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逍遥游:当《庄子》遭遇现实"

    逍遥游:当《庄子》遭遇现实

    熊逸

    这本书首先是一本更新换代型的《老子》读本。作者结合最新的考古材料和前沿海内外研究成果,以缜密的考据和分析破旧立新,把所有重要的疑难问题都推到了证据和逻辑所能达到的极限,并力图扫清每一个思维死角。这还是一本充满思辨趣味的书,尤其适合那些怀有纯粹的思辨兴趣的读者。循着作者的分析脉络,我们会得到如此精彩的本格推理小说一般的阅读享受。这还是一本丰富的文化史。作者以《老子》的文本为线索,从历史上复杂的阐释与实践中勾勒出道家学说恢宏的文化版图,而跨学科地旁征博引又有助于我们以全新的社会科学的眼光,以当代的人文素养,反观两千多年前的古老智慧。

  • 2

    ="社会契约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社会契约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卢梭

    本书是卢梭的主要著作之一,也是世界思想史上的重要古典文献之一。它的理论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民主思想。作者针对封建制度的等级特权,提出了争取自由的战斗口号;要求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本书的中心思想是:人是生来平等自由的,国家只能是自由人民自由协议的产物。自由一旦被强力剥夺,人民就有权进行革命,以暴力夺回自由;国家主权在民,最好的政体为民主共和国。

  • 3

    ="艺术哲学"

    艺术哲学

    王德峰

    《艺术哲学》作为对艺术的哲学思考,讨论了艺术的六个方面的基本问题。它们是:艺术与真理的关系、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审美意象的基本类型、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创造、艺术作品的接受、五大类艺术的感知特性。这六个方面的讨论,大体构成了艺术哲学探讨的基本领域。艺术哲学是一个民族的美育的思想基础,也是展开有价值的艺术批评的重要前提。

  • 4

    ="聪明人的魔法箱:68个工具快速解决问题"

    聪明人的魔法箱:68个工具快速解决问题

    大卫·科顿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待解决的新问题也越来越多。《聪明人的魔法箱 68个工具快速解决问题》为解决新问题而写,讲解了68个简单却极为有效的工具,JIU其定义、使用时机、使用策略、注意要点等进行了详细说明和示例。阅读《聪明人的魔法箱 68个工具快速解决问题》,你将能够:面对极其棘手的问题也能游刃有余;快速确立真实问题并有效解决它们;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变得更全面、更有创造力;更加自信地做出有效决策;让人生变得高效而富有条理。

  • 5

    ="逻辑:你认为正确,就一定正确吗?"

    逻辑:你认为正确,就一定正确吗?

    孙勇 梁元卿

    逻辑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学好逻辑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探求新知识,清晰表达思想、论证思想,有效反驳谬误、揭露诡辩。本书以一个个小故事的形式,解释说明生活中各种常见的不符合逻辑的说法与概念,全面、系统地对逻辑学中的概念辨析、判断分类、推理规则、因果关系等知识进行阐述与讲解。本书的主旨不只在于讲解逻辑学知识本身,而更重要的是说明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本书介绍的逻辑知识点全面、讲解由浅入深,使用大量实例、辩论对话,充满思辨与趣味,可读性强,是一本适合广大读者的逻辑类读物。

  • 6

    ="哲学小史:西方哲学40讲"

    哲学小史:西方哲学40讲

    奈杰尔·沃伯顿

    《哲学小史》是一部生动的哲学入门书。作者在西方2500年的历史长河中,选取了40个主题,每个主题用3000字左右的故事,介绍了从“提问的人”苏格拉底到“现代牛虻”彼得•辛格等52位哲学家对人类思想的主要贡献,并由此反映出西方哲学发展的脉络与探讨的主要问题,如我们应该怎样生活、上帝是否存在、我们如何认识外部世界、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道德等。书中没有抽象的哲学概念、难懂的哲学理论,而是充满了哲学家妙趣横生甚至离奇古怪的人生故事,但并没有失去哲学的本质,那就是引导我们像哲学家那样思考、争论、论证和质疑。

  • 7

    ="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第一辑"

    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第一辑

    雪漠

    本书是雪漠的又一部文化力作。在本书中,他没有延续一贯的对《道德经》作为学问进行注解的方式,立足于东方哲学却跳出东方哲学的研究框架,告诉人们如何“修道”。现代人远离“道”,而专注于“术”,这正是现代社会充满精神困惑和热恼的原因,《道德经》是老子的境界呈现,是证量,不是学问,也不是知识。本书旨在告诉人们如何将《道德经》“学以致用”,如何运用传统智慧,如何解决心灵问题,如何改善生命质量,如何改造命运,将哲学化为生活的方法论,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 8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

    衣俊卿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面貌。同已有的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和有关教材相比,在涵盖面上要更为完整一些,不仅包括人们通常所探讨的各种有影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而且还包括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几个重要流派。

  • 9

    ="人生不过一念间:南怀瑾的15堂人生智慧课"

    人生不过一念间:南怀瑾的15堂人生智慧课

    柠檬树编著

    人的一生是一场修行,总会面对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南怀瑾先生将人生归结为三个阶段:莫名其妙的生来;无可奈何的活着;不知所以然的死掉。这是每个人都会遇到并不断求索的问题。在本书中,通过南怀瑾先生对国学经典的讲解,对儒、道、佛经典智慧的归纳,从做人的大智慧到生活中的小问题,深入浅出,化深奥晦涩为平易晓畅,在你人生路上指点迷津,为你讲述大得大失间的智慧。

  • 10

    ="道德经大全集"

    道德经大全集

    文若愚

    本书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详细注解并翻译原文,有较为全面的译析,并针对每章内容分别从为人之道、从政之道、经商之道等三大方面列举大量妙趣横生的古今中外案例,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悟两千年前的哲人圣典。

