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制度

中国政治制度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中国政治制度
    Luffy
    推荐

    《儒林外史》中人物形形色色,有走马观花之感。前半部多的是欺世盗名之辈,娄家两公子一心寻觅名士,然而结交的杨执中、权勿用、张铁臂均乃沽名钓誉甚至招摇撞骗之辈;不学无术的牛浦郎盗用同姓之名谋取私利,却遇到牛玉圃,两人互相利用,丑态毕露;蘧公孙徒有其表,做事荒唐无章险些酿成大祸。匡超人前贤后猥、季萧苇败絮其中、鲍廷玺起起落落,最是让人唏嘘。至于王惠、严贡生、潘三等无才无德之流,徒增笑耳。周进范进这些人书中自有公论:“人虽庞杂不伦,其品亦瑕瑜不掩,然皆卓然有以自立”。只有马二先生仗义疏财、以德报怨,虽有些迂腐,却是耀眼人物。半部《儒林外史》,写尽了文人百态。 自杜少卿出场以后,人物开始趋于理想化,实在没有前面精彩,杜少卿太过孟浪、素有纨绔之风不过其坦率豁达,不入世情自带几分风流。庄绍光几近完美,较之前人物反而少了些真实。郭孝子经历诡异,有侠义报国之情。萧云仙惊艳出场,让人眼前一亮。凤四老爹是个妙人儿,凡凭自己高兴做了几件大快人心之事,称得上是行侠仗义,不过这个形象在全书中显得有些突兀。 匡超人的故事最具讽刺意味,刚出场时事父至孝、知恩图报、勤学上进而且颇晓人情事故,简直是文人典范,然而仅仅两回之中就前后判若两人,变得趋炎附势、六亲不认甚至作奸犯科毫无廉耻,其堕落的过程凸显了人性矛盾和当时社会对文人的毒害之深。而鲍廷玺的经历则可以说最为曲折,他本是倪家幼子,因为自小家庭贫困被父亲卖给鲍少卿,鲍少卿人品家世俱佳对他也极好,还娶了知府管家的天仙女儿为妻,孰料妻子难产而死继父也随后过世,取续弦被骗误娶泼妇入门,结果两人为继母不容被赶出家门,在生活无望之际却贵人天降,有钱的亲兄弟找上门来资助,就在鲍廷玺本以为就此结束悲惨生活时兄弟又暴病而亡,最后鲍廷玺四处沦落、了活一生,真是世事无常。 书中虽有不少取巧之处,如写文人事却不见文人之作,在诸多该用到诗词的地方一扫而过,不过其刻画人物之精彩、讽刺力度之深刻在同类作品中确实是鹤立鸡群,值得细读。

  • 中国政治制度
    Leo
    推荐

    “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

  • 中国政治制度
    媱媱
    推荐

    终于用了25个小时看完了这本书,里面讲了各色的读书人,也就是当时所谓的知识分子,间或几个豪侠,有点像书生版的水浒,但是没有水浒那样有连贯性的情节和最终的结局,基本上一个人的故事讲完了,就拉倒了,生死起伏基本不详,后面的情节跟这人就没太多关系了。然后就跟拉洋片似的,讲了一个故事又一个故事,故事段子都讲完了,最后收尾怎么收呢?当然也是承袭了中国人的传统习惯,一定要排个榜,分出个状元榜眼,三六九等来,作为对各个人物的最后点评。记得看周汝昌续写的红楼梦时,最后的结尾也是排了一个金钗榜,跟水浒似的,一百零八钗,当然周大师是个性情中人,感情丰富且挚爱红楼,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排个榜单,属于一家之言,但足以体现明清小说的文体形式,就是要给一系列人物来个排行榜,一分高下,其中的榜首就是本书的状元,是作者最挚爱的人物。想想也在情理之中,古人嘛,闲暇时间比较多,对所有奇人异事,奇珍异品总要品头论足一下,品评的标准自然要量化一下,物可用价来定,人呢,就排个名次一决高下吧。        再说回本书,里面的风物人情描写的很形象生动,读了确实能体味不少明朝时候的文化特色,这一点本人觉得是此书最有价值的地方之一,不过由于文学水平有限,提到的一些典故读来并不太明白,只是感叹吴敬梓老先生,思想奇异,古怪刁钻,书中极尽嘲讽之能事,看到最后竟有些错乱了,看不出到底是褒贬了,也许再看几遍就能明白,但是又实在不想再看了。这书也并不算很长,起先读的也还津津有味,但是小故事读多了总有些审美疲劳,所以读这本书的时候,总要开点小差,没办法一气呵成的看完。         毕竟也是明清小说的范本,读着总能看出些水浒红楼的影子,可以算作巨人的肩膀了。闲暇时读一读,语言十分幽默风趣,只要能忍住一阵阵随时扑面而来的媚俗就行。

