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师入门与进阶教程

电气工程师入门与进阶教程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电气工程师入门与进阶教程
    丁丁布丁
    推荐

    一本好书,虽说只是发生在呼兰河镇的生活琐事,但写的很细腻,以小见大,详细的了解了中国当时的生活环境,人文风俗。那时人接受的教育程度很低,信息不发达,人们的生活环境比较封闭。看到赶大车老胡一家人时,感觉反映出当时的人们愚昧无知,既惋惜又痛恨。看到善良的冯歪嘴时,更多的足感动,他好像一颗无人在乎的小草一样,坚韧地活着,虽然生活那么窘迫无奈,他依然扛起重担,踽踽前行。

  • 电气工程师入门与进阶教程
    bonnenuit
    推荐

    以孩子天真的语气,诉说着最凄凉的故事,越是淡然,越是让人心痛。

  • 电气工程师入门与进阶教程
    刘鲁静
    推荐

    童年的记忆总是那么让人魂牵梦绕!萧红的《呼兰河传》文笔简练自然细腻敏感,没有诗的韵律却有胜于诗的凄美

  • 电气工程师入门与进阶教程
    推荐

    偶然看到一个90后女孩儿小倩的一段评论,觉得一股清流入肺腑,有别于其他。在经纬度交合的瞬间,感受逝去的曾经再回来,把自己还原成另一个想象之中,一切都变得可解了。 “我不能选择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决定怎么爱,怎么活,这是我要的自由。”兴许在那个动乱的时代,这是最大的逆反。萧红的故事即便是放在今天,也是备受争议的,她会是个时常处在风口浪尖上的人。“热烈的萧红”,除了热烈,我找不到另一个词来形容她的行事风格。怀着前任的孩子以为找到了真爱,再次怀着曾以为是真爱的孩子和别人结了婚,四处漂泊却一天也没有尽到做母亲的责任。荒唐又戏剧的人生让多少人唏嘘,似乎她真的是个缺少妻性的人,也怪不得人说“女子不洁身,怎么指望他人疼爱。” 就是这样一位有棱有角的女子,却要为人类而写作。“电灯照耀着满城市的人家。钞票带在我的衣袋里,就这样两个人理直气壮的走在街上,穿过电车道,穿过扰嚷着的那条破街。”萧红真实还原了东北贫苦农民的生活,从文化的视角,以悲悯的情怀表现底层人的生存,超出了阶级斗争的局限,字里行间透露着强大的气场,更像是一股即将喷射的激流,或是正在热烈燃烧的火把。” 那么一个在呼兰河畔喃喃自语的小女孩,却把那一个时代的局部,微缩成每一个人的欢喜忧伤。童言无忌,我们相信或不相信,故事都在发生,总有醒着的人在喃喃自语。 “言无言,终身言。”

