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官僚政治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
    果麦麦
    推荐

    穿越回长安,看李白杜甫的社畜图鉴 前几年《XX XX 图鉴》剧特别火,周围的朋友们看到这类剧时总是情不自禁地掉下了眼泪。果麦麦想,这眼泪大概是为自己流的,人类的悲喜总有相通之处。 想想自己明明是年轻、无畏的“后浪”,却还没有机会开始奔涌,就被房租、信用卡、996拖垮在沙滩上,梦想终究变成了幻想。 大城市各方面高昂的成本加重了生活压力,但即使是这样,亘古至今,它对年轻人都有着永恒的吸引力。 即使要付出成倍的努力,也有无数年轻人背井离乡,在大城市的璀璨灯火和摩天高楼中去寻找机会。 早在唐朝,一个叫白居易的年轻人自从听说了世界上还有进士,一下子就爱上了这条路,他废寝忘食地读书,一心要考进士。当时,他去拜见著名诗人顾况。顾况听说这个少年叫“居易”,开玩笑说: “长安物贵,居大不易”。 那个年代,要挤进长安居住,已经不是容易的事了。但是顾况看了这位少年呈上的诗卷,看到了其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又笑着说: “有句如此,居亦何难?”诗写得这么好,长安还是可以让你挤一挤的。 那时的长安,可以说是每个中国人最向往的地方。 它那么包容和自信,充满了活力。 我们最最熟悉的诗人们,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元稹、柳宗元、刘禹锡、李商隐,那时候他们都年轻,都拥有卓绝的才华,他们怀揣着梦想来到长安,和今天在大城市打拼的我们一样,要赚钱,做官、买车,买房。 或许他们不曾真正摆过摊,但也要没脸没皮地自我吹捧,干谒求人 ,贩卖自己的诗才。(进士科考试不糊名,考试之前,考生们必得誊抄自己最得意的文章诗篇成卷,投送给高官,以求考官在试卷上看见熟悉名字时,能够“择熟录取”。久而久之,这成了规矩,叫“干谒” ) 细细说来,这不就是如假包换的“长安社畜图鉴”。 没有一个朝代比唐代更为灿烂辉煌。不仅当时它是世界文化的中心,在短短的开元、天宝年间,文学史上最好的诗人仿佛约定好了似的相继诞生。 然而安史之乱的爆发给予这个国家以毁灭性的打击,在战乱之后,依然延续了一百四十多年。盛唐饱满多汁的自信渐渐干瘪下去,酿出一点苦涩。 一个在长安蹉跎十年的倒霉诗人正越过骊山,他新得了八品官位,要把寄居异地的妻子儿女接到长安来住。 黑夜里,当他把冻僵的手指揣进怀里,在山顶的北风中分辨出华清宫的乐曲声时,他不知道,他的小儿子没有等到他回家已经饿死了。他也不知道,这一次离开长安,就是他与这座记忆里繁华富足的城市的永别。 当他再次回来,它已经同这个国家的尊严一道被摧毁。但是,在这之后无尽的漂泊里,他总费尽心力想要回到这座对他并不友好的城市,这是他的责任。这是杜甫的“长安奥德赛”的故事。 杜甫在安史之乱中被安禄山的军队抓回长安。他实在太不重要了,甚至可以在城里四处走动。不同的是,他敬仰的诗人王维已经被反绑双手,刀鞘捣嘴,从长安押解到洛阳。 战争刚开始时,王维像许多老实的朝官一样信赖他们的皇帝,在长安城里大家族纷纷举家南迁时选择留在城里。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十三日,他像往常一样进宫早朝,当宫门打开,只有一地狼藉。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被抛弃了。这是王维“天之骄子的陨落”。 与此同时被押进牢房关着的,还有李白。他被远远地关在浔阳,罪名是“从贼”。他知道自己在别人眼里是个疯子,但他不在乎。 他想做官,想飞黄腾达,想要黄金盘子、碧玉酒杯。但是与身世清白、家族显赫的小朋友杜甫不同,他甚至没有参加考试的资格。所以,只有“佯狂”,只有铤而走险。这是李白“赌徒”的故事。 关于李白、王维、杜甫、白居易、元稹、柳宗元、刘禹锡、李商隐的故事,都收录在北溟鱼的新书《长安客》里。这本书可以说是“大唐版《人类群星闪耀时》”,用八个催泪故事,串联起大唐由盛转衰直至灭亡的一段历史。 从诗人的眼里看见时代与命运,讲年轻人在大城市里的梦想、艰难和漂泊,那些不朽的诗篇来自他们无数欢欣和至暗的时刻。 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撕去“诗圣””诗仙““诗佛”的标签,他们也是不称职的爸爸,被排挤的机关干部,努力赚钱的打工者,对他们而言,诗句可以交换功名,铺展开自己人生地位和财富的筹码。 他们也不曾想到,自己的诗句会穿越千年,陪伴过无数人。或许你也是从小吟哦着他们的诗作长大,在孤独、彷徨、痛苦、犹疑的时刻,你也不知道为啥会从脑子里蹦出来“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辈岂是蓬蒿人”。 那些诗句已经是浸润在血脉里的文化基因,诗词是蛰伏在生命深处,却拥有能够挣脱现实力量的一种浪漫和诗意。它们一定“曾经影响过你,曾经在你心里播下种子,或者是长出了鲜花,或者是长出了野草,或者是长出了你自己都不认识的东西,或者是什么也没长出来但是在地底下始终在那里你能感觉的到。” “背过一些诗词的真正意义是,当你身临绝壑孤独无依的时候,会有往世先贤一个个来陪伴你,空寂无垠的旷野和走不到头的路上,会有繁星为你而闪烁。” 然而果麦麦想说的是,了解他们的故事,才能重新认识他们,看见和我们一样的人。在他们对自我和时代的追问里,看见尊严,信仰,爱与同情,生命的意义。