  • 中国政治制度
    弘凤
    推荐

    很多很多年前看过《儒林外史》重新拜读会有不同看法,这部史记写的很精彩,它集中展现了人性被腐蚀的根源和过程,批判和嘲讽了当时吏治的腐败以及科举考试的弊端,吴老先生笔下以高超的讽刺手法道出了礼教的虚伪,对人物形象用写真的方式刻画的细腻,读书人各有千秋,命运不同。此书是讽刺文学的典范,更是现代世界文学的名著。 再多说一句,渴望现在的读书人能遇到伯乐,但愿你是千里马……

  • 中国政治制度
    此方程无解
    推荐

    《儒林外史》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巅峰之作,通过生动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的无情,无情地鞭笞了孔孟之徒和程朱理学的虚伪。是以揭露和批判科举考试制度为中心,描绘出一幅封建社会末期腐朽、黑暗和丑恶的真实图画。 吴敬梓目睹了官僚豪绅徇私舞弊,膏粱子弟平庸昏聩,举业中人利欲熏心,“名士清客”招摇撞骗之象后,察觉到“上层士人”翻云覆雨的嘴脸。思想上开始唾弃功名富贵,不愿成为功名道上的殉难者,对社会的庸俗生活厌恶至极,难容阶级社会的势利观念,促成其对八股取士制度的不满。

  • 中国政治制度
    -乖巧刻苦又努力-
    推荐

    (详细书评可见公众号“琳夕婷在路上”,此处说个大概)最近几天一直再读《儒林外史》,昨儿读完,今儿写书评,真的很喜欢这本书! 我觉得,提起儒林外史,我们必须要先打破对其的刻板印象,还原范进中举和严监生的故事,范学道前途似锦,严监生并不吝啬。 虽说这是本讽刺小说,但我觉得里面有些人物还挺有趣的。我列举了几个名场面,如群贤祭祀、杜少卿夫妇游山、沈琼枝出逃宋家、甘露僧分梨、郭孝子二次脱险,这些有趣的内容也该重视不是吗? 最后就总结的说一说吧,开篇有王冕,中间有真儒,结尾有四客。一代代,不论世事如何,总有清流如斯,胸襟开阔,内心淡然,一生得遇二三知己,足矣。

  • 中国政治制度
    海阔山遥
    推荐

    读书是因为喜欢而读,读书是因为爱好而喜欢,读书是因为有让人吃饱的精神食粮而读,读书是为了有更加健康向上的志向,读书是为了修身养性,知道这个世界的本质,明白一些道理,却绝对不能是为了做官发财的功利读书。

  • 中国政治制度
    翰卿|体能教练
    推荐

    好书一本,还要再看几遍的好书。读书为了什么呢,我想还是要以有心得为主

  • 中国政治制度
    最后一枪
    推荐

    一部儒林外史,自第二回成化年间起,至万历末年,历经百余年。随着纷纷扰扰形形色色的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互相勾连交错,共同谱出了明代知识分子的一副众生相。 自有科举制以后,士大夫阶级的成员构成就不再是门阀世族的专属。通过寒窗苦读和超一流的运气,使得一部分底层人民有机会跻身这个阶级,完成阶级的跨越。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并不是夸张的说法而已。 有明一代,八股取士尤为扼杀知识分子的思想,已成为统治阶级禁锢人民的有效藩篱。吴敬梓先生为清乾隆年间人,正可借描绘前朝儒生百态之际畅抒胸臆。书中人物繁多,关系错综复杂,作者巧妙的笔法却将整体衔接串联的浑然一体,人物的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细腻生动,足见深厚的阅历与文字功底。 古典小说中,除四大名著外,本书也为翘楚之作,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佳作。虽然人物繁多,但每一个人物的性格塑造十分形象立体,不至相互混淆。书中故事时间跨度极大,场景更迭频繁,却让人能在略加回忆之后就可从脑海中还原故事梗概和相关人物。读来不令人觉得繁琐冗长,反倒让人欲罢不能,期待每一条支线与下一条支线的汇合与交融,期待不同人物之间的交集与故事,极为过瘾。 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虽为儒林之事,却可借此窥得世间万众,唏嘘、愤慨、感动、悲苦等等等情绪交杂,借角色之口抒发地淋漓尽致。同样是极大的时间跨度,《百年孤独》读后令人产生无法言喻的孤独,《儒林外史》读后却似乎与各色书中人“相与”甚久。只能自叹一句: 儒子百样,百样儒子,岂止百年尘埃。 孤舟一叶,一叶孤舟,何曾浮沉宦海。

