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sheldor
    推荐

    断断续续读了很久,节选的几位词人都是讲宋词离不开的人,这本书给我的启发是点评一个人要放在他所处的环境中。不管是诗人词人所处的历史背景,还是现实生活中认识的人的经历,不了解不评判。

  • 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东山坳
    推荐

    台湾散文家张晓风说,蒋勋先生善于把低眉垂睫的美唤醒,让我们看见精灿灼人的明眸。善于把沉哑暗灭的美唤醒,让我们听到恍如莺啼翠柳的华丽歌声。蒋勋先生多年在文学和美学上的耕耘,就时间的纵轴而言,他可算为人类文化的孝友之子,他是一个恭谨谦逊的善述者。就空间上的横轴而言,他是中华地域诗酒风流的产物,是从容、雍雅、慧杰、自适的人。在这个意义上讲,文学是照进现实的一道光,弥合了世界与内心的缝隙, 成就了更加丰盛的自己。

  • 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张敏
    推荐

    始于蒋勋老师的细说红楼,陷于他的文学涵养,钟于他的人生态度。一入蒋门深似海,只因他是勋。 伴随着他的娓娓道来,给人带来了一场听觉盛宴,但最让我喜欢他的是他对人生豁达从容多层次的人生态度,豁达,从容。

  • 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林子
    推荐

    我不是一个纯粹的诗迷,但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总有一种天然的好感。读蒋勋老师解说的诗词,我最大的感慨不是来自于诗词本身,而是来自于老师的讲解,让我觉得他在和诗人们交流。想起华中科技大学的戴建业老师,用幽默把诗人和他们笔下的诗词讲活了。这是怎样的一种共鸣!我偶尔也有这种穿越的感觉,这种体验奇妙无比。虽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感同身受,但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也让人不觉为之一动。

  • 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长夜难明
    推荐

    相比唐诗那本,除了诗词章句解读之外,更多地去会讲宏观上整体的发展趋势,是我比较喜欢的。看蒋勋写的书和听他说话都会觉得慢悠悠的,这份从容背后的智慧是我非常欣赏的。

  • 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减法
    推荐

    阅读蒋勋先生的书籍无异于快意江湖的武侠小说,只是道具是琴棋书画而非刀剑勾戢。将宋词的美描述得淋漓尽致,将宋文人的生活情趣刻画得入木三分。这只有爱了才能写出如此的好书!

  • 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张建国
    推荐

    词,早期词作为一种音乐形式,隶属于乐府(比如汉代),有曲牌,有音乐节奏,有合乐的歌词。到了隋唐时期,形成了曲子词,主要用于娱乐和宴会的演奏,仍属于“伶人之词”,说白了就是流行歌曲。直到五代十国末期李煜出现,才逐渐把“伶人之词”变成了“士大夫之词”,走上了文学的层面。流传到现代,我们只剩下了文学的词牌,而音乐方面的曲牌却失传了。        词真正兴盛于宋代,虽然宋代仍有很多人写诗,但词已经成为了主要的文学形式。我们现在读到的很多佳作都来自于宋,不仅写词的人众多,而且分成了不同的流派。我比较感兴趣的有两个:       一个是李煜,我们称为“南唐后主”,从政治角度看,李煜是一个失败者;但从文化的角度看,李煜是个成功者。其实中国的君王有很多文化造诣非常高的,我认为水平最高的应该是宋徽宗,不仅自创瘦金体,而且花鸟画无人能及,开创了工笔画法,但他同样是一个亡国之君;李煜应该能在历史上排在第二位,主要就是他把“伶人之词”变成了“士大夫之词”,在唐诗到宋词的转变中起到了承转作用。李煜从南唐富饶之都的君主,到北宋的俘虏,人生巨大的转折,造就了他的词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对整个宋代都影响巨大。       另一个便是苏轼,说到唐诗宋词,最早的时候,我更喜欢李白,喜欢他的狂放不羁,喜欢他的仰天大笑出门去。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对世事的了解,随着对人生的感悟,我越来越崇拜苏东坡,崇拜他的豪放,更崇拜他的豁达,更崇拜他对人生转折后的升华。43岁以前的苏轼无论是人生,还是仕途,都还算是比较顺的。43岁因乌台诗案入狱,后被贬黄州,为了维持生计,在城东开垦一块荒地,遂自称东坡居士。自从苏轼成了苏东坡,他的人生完全放开了,才有了后面的《赤壁赋》、《 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佳作,也有了后面的苏堤,而且苏东坡在徐州(我老家)任知州时,曾多次疏通古黄河,包括在诸城、湖州等地,都给当地老百姓做了很多实事。       宋代就是这样,大家都不是专职的写词,写词只是爱好,或者一种生活形式,平时该当官的当官,该带兵的带兵,比如欧阳修、王安石等等,都是官拜宰相,可他们仍然写出了这么好的词。宋代之所以让文人向往,一是宋代不杀士人,另一个关键是宋代的文人活出了自我,身份分的很清,在朝堂上为了各自的观点吵得不可开交,但是下了朝堂,我们可以是朋友,一起作诗论道,甚至是去喝花酒[奸笑]