  •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
    ᥫᩣ成小辰Cici 🌻
    推荐

    学生时代因为考试需要, 背了很多的古诗词 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都不太记得了。[捂脸] 读书时也有古诗词鉴赏, 但是看了这本书之后,才知道那时候对诗句环境和背景的理解是不够的,甚至于看了真本书后,也还是远远不够的。 古诗词是很美的,但了解了一些当时的语境后,也是浪漫的,压抑的,郁郁不得志的…. 读到那些诗句时,感觉那些诗句穿越千年, 有了感同身受[流泪] 王维总结自己说,少年识事浅,强学干名利。徒闻跃马年,苦无出人智。 少年时的苦学都是为了功名利禄,但是时过境迁,再回首,很多时候都没有达到最好的状态,获得很好的回报。 杜甫最喜欢的长安城,花费了最宝贵的十年,一直想留在长安,却仍然没有成功。 杜甫的一生可以说是贫寒的,不到一岁的孩子饿死,在长安染上了肺病,一直在和贫穷和病痛作斗争,流离失所。 我们应该学习刘禹锡的心态, 道路坎坷时,我们更应该有信心,保持健康,继续努力,等待时机。💪 对于刘禹锡来说,只要健康长寿,总有一天能够回到长安,对于我们来说,只要健康长寿,总有一天能够完成自己想做的事儿。 2013年去的长安城,算是人生意义上第一次一个人的背包旅行,第一次住青年旅舍,还记得叫西安七贤国际青年旅舍,有很美的四合院。 那个时候的西安都还没有通地铁,去哪里得坐公交,一晃这么些年过去了,地铁也通了,西安,一定更美了!☀️ 一定会再去西安看看, 看看那么多的文人墨客魂牵梦绕的长安, 我想,再次去,一定会有不一样的心境!✨

  •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
    Renata🌸今晚23:00睡了没
    推荐

    《长安客》 2022年壬寅虎年阅读打卡第40本✓     闻到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在这本书中,领略到天子骄子王维的陨落,明白了长安奥德赛式的杜甫,看透那赌徒李白,洞彻了相依为命却两相零落的被贬人柳宗元和刘禹锡,共情于好基友白居易和元稹,唏嘘那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悲楚矛盾李商隐,以及圆仁异乡飘零的最后之旅。     在阅读中,课本上一句句单薄的诗篇都立体了起来。终知那“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的悲闷。     在共情中,自会感到文学之妙。

  •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
    独钓寒江雪
    推荐

    这本书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盛唐时期。最繁华、最骄傲、具有包容和进取心。 盛极必衰,这是殘酷的事实。 国家不幸,民生疾苦,宦官专政,藩镇割据,文人怀才不遇。于是有了诗仙、诗圣、诗佛……。有了惺惺相惜,有了万古留芳! 唉!叹息诗人无用当世,惊赞才华闪耀古今👍!

