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实录4:1982—1997(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版)

邓小平实录4:1982—1997(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版)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邓小平实录4:1982—1997(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版)
    日渐月染。🍧
    推荐

    我读《家庭生活》,觉得很好很好,有一种被触摸的感觉,但是与这本书有关的讨论却很少很少。 为此还下了小宇宙,听到主播说她也觉得有点像金爱烂,真是聊胜于无的一点共鸣。 第四篇是最打动我的一篇,有关功能紊乱的家和一个又一个的窟窿。爸爸在人云亦云,妈妈粉饰太平,儿子心不在焉地从一个又一个别人的世界路过。最羞耻最惊险的事情在生活里爆炸,转天又若无其事地聚在一起。然而可以开诚布公聊的事情越来越少,处处是雷区,家人群变成转账群,最后只剩下自言自语。 每篇故事都既荒诞又真实,但是结局总让我觉得作者是有一颗悲悯之心在的,不是对每个家里都出现的那个懦弱拉胯的男人存悲悯,而是对那些被混乱的家庭搅得惊惧不安、身心俱疲的女人有怜爱之心,所以终究还是给她们留了一线生机。

  • 邓小平实录4:1982—1997(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版)
    跃马扬鞭
    推荐

    太精彩了!这本书里的4个中篇小说,让我对中国小说又重拾了兴趣和信心。 好久没有读过小说了,除了觉得读小说有点浪费时间之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读不懂。不是谦虚,是真的读不懂。记得几年前读研究生的时候,看过几期的《北京文学》杂志,每一期挺厚一本,也有一两个中篇,七八个短篇,看完最大的感觉是看不懂,不知道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是有什么隐晦、影射或者象征意义吗?不知道,完全读不懂。经常是讲一个奇奇怪怪的故事,没头没尾,莫名其妙的又结束了。我当时特想跟杂志编辑打个电话过去,问问他编辑的那篇小说到底是表达什么,后来终究没有这样做。我就对自己有点泄气,是自己水平太差吗?我自认为也是有一点点文学修养的人,为什么当代文学都读不懂了呢?这些作家到底想说什么呢?我也就只能看一看《平凡的世界》《白鹿原》这种几十年前的小说了,我对当代文学既失去了兴趣,也失去了信心。 这本小说合集《家庭生活》好像是一个公众号推荐的,一打开读就爱不释手。第1篇基因的秘密,讲了一个家庭几十年来遇到的倒霉事,读完之后似乎也没有察觉到题目和小说内容的相关之处,但隐约也读懂了一点意思,大概是说一个心头的债折磨了一个人一辈子,特别惊叹于作者文笔之好。后3篇就特别棒了,特别是柜中骷髅和游刃有余,是两个既真实又离奇的故事。柜中骷髅讲了一个上班的姑娘,心甘情愿给别人当小三,后来又发现自己一开始就中了别人的圈套,其实是情夫老婆特意安排的。游刃有余讲了一个失去房子的一家三口,如何在父亲崭新的无房生活理念指导下,过了一段奇特的生活,最后又重新追求房子的故事,反思的是到底什么才是家,特别好的一篇!外婆来了是一个未婚妈妈自我救赎的故事,也还不错。 感慨作者的写作功力,文笔非常好,讲故事能力特别强,平平常常的生活被作者讲的非常有趣,又有文学性,又有很强的现实性。 几乎每一篇都涉及到了敏感的而且真实发生的社会话题。基因的秘密讲到了老师和学生同居,未婚先孕反复打胎;外婆来了讲了医院内部人贩卖婴儿;柜中骷髅讲了婚外恋第三者和职务犯罪;游刃有余讲了赌博、补课。 强烈推荐。

  • 邓小平实录4:1982—1997(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版)
    Elise
    推荐

    圣母一般的愚昧女(可惜圣母心只用在了可口的渣男身上,对非亲同性或者正常异性,她们的道德和良心简直麻木不仁得可怕)+废柴摆烂男=毛骨悚然的四个故事。 更详细一点地说,就是群愚昧混沌、迁怒无辜、谄媚畏惧权势、鄙夷欺辱(比自己更)弱者、情绪欲望双脱缰,同时还保留一些其他基本“人性闪光点”的菜鸟们互啄互卷的过程。 拿这些配置写个因为缺位的家庭教育缘故而对自己优势很懵懂的低自尊男高帅富是如何被恶女戕害的故事也很有说服力。 明明是本写人性残酷劣根的书,而评论区里居然遍布关于性别(所谓女性悲剧)和阶级(所谓普通人悲剧)的嗟叹,真是离题千里,让人遗憾啊。

