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说

新民说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新民说
    五米阳光
    推荐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老实说,黄灯老师的文笔不是我最喜爱的,但是身为她书中的同类学生,我对这些学生的发展和故事感兴趣,或许,迷惑的我想通过别人的人生看自己!从这本书中,我真真看到了家庭对于一个孩子发展的影响,家庭对于一个孩子打下的深深烙印,要我们这一辈子的努力去改变!前一段时间,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一书,主人公塔拉,通过教育去除了原生家庭对她的禁锢与影响。原生家庭作为一个养育我们的社会场景,不能排除在给予养料与爱的同时,也给予了我们禁锢!《安娜•卡列宁娜》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家庭,教育,人生啊! 如果同样迷茫,同样挣扎,心有疑惑与不解,想用自己的努力改变人生的奋斗者,可以花时间读读看!

  • 新民说
    月照山河
    推荐

    截至2020年6月,全国有3005所高等学府,其中本科院校1258所,人们熟知的985和211院校只占100多席,二本及以下学生面目是有点模糊的。这本书特别吸引人的一点是,它是为普通人立传,是一个群像的描摹,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 二本学生是“沉默的大多数”,让他们的人生被看见,就是一种人文主义的关怀。不过有一点是我想知道的,这些故事被发表出来,是否经过了当事人的同意?毕竟书中用的都是学生真实的姓名、身份、经历,我觉得这些属于比较隐私的内容,尤其对于过得不那么好的人来说,这些事也许并不想被别人知道。所以,就像我们医学伦理中需要患者的“知情同意”一样,我觉得纪实文学也应该有伦理方面的考虑。 我们能看到黄灯老师有很深的人文主义关怀,真诚地记录着每一个学生的故事,但也只是在展现和陈述问题,没有太多更深层次的思考。更多的是记录和碎片式的感想,没有上升为比较完整统一的理论。可能是和黄灯老师是语文老师而非社会学老师这个身份相关吧,所以本书应该只能算是工作札记或纪实散文而非社会学田野调查。书中不少地方带着明显的立场和价值判断,导致了这本书在网上评价不一。另外,作者记录的这些个体是否能代表整个阶层?或许还是有些片面。不过要窥见整体本来就很难,是一个庞大的课题,也不是一本书能说清楚的。阅读书中一个个故事,就仿佛作为医生阅读一份份病例,呈现在纸面上的是表象,深层次的内涵需要自己挖掘。虽然分析了一些不足,但我认为这本书是很值得一读的,我虽然并不是二本的学生,但很多事情很多情绪都深有体会,很有共鸣。我认为这本书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反应我们这一代学生面临的问题和困境的。 当我们纵着去看这个时代,我们会发现,每个个体的人变得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只有一生,每个人只有一辈子,我们都是在为自己的一生而奔波而劳动,我们的爱恨情仇,在整个时代背景下,不过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小小花,但它却会真切地落到每个人身上,会让人椎心至痛。我们站在远方、站在高处,当然可以看到远方的河水波澜壮阔,但当我们置身人群深处的时候,是否知道自己身处何方?” 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进程和个人命运的交织。时代剧变的阵痛反应到一个个的个体身上,成为什么样的故事。书中尝试通过纵横向对比的方式,分析了她的学生们在同样一所学校毕业,最后却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的原因。其中纵向比较是对不同级背景相似的学生的发展轨迹比较。作者比较了自己那一级、她带的06级和15级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道路和发展轨迹。这一比较主要体现了社会变迁中大学教育的变化和对人的影响。横向比较是针对同级不同背景的学生的比较,从这一比较中可以看出家庭背景的影响尤为突出。 我们先来看横向的比较。这本书记录了很多学生的原生家庭情况,叙述了他们的家庭对各人的影响。家庭决定了人的眼界和试错能力,而家庭实力本身又和许多因素相关,作者把重点放在了对房地产的探讨上。 让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房地产对家庭财富的决定作用。我真切地感受到,房价的失控和飙升,直接影响了学生对现实的感知和毕业去向。如果说,经济下滑导致就业机会的减少,还只是让他们感受到了找工作的难度,他们还可以凭借青春的热血,将希望寄托在个人能力的提升上;那么,浪漫主义般飙升的房价,则彻底瓦解了他们在大城市奋斗的念头,除了“丧”,除了选择逃离,我们找不到任何留下的现实理由。 