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归人,过客
    推荐

    其实这本书是听完的,除了最后白先勇老先生的总结和编者回顾我花了半小时看的,断断续续,前前后后一共花了四十多小时才听完,就好像一位和蔼的老人在你面前缓缓的讲述着自己的经历一般,各种情景像放电影似的,通过老先生的口把各个人物慢慢从幕布后推出来,前后连贯,到重要之处还要回忆前因后果(初听时觉得有点重复,后来看了编者附在书后的文章,才知道这是老先生讲课,由于课程横跨几个学期,所以为了照顾后来者,特意重复的,以便前后衔接。文章是编者记录下来的课堂实录的整理),在整个讲述过程中,听不出一点专家的架子,更像是在和朋友分享《红楼梦》中人物的背景和故事,总体上整个听的过程是十分愉悦的(除了中间有几节放到一半没声了,不太清楚什么原因),这里要为老先生的敬业精神和乐观态度点个赞。 听完全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或者说与众不同之处有这样几点: 第一,白先勇老先生解答了我的一个很大的疑问——《红楼梦》后四十回到底是不是高鹗所续,白先勇老先生自始至终认为后四十回仍为曹雪芹所著,理由比较充分,一个是前后情节呼应,人物性格吻合,另一个就是如果为他人所续,要达到如此完成度和一贯性,要对前八十回达到常人难以理解的深度,这个难度太大了,几乎不可能完成,所以白先生认为也有可能是曹雪芹写的原稿,然后其他人根据原稿改编续写的,再退一步讲,白老师认为如果为他人所续,那么此人的才情不在曹雪芹之下,甚至更出色,可见,白先勇老师对后四十回的评价之高。 第二,白先勇老师讲到一些诗词曲段时,旁征博引,信手拈来,逻辑十分严密敏捷,没有丝毫拖沓卡壳之感,给听者以浑然天成之感,满满的享受。足可见老先生的博学多才和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喜爱和深刻的理解,不仅仅是在讲书,更多是在向我们描绘一个大时代下,上至权贵,下至平民百姓的命运变化的画卷,更通过先生自己的理解点缀了许多儒道释的思想在其中,以辅助我们理解时代背景和曹雪芹的思想,也启迪着我们看待人生命运的态度,真正的教书育人,实在令我等贫民汗颜。 第三,白先勇老师是用了两个版本的《红楼梦》对比着讲的,每每有矛盾之处,都会挑出来进行讲解订正,印象中一般都是庚辰本的谬误,当时不太理解既然庚辰本有许多谬误,何苦还用作教材,到最后看了编者的解释,才知道原来是他原先使用的“程乙本”绝版了,买不到了,迫不得已使用大陆地区较为流行的“庚辰本”作为教材,着实为老先生这种“较真”的学者态度所折服,可以看出老先生对《红楼梦》的理解之深刻。 最后谈一点个人的看法,其实我在小学时就有接触《红楼梦》(当时有不少书名为《石头记》),当时还傻傻分不清这两个有啥区别[捂脸],直到初中,语文老师极力推荐《红楼梦》,又名《石头记》,当时她上课一有空就给我们唠《红楼梦》里的人物和情节,很多内容都记不清了,但有一点印象深刻,便是我上面提到的第一点疑问,后四十回到底何人所著,因为后四十回争议很大,有违背原著前八十回的嫌疑。当时老师给我们的解释是高鹗续写,因为曹雪芹开篇不久就奠定了全书基调,那便是“好一似食尽鸟头林,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此句出于《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姑为他所唱的《收尾·飞鸟各投林》的最后两句,暗喻红楼一梦,家败人亡,各奔东西,总写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的不幸结局和贾府最终“树倒猢狲散”的衰败景象,而已知的后四十回中,最后贾宝玉和贾兰赶考中举,朝廷为贾家恢复世袭爵位,虽然最终贾宝玉依然出家,但贾府却又有了复兴辉煌的迹象,这与初衷差矣甚大!我当时也深以为然,毕竟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的地位和文学价值毋须多言,而其地位很重要一点便是书中前八十回所表现出的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主人公反封建的进步民主思想的生动刻画。而后四十回中贾宝玉违背初衷选择了赶考应试,颇让人意外和不解,几乎大部分人都对此嗤之以鼻,认为以曹雪芹前八十回的功底和铺垫,不可能犯如此低级错误,故而大部分都不认同所谓的高鹗后四十回,甚至许多《红楼梦》纸质书标明前八十回,不收录后四十回。我因此也就纠结了很久,到底后四十回我要不要看,直到我听了白先勇老先生的细说红楼梦,才发现,事实也许并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此处我们不去争论谁对谁错,但是我非常感谢白老师给了我们一种新的认识,毕竟除了曹雪芹本人,谁也无法完全还原真相,我们只能提出相对合理的推测,白老师给出了他的理由,能较好的解释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的矛盾,并认为是出自同一人之手,说实话,我挺佩服他的勇气,毕竟反对后四十回的人占据了主流,而老先生仍能依据自己的解读,坚持完全不同的观点,比起当今很多学术研究人云亦云的那些人,要强不知道多少,也让容易偏听偏信和人云亦云的我感到惭愧,也希望能从这本书里汲取一些做人做学问的道理吧,啰嗦了这么大一堆,只是谈一下自己的个人理解和经历,如有缪误,还请各位大家不吝赐教,另外,也希望书友和我交流你听或读这本书的感受,甚至是你与《红楼梦》的缘分[呲牙]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菱歌泛晓
    推荐

