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事典016:克服安南,明成祖朱棣的惩越战争

战争事典016:克服安南,明成祖朱棣的惩越战争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战争事典016:克服安南,明成祖朱棣的惩越战争
    尚璇千寻
    推荐

    中国史学界没有个年鉴学派,没有人考证一下历史上的物质生活,这实在是一种遗憾——布罗代尔对中国物质生活的描述还是不够详尽——这件事其实很有研究的必要。在中国人口稠密的地带,根本就见不到风车、水车,这种东西只在边远地方有。我们村里有盘碾子,原来是用驴子拉的,驴没了以后改用人来推。驴拉碾时需要把眼蒙住,以防它头晕。人推时不蒙眼,因为大家觉得这像一头驴,不好意思。其实人也会晕。我的切身体会是:人只有两条腿,因为这种令人遗憾的事实,所以晕起来站都站不住。我还听到过一个真实的故事,陈永贵大叔在大寨曾和一头驴子比赛负重,驴子摔倒,永贵大叔赢了。我认为,那头驴多半是个小毛驴,而非关中大叫驴。后一种驴子体态壮硕,恐非人类所能匹敌——不管是哪一种驴,这都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证明了就是不借助手推车,人也比驴强。我认识的一位中学老师曾经用客观的态度给学生讲过这个故事(未加褒贬),结果在“文化革命”里被斗得要死。这最后一件事多少暗示出中国为什么没有年鉴学派。假如布罗代尔是中国人,写了一本有关中国农村物质生活的书,人和驴比赛负重的故事他是一定要引用的,白纸黑字写了出来,“文化革命”这一关他绝过不去。虽然没有年鉴学派那样缜密的考证,但我也得出了结论:在现代物质文明的影响到来之前,在物质生活方面有这么一种倾向,不是人来驾驭自然力、兽力,而是以人力取代自然力、兽力;这就要求人能够吃苦、耐劳、本分。当然,这种要求和传统文化对人的教诲甚是合拍,不过孰因孰果很难说明白。我认为自己在插队时遭遇的一切,是传统社会物质文明发展规律走到极端所致。 在人与兽、人与自然力的竞争中,人这一方的先天条件并不好。如前所述,我们不像驴子那样有四条腿、可以吃草,也不像风和水那样浑然无觉,不知疲倦。好在人还有一种强大的武器,那就是他的智能、他的思索能力。假如把它对准自然界,也许人就能过得好一点。但是我们把枪口对准了自己,发明了种种消极的伦理道德,其中就包括了吃大苦、耐大劳,“存天理、灭人欲”;而苦和累这两种东西,正如莎翁笔下的爱情,你吃下的越多,它就越有,“所以两者都是无穷无尽的了!”(引自《罗密欧与朱丽叶》)