纵向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时代的变迁与教育的变革。 以我多年的观察,我发现所谓的重点大学和一般大学,学生最大的差别,并非来自智商,而主要来自他们是否拥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学术思维的训练。这种综合的训练,和以前的应试思维完全不同,如果大学教育无法通过课堂将应试的痕迹剔除干净,这些孩子就算找到了工作,也无法彻底释放自己的潜能,上升的瓶颈会立即出现。 在知识极易获得的时代,我第一次意识到,教师职业所面临的根本挑战:知识的传达,不再成为教师理所当然的优势,泛滥信息对学生注意力的争夺,成为教师面临的最大现实。单纯的知识灌输,已经不能引起学生半点兴趣,他们不会反抗,但他们会立即耷拉下脑袋,低头去看手机,连一个不屑的表情都吝于做出。 最近“小镇做题家”这一概念点燃了网络上很大的情绪,书中也对此给出了自己的分析。 中学时期的老师、家长,总认为通过各种手段,将孩子送到大学就万事大吉,但中学教育的后果,大学老师才有更直接的感知。我在具体的课堂中,充分感受到教育像一场慢性炎症,中小学时代服下的猛药、抗生素、激素,到大学时代,终于结下了默然、无所谓、不思考、不主动的恶果。学生内心的疲惫和大学时代的严苛压力,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底色。作为中学教育后续阶段的见证者,我目睹孩子们被牵引成长过程中的状态,对此有着深切感受,但家长对此并不知情,中学老师在应试目标的逼迫下,也无法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负更多责任。在疯狂的追逐中,没有人可以容忍孩子的失败,现实强化的高校分层,学生也不容许自己失败。孩子们的个性、天性和生命活力,被磨灭的无影无踪,他们的面目越来越相似,早已成为工厂的标准化构件。 现实对年轻人的训诚、淘洗,多年工具化的教育管理、就业至上的信条,是晚秋面临的现实处境;她身处其中,不过及时调整姿态,更快地加以适应,以另一种更为彻底的工具化方式,找到对付的途径。对现实的顺受和看透,是她面对时代、命运时不纠结的秘密。从个体角度而言,这是一个突围者的胜利,但从教育效果而言,却也掏空了年轻人身上更为重要的青春特质。这是我作为个施教者的两难境遇。 从理想主义转向现实主义过程中两代人的变化 作为从教者,我亲眼看见全社会最应具有活力的青年群体,越来越多的年轻个体回退到更为封闭的网络世界。不少学生认定今天的便捷和丰富理所当然,今天的失衡和坚硬也理所当然,他们不追间高房价的来由,难以感知各类存在的差异,无法想象一个没有手机、网络、信用卡的时代,也无法想象一个不用房、没有房贷、教育成本低廉的时代。他们甚至有意无意地转过头去,从不直面大学毕业的起跑线上,同样年轻的躯体去向却千差万别的现实。他们认定个人奋斗,自动剥离个体与时代的关联,在原子化、碎片化的具体语境中,个体与时代之间的关系,被轻易转移到了个体的机遇、命运和努力程度上,个体层面学生与命运的抗争,和整体层面学生无法与命运的抗争,两者构成了触目惊心的对比。 现代的大学生,在考研、保研、找工作的压力之下,把大学生活过成了一个大号的高中,而他们的迷茫困惑则更甚。功利主义取代理想主义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想法与行为有了很大的转变。这一点让我想起三联生活周刊关于大学生内卷的几个访谈,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两种主义盛行的校园中培养出来的学生会有着什么样的思维碰撞。 他们认定个人奋斗,自动剥离个体与时代的关联, 在原子化、碎片化的具体语境中,个体与时代之间的关系,被轻易转移到了个体的机遇、命运和努力程度上,个体层面学生与命运的抗争,和整体层面学生无法与命运的抗争,两者构成了触目惊心的对比。 现在,坐在我台下的学生,是一群通过更为严苛的应试,经过无数次的分数、排名、竞争,以及为了增强竞争力,无数次地接受补习班的孩子。进到大学校园的第一天,还来不及排解中学时代内心的淤积,就被告知就业的压力、买房的压力、竞争的压力。从记事起,无形的、细密的重荷就负载在他们身上,早已将他们裁剪得规规整整,难以在生活中找到泄漏狡黠的契机。 这一代孩子,面对自己的处境,竟然认为一切都理所当然,他们无法想象一个不用租房的时代,也从不怀疑高房价的合理性。他们一出生就面临的这些现实,会妨碍他们从更多的层面去理解自己的成长,妨碍他们从个人成功的价值观突围出去建构自己完整、充实、自我主宰、充满力量的生活。 比之062111班,1516045班的孩子已有更多的个体,陷入了真实的迷惑和困顿。毕业季来临,越来越多的学生敲响我办公室的门,试图从班主任的口中,下载一个关于未来的坚定答案;越来越多的学生询问考研的细节、考公务员与创业的胜算,他们在穷尽各种可能后,往往回到一个问题:如果这样,念大学,到底有什么意义?我不知道,这种无法穷尽所有个体感知的清晰印象,是来自个别的偶然倾诉,还是包蕴了一个群体的确定趋势? “单向度的金钱标准、消费主义的疯狂肆虐、信息时代对生命的占有、奴役、大学教育赤裸裸的就业导向,正构成我课堂下的年轻人,最真实的生命场景。他们必须拨开这重重迷雾,冲出无数疯狂的包裹,在个体虚幻的自由中,重建生命的踏实和妥帖。”