    如果说蒋勋的声线像迷人的男票,那白先勇听起来就像可亲的朋友师长,白先生仿佛在和听众聊天,在轻松笑谈中将原著情节侃侃道来。蒋勋先生谈的主要是对《红楼梦》的美学感悟,白先生则注重于写作方面,通过对程乙本和庚辰本的比较,更深入地介绍了《红楼梦》的巧妙写法。这跟两位的主业明显相关,前者是画家、诗人、作家,而后者是专业作家,就像老梁见多识广,在他的《四大名著情商课》里就专门从为人处事上介绍红楼人物。所以各家各有所长,没必要比个高下,多吸收各家的精华才是正理。 白先生主张后四十回并非续写,因此得到很多键盘侠的攻讦,可见言论自由是不容易实现的,只要有跟主流思想不同的意见,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打压,就像多年前的刘心武也被骂得很惨,于是《百家讲坛》后来也渐渐不再百家争鸣,基本都是正统讲座,很少有个性言论了。 我觉得后四十回跟前八十回确实不合榫,但我既没有高明的写作技巧,也没有严谨的考证方法,我只是凭我多年的读小说经验,觉得后三分之一应该是小说的高潮部分,应该比前半部分更有戏剧斗争性,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却像是记流水账,好像仅仅为了给前半部一个结尾,而且还有很多人物结局前后对不上。 我跟白先生的想法虽不同,但不会认为我就是对的,白先生就是错的,就像之前刘心武有些揭秘的要点我也觉得有其道理一样,各人都有各人的观念,何必强求一致呢!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林子
    推荐