  • 电气工程师入门与进阶教程
    片刻宁静
    推荐

    《呼兰河传》创作于1942年,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它在艺术形式上是一部比较独特的:它虽然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也叙述故事,却没有主轴;全书七章虽可各自独立却又俨然是一整体。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 造就了她 “回忆式”的巅峰之作。茅盾曾这样评价它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故事梗概】 那是一个既僻远又热闹的小城,在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着一个“大泥坑”,它常常淹死一些骡马和小孩,可居民都在看热闹,没有人出来加以整治。有的说应该拆墙,有的说应该种树,但没有一个人说要填平的,尽管填坑并不难。 又到了小城举行盛举的日子,人们有跳大神的、唱秧歌的、放河灯的、看野台子戏的、看庙会的,热闹异常。 我的祖父已年近七十,他是一个慈祥、温和的老人,家里面只有祖父最关心我,所以,一天到晚,门里门外,我寸步不离他,他常教我读诗,带我到后花园游玩,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我走动了,祖父就拉着我,祖孙俩相依相伴,有着无穷的快乐。 我们有几家邻居,西边的一间破草房租给一家喂猪的;还有一间草房租给一家开粉坊的,他们常常一边晒粉、一边唱歌,过着很快乐的生活;厢房里还住着个拉磨的;粉坊旁的小偏房里还住着个赶大车的胡家。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小团圆媳妇。她是个十二岁的小姑娘,成天乐呵呵的,可胡家想给她个下马威,总是无端打她,左邻右舍也支持胡家的行为,都说应该打。胡家就越打越凶,时间也越打越长,小团圆媳妇被折磨得生了病。老胡家听了跳大神的人的话,决定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澡。洗澡时,很多人来看热闹,只见她被滚烫的水烫了三次,几天后终于死去了。 我有一个亲戚有二伯,他是个老光棍,性情非常古怪,同人不大爱打腔,却喜欢同石头、麻雀、黄狗谈天。听祖父讲,有二伯三十年前就到了我家,日俄战征时,多亏有二叔在,才守住了家,他最怕人骂他“绝后”,只要听到有人这样骂他,就会伤心的大哭起来。 人们都管拉磨的那个邻居叫“磨官冯歪嘴子”,他不但会拉磨,还会做年糕。有一次,我去磨坊买年糕,看到里面炕上躺着一个女人和一个小孩,原来冯歪嘴子成家了,那女人就是同院老王家的大姑娘王大姐。然而,冯歪嘴子的幸福生活遭到了邻人们的羡慕和嫉妒,大家都说王大姐坏,谣言层出不穷,冯歪嘴子受尽了人们的冷嘲热讽。过了两三年,王大姐在生下第二个孩子后因难产死去,冯歪嘴子常常含着眼泪,但他看到大儿子已会拉驴饮水,小儿子也会拍手笑了,他就不再绝望。在儿子身上,他看到了活着的希望。

  • 电气工程师入门与进阶教程
    Echo
    推荐

    天气虽寒冷,可人心比这天气还要寒冷百倍千倍,眼睁睁看着他人的艰难却在一旁拍手叫好,一群看热闹的人说死了一群苦命的人。萧红毫不掩饰地为我们叙述着真实的世间百态,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也只有不顾别人的眼光拼命地活着才会有希望。

  • 电气工程师入门与进阶教程
    མྱི་ནག་པོ ༒壹壹陆
    推荐

    看完后长嘘一口气,心中不免沉重,就如作者所言一般,一股“荒凉”席卷全身,我应该庆幸自己没有生在那个时代,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努力,同时对旧社会那种萎靡的“热闹”和无常的谣言胆战心惊,可能这种现象现在还存在,但想来应该比那时候少了,这让我稍感平静。

  • 电气工程师入门与进阶教程
    王楠
    推荐

    因为马金莲所以读的呼兰河传,从呼兰河传里感受更多的是对扭曲人性的揭露和批判,不愧是受鲁迅影响颇深。当然,在语言表达方面,马金莲作品中的那种悠远恬静和默默的温情确实和呼兰河传的风格很相近。下一部小说准备看看生死场吧

  • 电气工程师入门与进阶教程
    尘埃落定
    推荐

    匆匆看完,不甚理解。没有经历,就没有那样的心理历程。但人们的愚昧,无知,无情,甚至阿Q体现的淋漓尽致。可能不止这一个地方,在那样的历史大背景下,呼兰河也只是一个缩影。

  • 电气工程师入门与进阶教程
    爱心💞
    推荐

    《呼兰河传》以呼兰河为中心,向我们描绘了呼兰河的风土人情。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生活的无限感怀和思念之情。 祖父是她人生里的一盏明灯,照亮了她的生活,祖父和后花园是她最温暖的记忆。 呼兰河一个很冷的地方,那里人们质朴淳厚,也自私冷漠。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角色是小团圆媳妇,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被婆婆折磨至死,请大神用开水烫三遍,无人帮助,残忍至极。"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如此悲凉”