  • 中国政治制度
    睿文
    推荐

    再读吴敬梓《儒林外史》批注 又取过范进卷子来看,看罢,不觉叹息道:“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见世上糊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忙取笔细细圈点,卷面上加了三圈,即填了第一名; 睿文批注:中国士林,何止范进一人被拙眼冷遇?作者本人、烹茶飨客的蒲松龄、才比诗佛的孟浩然、放浪形骸的唐伯虎,不可胜数。 但只问着晚生,便是‘问道于盲’了。”王太守笑道:“可见‘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话,而今也不甚确了!” 睿文批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一句,足见明清两朝官囊满溢,丰年大雪。 这一晚到底没有柴米,我和老妻两个,点了一支蜡烛,把这炉摩弄了一夜,就过了年。”因将炉取在手内,指与邹吉甫看,道:“你看这上面包浆,好颜色!今日又恰好没有早饭米,所以方才在此摩弄这炉,消遣日子,不想遇着你来。这些酒和菜都有了,只是不得有饭。” 睿文批注:此炉可是宣德炉吗?凄寒之日,岁除之夜,夫妻愁肠,未纳半粒粟米,却在把玩包浆的铜炉,不肯换得钟粟充饥,似这等珍爱,有如民国之张伯驹之癖。 这西湖乃是天下第一个真山真水的景致。且不说那灵隐的幽深,天竺的清雅,只这出了钱塘门,过圣因寺,上了苏堤,中间是金沙港,转过去就望见雷峰塔,到了净慈寺,有十多里路,真乃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一处是金粉楼台,一处是竹篱茅舍,一处是桃柳争妍,一处是桑麻遍野。那些卖酒的青帘高扬,卖茶的红炭满炉,士女游人,络绎不绝,真不数“三十六家花酒店,七十二座管弦楼”。 睿文批注:一番移步换景,便有了天堂的繁华。 卜诚道:“郭先生,自古‘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 睿文批注:嗯嗯!这便是了!斗米可报,石米难酬。古今中外,盖莫如是,“狗不能喂太饱,人不能对太好!” 让牛玉圃坐在首席。吃过了茶,先讲了些窝子长跌的话,抬上席来,两位一桌。奉过酒,头一碗上的冬虫夏草,万雪斋请诸位吃着, 睿文批注:这冬虫夏草,原本就是一个稀罕物,明清之际就是上等的进补食品。 沈大脚手里拿着两包点心,走到房里来贺喜。才走进房,太太一眼看见,上前就一把揪住,把他揪到马子跟前,揭开马子,抓了一把尿屎,抹了他一脸一嘴,沈大脚满鼻子都塞满了臭气。众人来扯开了。沈大脚走出堂屋里,又被鲍老太指着脸骂了一顿。沈大脚没情没趣,只得讨些水洗了脸,悄悄的出了门,回去了。 睿文批注:读罢文字,便觉臭气薰天...... 当下鲍廷玺同小子抬桌子。杜慎卿道:“我今日把这些俗品都捐了,只是江南鲥鱼、樱、笋下酒之物,与先生们挥麈清谈。” 睿文批注:麈[zhǔ]古书上指鹿一类的动物。尾巴可以制拂尘,故称拂尘为麈尾。麈尾,zhǔ wěi,古人闲谈时执麈尾以驱蚊蚋、掸尘的一种工具,后古人清谈时必执麈尾,相沿成习,为名流雅器,不谈时,亦常执在手,以示清雅 。 杜慎卿叫取点心来,便是猪油饺饵,鸭子肉包的烧卖,鹅油酥,软香糕,每样一盘拿上来。众人吃了,又是雨水煨的六安毛尖茶,每人一碗。杜慎卿自己只吃了一片软香糕和一碗茶,便叫收下去了,再斟上酒来。 睿文批注:六安毛尖茶已为吴敬梓所录,足见其久负盛名,而自唐始,国人多以阳羡茶为上,今之宜兴,古称阳羡,而著《茶经》之陆羽,实为楚人,后至湖州,称其上品者,多为楚地之茶。未言及阳羡,岂非怪事儿? 庄征君道:“山野鄙性,不习车马之劳,兼之‘蒲柳之姿,望秋先零’,长途不觉委顿,所以不曾便来晋谒,反劳大人先施。” 睿文批注:“松柏之姿,经霜犹茂,蒲柳之质,望秋先零”,言其松柏虽经严霜而仍枝繁叶茂,蒲柳未至深秋是漫自凋零。比喻人之高贵,虽经风雨而身体犹健,精神饱满。人之低贱,稍受摧折便身心交瘁、未老先衰。常以自谦。 庄征君笑道:“征辟大典,怎么说不屑?若说抡元,来科一定是长兄。小弟坚卧烟霞,静听好音。” 睿文批注:征辟, zhēng bì 始于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或府、州、郡、县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召曰“征”,官府征召曰“辟”。“坚卧烟霞”,烟霞:指山林间的烟云。形容隐士的悠闲生活。言其隐逸之志。 这葛来官吃了几杯酒,红红的脸,在灯烛影里,擎着那纤纤玉手,只管劝汤大爷吃酒。大爷道:“我酒是够了,倒用杯茶罢。”葛来官叫那大脚三把螃蟹壳同果碟都收了去,揩了桌子,拿出一把紫砂壶,烹了一壶梅片茶。 睿文批注:若论紫砂壶,当以供春为首,其滥觞始于供春,每论紫砂壶之形制,当以此壶为第一,故才有紫砂壶“始于明,兴于清,盛于今”的说法。 方六老爷笑容可掬,同他站在一处,伏在栏杆上看执事。方六老爷拿手一宗一宗的指着说与他听。权卖婆一手扶着栏杆,一手拉开裤腰捉虱子,捉着,一个一个往嘴里送。 睿文批注:如此光景,久已不见,承平盛世,仍忆过往,延安窑洞,扪虱而谈,谐趣良多。每忆及此,便想《晋书·王猛传》所云:“北海王猛,少好学,倜傥有大志,不屑细务,人皆轻之。猛悠然自得,隐居华阴。闻恒温入关,披褐诣之,扪虱而谈当世之务,旁若无人。”