  • 11

    ="有求:二十一度母给你温暖"

    有求:二十一度母给你温暖

    索达吉堪布

    度母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在当今时代,祈祷度母的感应最快。人一生会有各种心愿,若想达成,并非磕几个头、烧几炷香就行,关键要懂得方法。希望有缘者通过此书,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遣除一切苦难,成就一切所愿。

  • 12

    ="哲学·科学·常识"

    哲学·科学·常识

    陈嘉映

    《哲学·科学·常识》是陈嘉映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既是对历史上人类求知历程的回顾,也是对人之本、知识之本的追问。人类解释世界的努力,前有神话、巫术,后有哲学、科学。排除了千难万险,才抵达日心说、牛顿力学、进化论、量子物理,才使得科学成为“真理”的者。一方面人们常常反思,科学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成功?人们经验着同样的世界,为什么只有欧洲产生了科学?另一方面,我们也为科学之成功付出了代价:用科学来逼近“真理”,却将人的心灵排除出真理的领域之外。用数学和实验思维树立的科学大厦里,没有人之善恶、悲喜的位置——科学果真是这个世界的全部答案吗?人们在科学道路上探索,有时竟恍然不知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是在深入,还是在背离。难道果真如老子所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科学之外,还另有有求道之途? 《哲学·科学·常识》是陈嘉映站在人类认知发展前端的一次回望:回到我们探求真理的本意:我们究竟是要探索未知的领域,拓展人类认识的边界?还是要理解我们存在于其中的世界,在纷繁的人世间消解困惑,更好地生活?

  • 13

    ="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全二册)"

    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全二册)

    彼得·沃森

    这是一部煌煌百万言、面向普通读者的百科全书式巨著。纵览自人类直立行走与取火直至20世纪初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发展历程。远古智人本是非洲一种毫不起眼的灵长类动物,究竟是什么样的因素令他们扩散至整个地球,甚至踏上探索外太空的征程?又是什么样的发展使他们反思人类给地球带来的破坏,进而采取一种有良知的生活方式?沃森以发人深省的笔法讲述人类何以成为今日的人类,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世界、理解自身。这是一部依思想撰写的通史,历史不再是王朝更迭和成王败寇,而是那些为了推进人类理解世界、理解自己而做出贡献的重要思想和思潮。

  • 14

    ="现代性"

    现代性

    汪民安

    “现代性”是一个中外学术界都频繁使用的词。关于“现代性”,无论是其概念内涵、历史实践过程,还是其特征、其所包含的核心概念,以及后现代主义出现所标志的现代性的危机,都使得“现代性”变得纷繁复杂。本书试图对此作出简明扼要的叙述。作者从现代性的各个层面着手,对此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 15

    ="人的境况"

    人的境况

    汉娜·阿伦特

    在《人的境况》中,阿伦特力图表明“积极生活”的三种活动——劳动、工作和行动——的区分是基于人的条件而做出的,她理解的人的“条件”,既不是所谓人的本质属性,也不是康德意义上规定人类经验方式的超验条件,而是人在地球上被给定的那些生存条件:劳动的条件是人们必需维生,工作的条件是人们必需建造一个人造物的世界,行动的条件是人们必需在交往中彰显自己,回答“我是谁”的问题。离开了这些条件,生活就不再是“人”的生活了。在此意义上,人是被条件规定了的存在(conditionedbeings)。但他们的活动又创造着自己下一步生存的条件,比如劳动超出家庭和国家界限的全球化发展,和人从宇宙的角度对地球采取行动,都根本上改变了人类未来的生存处境。本书在结构上另一个值得关注之处是“积极生活”(vitaactiva)与“沉思生活”(vitacontemplativa)的二元对照。第一章给出的两种生活的对照,为全书确立了一个隐含的背景框架。实际上,只有在此二元对照下,劳动、工作和行动才可能有效地保持自身,因为与两种生活方式相应的,是古代西方对两个世界的想象:柏拉图的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或基督教的尘世之城和天上之城,前者是变化的、有死灭的,后者是永恒不变的。在那里,制作或工作被当成一切活动的原型,人在制作中模仿神圣世界的创造,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和荣耀都来自后者,后者才是他终极渴望回归之所。阿伦特认为这种沉思生活高于积极生活的等级秩序,在传统政治思想中导致了对政治的伤害,因为政治哲学家倾向于以制作模式把行动理解为按照某种真理来统治。但对立之消隐的灾难后果,要在世俗化的现代才清晰地浮现出来。在神圣世界不再被信仰,沉思“被逐出有意义的人类能力行列”之后,制作活动也失去了衡量他的产品真实性的标准,作为人造物的世界越来越相对化,丧失了它得以立足的持久性和稳固性。二元世界观的消失,一方面让现代人丧失了作为生存条件的“世界”,另一方面人被抛回到自身,返回到孤独内心来寻求真实性和确定性的基础。“世界异化”和“向自身的回返”最终以牺牲世界和牺牲行动为代价。虽然在现代早期,人作为制造者获得过短暂的胜利,那时人曾被高举为目的,但“由于现代的世界异化和内省被提升为一种征服自然的无所不能的策略,也就没有哪种能力像制作——主要是建造世界和生产世界之物的能力——一样,丧失得如此之多”(本书第242页)。在最后一章,阿伦特哀悼了技艺人(homofaber)的失落:匠人精神始终预设了一个物的世界,在那里,物质闪耀、语词可听,但在世界塌陷,甚至被还原为生物循环意义上的自然的情况下,最终是劳动动物(animallaborans)取得了全面胜利,而这就是我们已生活于其中的世界。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