  • 电气工程师入门与进阶教程
    yusei.
    推荐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呼兰河传》全书围绕着“我”与祖父之间的童年回忆而展开。简单的城镇、淳朴的居民,一个个小故事娓娓道来,正如萧红自己所说:“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萧红全书都采用了孩童的视角来描写,更真实贴切,也让我们看到了事物更多异于惯性思维的一面。 在她的笔下,一切的动植物都有了生命和情感,它们是自由的,可以任意生长;它们是勇敢的,敢沿着藤蔓攀爬;花开了,是睡醒了;鸟飞了,是上天了…… 在她的笔下,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如今已渐渐消逝的民俗。跳大神、唱大戏、逛庙会、放河灯……也许大神是骗人的,但他们却深信不疑;也许大戏是看不懂的,但他们也势必会去赶场子;也许河灯是给鬼放的,但他们也仍坚守到最后一盏河灯随水而流至不见。这些民俗,不仅是“我”的童年,也许还是很多人的“童年”,是令人怀念的。 当然,除了以上这些,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人”了。“团圆媳妇”,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女性,她是没有人权的,同样也是没有地位的。因为不符合传统封建礼教所定义的媳妇形象,她为此遭受了毒打,几次三番,由此她染上了疾病。但是疾病的到来,只会让我们更深刻地看到当时人民的愚昧与麻木。各种偏方不仅不能治病,反而只会加重病情。当我看到“团圆媳妇”被所谓的大神,要求当众用开水洗澡除秽的时候,内心是复杂的。她无法反抗,只能任由着别人将开水浇在自己的头皮上。周围的看客站满了,但是哪怕团圆媳妇被烫得乱叫甚至昏厥,也没有人上前施救。团圆媳妇是悲惨的,最后她失去了生命。准确来说,她不是一个个体,更是一个典型,是当那个时代底层妇女的典型,她们遭受压迫却无法跳脱。 “有二伯”,奇奇怪怪但又不可爱,看别人书评说他是犬儒主义者,一句话概括就是“最可怕的不是自己是一条狗,而是意识到自己是一条狗”,最悲凉的莫过于对于自己是何等低下的处境有意识,所以他想要改变但又改变不了什么,想要变得不一样但又始终逃不出这魔爪。于是他开始变得不在乎、无所谓,仿佛看透了一切般地生活但又显得无力虚弱。之所以说他不可爱,是因为他的态度太过于消极和偏执,达不到了就自我放弃了,没办法更快乐了就变得难过。(有二伯此段摘自书友) “冯歪嘴子”,一个底层的劳动人民。原本的他过着自己循规蹈矩的生活,但这一切因孩子的出生而打破。由此,邻里的嘲讽和铺天盖地的舆论也随之而来。处于那样的环境,也许很多人要不就会像“阿Q”那样,用“精神胜利法”麻痹自己,最后一步步迈向毁灭;要不就会像“祥林嫂”那样,被淹没在社会的冷漠残酷中,最后一步步迈向死亡;要不就会像“祥子”一样,被击倒在接连的希望破灭之中,最后一步步迈向颓废。但冯歪嘴子却出奇地很坚强,邻居的舆论没有把他击倒,妻子的去世也没有使他绝望,他仍然满怀着希望,继续劳作去抚养孩子。冯歪嘴子无疑是幸运的,而他的幸运源自于他的坚强和希望。

  • 电气工程师入门与进阶教程
    趙鸿勤
    推荐

    花了三天时间读完这本书,与我当初翻阅前的感受完全不一样。内心没激起一点波澜,但却有一种隐约的心痛。这是一座充满惋惜与苦悲的小镇,小城里的人无知且愚昧的生活方式,看了即让我愤怒又同情。呼兰河不仅仅是呼兰河,它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在那里,人们与迷信,随处可见的愚昧,无知的悲剧日复一日地生活在一起,无人想去改变,读完后令人心情十分的沉重,这也是作者的颠峰之作。茅盾曾这样评价萧红的作品“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图,一串凄婉的歌谣”。 开始读时比较轻松,可越读下去心情越是沉重,愤怒。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来概括呼兰河的民众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 电气工程师入门与进阶教程
    推荐