    初读红楼梦,是为了看宝黛的爱情,当时把林黛玉焚稿断痴情和苦绛珠魂归离恨天两回看了好多遍,画面感极强,巨大的悲凉甚至可以说是悲壮从小说里弥散开来,让我感到深深的难过,以至于后面二十回完全没有心思再看了。     借着白先生的讲解再读红楼梦时,心态就平和了很多,不仅看到了宝玉的一片痴情,黛玉的多愁善感,还看到了宝钗的深明大义,王熙凤的雷厉风行,贾母的威严端庄,史湘云的率真自然,妙玉的清高孤傲,袭人的护主心切,平儿的处事圆润,晴雯的勇敢坚贞,李纨的举止得体,刘姥姥的粗俗可爱,还有众多的小人物们也毫不逊色。     他们一个个是如此真实,拥有鲜活的个性,或气节刚烈或满怀柔情,或处心积虑或心直口快,刚烈到宁死不从,柔情到无药可医。处心积虑的不得善终,心直口快的遭人算计,可恨之人总有可爱之处,平淡之处又会有点睛之笔。很容易跟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变换自己的情绪,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     当然这一再读,还读出了家族兴衰更迭与个人离合悲欢背后的儒释道三家的兼容并蓄。以前一直以为曹雪芹写宝玉最后出家成佛,是在宣扬佛教的最后胜利,是在叫人远离世俗的贪嗔痴爱,远离功名利禄,都做无欲无求之人。后来读了白先生的解读,觉得自己这种想法太过肤浅。倘若曹雪芹真想表达这层意思,那岂不是要为今天的一众“佛系”少年们背锅了。     曹雪芹写儒释道,其实是不偏不倚。宝玉出家了以后,贾府的天并没有塌下来,不是还有薛宝钗维持贾府的宗法秩序么,不是还有贾兰和贾桂在未来挑起贾府的大梁么,不是还有袭人和蒋玉涵恩爱甜蜜的结合么。爱情还是有的,秩序也都还在。如果这些都不重要,作者何必多费口舌呢。这只能说明每个人的命运不同,儒释道各有各的选择,没有好坏之分。当然,因为小说的神话架构,让人物的命运都在冥冥之中被注定,增添了很多玄幻的意味,实则是作者的写作手法,读的人还是不能太当真的。不然又会沾染上“佛系”的嫌疑了。     白先生的这本解读书从今年九月份就开始读了,中途因为攒书币买后面的章节,搁置了许久,今天才把它读完。最后几章节的解读实在精彩,把曹雪芹之前的诸多伏笔都抽丝剥茧般梳理出来,读了让人恍然大悟,却又怅然若失。我不是专门的红学研究者,甚至都不是一个“称职”的红学爱好者,可是我也依旧读它。不仅现在读,以后也会隔几年读一次,我相信它会在我人生的不同阶段给我不同的启发。就像现在,它仿佛在告诉我,不要做“佛系”少年,还是要趁着年轻有所作为嘛!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怡然
    推荐

    儿时看红楼梦,怎一个琐碎的“乱”;青年时代再看红楼梦,怎一个俗世的“情”;……今又听白先勇先生细说红楼梦,不禁感慨:怎一个不变的“人性”!无所不能的曹雪芹,是以大悲之心看待人间事,值得品味!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无棣水
    推荐

    读《白先勇细说红楼梦》,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收获。跟随白先勇先生再品《红楼梦》中的各种细节和伏笔,你会重新发现红楼之美,悟出中国人人生哲学的绝妙和深邃,洞察到人性的丰富与复杂,可以使读者朋友对《红楼梦》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相融合的文学价值与精神价值,生发出种种新的感悟。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风乎舞雩
    推荐

    由来同一梦。 宝玉的痴,宝钗的冷,黛玉的愁。 大观园中的脱尘旧梦。 剩了青峺峰下倚松。 它美在设计精妙,美在人情微妙, 美在包容。 白先勇先生提到很多我从前不曾联系的情节,若有所思。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侯海宾
    推荐

    难得互为知已,遭遇棒打鸳鸯,造成爱情悲据。一部家族衰亡的血史,展现了封建旧制的虚伪与腐朽最终必将埋葬一切。看不到政治斗争,也许还是看不懂,或后段删改的太多。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未央
    推荐