  • 战争事典016:克服安南,明成祖朱棣的惩越战争
    朗姆酒
    推荐

    没想到王小波是这么有意思又清醒的一个人,好想再读他的一些其他的书[呲牙]。

  • 战争事典016:克服安南,明成祖朱棣的惩越战争
    南海
    推荐

    这本书前半部分我都不怎么注意看,个人还是喜欢中间的部分。后面这部分从海王开始,基本属于草草过了。

  • 战争事典016:克服安南,明成祖朱棣的惩越战争
    ZHANG
    推荐

    怼天怼地对空气,讽人讽事讽时代 骂人,酣畅淋漓的同时,很容易就会把自己骂高潮了,收不住,爽过之后就是疲惫,但是过一段时间可能会想继续再骂,就像文中提到数次的手淫,停不下来,李敖说国民党在手淫台湾,不知道王小波在手淫谁。 看人骂人也很爽,尤其是骂的是你认为该骂的人,该骂的事的时候。只是看人骂人很难高潮,而且反复的骂同一家事情,同一个人,会让人有厌烦不举的感觉! 那个时代,害了几代人,很难说谁最受其苦,是人有人性都会不堪其苦。那些直接丧失生命的,肯定必须排在不幸的第一位,而且能够点出名字的当然都是已经做出巨大贡献如果不死会可能做出更巨大贡献的人,更多的人不会有人知道名字。排在第二位的应该就像作者这一代生在那个年代的青少年,最懵懂清纯的岁月见到了人间最丑的恶,即使努力维持人性,也逃脱不掉那个年代的刻印! 骂就骂,该骂的人,该骂的事,好好的骂。但是没有必要一提到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等等就非得要去往狐仙意念气功大师,进而证明一切都是糟粕的渣滓! 作者的经历,让我总是下意识的去和民国的那一代大家们相比,李叔同,陈寅格,胡适,鲁迅,丰子恺,老舍,钱钟书,杨绛.....,之所以下意识,是因为他们都是接受过国内的教育后立即出国去接受完全不同价值体系的教育和文化体系的冲击。他们最大的不同是青少年时代的接受的教育,氛围,见识,人性等等的不同,之后面对截然不同的文化带来的冲击产生的结果也不同!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优越感,浅薄不浅薄,这种区别是天然形成明明白白在那里的。民族的东西永远都不能也不会被抹杀,即使全世界都混种,也还是不一样!尊重自己的族群,认清自己族群的优势和劣势,积极的推动变革,发挥族群的优势!即使是全世界大同一国了,越是有民族文化烙印的一定也会越发的珍贵! 时代变迁,世代积累相传的文化,只有时刻适配新人间才能适合当前的时代。我们拥有的弥足珍贵,不代表我们不去学习别人,大清已经吃足了闭关锁国的苦痛。世代相传的文化传统到底是为什么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应用,的确是一个需要深思的课题。但是这不代表我们可以全盘否定自己,否定自己的祖宗,否定自己的文化。 西方可以学,但是没有必要去崇拜去全盘的西化。那些自以为是的西方所谓的民主自由普世价值观的人,他们给现实世界中的其他国家人民带去的除了灾难就是灾难,除了死亡还是死忙。他们以他们自以为是的善心,达成了他们国家或者国家组织祸乱他国以治理世界的目的。所谓的善心(有些是托,当然不存什么善心)事实上成为了杀人的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话听起来很难听,但是这就是现实西方世界的写照。那些自以为是的民主自由普世价值观的斗士,实际上不就是被控制在资本和政府手里的媒体和组织利用不对称信息而由之的愚民吗!自以为是,但是给世界带来最大灾难的恰恰是他们,炮弹总是要包上他们这层糖衣的! 老人与海之后的部分,已经不适合沉默的大多数这个题目了!和前面的酣畅淋漓相比,像极了高潮后的疲惫! 感谢这本酣畅淋漓的书,虽然无法全部苟同!

  • 战争事典016:克服安南,明成祖朱棣的惩越战争
    陈琳?
    推荐

    确实有的点没有懂,但是印象最深的就是,提到无数次罗素。他是太爱罗素了[吃瓜][吃瓜]

  • 战争事典016:克服安南,明成祖朱棣的惩越战争
    Alone_占立
    推荐

    贫困是一种生活方式,富裕是另一种生活方式;追求聪明是一种人生的态度,追求愚蠢是另一种生活的态度。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人在追求快乐,另一些人在追求痛苦;有些人在追求聪明,另一些人在追求愚蠢。

  • 战争事典016:克服安南,明成祖朱棣的惩越战争
    ZYL
    推荐

    知道王小波和李银河,有朋友十分喜欢他们,大概都是走过那场浩劫的知识分子。看到一半感觉满满的知识分子的酸与腐,差点看不一下去。还好坚持看下,知识分子的知识很丰富并有深度。