    《呼兰河传》 读完内心很多想说的,想说旧时代人们的愚昧,想说人性的漠然,想说人心竟可以如寒风一样刺骨等等一些谴责呼兰河城人们的话……但是纵有千言万语到了嘴边却又没有什么想说的了,可能像我这样思维贫乏、胸无点墨的人不能用更好的语言来表达出我此刻的心情!余华有句话这样说“生活是一个人对自己经历的感受,而幸存往往是旁观者对别人经历的看法。”而我们通过萧红对童年的回忆看到了她对呼兰河城人民的看法,她说“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那是自古也就这样的了。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着自然的结果。那自然的结果不大好,把一个人默默地一声不响地就拉着离开了这人间的世界了。至于那还没有被拉去的,就风霜雨雪,仍旧在人间被吹打着。”与其说旧社会人们愚昧,那么到现代人们随大流不还是常态么…

  • 电气工程师入门与进阶教程
    Summer51410
    推荐

    为什么鲁迅说萧红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作家”,为什么萧红被称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去读一读她的《生死场》、她的《呼兰河传》便知道了。 《呼兰河传》是萧红旅居香港,去世两年前所写的,可谓萧红的“朝花夕拾”(当然,令人惋惜的是萧红英年早逝)。这本书以萧红的童年故事为线索,讲述了呼兰小城的人情百态和封建陋习。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类似于“寂寞”这样的字眼在书里频繁地出现,可想而知,对于萧红来说,她的童年具有怎样苍白的底色和凄凉的基调?語言質樸無華,成熟冷靜中暗含著一股幽默式的悲涼。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那是自古也就这样的了。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着自然的结果。那自然的结果不大好,把一个人默默地一声不响地就拉着离开了这人间的世界了。 至于那还没有被拉去的,就风霜雨雪,仍旧在人间被吹打着。 童年的生活无忧无虑,本应是最幸福快乐的,可是萧红的童年却是苦多于乐。萧红的童年是不幸的,就像被锁在一个冰窖里,连心都冻得硬邦邦。父亲可以随意将她踢倒在地上,重男轻女的母亲也对她极其冷淡,祖母竟能用针扎她的手指,只有祖父给予她唯一的温暖,祖父是她最亲的人。 在后园子里,一顶大草帽带着一顶小草帽,她与祖父一道种花摘草。在家里,祖父教她认物、念诗,她缠着祖父讲故事,玩游戏。祖父给了萧红童年所有的快乐与温暖,就像是透过窗缝照进来的一束光,可以穿透坚硬的寒,像是茫茫大海无边黑夜里的一点灯塔,支撑着萧红度过寒冷的童年,也支撑着她熬过那充满苦难的人生。 “祖父非常爱我,使我觉得在这世界上有祖父就够了,还怕什么呢?”可是祖父陪伴不了萧红一辈子。祖父去世后,萧红对家庭失去了所有感情。一个缺少关爱和温暖的人注定要一生饱受原生家庭所带来的痛苦。联系到萧红的几段婚姻,可以想到那个在乱世中竭尽全力摆脱家庭的束缚,与命运斗争的柔弱女子拥有一颗怎样悲凉却坚硬的心。 逆来顺受,你说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却不在乎。你看着很危险,我却自己以为得意。不得意怎么样?人生是苦多乐少。 读完这本书时,我自问道为什么《呼兰河传》如此感人?又自答说不仅仅在于萧红描写了那个社会乡村人的思想与生活,更在于她用儿童的视角,沉厚的笔力所写的都是真人真事,都是饱含着大人的苦与孩童的乐的真实存在,让人既能产生共鸣联想到童年的自己,又能产生对那些被愚昧思想残害的人们的同情。 虽然这是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但在叙述的过程中却没有中心事件,结构上看似零碎,实际上是一种散文化的写作。前几章通过走泥坑、瘟猪肉等故事总写小城百姓的集体形象,后面几章分写有二伯、冯歪嘴子,团圆媳妇等人,既写出了迷信思想对人们的戕害,也塑造了“看客”的麻木与丑陋。 散文化的结构,散文化的语言,让人觉得不是在读一部小说,而是在享受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萧红不仅用独特的儿童视角,描述了呼兰小城的春夏秋冬,描述了小孩子眼中的大人怪事,而且在叙述后又能以成人的视角对人物和事件进行议论与抒情,就像是她的童年与写作时的心境来回穿插,极具感染力。 人若老实了,不但异类要来欺侮,就是同类也不同情。 杨迎平教授评价说:《呼兰河传》不像小说,它吸收诗、戏剧、散文的一些长处,甚至还具有电影化特征,可谓融汇各种文体艺术。《呼兰河传》通过戏剧艺术的讽刺批判、散文艺术的怀念倾诉、诗歌艺术的吟唱咏叹、电影艺术的影像书写这些陌生化叙述,使读者对呼兰河小城熟视无睹、司空见惯的国民惰性产生惊讶和好奇心。 试想萧红有多“寂寞”啊?她的童年是不幸的,寂寞的;离开家庭之后亦是缺爱的,寂寞的;一个人旅居香港度过余生时是寂寞的;当回忆起她的童年,在纸上无力地写下这些文字时亦是寂寞的啊。