    白先生这套细说红楼梦对我而言,受益非浅,想想红楼梦十几岁看第一遍的时候,光想着把书中庞杂的人物梳理清楚,第二遍看的就是个热闹,深深被其中少男少女的浪漫情怀吸引,沉迷于红楼梦之中的诗词歌赋里,前两年再次阅读红楼梦,突然有了更深的感悟,这种悟,无关朝代,无关人物,事情还是那些事情,最后想明白了,和自己的年龄有关,在不同的年龄段读红楼梦会有天差地别的感悟。这几日一门心思看完白先生的细说红楼,白先生生动的解读了许多我之前一知半解的部分。 白先生就红楼梦的庚辰本程乙本的很多情节做了比较,很明显白先生是厚“程乙”而薄“庚辰”的,这似乎和张爱玲,胡适先生的观点相悖,这也不奇怪,红学的领地相来都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当下依然不能分清谁前谁后谁的笔墨。白先生不厌其烦的举例对照分析解读,看似简单一件事情,为之后埋下了怎样的伏笔,一种简单的表达,又是寓意了怎样的感悟,小人物贴大标签的情节比比皆是,听赖大言知宁国府事,听刘姥姥言知大观园精致,听兴儿言知熙凤之毒辣,等等等等,,,掰开了揉碎了,文字严谨细致,表达清晰通透,仿佛又读了一遍红楼梦! 好的文字可以反复回味,咀嚼一生,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的巅峰巨著,它是一段历史,也是中国思想文化的精髓,具有如此惊人广博又拥有意义非凡的文学内涵的巨著,非红楼梦莫属,忍不住想再次重温红楼梦,也许会有更深的领悟!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dong
    推荐

    曹老先生把人情世故写的很是通透,许多人物彼此都有相似之处,却又各有特色。 下一步看原著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媱媱
    推荐