  • 中国政治制度
    尹凖
    推荐

    《儒林外史》被定义为我国古代长篇小说讽刺艺术的高峰,在百度上随便一搜索,也都介绍说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 刚开始看的时候,我坚持了这个思想。开篇的王冕,这个寄托了老吴理想的人物,却让人眼前一亮。有人说,这是为整本小说打下一个基调,以对比后来那些在儒林中浮沉的儒人。 先说一下科举制度。隋唐开科举以来,人们读书,都存了一个入仕的心念。其实无可厚非,在网上搜索了下,唐时的状元有张九龄、王维,还有进士及第如王昌龄、柳公权等不可计数。宋时的状元不太出名,但是当时登第的包括了寇准、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朱熹等。明朝也有王阳明、张居正、于谦等进士。这些赫赫大名,其实都是科举的产物,在当时的时代,科举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后来,我开始思索,科举,甚至八股文到底是哪里错了?想来想去,得出一个令自己都诧异的结论,制度本身没错,它不过是在人们急功近利之下产生了变化,人们自己禁锢了自己的思想。当然,这种变化既然发生了,那么它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我觉得有价值,一个制度的建立,是针对所有人,大家都在这个制度内。当然,不能否认超脱于制度之外的存在,但即使如此,这种制度其实也是为大多数人提供了一个公平的机会。而这个机会,则需要人们在八股这样的模式下,付出努力。于是人们开始琢磨如何迎合这种考试,比如马纯上之流。 感古怀今,与科举相比,如今的公务员考试,正要发生或者已经发生了相似的变化。各种培训班,猜题的辅导机构一个接着一个。不过这不影响其选士的功能。 在严监生出场以后,我开始对以前有关严监生吝啬鬼形象生出了同情。那个为了两根灯芯而不瞑目的人,似乎就在自己身边。比如客厅里的主灯和灯带,一般来说,人们也只会打开一样。我有个亲戚,过年时从家里走上二三十公里去外婆拜年,晚上也会打着手电,走上好几个小时。其实坐车的话,虽然绕路,最多一个半小时就能到目的地。他不过是过多了苦日子,舍不得那二十多块的车费。 所谓吝啬,只是勤俭得过分而已。严监生对自己过于苛刻,但是他对家人,却也舍得花银子。创业者所争的,也不过是从些许小利开始,多少boss还不是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财富!因此,对于严监生,倒令人心情复杂了,一扫其被讽刺的感觉,也开始怀疑本书原本的定位,于是抛开讽刺再看书,别是一番感觉。 在结尾中,有一句话叫我印象深刻,“看官,难道自今以后,就没有一个贤人君子可以入得《儒林外史》的么?”而在书中出现的这些形象,千人万面,各各差异,有褒扬的、也有鄙斥的,从整体来说,这部小说也仅仅是一部小说,他反应的是老吴对于所处环境的一种态度。至于这个态度到底是什么,揣测之后,谁又敢保票说那是老吴心中所想。 有人说,在结尾时,书中出现过的名士进行了“招安”是后人伪托的。纠结这些,于多数读书的人来说,没有意义,大家只是读一本小说而已。 在读小说的时候,很多人往往带着先入为主的印象,给小说贴上讽刺的标签。于是,看很多地方,动辄言讽刺。书中有讽刺不假,但是我还是有种感觉,老吴只是将当时社会中的人情冷暖、世态百态记录下来了,为后人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世界。艺术创作虽然高于生活,但是毕竟还是来源于生活。 我是不同意一开始就用讽刺的眼光来看这部小说。而是应该让自己站在那个历史时代之中,去体会那个时代的荒谬的合理性。我们经历过其他荒谬的时代,既然那些时代也能存在,那么这些荒谬也就具有合理性了。 换个角度来看,老吴所描述的这个时代,其实是他自己所在时代,距离现在差了两三百年。我们若是以现在的角度去评价当时的风气和俗世,再加上先入为主的讽刺标签,自然看着也处处都是讽刺。因此,读书,应该要站在书中,这样可能会对书中人物的形象,得到不一样的感觉。 曾经看过李汝珍的《镜花缘》,里面有一段海外异国的描写,精彩绝伦,夜叉国、君子国……荒诞得令人叹为观止。而那时,没有做好感受讽刺之准备而觉讽刺,有些淋漓之意。

