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博士话酒:白酒小百科

邹博士话酒:白酒小百科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邹博士话酒:白酒小百科
    -乖巧刻苦又努力-
    推荐

    记得当初读《追风筝的人》时哭的稀里哗啦,眼睛又肿又红。这一次读《灿烂千阳》,我没有哭,但却因几次不忍卒读而暂停,只有休息一会儿后才接着读。读着这个悲惨可怜的善良玛丽娅姆,想起那个“为你,千千万万遍”的善良哈桑,只想问为什么这么残忍!战争真让人恶心。 饱受战争摧残的人啊,经历磨难的人啊,愿天堂无痛苦,愿圣洁的和平降临到世间每一个角落,愿每一位被布卡包裹的女子都能换上轻盈漂亮的裙子,愿欢乐和笑容不在被压制,愿…珍惜当下……

  • 邹博士话酒:白酒小百科
    陆旭龙
    推荐

    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塞尼小说《追风筝的人》、《群山回唱》和《灿烂千阳》:尽管生命充满苦痛与辛酸,但每一段悲痛的情节中都能让人见到希望的阳光。 《追风筝的人》:关于爱、恐惧、愧疚、赎罪的故事……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是的,被真相伤害总比被谎言欺骗的好,得到了再失去,总是比从来就没有得到更伤人。 《群山回唱》:关于那些穿过了战争、离别、生死、谎言以及爱情的故事,向我们一再展示了人们的选择。是的,即便是看上去最无私的选择,也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部分;踉跄前行中,你总能在他们身上找到的那一部分自己。 《灿烂千阳》:关于不可宽恕的时代那些不可能的友谊以及不可毁灭的爱,献给阿富汗女性的故事。是的,每个布满灰尘的面孔背后都有一个灵魂。

  • 邹博士话酒:白酒小百科
    🦉
    推荐

    原以为暑假是多读书多看报提升自己的大好时机。没成想却是堕落的深渊。放假到现在才读完这一本书,还是昨天加班熬夜看的。太久不读书不思考,真的不知道写点什么。就鼓励一下自己,希望日后能够多自律一些,坚持一些。

  • 邹博士话酒:白酒小百科
    涅槃重生
    推荐

    无论多残酷、绝望、苦难和贫困,会有希望、救赎和爱来抚平痛苦……残垣断壁背后是灿烂千阳[害羞][害羞][呲牙]

  • 邹博士话酒:白酒小百科
    Yanyan
    推荐

    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周围的气压很沉重,心疼玛利雅姆的一生,大概是阿富汗妇女的小小缩影,很真实的描写。庆幸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充满爱和希望的时代和国度,感恩。。。

  • 邹博士话酒:白酒小百科
    小确幸
    推荐

    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 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 邹博士话酒:白酒小百科
    秋色正浓
    推荐

    灿烂千阳下的“悲惨世界”——阿富汗的难民问题一直是全球最为严重的危机之一。战争、饥饿、专制和压迫促使数以百万计的人民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 邹博士话酒:白酒小百科
    RAM
    推荐

    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 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泰坦尼克城之梦, 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读来百感交集. 娜娜说的对, 就像北斗星总是指向北方一样, 男人怪罪的手指总是指向女人. 这毕竟是过来人的告白. 可是年幼玛丽雅姆无法体会;当经历一切之后, 心底潜藏着的悲苦与忍耐相互交织, 她才品味了人生的孤独. 却也因此, 她走到了一个并不乏味的, 灿烂的终结:为了莱拉, 也为了她所经历的黑暗中一缕缕灿烂的阳光. 扎里勒自始至终都深爱着她, 但出于他所肩负的家庭责任, 他却不得不从中做出选择. 当玛丽雅姆每周辛苦地期盼着见到他时, 当他满面春风地出现时, 总是洋溢着最真挚的父爱;读到他的信, 他对于自己的愧疚, 对于玛丽雅姆的赎罪, 弥留之际未曾忘却她——令人热泪盈眶, 只惜惟有莱拉能够了解到了. 有他, 有娜娜, 有慈祥的法苏拉赫毛拉, 亲爱的碧碧, 故而泥屋是她最幸福的童年时光.  莱拉, 既是玛丽雅姆余生的希望, 也是她所救赎的受益者. 在那般晦暗封建的悲惨世界, 阿富汗的妇女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她们俩人却在彼此爱护中看到了人生的真谛.  多年来, 阿富汗战火未熄. 联合国人道主义奖得主卡勒德•胡赛尼继献给阿富汗儿童的《追风筝的人》(The Kite Runner)后的《灿烂千阳》(A Thousand Splendid Suns), 是献给阿富汗妇女的诗篇. 写作风格更成熟精炼, 手法巧妙, 动人心弦, 令人震撼, 令别的读物相形失色. 