  •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
    曾佳
    推荐

    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了大唐诗人,不同于以往的光鲜亮丽。在这本书中,看到的更多是诗人们的悲惨命运,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他们都被历史掌控命运。喜欢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喜欢大唐多种多样的文化,人生海海,浮浮沉沉,他们都是长安城里的过客,可历史却从未忘记他们来过,爱过,遗憾过。

  •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
    Cupid
    推荐

    没想到有一天会看杜甫看哭了 对这本书有相逢恨晚的感觉,小时候背唐诗,有李白,有杜甫,有王维,也有白居易李商隐,却一知半解,只是为了老师硬记在脑子里。 在这里看到了他们每个人的浮沉,才真正了解他们写那些诗时的心境。六十岁的李白站错队朝廷的势力被流放,突然遇到赦免不用去了,故有了‘’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那时候的他是有多开心呀 原来李白杜甫是像俞伯牙和钟子期那样的知心好友,柳宗元和刘禹锡也是,厉害的人都和厉害的人交朋友哈 原来杜甫以前是官宦世家,家族显赫,而后来朝堂动乱战火纷飞,他带着家隽,在深山野林逃难,只能吃苦杏,小儿子饿死了, 自己都没有一个房屋定所,还心心念着‘’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在他死后,到他孙子那辈还在到处借钱,想把他的骨灰带回祖坟,太令人难过了…… 他们每个人真的很厉害,都是那个时代熠熠生辉的星星,只是为官需要命运以及时机吧 作为后人,如果能够早点了解他们,懂得他们就好了

  •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
    清泉石上流
    推荐

    高三时学业压力太大,常常拿本课外书躲进厕所看它个天昏地暗。舍友向我推荐了这本书,我也一度为诗人的命运牵肠挂肚,哪怕我明明知道他们的结局。 繁重的功课不允许我把它看完,而等到我终于考上大学,时间充裕,我也是时常中断《长安客》的阅读。是的,正如作者所说,“在这里,盛唐饱满多汁的自信渐渐干瘪下去,酿出一点儿苦涩”。 盛世爱好者是很难心平气和地看着一个曾经光荣的时代逐渐落幕的。 课本上那些或风流不羁或闲适淡雅的诗人们失去了后人眼中的光环,褪下天才的头衔,也只是再平凡不过的普通人。他们会为了仕途和生计奔走陪笑,会在寂静的长夜里哀叹命运的无情,他们与我们并没有什么区别。 从前为了考试而死记硬背的词语不再只是对他们的唯一印象,沉郁顿挫、豪放洒脱、清淡自然、缠绵悱恻,我渐渐知道了这些字背后的故事。 作为一个汉语言文学的学生,我显然是不合格的。我对非必背诗词的热爱,也仅仅只是因为它写得很美、很动人,符合我某一刻的心境,而很少主动了解它的创作历程。 在这一点上,我得感谢作者,谢谢她用纪录片镜头似的语言和诗一般的美感带我走进诗人们的一部分灵魂。每当有读到神来一笔的描写,我总会为自己匮乏的阅读和浅薄的笔力而羞惭。 你顺着作者的视线静观诗人们的内心,你触摸着天才们的挣扎与无奈。就像跟着向导去探访鬼斧神工的奇观,在你惊叹于大自然的创造力时,他却带你看奇观背后的枯枝落叶,飘落凋零一如大街上被环卫工人扫走的叶子。你一边觉得奇观深处与平常景色别无二致,一边又为它表面的磅礴气势而震撼。你想离开这里,想保留你对奇观的美好印象,向导拉住你,说:这也是美景的一部分灵魂。 你知道视角不同看到的景色也不同,但你还是停了下来。