  • 中国政治制度
    五斗解酲
    推荐

    《儒林外史》:那些维持文运的星君都干了什么 故事从放牛娃王冕讲起,自学成才的王冕亲切招待了前来请教治国之道的吴王朱元璋,并炒了韭菜,烙了大饼。大家同是放牛娃出身,不用讲太多客套。最后吴王拱手而别,这一去搅动得周天寒彻,大明王朝横空出世。 建国之初,本应该是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景象,然而放牛娃王冕夜观天象,却发出了“贯索犯文昌,一代文人有厄”的叹息,给这个王朝当头破了一盆冷水。然后一阵怪风刮起,几十颗流星嗖嗖嗖地掉到地球上,王冕捋捋胡子说:“这是星君下凡去维持文运啊!” 因为《水浒传》里洪太尉放走的是一百零八个魔王,所以无论这些魔王做出什么血腥恐怖的事,我们都能理解。但《儒林外史》里,几十个星君下凡去维持文运,做出的事却让我们摸不着头脑,老天爷让这伙星君下凡,确定不是闹着玩吗?因为往下看,这伙星君着实不怎么靠谱。 脚穿大红绸鞋的老童生周进并非有异装癖,抱着母鸡上街去卖的范进也不是想做商海弄潮儿。巧取豪夺的严贡生机关算尽,东奔西走的牛布衣晚景凄凉。王惠、荀玫扶乩请来的关老爷写了一首《西江月》,娄三、娄四公子结识的张铁臂用猪头骗走白银五百两。马二先生一本正经,却偏偏看不穿胡憨仙的捣鬼之术,蘧公孙附庸风雅,却最终也不得不向举业低头。天良丧尽的匡超人终于获得了毫无底线的大自由,领悟到“三讨不如一偷”这一真谛的牛浦郎脱胎换骨,居然也成了一尊名士。杜慎卿新纳小妾却哭诉道我喜欢男人,季苇萧扬州入赘偏自谓风流才子…… 呜呼,是天上星君素质太差,还是老天爷眼光太差?为何他们在人间盘桓数十年,维持文运的事情没干多少,乱七八糟的事倒是不可尽数。在后来的第四十一回一段不相关的文字里,我终于找到了一个答案。“(南京)到七月二十九日,清凉山地藏胜会——人都说地藏菩萨一年到头都把眼闭着,只有这一夜才睁开眼,若见满城都摆的香花灯烛,他就只当是一年到头都是如此,就欢喜这些人好善,就肯保佑人。所以这一夜,南京人各家门户都搭起两张桌子来,两枝通宵风烛,一座香斗,从大中桥到清凉山,一条街有七八里路,点得像一条银龙,一夜的亮,香烟不绝,大风也吹不熄。” 地藏菩萨多么神通广大啊,可人们却有自信用一夜的香花灯烛就能骗过去,这是一群在那样的聪明人!想想吧,菩萨都能被世人骗过,更别提天上不知名的星君了。他们一旦生在五浊恶世,必定会忘记自己与生俱来的使命,有机巧的靠机巧,一根筋的靠忍耐,富贵人家是生的靠老爹,维持文运这种事情太玄太虚,不如蟒袍玉带和囊中金银来得实在。如果还不能理解,那可以想一想《西游记》里从曾在天庭的的神仙,到人间后,哪个不是为了填饱肚子吃人为生?可爱如猪八戒,忠厚如沙和尚,莫不如此。 上面的答案有些形而上,有些大而空,有识者见之必定大摇其头。他们会给出另一个具体而微的答案,那就是明朝的八股取士制度。