  • 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太空人
    推荐

    说宋词,说的不仅仅是宋词,更是人生感悟与美学,里面包含了很多作者对于人生对于美的思考。里头的观点,不片面,不偏激,从历史文化背景分析了宋朝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词人,梳理了一条完整的脉络。读起来一气呵成,体验极佳。 在一个生命对繁华的回忆里面,往往就是吃喝玩乐,没有“伟大”的事情发生。 在死亡发生以前,我们不太知道自己是不是在一个大梦当中,可能仅仅是一种客居的形式。我的意思是说,在不少的宗教哲学中,我们有一个最后的归宿,可是我们不知道那个归宿在哪里,所以我们是在梦中。在梦醒之前,我们是一个客居的身体,这个身体有一天要到哪里去,我们其实不太知道。因此,“梦里不知身是客”其实是在讲自己目前在一个“大梦”中的状态,“一晌贪欢”也是在梦中贪欢而已,因为你不知道将来各自要到哪里去。 创作者常常要有某种程度的“不务正业”,当他太正统的时候,往往会变成学者。 文学和艺术上的美,其实是一种扩大的经验 在西方的文化当中,颓废有特殊的美学上的意义:经过巨大的繁华之后,人开始转向对于繁华的内在幻灭的感受,这叫作“颓废”。 生命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能够感受到春天花的绽放的人,大概必然要在某些时候体会到花朵凋零的哀伤。只看到春天的灿烂,而不能看到秋天的肃杀和萧条,那他的生命经验也是不圆满的。 饱满和孤独看起来是两种无法并存的生命状态,此刻却同时存在,大概在你拥有最大的生命喜悦的同时,一定有最大的生命感伤。 比如在爬山时,感觉到衣服的每一个隙缝里都有风,而且风在同你的身体对话,这个时候你好像才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存在的,作为一个生命个体,你既感受到了喜悦,同时又有感伤,因为你知道它会消逝。 从人的角度看到的风景都是征服的,不从人的角度看的风景,才是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它促使你以一朵花或者一枚雪片的姿态去体会宇宙自然,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 恋爱不见得一定是跟人,我相信深情是可以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的,同一朵花的缘分不见得下于同一个人的缘分。 宋词中有很多在花间的寻找,在花的盛开中寻找生命的体验,思考如何让美好的体验延续。 人类最深的两个感伤其实是时间的不可寻找和空间的不可寻找,也就是时间的无限性和空间的无限性。 活在繁华当中时,其实很难对生命有所领悟,对生命的领悟常常开始于繁华下落的那个时刻,就是我们曾经讲过的“颓废”。这个“颓废”不是世俗所讲的颓废,而是有很高的反省和自我沉淀的意义在里面。如果你一直在春天和夏天的话,你就没有机会去留恋春天和夏天,你留恋春天和夏天是因为春天和夏天要过去了。“昨夜西风凋碧树”,叶子落下了你才开始有感悟,才对生命有眷恋和珍惜。 人生的豁达,人生的从容,大概都来自于不必非去坚持非此即彼,来自能够悠游于生命的变化里,耐心地看待某一段时间中我们还没有发现的意义。聚和散是变化,花开花谢是变化,月圆月缺是变化,可是在我们不知道变化的真正意义的时候,会沮丧、感伤,甚至绝望。如果知道它是一个自然过程,为什么还要去感伤呢?这个时候,人就会用一种很豁达的心境去看待这些事物。 汉字的传统,包括我们自己的名字在内,构成了延续的力量和重叠的力量,这个部分如果不被看到,我们就不知道生命真正延续的是什么。 如果你用得和古人一样,那不是创作;如果你用得和古人完全不一样,那也不是创作。创作在于和古人的像与不像之间,它有所继承,可是又必须是变化的,这才叫作文化传统。 我一直觉得历史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提倡思考,所以我现在会特别谨慎。作为一个教育者,你大概只有一个责任,就是提供更多的东西让对方了解,使他的选择更多一点。 法国作家加缪讲过古希腊的一个神话故事:西西弗把石头推上山,石头又滚下来,他就再把它推上山。加缪用它去说明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并不在于实现一个目的,而可能就在实现目的的过程里,在这个循环中。