  • 邓小平实录4:1982—1997(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版)
    推荐

    这本真的很好看。我看前半本的时候想,或许女性必须坚强、理性,才能避免被卷入糟糕的家庭生活里,但看后半本又觉得不是这样。陷入困难境地的人,一定是不坚强不理性的吗?就像我们也不能说远离男人保平安,婚姻不幸都是活该一样,太片面了。只希望不管命运如何,我们都能把握住自己,做好当下应该做的,为自己真正想过的那种生活而努力。

  • 邓小平实录4:1982—1997(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版)
    王彦入
    推荐

    好奇作者拥有怎样的人生经历才积攒下这些生猛又写实的文字。四个故事都好,但主人公们宿命般在泥泞里打滚挣扎的那种「求而不得」「无处可逃」,又让人在阅读时会不自觉产生某种靠近了担心被现实灼烧的恐惧感,于是每读完一个章节,不得不强迫自己放下手机,喘口气,才敢接着往下看。

  • 邓小平实录4:1982—1997(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版)
    水稻
    推荐

    我在看本书之前,先读了豆瓣和微读上的几则读书笔记心得,看到有人推荐《基因的秘密》和《柜中骷髅》。可我读了前三篇故事,都没有被打动。我觉得这些故事的文字、思想、故事都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不懂为何评价这么高。但没想到,我本没有报什么期望的最后一篇故事却打动了我。这一家人的命运太多舛了,尤其那个爸爸,怎么会有这么霉运的人呢?!          这几篇小说有个共性,就是人物的命运各有各的不幸。她们的故事如登上社会新闻,都很可能会成为让很多人激动一阵的热搜事件,惹一片怒骂或是很多眼泪,但是当你读到他们的故事,稍稍了解一些他们的生活经历,就觉得他们都是再平凡不过的普通人,而他们莫名其妙、却又像是避无可避地一步一步地走到那样魔幻的结局。我不禁想,如果我遇到了那样的境况,我会怎样呢?能做得比那些人物好一点点吗?           我再一次感到,好的文学作品能拓宽我们对人和生活的理解,增加我们的同理心、包容心和悲悯心。

  • 邓小平实录4:1982—1997(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版)
    里明
    推荐

    以前,不知道这个女作家,四个所谓的家庭生活,《基因的秘密》讲述挥之不去的家族噩运,《外婆要来了》关于无人关心的产妇和她们不被期待的新生儿,《柜中骷髅》是妻子、丈夫和情人之间的一场三角关系,《游刃有余》则是对一种没有固定居所的现代游牧家庭生活的激情畅想。 倒是当代的调调,没有民国故事的压抑,却也依旧沉重。

  • 邓小平实录4:1982—1997(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版)
    微雨
    推荐

    姚鄂梅是我非常非常喜欢的作家,她的书我是必须要看得。读她的小说你会觉得每个故事都会发生在我们身边,好像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是,在读过后往往都会细思极恐。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学敏感令人惊叹,我把她称作“天才写作者”。

  • 邓小平实录4:1982—1997(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版)
    喋喋以喋以喋喋
    推荐

    最喜欢最后一个故事《游刃有余》,有点寄生虫的感觉但是也有不同

  • 邓小平实录4:1982—1997(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版)
    王聪聪
    推荐

    书中没有一句废话,书名很普通但书中的故事很精彩。或许只有女作者才可以把爱情和女人心理活动写的如此细腻。

  • 邓小平实录4:1982—1997(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版)
    Arrebol
    推荐

    看完游刃有余,觉得🏠一定要有一个。家不光是身体的栖息地,也是精神的避风港。回到家才会真正放松下来,倘若居无定所,一定会有一种漂泊无家可归的感受,这种精神上的疲惫可太难恢复了。

  • 邓小平实录4:1982—1997(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版)
    Cherie
    推荐

    特别好看的一本书,被朋友推荐的。看完只觉得很悲哀,很落寞。四个中篇小说,一篇比一篇好看,最喜欢《柜中骷髅》。 四个普普通通的家庭,经历了不同的磨难,每个都很荒诞,但又如此真实。 作者刻画人物很饱满,语言细腻,引人入胜。好的文学作品或许就是这样吧,看似远离生活,其实本身又何尝不是生活呢?