科举制在当时是先进的,先进到即使现在还有人在说你看周进范进这两个老头子,如果没有科举制度,怎么可能一朝登第,改变自己的命运呢?呜呼!要知道科举制度和八股取士并不能划等号,周进范进大半辈子的都蹉跎了,年轻人的锐气和创造力被磨灭了。如果科举并不是以八股取士,他们可能几十年前就考中了,何必要等到老朽呢?星君当中,心眼死的考试做八股一不留神就老了,心眼活的避而远之,一转身去做虚头巴脑的名士了——也是为了混口饭吃,星君们尚且如此,那些普普通通的年轻人怎么能抵挡八股取士的摧折呢? 就当我们的失望要变绝望的时候,终于,正面人物千呼万唤始出来。潇洒的杜少卿,一出场就貌似对金钱有天然的敌意,他肆意挥霍着家产,他手拿金杯,和老婆牵着手游山玩水,不把别人的指指点点放在心上。因为他并不认为怎样做有多么不雅,他只不过是回归到古儒的行为标准而已。当我们知道杜少卿这一形象是以作者吴敬梓为原型的时候,更是瞠目结舌,原来印象中一副苦大仇深模样的吴敬梓,竟然这么放飞自我。 再之后,杜少卿遇到了退隐还山的庄绍光,天怀淡定的虞育德,又凑了七长八短的二十多星君,搞了个泰伯祠祭祀典礼。这本应该是本书的高潮部分,作者也是浓墨重彩地在写,可是整个仪式却冗长繁复,不忍卒读,就像跳舞的美女跳到一半突然做起第八套广播体操,郭德纲该抖包袱的时候突然背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样,让人看着别扭。泰伯是个比孔子还早生五百年的贤人,以虞育德、庄绍光和杜少卿为首的三人,不去祭祀孔子这至圣先师,却不顾政治正确另搞一套,大概意思就是说,孔夫子已经快被你们玩坏了,我们懒得再和你们辩论,不如另起炉灶,也让居庙堂之高的人瞧瞧,江湖上仍有有识之士,这些人敢和朝廷分庭抗礼。所谓维持文运的重任,就在我们身上。 然而,这种行为艺术并不能唤起人民的热情,甚至不如Cosplay王思聪吃热狗吸引眼球。在时人看来,他们只不过是一群杀马特,一群非主流,一群哗众取宠的可怜虫。有多少人知道他们心中那重修礼乐的抱负呢?又有谁在意自己潜心揣摩的时文和孔圣人的思想有没有关系?这些星君们热闹过后,也都各回各家,继续过自己的日子,毕竟穿衣吃饭是更需要考虑的事。随着时间流逝,泰伯祠坍圮了,断壁残垣上长出不知名的荒草。星君们也都相继找老天爷报道去了,老天爷听完他们在人间的所作所为估计会说:“完了,别说几十个,就是派几百个几千个下去,文运该衰还得衰,士人该颓还得颓。” 就在老天爷叹气的时候,还有两个星君留在人间,一个是在寺院蹭饭吃的民间书法家季瑕年,一个是喜欢弹琴写字作诗的裁缝荆元。两人都是市井出身,既贫且贱,却热爱高雅艺术。他们不慕荣利,甘居下潦——不甘也没办法——自得其乐。我们已经分辨不出这是文人操贱业,还是贱民(在当时来讲)充文人了。 世胄蹑高位局面早已经不在了,甚至英雄沉下潦的局面也不在了。蹑高位的很有可能是周进范进之流,沉下潦的也只是热衷文艺的贩夫走卒,黄钟毁弃,大道凌迟,礼失求诸野的时候到来了。