  • 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南山客
    推荐

    宋词意境幽千年, 蒋师引领趣其间; 采撷佳作解心曲, 便引诗情永续传。

  • 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折腾亦是华年
    推荐

    音乐作品也好,文学作品也罢,也许都是伴随着故事,伴随着历史,伴随所见所想,伴随着所听所闻等等,每一部作品的诞生,都有着所值得鉴赏的部分,或多或少都值得我们去看!

  • 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紫瑄
    推荐

    人生的豁达,人生的从容,大概都来自于不必非去坚持非此即彼,来自能够悠游于生命的变化里,耐心地看待某一段时间中我们还没有发现的意义。

  • 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爱心💞
    推荐

    宋词之美,美在清丽淡雅,婉约多情。从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词的美在享受生活中的平凡和平静,超越喜悦和悲伤,渴望追求和平凡。

  • 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小鹿
    推荐

    我们中国人骨子里有着诗人、词人的浪漫气质,或者说即使这种气质在某些人身上不明显,但是总体来说,我们还是不由自主地靠近诗词本身。 我们常常讲唐诗宋词元曲,但是词并不是到了宋朝才产生的,实际上五代词和宋词常常是混淆不清的,文化的发展和朝代的更迭不一样,它一向是连贯的,所以无法把宋词进行非常严格的断代史上的区分。实际上,五代词是唐诗过渡到宋词的关键桥梁,其中,李后主李煜就是最关键的人物。词最初不是文人创作,而是民间歌曲,它产生于大家普遍都认为有一点“低俗”的民间文化。而李后主,他在词上的贡献就是把这种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成功地联系在一起。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面讲李后主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伶工就是古代写流行音乐的人,职业性演奏音乐的人,娱乐性较高,但是在社会中的地位却不高。士大夫之词,那就是欧阳修,苏东坡等人写的词,这些人是社会文化的领导者。在李煜之前,文人一般不太肯写词,觉得不上台面。而李煜之后,词渐渐从民间文化变成了士大夫文化。 命运给李煜开了一个大玩笑,一个一点儿都没有政治细胞的人,却被放在了最残酷的政治格局中。前半生醉生梦死,后半生亡国之痛。我们常说国家不幸诗人幸。但李煜是一个君主,想必这种痛苦是不平凡的,所以我们再看李煜的词的时候,可以很明显地分出两个时期。从“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到亡国后的“垂泪对宫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由靡靡之音转向了亡国的离愁别绪中。 其实,从情感上来说,词比诗更能和人贴近。当诗的开创性的时代已经过去时,势必就要开始锤炼它内在的形式美,而形式本身不会再民间,在大众中有很高的分量,它们只在很专业的范围内被讨论,这种文学体裁就会越来越远离民间,变得狭窄。正是在这个时候,民间自主地出现了词,它是通俗的,活泼的,和百姓亲切的。 诗言志,所以会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会有“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会有“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会有“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会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而词,更多的言情,所以会有“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会有“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会有“人比黄花瘦”...... 