  • 新民说
    Rust003
    推荐

    整本书往后越看越难受,不是因为写的不好,倒是因为写的太真实了,真实到无法逃脱。拥挤的人潮中,处处都是自己的影子,被紧缩的时代挤的动弹不得,我大口喘息着,却得不到一丝丝安慰。

  • 新民说
    落枫
    推荐

    读完此书,感触颇深。同样身为一个二本学生,我在书中仿佛看到了我自己,不论是过去的童年,还是迷茫的现在,亦是未知的未来。再过两年,我也将面临择业的选择。我还记得大一辅导员说过:你在大学不一定要学到多少东西,但是一定要找到你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可惜到大二都快结束了,除了QQ音乐10级了,好像也没做什么有意义的事情。是这样浑浑噩噩的混下去了还是再努力奋斗一下呢?读完此书,我更加坚定了考研的想法,毕竟想靠一个普通的二本学位证书是没有任何竞争优势了,并且我还想实现我自己曾经想上好大学的梦想。

  • 新民说
    272220402@qq.com
    推荐

    作者从自身的教学日常写起,通过任教公共课、当班主任以及“导师制”等不同的教学形式,尤其是在受学生求助和咨询等琐碎的职业体验中,获得了学生群体成长的第一手资料。本书稿是对这些学生成长和困惑的体认,并结合作者自身的际遇对学生毕业后的境况做了跟踪和思考,折射出当下大多数的普通年轻人的状况,并勾画出一批年轻人最为常见的成长路径。 15年一线教学经验的分享,4500个学生的长期观察,10年的跟踪走访,2届班主任工作的朝夕相处,近100名学生的现身说法,使这本书也成为了新加二本院校的学生的一个学指南,那些师兄师姐付出汗水泪水积攒下来的经验教训,也许会节省这些学生实现人生跨越的一些时间和精力。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