  • 电气工程师入门与进阶教程
    海蓝
    推荐

    文/野离离 有人是这样评价萧红的:萧红在我心中,就是这样的一只无脚鸟,一生漂泊,却又从未停止过反抗。她骨子里的韧性,她的洒脱与清冷,注定她的灵魂里,住满了北方凛冽而无所顾忌的冷风。 说起张爱玲大家估计很熟悉了,或者多少听过关于这位民国才女传奇的人生中的某一个故事,虽然人生过得也并不算顺遂,但比起文坛地位与张爱玲并肩,同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萧红,张爱玲的一生又并不算太糟糕。 谈起萧红,脑子里就会展现出她那颠沛流离、穷困潦倒,甚至在身怀六甲之时还遭遇男人离弃的人生。用她自己的话讲,那就是:“逆来的,顺受了。顺来的事情,却一辈子也没有。” 萧红的一生都是悲剧的、挣扎的,不安稳的,浮浮沉沉,恍恍惚惚。1940年,萧红逃难到了香港后,对故乡对呼兰河那座小城却愈发思念起来,也就是她在这段时期,她写完了这本《呼兰河传》,并在香港《星岛日报》副刊连载了三个月。 萧红将生平所受的悲和苦藏于呼兰河底,任其暗流涌动,不时翻涌上泛,却依旧保持着柔软,也才能在她的自传性质的小说《呼兰河传》中保持着孩童般的视角看世界。饱含悲苦却夹带着一串串的欢乐。遗憾的是,萧红本人还没看到文字成书,就于1942年1月,病逝于香港的医院中,年仅31岁。 在茅盾给《呼兰河传》写的序中,他说:《呼兰河传》给我们看萧红的童年是寂寞的,这本书很多人觉得不 像一部小说,好像自传又不完全像自传。但是我却觉得正因为其不完全像自传,所以更好,更有意义。 01 记忆中有殇有痛有祖父 在萧红的记忆中,呼兰河城的人们都很“佛性”,有饭食,有衣穿,有茶余饭后的谈资便是满足且充实的一生。 在这小城的一条大街上有个大泥坑,很大很深很黏,这里经常会发生一些事故,比如说赶马车经过不小心会陷进去,无知无觉的家禽也容易葬身其中,作为食物链顶端的人类也难逃掉进去的命运。不过呢,马车陷进去抬起来就好了,人掉下去了抱怨一番自个儿爬起来,至于那死去的家禽,当然是死了就吃肉。 纵然每个需要经过的人都有可能会有掉下去的风险,但是一直以来,从来没有人想过要填上这个坑。 记忆中呼兰河城的人过的很艰苦,每个人都在努力地挣扎在生存线上,也正因为这样,才使得小城在荒凉中也能感受到袅袅升起的烟火气息。南头的王寡妇因为独子掉河里淹死了变疯,却依旧能平静地卖着豆芽菜;伤了病了就请大神来跳一跳,若是家里有人死了,哭完了埋葬之后,回家照旧过着该干嘛干嘛的日子。 生了就任其自然地长去,能长大就长大,长不大也就算了。老了就老了,感慨没有必要,走不动了就瘫着,看不清了就不看,咬不动了就整吞。还能有什么法子呢?贫穷之下没有心情去思考这些人生的意义,命运给的都接着。 好在童年里有祖父,还有大花园。 萧红小时候就是祖父的跟屁虫,祖父做什么她也做什么,末了还能耍点小聪明捉弄一下他。祖父呢也会用善意的玩笑话来嘲笑她: 爷爷,樱桃树为什么不结樱桃? 