  • 战争事典016:克服安南,明成祖朱棣的惩越战争
    十一
    推荐

    夸赞的话众人说的够多了,我就不再赘述。感谢小波将我从碎片化的片刻欢愉引入到深入思考的持续兴奋。

  • 战争事典016:克服安南,明成祖朱棣的惩越战争
    千雪松鹤
    推荐

    沉默的大多数之我不再沉默 1.我选择沉默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话语中,你很少能学到人性,从沉默中却能。假如还想学得更多,那就要继续一声不吭。 2.在一个喧嚣的话语圈下面,始终有一个沉默的大多数。既然精神原子弹在一颗又一颗地炸着,哪里有我们说话的份?但我辈现在开始说话,以前说过的一切和我们都无关系----总而言之,是个一刀两断的意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要有自由派,就从我辈开始。 3.别人的痛苦才是艺术的源泉。而你去吃苦,只会成为别人的艺术源泉。 4.质朴的人们假如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事情看做是与己无关的事,那就好了。 5.周围的世界太过荒诞,所以暗下决心保持沉默。 6.智慧本身就是好的。有一天我们都会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还会有人在走着。死掉以后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着的时候,想到这件事,心里就很高兴 7.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为此也要去论是非,否则道理不给你明白,有趣的事也不让你遇到。我开始得太晚了,很可能做不成什么,但我总得申明我的态度,所以就有了这本书——为我自己,也代表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 王小波,当代著名学者、作家王小波无论是为人,还是作文都颇有特立独行的意味,其作品别具一格,深具批判精神,其荒诞不经的想象力和妙趣横生的叙述方式赢得了文坛的一席之地。 沉默的大多数之我不再沉默 《沉默的大多数》的作者王小波,他虚构的艺术之美,以及在通过对现实的评判,传播了一种自由主义理念。就思想的广度而言,作者可谓是非常博学。思维非常活跃,可谓天马行空。许多地方的论述很随性,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所传达的思想的奥妙,妙趣横生,其乐无穷。他所表达的思想,不是在做高大上,反而是在接地气。在一些地方反其道而行之,给我们以无限的思索与反思的空间。 直白戏谑的语言,不同于常人的脑回路与观点,让我们去重新思考,审视我们所固有的认知。由此,在思想上获得了更多快乐,这比简单的行为所带来的快乐更为持久,程度也更强。他所要表达的有时很简单,仅限于文字表面的意思;但也并不是那么简单,当联系起整个句或段时会别有风味!戏谑中带着讽刺! 在他的这本书中,他抨击了你认为的理所应当的思维认知,文字间透出自由不羁与洒脱,读来总会感到轻松与自由,而非拘于思想的枷锁。没有严肃的呆板说教,有的是清新脱俗的比喻;没有圆睁怒骂,有的是嬉笑调侃。 总体来说,整本书透露出一种自由主义的思想。在这本书中,自由主义或许就是与其做一个平常且普通的人,不如就去做一只不被人设置,拘束,坚持自我而特立独行的猪。每一种沉默都是一个故事,作者的沉默是与其幼年的经历和天性谨慎有关。某一天他幡然醒悟:认为自己也属于那古往今来的最大的弱势群体---沉默的大多数。他不想一言不发而是选择走出沉默,用文字记录下他的思考,这种思考也不断再让我们去重新思考。自由主义的本质是兼容与并存,尊重每一种思想,因为没有人能掌握真理。所以作者在看待某一问题时,本着开放自由的原则,从多角度去论述。在一些方面辅以主观描述,在论述中又深具批判精神,特立独行。 联系当下,人们或许不再沉默,或许人们还是一如既往地沉默。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许许多多的人借助网络的隐蔽性,在网络中口出狂言,针锋相对,求全责备,无脑妄议。自由主义的内涵荡然无存,理智也在缺席。如今,不管大多数沉默与否,在思考与发声时都缺少了理性的思维,同时他们也被网络的声音裹挟着。倘如作者看到,可能会惊慌失色,大失所望,定然再写之,抨之。一个人在沉默的大多数中站出来是一种勇气,在特立独行中思考是一种清醒,这样才是对自由主义的追求未曾止步。