    此书打四星半,白先生的文笔自然不差,不愿打五星首先是因为白先生提出的一些观点实在不敢苟同,其次是因为这书标价较高,可内容让人稍显失望。本人出于对红楼梦的热爱,刚购得此书时欣喜不已,开卷也确实引人入胜,待看过三分之一便觉得有点索然。但瑕不掩瑜,在当今出版的文学作品里,这样的书已属精品了。      先说本人对这书的第一个解读。白先生对红楼梦是进行了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的解析。横向的维度是以贾府的兴衰为主线,填充以大观园的荣枯和各色人物的命运;纵向是以人的精神境界为主线,在空间上让人的灵魂从仙境到凡间再回到仙境,这里有白先生自己的一套人生哲学,即中国人一生的精神走向是:从年青时追逐名利信奉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中年经历种种挫折碰壁后开始逐渐信奉无为避世的道家思想→老年已看破人间种种学会放下而信奉遁世的佛家思想。个人认为纵向的解析是白先生对红楼梦最亮眼的点评之一。虽然这并不代表所有中国人一生的精神走向,也不能完全代表贾宝玉的一生精神路线,但是却反映出了一种失意人生的写照,十分复合曹公要表达的那种悲情人生观。这是对红楼梦全书主题搭建上的解析,本人认为白先生诠释的很好很高明。        再说本人对此书的第二个解读。白先生不愧为一代昆曲大师,在主题思想解析之后,又采用昆曲之美,对红楼梦进行了一番周详的美学赏析,从其中的语言之美(如白先生盛赞曹公通过各色人物对话,几笔便能形象的刻画出人物的性格出身),到人物之美(如宝黛湘云熙凤探春到晴雯平儿到贾母刘姥姥各色人等或有美好的性情或有高雅的品味或有超凡的才干),到文章之美(如文中做出的各类诗词歌赋及不同人物发出的人生感悟),到情境之美(如对大观园、太虚幻境、丧葬节日等各种场景描绘,对黛玉葬花、湘云醉眠、宝钗扑蝶、宝玉听琴、黛玉焚稿等等行为艺术的描写数不胜数),到构思之美(曹公的确构思精妙,文中一物一线索,一人一结局,当之不愧的草蛇灰线、伏言千里,无一句废话,亦无一个无用之人物,将故事讲的十分工整圆满,几无遗漏),让我们又一次体会到了红楼梦的无穷妙处。从头至尾白先生都是以昆曲的眼光和节奏来讲述红楼梦的,好就好在讲的唯美讲的浪漫讲的波澜壮阔,但瑕疵也在此,本人认为红楼梦的高度是中国近代文学史的最高峰,用戏剧的高度理解就有些局限住了。这也是我对本书有些微词的观点之一。         本人对此书的最后一个解读也是最不满的一处,就是白先生一直在强调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曹公所写,并非高颚所续。尤其到了后四十回,几乎每章都要强调一番这个观点,而其提出的主要论据竟是:一、根据小说的创作技巧理论,到了后四十回就该整体气氛压抑因为楼已经塌了么,人物长大之后就该个性光彩暗淡,因为都要归于俗世正轨了,抗争不过去了。这一观点是不是就可以理解为大凡故事就应该有个精彩的开头,然后以狗血的情节结尾?这样一想的话,就真不难理解时下台湾甚至大陆模仿台湾套路的电视剧,为何越到最后拍的越令人生厌的原因了,因为总不能免俗么!二、四十回之后人物对话的性格特点没有变化,该是谁说的话还是谁说的,因此这就是曹雪芹写得。如果说上个论据还有一些理论根据的话,这个论点就完全是白先生自己的主观认识了,例如:总是用贾母的话来证明前后风格没变化,就是出自曹公之手,话说贾母本来就代表的是封建大家长,她的思想她的风仪本来就是前后一致的,因为她在小说里就没有叛逆过,即使是模仿她的口气,也是容易的,不容易出错的,性格本来也没反差呀。鸳鸯做为贾府第一董秘,她的前后画风为什么转变的如此令人生厌?李纨寡居多年,从不显山露水,为什么在后四十回气势风头都盖过王熙凤去了?宝玉那样爱黛玉,那样不喜宝钗,居然在贾母大丧的时候,看着一身素缟的宝钗神魂荡漾起来,这些完全有悖常理的描述都怎么解释呢?为什么白先生还要不遗余力的来肯定这些?而且为什么他几乎不提及脂砚斋批红楼梦的价值,而找来胡适这种有考证癖的人来隐约支撑一下他的论点。细读红楼梦的话,难道脂砚斋批的红楼梦是可以绕过去的么?        读完白先生点评的红楼梦之后,我只能感叹白先生用这套理论给外国人讲红楼梦是够用的了,给那些abc的半华人讲也够用了,就是从没读过红楼梦的中国人似乎也够了,但是对于那些热爱红楼梦,研读红楼梦的人来说,也就是个参考佐读而已。本人实在才疏学浅,妄谈了一番红楼梦,也妄谈了白先生,以上这些论点都属个人言论,做不得数的,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请各位书友们看完之后一笑置之吧。         其实看红楼梦真的需要一定的鉴赏能力,因为在这二百多年的流传过程中,很多传抄的庸人俗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一边抄写一边将其中内容胡改乱添一气,画蛇添足的降低了红楼梦本该有的光辉。颇有现在网络文学里,网络原创作者卡文了,鼓励追文的粉丝们发各种意见帖、续写帖来寻找灵感的架势。但那些帖子上的情节用不用毕竟也在作者的主观意志之下,是可控的,不像红楼梦这样经历追捧,打压,销禁,传抄,再造,发行,可怜又经过了一场文革,作者的意愿早已荡然无存,任人摆布,在这样坎坷的命运下流传至今的版本,是我们今人之大幸亦是大不幸。可谓:盖天地不全,此书不全乃是应不全之奥妙也,岂人力所能与耶!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阿非
    推荐