  • 中国政治制度
    赵祥亦
    推荐

    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 中国政治制度
    jojo
    推荐

    观儒林映像,晓百态人生。儒林外史道出了我所不知,不知科举是个局否,功名是渴求否?不知读书是明理否,大贱大贼是作奸否? 儒林百态,科举是个局? 首先说科举,范进中举是个典型,范进中举我们在课本上都知道他疯了,课本和老师都告诉我们他是被当时的科举制度弄疯了,我们深以为然。然遍观儒林原著,课本和老师好像没看完原著,只道了故事序言,没道故事梗概。范进中举是疯了但并不是局,结局是疯醒后,仕途一番风顺,升了官点了范学道。这样看,有两点东西可以知道,第一原著并没有要大批科举,至少我们范举人还有个好结局;第二课本和老师说的"姑妄言之,姑妄听之",但是你若是要举业还是听老师的,若要知真相,请看自观儒林。 儒林百态,功名渴求否? 说功名,儒林中人很有意思。有一开始就"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的王冕,他不求功名,被人带到能得功名的功名榜劝说,好好的功名,他竟一头撞死,这视不录功名如贞操,死守贞操。又有40岁才中举,一中举就高兴的疯掉的范举人,这视功名如命,为命疯狂。又有武功卓绝,少年不群的萧云仙。少年英雄,雄姿英发,平内乱,治农桑,兴学堂,但是朝廷不但不赏,反而因为其操办用度钱银批判他超用钱银处罚了他,这报效家国,爱国爱民,功名应当实至名归,但朝廷昏聩,报国无门。还有很多这样的儒林映像,世人都说做官是个正途,可以获得功名,但是为了做官为了获得功名,却失去了很多,人生不过是大梦一场,你方唱罢我登场,留不住青山,也不会绿水长流,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除了功名,人生尔尔,风花雪月处处有,何不乘风归去游戏一场,或许还能做一次庄周化蝶之旅。 儒林中人,读书明理,打架杀人犯? 说儒林中读书人,举三典型。一,假牛布衣-牛補郎,特别喜欢读书,偷家铺里的钱,去买书看。没有地方看书,晚上偷躲到石庙里看书,经常在庙里读书至夜深。庙里有个老和尚无意中发现,暗中观察觉得他勤奋努力没有赶他走假意不知,在经过一段时间后觉得他是个可造之才,然后就把去世的牛布衣当时的一位大儒给他的经典要给这个有缘人。然后就把他手上有大儒经典的事情告诉了牛補郎,并因有事嘱咐他要离开石庙一段时间,让代为照看,等回来就给他。和尚走了,牛補郎动起了心思,这等回来给,等回来给是个说不定的事,谁知道,于是去了和尚房间,翻了和尚东西,找到了大儒牛布衣的留下的稀世真典,就拿出来看了,看了果然是好文章,心理高兴不住,又看到内记载此书未曾面世还不曾有人知道,他想来既然无人知道,干脆把这名字改上一改,成了他的文章岂不美哉,他就到书店印刷店找了老板让帮忙印刷,老板看了此书牛布衣,以为牛補郎是牛布衣,把牛補郎喊作牛布衣还夸了,喊的特别热情。牛補郎想这个小老板恐是没见过牛布衣,听他夸完特别舒服也就应了。