  •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
    乔木
    推荐

    这本书如果泛泛而读,你可以当成一本故事书,会发现非常好读,会感觉到文采斐然,经典的句子信手拈来,对人生,对个体的感悟那么精准,那么体贴,带着一种灵性,还带着一种轻松,甚至,有时还带着一种调侃,亲切而自然——这里面好像也能读到作者的性格。可读完整本,我分明又能感觉到的,是一份郑重其事,是对历史的温存与敬意。 我们对那些过往的诗人,很多印象都是标签化的,我们读他们的诗,很多感受也是望文生义。这本书所要显示的,就是怎样读诗——一定要记得,诗的背后,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活生生的过往经历与当下体验的表达。诗为心声,脱离了背后的人,诗就没有了灵魂。 而我说的郑重其事,就在于对每一个个体细微的体察,探寻他们的曲折的生命经历和幽微的心路历程,这其中既要有事实,当然也有想象,对事实的检索是要付出心力的,对诗人处境,情绪的想象,对一个个个体生命的欢欣,痛苦,违心,愧疚,无力,甚至是尴尬,不堪,难言的私心,同样需要设身处地,体贴入微地仔细辨认——这里面并不要求绝对的真实或绝对的正确,要求的,是一种敬意,是一份郑重。 而作者把这种郑重感,又放在了轻松明快,丝毫不做作的文字之后,不愿板起脸来严肃的教训,更不愿作惊人之语而面露得意,她就是在告诉你,那么多鲜活的人啊,当我们回想起他们时,耳目可以再贴近一些,时间模糊了过往,淡漠了面容,而月光还是同样的月光,我们在穿越古今的诗句的灵动之间,能够体认出一些悲喜,古今无不同。

  •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
    推荐

    写刘柳、元白、李商隐的这三篇最好,虽然克制,却有掩不住的款款深情。(要说鱼师最绝的还是上本书里写曹丕的那篇) 大唐盛世,长安风流,所有光辉灿烂都聚集于帝国的中心。而作者不写长安,她凝视着长安城里的那些人——失意的、困窘的、挣扎着的、可怜可爱又可悲可叹的人。 她爱上了这些独特而具体的人,触碰到他们的痛苦和伤痕,于是读懂了那个浪漫时代里潜藏的酸辛,并为我们还原了一个有些陌生、却足够真实的长安。

  •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
    Miraitowa
    推荐

    当我们想到长安,提及唐朝的时候脑海里会浮现出什么?曾经我对于唐朝的印象,是极尽繁华。是金樽清酒的推杯换盏,是挥斥方遒的书生意气。唐代是后世最愿意被提起的一个时代:最繁华,最骄傲,最有包容和进取心。但这是盛唐。   盛极必衰。历史从来不是情节曲折却浪漫的青春小说,有着完美结局。它会一遍遍地告诉你,它有多残酷,多现实。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当盛唐的帷幕缓缓被掀开,背后的黑暗便源源不断地涌了出来。民生疾苦,宦官专政,藩镇割据,怀才不遇。所有的不得意交织在一起,于是有了诗仙,诗圣,诗佛…有了惺惺相惜,有了千古流芳。   那些我熟悉的,崇敬的诗人大家,他们没有向我想象的一样,有着少年的春风得意,打马过闹市,一日看尽长安花。祖辈显赫也好,家徒四壁也罢,到了他们,留下的只剩维系家庭生活的重担、延续祖上荣光的责任。在诗歌的成就上,他们永远站在那个时代的顶峰,俯视着芸芸众生,睥睨与不屑,皆不需要掩饰。回归生活,他们终归只是平凡人,饱经风霜的贫苦众生。年少出名却难逢圣主,郁郁不得志,消耗才华才能勉强换取功去养家糊口。中年颠沛流离、妻离子散,老年的穷困潦倒、疾病缠身,才是他们一生真实的写照。少有如白居易、刘禹锡一般,历经多次改朝换代,磨灭了年少的尖锐,选择了沉默。可沉默,亦是折磨。   意在被铭记的,都在被忘记。一场场的硝烟战火里,只留下一句叹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功名利禄化为尘埃,所幸还有诗句流传下来,供我们缅怀。如今再次回望,他们一生的故事,都凝结在了纸上,有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般传递着他们的愤恨、委屈、悲伤,也有“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的动人情谊。   记得他们的同时,也请不要忘记,不要忘记背后沉重的历史。