    历时34小时余,读过了这本白先勇先生退休以后20年,77岁时耗时三个学期,给他的台湾学弟学妹们的讲课讲义整理版著作。 能够阅读此书,还与1924年出生的叶嘉莹先生,为1937年出生的白先生做了个小序推荐很有很大关系(遗憾是第一次阅读《小序》时,没看懂😂)。 总体感觉白先生的讲课内容就是: 曹雪芹:厉害! 红楼梦:好书! 程乙本:不错! 庚辰本:操蛋! 后四十:很好! 至于其它读者如何评价,读之弃之,取舍由人。 鲁迅说过: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读友们书评中,提到了品读《红楼梦》的作家有胡适、张爱玲、蒋勋、白先勇、周汝昌、俞平伯还有刘心武等等吧……,现在读过了白先生的细读,只想去读几个不同版本的《红楼梦》了…… 读《红楼梦》,我们所有读者都是在“盲人摸象”,因为“一万个人眼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 读《红楼梦》,我们只是在崇拜一个图腾……,读各种名家解读和《红楼梦》各种版本,我们只是在读《红楼梦》解读者、续编者和出版者,真正的曹雪芹和《红楼梦》已经淹没在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之中……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推荐

    一说起红楼梦,我就心虚,显出我的文学水平太Low。第一次看红楼梦,还是小时候,十来岁,文革时期,家里人借来的偷偷摸摸的草草过目,觉得没什么好看,不过是讲吃喝玩乐,生僻字太多,勉强看完。后来文革刚过,红楼梦的声誉极高,就再次匆匆读了,还是觉得不过是写风花雪夜,才子佳人,不过是里面的诗词歌赋写得极好,还很喜欢,始终无法像那些红学大家看到其深刻的社会意义,了解红楼梦文学作品的价值所在,实在惭愧不已。读白先生的细说,也是想了解台湾的学者对红楼梦的解读,之前听了蒋勋来讲的细说红楼梦可惜因版本出错没有听完,不过还是收获不小。想来再次读红楼梦时,应有不同的感觉。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慕耳舟
    推荐

    累积阅读时长48小时,才把这本书读完。比自己去阅读和理解原版《红楼梦》要有意思的多,至少之前很多没读懂的地方,在这本书里,都懂了。如果你对《红楼梦》感兴趣,那么强烈推荐。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绿山墙安妮
    推荐

    终于在2017最后一天读完这本书。从小学开始读《红楼梦》,读了那么多次,听了蒋勋的音频,发现原来有那么多细节没读过。看了白先勇细说红楼梦这本书,才发现,也还有那么细节没读过。"人活在世上古今皆如梦,人间几度续黄粱,仍像做了多少次的黄粱梦一样。"感恩2017所遇到的人和事,也是成长的一年。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Belinda
    推荐

    十二岁开始读《红楼梦》。之后读过王国维先生、林语堂先生、蒋勋先生还有张爱玲品评的《红楼梦》。诚如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人的心中也有一千个《红楼梦》。 个人还是偏爱王国维先生品评的《红楼梦》。因为它首先是一部文学作品,其次才是我们赋予了无数解读和意义于其中的著作。 不同的人在其中读出了不同的感受:爱情、亲情、官场、坎内、坎外。不同的人也看到了不同的结局:遗憾、名利、家国兴衰还有人性。 从人性的角度来品评,无疑蒋勋先生的最值得一读。而白先勇先生的,不得不说,类似于鸡肋。 说实话,是跳跃着来读的,说读完了,实在有些牵强。白先生在这部书里,夹杂着太多的主观臆断和个人喜好,让我无法静心读下去。 任何人,在品评一部作品的时候,都有权利带着个人感情,无可厚非,可是一味地以个人的喜好来评判一部作品,甚至强加于读者,未免失了风范。 蒋勋先生说读《红楼梦》,如读一部佛经,从中看到了悲悯。这也是我最喜欢他的地方。品评一部作品,如何看待作品中的人物,也要带着悲悯之心吧?这样,才看得到每一个阶层的苦难、不得已还有挣扎。 每一个为了自己的未来,尽心努力的人,不论处在社会的哪一个阶层,都值得尊重。我想,白先生如果明白了这样的道理,才能真正领会《红楼梦》。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