印刷完毕,就回了石庙,哪知有人来到书店,听了店老板的说话,又寻了来,又好一顿夸"牛布衣",并对他说,你文章做的那么好,何不跟我去苏州那里长官会特别喜欢你,你去了可以获得功名利禄,牛補郎听了心里特别高兴,但是没有盘程。在石庙里坐了一会,决定把和尚的东西,打坐念经,敲木鱼的行头都拿去当了,去寻了那人一起去了苏州,后更是如鱼得水,坏事做尽,这里看读书如此用功,偷家里钱买书,躲庙里黑灯瞎火的看书,但是却没有读书明理,作奸犯科,无恶不做,这样的读书人儒林里面多如牛毛,而且做这样事的多为读书人。二,儒林高义-戏子鲍文卿,戏子在古代身份地位是低贱的,是不能科举的,是为奴为婢的代表。然而鲍文卿虽是制度的最低层他不卑躬屈膝,他认可自己的身份做好自己的戏,不攀权贵即使县官老爷对他好他也不交攀,认识自己身份只做符合自己身份的事。不贪妄财,明事理,有人知道县官老爷对他好,就给他银子让他帮忙说说话话办办事,他不但没收钱,还劝说该人不要将在做这样的事,这样会给县官抹黑。再考场帮忙监考时,不小心发现学生偷藏小条,只是收走了学生小条并没有为难该学生,事后该学生考上了,想谢谢他的恩情,他说不曾有过这样的事情。鲍文卿以后也是但做好事,不问前程,深的他人敬爱。这里看来虽不曾读书,但是品行端方,通晓事理,真高义。 三,侠士-凤老爹,一次偶然接触万中书,后万不幸吃了官司,万的朋友都如狗甩虱子般将他甩掉,而凤老爹为他奔走相告,托人打点,一路护送,甚至替他吃拳头,替他吃官司,后面也是侠士风范,助人为乐。从凤老爹看来,江湖中人,经常染血江湖。但是更常事的是一时高兴就救人,常将自己置于死地,不图谢,只是一时高兴。儒林映像,整天子曰不离口,吃饭睡觉遇人做事都作揖,拜礼的人且常说着普渡苍生的话,看着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书,却卑躬屈膝,为财卖命,争名夺利做着丧尽天良的事。而被制度瞧不起的戏子,却顶天立地,行的端坐的正,富贵不淫,贫贱不移,晓事理洞人情。喊打喊杀官府官兵追缉逮捕的江湖人经常扶危济贫讨伐邪恶,打抱不平。总之是仗义屠狗辈,负心读书人。 观儒林外史晓百态人生,吴老的儒林映像,真是一个大大的大观园,里面看不尽的人生百态,好不热闹,晓不尽的纲常伦理,好不遵奉,洞不尽的事情事理,好不称赞。观儒林万象,可做学问,可知礼教,可明事理,可人情练达,可成文章,可一观~

  • 中国政治制度
    达达
    推荐

    花了将近五六十个小时把这本书看完了!胡适先生说,水不言深,凉意犹存,日拱一卒,功不唐捐!也许真是如此!吴先生小说里的世界是那么生动逼真,我们现世何不如是?生活百态,官儒的诗茶会谈,市井小民的维持生计,贩夫走卒的艰辛挣扎,或有路见不平行侠仗义者,或有见人贫难而慷慨解囊者,或有苦口婆心善言相告者,或有装腔作势无真才实学混吃混喝者,或有趋炎附势狗眼看人低者,或有鸡鸣狗盗猥琐不堪者,那一个个生动逼真的形象跃然纸上,古往今来,朝代更迭,世事变迁,唯一不变便是人心!多少故事,只能付诸纸笔,付诸谈笑中!这是一部值得多读几遍的书!希望各位中国古典文学爱好者必读!收获会颇多!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