  • 邓小平实录4:1982—1997(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版)
    烟之外
    推荐

    《家庭生活》:匿于家庭背后的“她们” 文章来源:文艺报 作者:张天宇 提到家庭生活,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会是爱、温馨、和谐、幸福等具有美好寓意的词汇。这种认知来自我们从小接受的通识教育,也是我们理想中的家庭生活应有的模样。但在姚鄂梅新近推出的中篇小说集《家庭生活》中,许多美好的词汇都变成了可望而不可即的空中楼阁,取而代之的是濒临破碎的家庭,是千疮百孔的生活。当情爱消逝,当厄运降临,当有关家庭的美好幻象被真实生活一一戳破,如何维持家庭的完整和正常运作?在《家庭生活》中,姚鄂梅击碎停留于人们脑海中的有关家庭生活的完美梦境,以女性视角关注涌现于当代社会的家庭生活的真实困境和女性群体的生存境遇,以此表达对于生活的质询与思考。 小说集《家庭生活》包括《基因的秘密》《外婆要来了》《柜中骷髅》和《游刃有余》4部中篇小说,每部作品的名字都具有深刻的含义,紧扣内容且颇具文学色彩。《基因的秘密》与《外婆要来了》两篇的题目看上去轻松活泼、引人好奇,却都围绕生命的去与留这一问题,引发了沉重的思考。在《基因的秘密》中,“我”家族中的男性屡遭厄运,父亲在临终之时道出了家门不幸的真正原因。《外婆要来了》关注弃婴的去向,神秘的“外婆”究竟能否拯救这些落难的天使?“柜中骷髅”一词来源于英文中的俚语“A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意为“家丑”,在《柜中骷髅》中,年轻女孩小魏在为同事程姐的儿子辅导书法时与程姐的丈夫互生情愫,由此发现了暗藏于程姐家中的惊人秘密,不为人知的家丑在看似完美无瑕的婚姻生活中渐渐浮出水面。《游刃有余》中的爸爸将家庭微信群命名为“游刃有余”,而“我”实际所处的家庭生活却是左支右绌。后两篇作品的标题一正一反影射内容主旨,中年夫妻如何解决家庭危机是这两篇作品共同面临的问题。四篇小说共同呈现出平静的坚冰下暗涌的波涛,即我们不愿谈及却又真实存在的另一面“家庭生活”。 在四篇小说中,四位女主人公都经历了生活的重重打击,但都担当着家庭的主力和支撑者的角色。《基因的秘密》中的姐姐接连遭遇了父亲入狱、被抄家、母亲早逝、错失真爱、妹妹在上学的年纪两次怀孕流产、弟弟牺牲、丈夫失业和儿子犯罪,是整个家族的最大受害者。为家庭所困的姐姐失去了自己的人生,成为命运的俘虏,作为家庭的顶梁柱独自承受着家庭中所有成员带给她的痛苦,一生都在为家人的错误买单。《外婆要来了》中的李南年轻时也曾如包法利夫人一样深受爱情小说的影响,渴望拥有浪漫唯美而一波三折的爱情。当她已有身孕而情人一飞入狱之后,她仍然幻想着独自抚养两人爱情的结晶,只为换来他的赞赏和感动。一飞愤恨的辱骂让李南从梦中清醒,一飞的两度出现又离开让她对爱情不再抱有希望。李南把诞下的婴儿交给了专收弃婴的“外婆”,以为为自己的孩子寻到了条件更好的家庭和更幸福的生活,却在得知真相后终日生活在悔恨的阴影之中。《柜中骷髅》中的程姐在大病之后失去了自己的子宫、输卵管和卵巢,随之消失的是她与丈夫的夫妻生活和她对于丈夫的吸引力,程姐将丈夫的态度变化归因于自己身体的不完整,似乎性器官是夫妻情感的唯一维系。她苦心经营着他们的三口之家,照看孩子,打理生活。面对早出晚归的丈夫和名存实亡的婚姻,程姐利用自己身边的一个个年轻姑娘去填补丈夫的生理需求和他们婚姻的裂痕,正如她日复一日的用精致得有些格格不入的旗袍努力掩盖自己身体器官的残缺和内心的伤痕。《游刃有余》中的母亲善良、质朴,她倾尽全力救助重病的妹妹,承受着丈夫因交通肇事和陷入赌博带来的后果,辛劳半生却换来流离失所的生活。游击战一般的生活剥夺了她作为妻子的情感需求和作为母亲陪伴孩子成长的资格,使她成为同事眼中的可怜人,潜入高档别墅居住既激化了她对于稳定生活的向往,也极度摧残着她的自尊心。受“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文化观念影响,持家被认为是女性的本分,女性对于家庭的付出似乎并不值得关注。姚鄂梅将笔触深入我们身处其中却习焉不察的家庭生活,剥除4位女主人公的社会身份,聚焦她们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角色以及生存境遇。 与同在痛苦中前行的女性形象相比,出现在《家庭生活》中的男性形象个性鲜明,性情迥异,命运也各不相同:有事业上的成功者,有一事无成的失败者,有人因过于善良牺牲于青春年华,有人恶习难改沦为社会毒瘤。而这些形形色色的男性人物也具有着某种相同之处,即他们的人生轨迹来源于自己的选择。正如姚鄂梅在《外婆要来了》中以李南的口吻抒发心迹:“男人永远走在自己的轨道上,女人却常常被生育和家务拉下自己的道路,走进另一条路,或是两条路并行,疲惫不堪,姿势难看。” 他们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因为操持家事的女性省去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他们作出决定不计后果、敢于试错,因为“善于持家”的女性会为他们的过错买单。社会习惯以事业有成来肯定一位男性的价值,却很少正视女性为了照料家庭成员和维持家庭生活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在此过程中她们逐渐丢失的自我。在《家庭生活》中,挣扎于四种家庭中的四位女主人公在家庭生活的丛林法则下沦为家庭的附庸,习以为常的忍辱负重让她们一点点地失去了自我。结合以患精神疾病为由逃避法律惩罚、贩卖婴儿、性功能缺失的妻子为丈夫寻找年轻女孩、自杀骗保等当代种种真实存在并曾引起热议的社会问题,姚鄂梅从我们最习以为常的家庭生活角度切入,力图呈现出当代人的生存境遇与精神困境。《家庭生活》赋予了献身于家庭中的女性被发现的机会,从而还原家庭中的两性关系以最真实的面目,在我看来,这是本书最大的魅力与价值所在。