因为没有开花,就不结樱桃。 为什么樱桃树不开花? 因为你嘴馋,它就不开花。 那个眼睛都带着笑,经常笑的跟孩子似的的祖父,今日回忆起来依旧慈祥温暖。他会教萧红念诗,一老一小,咿咿呀呀。小孩子都嘴馋爱吃,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祖父依旧是尽可能地满足那个小吃货,看着她吃的越欢就越高兴。 记忆中的祖父就像岁月长河中夕阳照在水面的粼粼金光,不管河底是怎样的暗流涌动,薄凉中透着温暖,黯淡之外依旧闪亮,很美。 02 童年不同命,有人上学堂,有人做新娘 萧红的童年是孤独的,那时家中并没有她的兄弟姐妹。唯一的去处大概就是后园,只有跟祖父一起的日子是欢乐的,一个人的时候也会寂寞横生。尤其是秋雨过后,花园开始凋零,花花草草黄的黄,败的败。后园不去,待家里也没多大的意思。 父亲冷淡,母亲总是一副恶言恶色,还有会用针刺她手掌的祖母。所以如果没有祖父陪着,就自个儿玩着,玩累了就直接躺在蒿草里睡着,自在却又孤单,好在毕竟是地主家庭,条件不算差,还有一个那么疼爱她的祖父。而小团圆媳妇的出现,才让我们真切地体验了一个人走在无人相伴的路上,荆棘满地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才12岁的普通女孩,因为早早地被出嫁,还没明白“新娘”是个什么东西就要被迫吃下婆家发的难,熬的苦。 为人大方不好,性情直爽不对,就连长得比一般的孩子高也是错。坐相笔直不好,走路风快不行,那怎么办?看不下去就打,看不顺眼也是打,打到自己看得顺眼看得下去了为止。 明明什么都没做错,只是没有按照他人潜意识里的团圆媳妇的标准来长那就是错了,管他这潜意识里的标准是好是坏,在力量不对等的情况下,在当时社会愚钝、麻木、粗俗、无知的大背景下,你的稍微反抗都是错,而且是错的离谱,不可救药,所有一切你因此而受到的折磨和苦难那都是应得的,没有人会质疑这点。 一个总是笑呵呵的女孩儿,勤快肯干,却一次次因为单纯地想要给她个下马威,想给她个教训惨遭毒打,最后被打出了癔症。这可就让婆婆慌了神,怕她死了,娶亲的钱以及这段时间因为给她“治病”花的钱可就打了水漂,这亏本买卖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所以万万不能让她死了。 平时连块豆腐都不舍得买的婆婆,现在却舍得花上够吃几年豆腐的钱来为团圆媳妇儿治病抽帖儿。自己省吃俭用,在媳妇身上去有一掷千金的壮举,这简直要把自己感动到哭。所以,当那些“大神”开出了要求团圆媳妇在众人面前洗滚水澡的时候,婆婆不遗余力地执行了,最终,小团圆媳妇也成功地被她们折腾死了。 这种钝刀割肉的做法才是摧毁一个人所能用的极刑,但从来没有一个人觉得自己是有错的,可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人人都是刽子手的年代,童年的孤独和寂寞又何足挂齿呢? 