    20201219微信读书第122本! 因《红楼梦》而结识王实甫的《西厢记》,莺莺与张生,郎才女貌的恋爱历程,故事本身无甚新奇的,然词句优美,特别记住了小姐的贴身侍女红娘!口齿伶俐、有勇有谋,若没有红娘,怕是也没有这出流传至今的《西厢记》了! 文本摘录: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三十三天离恨天最高,四百四病相思病最苦。 若共他多情的小姐同鸳帐,怎舍得他叠被铺床。 你撇下半天风韵,我拾得万种思量。 院宇深,枕簟凉,一灯孤影摇书幌。纵然酬得今生志,著甚支吾此夜长。 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 惟愿存在的人间寿高,亡化的天上逍遥。 小子多愁多病身,怎当他倾国倾城貌。 有心争似无心好,多情却被无情恼。 好句有情怜夜月,落花无语怨东风。 风月天边有,人间好事无。 相思恨转添,谩把瑶琴弄。乐事又逢春,芳心尔亦动。此情不可违,虚誉何须奉。莫负月华明,且怜花影重。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罗衣不奈五更寒,愁无限,寂寞泪阑干。 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暮雨催寒蛩,晓风吹残月,今宵酒醒何处也?

  • 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
    国境以南
    推荐

    >> 想着那红尘黄阁昔年羞,到如今白发青衫此地游。 >>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 三十三天离恨天最高,四百四病相思病最苦。 >> 你撇下半天风韵,我拾得万种思量。 >> 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 >>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 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 >> 幽僻处可有人行?点苍苔白露泠泠。 >>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 画虎未成君莫笑,安排牙爪始惊人。 >> 海枯石烂,此恨难消;地老天荒,此情不泯。 >>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 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 >> 冷茶饭莫吃,好将息,我倚著门儿专望你。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