  •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
    Z 琼
    推荐

    王维几岁时父亲没了,三十岁妻子没了,五十岁母亲没了,仿佛一棵落叶的秋树,只剩下一片叶子还挂在枝上。那,他为什么还要自闭于幽独呢? 这儿是终南山的北麓,王维的辋川别墅还在山中二三十里处的深谷。别墅的故主人是宋之问,他是个才子,二十岁中进士,入朝为官,备受恩宠,晚年因受贿而遭流放,最终在五十六岁之年被赐死。那一年,王维才十二岁。二十岁时,王维也中了进士,做了官。但他没享有过宋之问曾经的得意,仕宦之途进进退退。后来一个因缘,他接手了宋之问的辋川别墅。说是别墅,已是荒秽的废园了。翻修用去了一个秋天、一个冬天,到他终于带了几卷书去别墅度假,已经三月了。这是天宝初年的事情,正值盛唐,而他已颇有归隐的意思。 马车载着王维,停在了蓝田县城外。管家说,有三策供选:上策是进城,客栈歇息,热饭、热茶、热炕,明早从容进山;中策是吃了夜饭,喝了茶,随即进山,雇当地精壮汉子七八个,打灯笼、火把,照亮、驱寒、护佑,不走弯路;下策则不惊动地方,轻车简从,径直去别墅。 王维选了下策。寻一家小馆,吃了碗热面皮,即刻又上了路。 辋水从终南山谷流出来,在这儿拐个弯,形成个小码头。管家又说,进山有三策供选:上策是坐船,只有一处险滩,其余平稳、安全,要说不足,就是略慢;中策是陆路,都是崖边小道,只有一截平坦,其余坎坷、险峻;下策是一半水路、一半陆路。 王维选了下策。但凡临事有三策,他总是选下策。 小船在过险滩时,翻了。他虽被船家救起,但一身轻裘泡得冷如铁甲,几乎冻死。随后蜷在小轿中,哆嗦念完一百遍金刚经。摸索、颠簸到了后半夜,终于进了别墅。他感觉是在阴山背后、奈何桥下捡回一条命。朦胧中听到管家满腔怨愤叽咕的一句话:“日你先人板板的,看你还敢不敢?”那管家来自四川,虽居长安多年,仍是满口川话。 王维落了两滴泪。 他在山鸡的叫声中醒来。窗外,正飘落今年好一场春雪。他头一回听到雪花的声音,宛如万千春蚕在啃桑叶。拥着一盆火,写了一首诗。写完独自叹息,真是好诗。午后雪停了,辋川一片白、一片静,他呆呆看了很久。那首诗,他投进了火盆。他画了一幅尺寸很大的画,画到掌灯,兴尽而墨尽。他把那首烧毁的诗,画进了这幅妙手偶得的画,这就是画史留名的《江山雪霁图》。 我以为的隐士不是隐秘、躲藏,也没有神叨叨的秘籍要苦修,他们就活在人间烟火气浓浓的地方。陶渊明做了隐士,只在人境结庐,要饮酒,也是与村邻共享。锅里没米,就去村邻家乞食。王维隐居,周遭离不开的还是牛羊、牧童、野老、荷锄的农夫,田埂上碰头,相见语依依。要他们躲进深山,粗衣恶食,面壁发呆?开玩笑。隐居是清静而闲逸的享受。陶渊明写过《桃花源记》,王维爱之不够,又把它重写了一遍,成了自己的《桃源行》。桃源是他们虚构的隐居天堂,然而,缺不了的还是良田、阡陌、村庄、杀鸡喝酒……隐于此,是为了好活,也为了好死。人的大关隘,就是了生死嘛。 陶渊明之归隐田园,除了要从误入的樊笼复返自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避乱世。 王维却恰好相反。他一生的大多数岁月都是在开元、天宝的盛世中度过。然而,伴随这盛世的是他的几隐几出、半隐半显,似乎是在避盛世。 比起读书人以做宰相为抱负,王维做右丞实在不足道。不过,较之进士落榜、黯然还乡的孟浩然和世称工部员外郎的杜甫,王维也很不错了。他思进,但也能逆来顺受;意愿是向上走,但下坠时还能稳住神。他的诗中有喜乐,却没有狂喜;有忧伤,但没有悲愤。 唐代的大诗人里,王维、李白、杜甫鼎足而三。王维的个人色彩最不强烈,却又最为鲜明。他自小随母亲信佛,佛教是教人出世的,他能透过色相看到空。后人称王维诗禅或诗佛,称李白诗仙,称杜甫诗圣。 李白学道,但他的所为实在跟不争、无为相去很远。炼丹、成仙,也没有那个耐心。他年过不惑,应诏赴京时的自画像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是诗的天才,但志在做宰相,乱世汹汹时,意愿就是做谢安,谈笑之间一战而败投鞭断流的苻坚。后来两样都没有做成,他追随造反的永王李璘错上贼船,成了朝廷的罪人。 杜甫则是忧戚而辛苦的。他自然也想做宰相,而且志向比李白还要高,不是让乱世回复到盛唐,而是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自然没有知遇名主,遇到了也没那个才能。他后半生颠沛流离,终于在富庶、平静的成都过了几年好日子,团圆而和睦。然而,成都留不住他,他还是想走,他心心念念之地是君王所居的长安。诗圣自然是儒,脑子浸透的是君君臣臣,是一餐一饭不忘君恩。他到了夔州,又困住了,一困又是几年。他变得苍老,但心不变,每当夜晚有星星,就想象自己依偎着北斗、苦恋着京华。这个意思写在《秋兴八首》中。《秋兴八首》是杜甫诗艺的巅峰,这也再次印证了:诗人不幸诗歌幸。这时,距他最终客死在一条孤舟上,只剩不到三年的时间了。 王维则一生呵护自己的内心,它敏感、脆弱,就像无比精雅而又袒露本色的陶器,稍一不慎就落地上摔碎了。杜甫的心怀更大些,敏感、多愁,既忠君,也心系苍生;他在秋风中仓皇呼喊着邻村顽童,又忧虑着天下文人挨冻受饿。李白是大天才,当然更敏感,但也更坚硬,宛如黄钟大鼎,落下去不会碎,只会在地上砸一个坑,也可能砸了自己的脚背。 也还有一比。王维是玉,玉玺之质,搁在半明半暗处。李白是鼎,一生在坎坷之路上翻滚。杜甫是木,四季都在落叶萧萧。 乾元元年,合公元七五八年,被免罪而重返政坛的王维,时常在朝中与贾至、严武、岑参、杜甫唱和,写下了一组不朽的“早朝大明宫”,为盛唐的尾巴添了几笔富丽华贵之色。与此同时,李白正拖着老迈病躯,赶赴遥远、穷苦的流放地夜郎……由于那个人人所知的典故,这事看上去就像一个笑话。 莲动下渔舟。舟的滑行,让莲叶摇曳、水珠滑落。然而,舟还是看不见的。