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当然过瘾,但是读“小桥流水人家”更多的却是一种内心的感受。词之于诗,就像是把外放许久的情绪统统收敛回来,不再过多地谈论人生,理想,家国,而关心个体的情绪——惆怅,烦恼,喜悦,梦境。当把大的格局去掉,回归到简单的生活体验的时候,文学更多地回归了真实,让我们看到了古人身上的细腻和多重性,时空的距离仿佛不再遥远。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读“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时候,内心虽也万分感慨,但是脑子中的画面是有时代感的,是和当下无法联结的;但是你读“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时候,似乎就没有了时空的概念,因为这种和个人更有关系的相思也罢,闲愁也罢,是每一个人都会拥有的生命体验。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绿罗裙是女孩子穿的绿色的裙子,要你记得这一种绿色,以后走到海角天涯,看到所有和那绿罗裙一样的绿色的草,都会怜爱不已,你的爱扩大了,美学意义也扩大了。圣埃克絮佩里的《小王子》也有类似的描述:“而且,你看!你看到那边的麦田了吗?我不吃面包。对我来说,麦子是无用之物。麦田唤不起我任何的记忆。而这多让人伤心啊!而你有着金黄色的头发。那么,当你驯养了我时,这一切都会妙不可言!金黄色的麦子会让我想起你。我将会喜欢麦田中的风声……”这是小狐狸对小王子说的一段话,当有感情联结时,意象就会扩大,原本麦子对狐狸而言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当它被小王子驯养之后,麦子的颜色和小王子头发的颜色都是金黄色的,这时候看到麦子就会想起小王子,这就是美学的扩大,感情的延伸。 所以有时候,我不是很喜欢“文以载道”这个说话。文学是不可以勉强的,文以载道只是文学的功能之一,此外,文学应该有更多意义,文学最终应该是看向生命内部的一面镜子。 总体来说,我认为词有以下几个特征: 1. 长于抒情 2. 有音乐美 3. 视觉是转移的 4. 关注细小的事物 5. 文字更从容 读诗,扩大外部的生命体验,读词,窥见内部的生命体验。但总而言之,诗词,确是瑰宝。 PS:最近喜欢念叨的一句是▼ 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酌低唱!

  • 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一弯浅溪
    推荐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华文化艺术瑰宝,听蒋勋先生细说宋词,更深理解感受宋词的美,以及词背后离不开的历史。

  • 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summer_景
    推荐

    今日,和某人讨论,人与人之间契合的灵魂交汇到底是因为两人用心的特意使然,还是两人本身的磁场相宜。 某人说心有灵犀,一点通。 到底还是需要有契合的理由存在。 于是,与人如此,与物也如此。 比如人人皆晓的唐诗宋词。 唐诗当然好。但对于我来说,却一直偏爱宋词。 之前不明所以,如今将蒋勋的这本书闲闲翻来,倒似也有了答案。 不论是诗歌还是词牌,都将呈现出一种生命态度的表达形式。 有的人追求策马奔腾,活得潇潇洒洒; 有的人追求粗茶淡饭,活得平平淡淡。 平凡如我,自认格局有限。 曾就因眼界不高,被顶头上司点评“不懂政治大局,何来前程似锦”,似乎就便注定下了职场的平庸。 也曾被身边亲近之人笑话,整日就风花雪月多愁善感,缺乏对现实生活的激情和野心,似乎就便注定了活着的渺小。 于是,念及此,常常为自己心胸的狭隘、眼界的狭窄而感到羞愧。 所以,当阅读到这本书时,庆幸如获珍宝。 即使网络评价此书漏洞百出,存在学术错误。 可我读的不是历史,也不是政治,我读的是人生态度的解读。 得幸于蒋勋直率坦诚的娓娓道来,我想自己大约是理解了自己的生命状态。 是的,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生命属性。 唐代有属于它的壮阔和豪迈,宋代有属于它的婉约和细腻。 就如个人的生命态度。 我是儿女情长,我是一腔闲愁,我是“头发长见识短”,可这就是我啊。 这也没什么的。 就算如此,也是世上独一无二,不是吗?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