03 生不逢时,让人爱不起,恨无力 倘若在现代的社会中,年轻人只要人稍微勤快一点,都不至于吃不饱穿不暖。 但是在萧红小时候,在租住在她家看似随时都可能在风雨飘摇中倒下的房子中,住着一些起早贪黑地劳作,勤勤勉勉地生活却依旧只能是徘徊在温饱线上,冯歪嘴子就是其中一个。 大龄未娶,家境贫寒,老实本分的冯歪嘴子是一个磨官,终日与一只三脚毛驴为伴,“天黑了就睡觉,天亮了就起来工作。一年四季,春暖花开、秋雨、冬雪,也不过是随着季节穿起棉衣来,脱下单衣地过着。生老病死也都是一声不响地默默地办理。” 如果一辈子这样活着,不会有精彩起舞的人生,但也不曾辜负了生命。但偏偏的,他成亲了,还有了孩子,最后还是过上了自己曾经很鄙视的生活:为了老婆孩子,变得小气苛刻,省吃俭用一辈子,到头来还是个穷鬼,白活一场。 无非求个老婆孩子热炕头,哪怕自己再多做一些工,在辛苦一些也无所谓了。可命运偏偏爱这般捉弄人,在第二个孩子出生没多久老婆去世了,抛下了爷仨在这薄凉残酷的人世间艰难求活。 黑色幽默并不好笑,但命运它并不介意尬笑,哪怕回应它的是穷人脸上更加愁苦的表情,和飞溅起几滴和者血的泪。就像老舍说的那样,命运它有时候就像是鬼影尾随着你,你抓不住它,只能白白地受苦。 04 带着世界赋予我们的裂痕,去好好生活 萧红在写《呼兰河传》的时候已经病的很严重,并且身边没有至亲的人陪伴,那时候的她也已经历过种种生活给予的艰难和困顿。甚至在饿到想做贼的份上,饿到羡慕下等妓女的程度。 每一处阅历都带着伤,每一寸成长都混着苦。但即便这种情况之下,她也依旧能在这本书中保持孩童般的视角,如此纯净如此柔软,就像那静静流淌进岁月里的呼兰河。有人说《呼兰河传》是她对自己逃离的故乡最后深情的回望。深以为然! 纵然那里有事故多发且没有人愿意填埋的大坑,那里有“包治百病”的跳大神,那里有并不喜欢自己的父母。那里有封建愚昧,有荒凉冷漠,还有一个个再也挽不回的冤魂。那里还有一些人,“他们不知道光明在那里,可是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得到寒凉就在他们的身上,他们想击退了寒凉,因此而来了悲哀。” 但是在最后的最后,萧红还是爱着呼兰河那座城的,柔软且坚定地爱着。就像我们深爱着那些我们可能再也回不去的故乡一样。故乡年轻的时候跟我们人一样,也多少会有令我们不满意不喜欢的地方,但哪有什么事能处处叫人满意呢? 就像路遥在他的一本书里写的那样: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不满意,就灰心。 人活着心态很重要,要以宽容心来接纳这世间的种种不完美。淡看人生苦痛,积极而平衡。自生下来就有许多无形的东西在束缚着我们,沉重却摆脱不了。既然无法改变,我们应该培养自己带着枷锁也能跳舞的能力。 找到适合自己的舞曲,用不一样的舞步,跳出自己的节奏。 【全文完】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