  • 邓小平实录4:1982—1997(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版)
    Je hais les roses
    推荐

    在我看来,这本书可以叫《低自尊女性自述》了。或许男人真的会爱女人,但女人从来也不爱男人。 智力平平又备受欺辱的人,多数被生活半推半就,落入低自尊的困境。婚姻制度乃至父权制得以维系,女性普遍的低自尊功不可没。她们有着矛盾而统一的双面性。一方面深知自己平庸渺小、缺乏魅力;另一方面又渴望靠近“大人物”,甘当其身边的蝼蚁。她们希冀大人物们蜻蜓点水的青睐能缓解自身的身份焦虑,殊不知毫无平等可言的关系只会碾碎其仅有的尊严。这些女性轻易受洗脑,且谙熟自我PUA之道,她们为软弱的男人找借口,又在想象中给有权力的男人以同情。荒唐透顶,愚蠢至极。作者施予每位男性糟糕的下场,但让男人受苦并不能解救深渊中的女性。堕落之路从来易行,但只有进窄门,才能自我救赎、得到新生。

  • 邓小平实录4:1982—1997(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版)
    春风化雨
    推荐

    当今活跃文坛的女作家中,姚鄂梅是比较独特的一位。时间的长河奔腾而下,生活的百味慢慢沉淀下来,而作家则是百味的智慧记录者,在姚鄂梅的笔下,我们品味更多的是生活的困厄、世事的艰难、精神的迷茫。这本小说集收录作家四个中篇,都与当代家庭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基因的秘密》聚焦普通家庭男性的荣耀与沉沦,高考状元平治无法融入世俗的庸常,在抗洪抢险中没有得到同事的救助而牺牲,姐姐的儿子子辰将变心的女友杀害,全家人在律师建议下以患精神病为由逃避法律制裁,不料他成了名副其实的精神病患者。《外婆要来了》探讨的是未婚妈妈所遭遇的现实困境。《柜中骷髅》呈现的是家丑(婚外恋)存在的社会土壤和家庭现状。《游刃有余》可读性较强,父亲在灾难不断山穷之际,提出了“新生活计划”,在“计划”实施过程中,父亲留下神秘巨款遭遇车祸而亡。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