  • 战争事典016:克服安南,明成祖朱棣的惩越战争
    Unhu
    推荐

    这是我看的小波的第一本书。小波的杂文给我印象就是直言不讳,很多埋藏在国人心中的想法被表达了出来,这势必会遭到部分保守主义的反对,但是为了让中国的读书人有更加清醒的认知以及独立思考,小波这次选择了在沉默的大多数中站出来发声;并不是让我们全盘接受西方的模式,而是让我们看清楚自己思想上的欠缺。我感觉在当下,表面爱国主义情绪暴涨(尤其是想B站这种低龄化网站,容易被带节奏),但是缺乏更多的理性思考,这本书尤其值得一读。 另外,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篇文章,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虽然听过无数次这本小说的内容,但是小波的解读直击内心深处,老人的抗争精神,让我不禁潸然泪下。老人从没有放下手中的武器,继续向限度斗争,战斗到最后一刻。我佩服老人的勇气,也佩服王小波的直言不讳。

  • 战争事典016:克服安南,明成祖朱棣的惩越战争
    千里快哉风
    推荐

    我常常想 如果我博览群书一点 那么对于颇为深奥的好书时就不必咀嚼困难 更不会被书中的观点牵着走 而敢于直视不一样的见解 7小时拜读大胆文学 仍不能咀嚼透彻 只求常常回读能有新收获 罗素说:“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是的,千千万万人便有千千万万个模式 你我不过沧海一粟 回归真我 做你认为正确的保持一点特立独行并没什么问题 。高尚和低下的思想均是自我 丢掉一个也不是真我 因此高尚和卑劣灵魂参半 也属正常 。中国的知识分子的中古遗风对两类人最为猛烈:一类是在校学生,尤其是中学生;另一类是踩着地雷断了腿的同类。仿佛怪癖之书中某人物尚背不出名可以牵扯为智力强弱 私认为读书只为明辨是非知荣辱 而后自谦内省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若成了攀比之风 ,就好比学问压缩成了药丸 ,一吞再吞就不免失去了探索和掌握的快乐了;再说说信仰问题,信仰包含群众性,可如果被滥用,它可以说维护社会主义发展的催化剂团结一心的股绳 ,但它也可以是都成为打人的棍子、迫害别人的工具,关键在于周围有没有花剌子君王一类的,假定有君主就爱听好消息 ,与其养学者 ,不如养一帮无耻小人 但也不能直接把脑袋和屁股往铁板上撞,这才有了些历史按照君主意愿来发展 ,所以说明真理啊 ,那必然是硬气的 ,一点点的掺入和可及的柔软那都不能够称为真理;再聊聊论战和道德 ,相比20年前的时代,上网便捷了很多 ,我们能看到更多的帖子,遇见更多的观点碰撞 ,但现在的网络兵战有时连理性探讨都做不到 ,聊着聊着就由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变成了谁对谁错最后居然上升到了道德问题 ,要把不同见解的发起者看成毒蛇 ,当上升到人品问题的时候 ,理性了无 ,每一句辩驳都在加深恶意 去看个电影 ,这是个好电影你觉得坏那你必然是个坏蛋 ,若是卡在国际文化欣赏问题上则更是风险多多 ,言论都不自由了 ,那评价还有何意义呢 !被人批判欣赏水平不好倒是其次 ,上升到人品攻击可够影响一天的心情了 ,于是屏蔽各种帖 不看不念不想不心烦 ;一旦聪明人和傻人起了争执,我们总说傻人有理。久而久之,聪明人也会变傻。这种法子现在正用着呢。说说痛苦,小波认为:学习本身很痛苦,必须以更大的痛苦为推动力,和调教牲口没有本质的区别,别人的痛苦才是你艺术的源泉;而你去受苦,只会成为别人的艺术源泉”但为了更好的适应痛苦,便有了如下的很多借口和信仰,把苦难来升华,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吃了没必要的苦了才不算虚度年华?再聊到重要的尊严和面子问题,知识决定地位,虽然不能起到绝对的公平,但能追求内心的公平对不对?还有很多很多的观点放在今日再读再看,还是觉得超前又超前,关于书中提到的书目:萧伯纳《巴巴拉上校》、杜拉斯《情人》阿斯塔菲耶夫《鱼王》、张抗抗《赤彤丹朱》、尤瑟纳尔《虔诚的回忆》,有空拜读。