  •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
    娜娜语曦✨
    推荐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迟。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
    林墨
    推荐

    没有谁知道,人竭尽全力的追求与命运漫不经心的指向总是会南辕北辙。 自大,虚荣与热情,灿烂总是难舍难分 忍辱负重也总是伴随着千万孤独 历尽山重水复,也未必柳暗花明

  •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
    陆菱纱
    推荐

    慕名而来,失望而归。 先前看完第一章,我就纳闷了,怎么我就看不明白作者想表达什么呢。但是这本书前几年又那么火,再坚持看看好了…… 看到李白我实在读不下去了,后面都是一目十四行(我的微信读书一页14行)快速浏览完的。 感觉还是和读第一章一样的感受,不知道想表达什么,也感受不到大唐诗人们的气质和风骨,只看到他们好郁闷,好悲伤,好痛苦啊。 读书是很主观的事情,所以我的建议是:别看。

  •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
    小小丫
    推荐

    长安,一座几代王朝更迭的城,拥尽繁华与喧嚣,看尽风光与暗淡。一代又一代怀抱梦想的年轻人,奔赴长安,希望用自己的才学建功立业,在这座城市发光发热。可是命运最叛逆,从不轻易满足人。有多少人风光无两,声名鹊起,也就有更多的人焦虑愤懑,郁郁不得志。长安,除了繁华,也是信仰崩塌的地方。      人竭尽全力的追求命运漫不经心的指向总是南辕北辙。尽管命运没有眷顾这八位诗人,但是当他们放下谄媚权贵后 在波折与疾苦之间,他们还是学会了在一定程度上的放下。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