  • 战争事典016:克服安南,明成祖朱棣的惩越战争
    天路客²⁰²².叶
    推荐

    因为作者的经历和时代背景,有些内容似懂非懂,有的观点也不都认可,但是,一些文风风趣幽默,一些借喻和反讽水平,那是极高的。(王小波就只有一位。)

  • 战争事典016:克服安南,明成祖朱棣的惩越战争
    Shirley
    推荐

    我是个对潮流很抵触逆反的人,读大学的时候男生们说起喜欢的作家,除了周国平就是王小波,特别是喜欢王小波的说起来总带着一丝莫名的优越感和痞气。因为看过周国平矫揉造作的书,我把这个人永久拉黑了,所以我本能地拒绝王小波,我熟悉他所有作品的名字,但从来没有翻开过,我抵触他可能的痞气,也觉得追着潮流是一种媚俗。 这次偶然打开这本王小波名气最响的杂文,我简直拍案叫绝。我没想他这么的真实、直率,很多作家写的东西吧不管好坏都多少有点自恋,之前看评价都说他是黑色幽默,我看下来到觉得只是真实,非要把他说的大实话说成黑色幽默好像才能解构真实感,就好像他讽刺的不是现实无疑是一种逃避。他应该和我父亲一辈经历上山下乡和在小时候目睹文革各种,他怎么能保持如此清醒的头脑,在狂热中仍然真实尖锐,这种真实用什么赞美都不为过,如果每个知识分子都能有这样的胸襟和眼光,何其幸哉! 我对书里的几个观点觉得特别有感触: 反对儒学,士子通过背诵成为儒家思想的精神复制品,进而学而优则仕成为统治阶级的一分子,再穷经皓首衍生出一大堆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同类理论霍霍下去。太浪费中国人的智慧了。 中国的传统文化本质上无法滋生平等尊重自由这些东西,目的只是让人活着而不管你是不是好好的活着 对于当时知识分子的批评简直一针见血,对于文化的堕落放眼现下也是有现实意义的 更让我唏嘘的是,这样朴实、真实的看待世界的观点怎么会寥若星辰,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们依然生活在权威的威压之下做着沉默的大多数,而那些狂热和虚妄没有一刻远离过

  • 战争事典016:克服安南,明成祖朱棣的惩越战争
    韩泽林
    推荐

    阅读《沉默的大多数》,作者:王小波。 看王小波的随笔比看他的小说过瘾,从不说,到不得不说,一吐为快,有趣!虽不是嬉笑怒骂,也算是拳拳到肉,有独立思考、有深入分析,说得对与错没有关系,亮出观点才是要紧。

  • 战争事典016:克服安南,明成祖朱棣的惩越战争
    小栗栗子
    推荐

    王小波就是那种你十岁读他会爱他,十五岁读他还爱他,二十五岁读他依然爱他的作家之一。荒诞的年代里,王小波满怀理想喊着口号,刨烂了绿树青山,捡过弄虚作假的牛粪,他是沉默的大多数。侥幸熬过“亩产三万斤粮食”却不断饿死人的日子,他考取学位,留洋深造,不断反思和质疑,他开始研究沉默的大多数。他眼里有糟粕,亦能看到美好。王小波的犀利点评,诙谐,一针见血。文章写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读完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生在这片土地上的真知识分子不好活,将近二十年弹指一挥间,那些问题依旧摆在那里,什么都没改变。权力产生暴力,权力塑造恐惧,恐惧笼罩着无数沉默的大多数。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