  • 邹博士话酒:白酒小百科
    Jeachur吴嘉纯
    推荐

    玛丽雅姆:一个私生女,从小跟母亲娜娜一起生活,在我眼里娜娜是个很偏执的人。一直告诉女儿是父亲抛弃了她们,父亲多么虚伪。但在小玛丽雅姆眼里,父亲应该是个极好的人:带着她钓鱼,给她讲故事,给她捎礼物,告诉她外面的事情。直到她十五岁偷偷跑出父亲家被拒而不见(与后面父亲临死前千里迢迢来见她,她固执的不肯相见,貌似有一定的关系),回来后母亲却因为她跑了而自杀吊死在树上。这里我看到的是一个母亲的悲哀与一个女儿的单纯。 莱拉:生活在重男轻女的家里,母亲因两儿子死于战争而终日郁郁寡欢,没有在乎过女儿。莱拉从小被迫独立,洗衣做饭料理家里,甚至还安慰母亲。幸好父亲是个有远见的人,让她受教育懂诗歌。可惜最后父母均丧生于战争。 两个有着某种同病相怜的人,最后嫁给了同一个老头。各自出发点不同,但也因为政局缘故不得已结婚。婚后生活可以看出男权主义下女性的悲惨生活,被暴打,不得独自外出,不得受教育,不得工作,按玛丽雅姆自己的话说:像一只悲哀的动物。两个人互相怨过,恨过,吵过甚至打过,到最后统一战线对抗丈夫。 一个小插曲,在讲她们偷偷逃跑的那段真是恨不得逃跑成功,当被告发后带到政府,被丈夫领回家严重暴打而为了孩子跪地求饶的时候,我看到的是一个母亲的脆弱。 在最后,因救莱拉而杀了丈夫,玛丽雅姆被判决处死,这点是最心伤的。玛丽雅姆从头到尾都是个极善良的人,对莱拉如此,对莱拉的子女也如此。遗憾的是,到死都未知她父亲那迟来的电影,她父亲要弥补她的东西。有点泪目。 至于莱拉,很庆幸最后与青梅竹马的情人重逢了,倒也是过着那个时代里较为幸福的日子。儿女在旁,爱的人在身边。 以小说的情节批露战争的残酷与女性的悲惨,类似于《飘》,文笔很是喜欢。最后,愿世界和平❤

  • 邹博士话酒:白酒小百科
    薛庆生
    推荐

    始料未及的现实就叫生活。 暴力不知道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以什么形式突然出现,暴击我们的生活,从此就有了苦难。 默默承受,忍受苦难,或者不放弃理想,拼命跋涉,远离苦难。 命运或明或暗,犹如风中残烛,唯有心念和信念可以为它避难。 贫穷,战争,饥饿是一种苦难,金钱,竞争,善变也是一种苦难。

  • 邹博士话酒:白酒小百科
    静聆
    推荐

    人们数不清她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明月,也数不清她墙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唯有一千个太阳,才能温暖那片苦难的土地,带给那个千疮百孔的民族光明和未来。 如情的诠释和人性的救赎,那么《灿烂千阳》讲述的便是关于一个不可宽恕的时代,发生的一段不可能的友谊以及不可毁灭的爱的故事。 《灿烂千阳》以阿富汗战乱为背景,当地人民因为饱受战乱的影响而民不聊生,民众不仅要忍受饥饿和病痛的折磨,还要承受家庭破裂的沉重灾难,如果让我用两个字来形容她们的生活,我想会是“挣扎”。胡赛尼笔下的故事就像是一部见证阿富汗动荡的历史纪录片,而我们则有幸通过他感人至深的笔触和细腻柔情的文字深切感受到那些禁锢在制度下的阿富汗女性所遭受的苦难,以及她们对生活所怀揣的希望和对梦想的憧憬。胡赛尼作品中的魅力在于,他能使我们在他平静的叙述中感受到故事情节发展的潮起潮涌。他的作品节奏感极强,情节推进的轻重缓急实在是恰到好处。他的文字充满悲悯,同时还能保持一种阴郁的色彩,他在作品中的情感流露极为克制,但却能使我们深深沉浸在大起大落的情感旋涡之中。我不知道你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是否与我一样曾数度哽咽,我同样不知道你在读罢此书后是否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与我而言,《灿烂千阳》以极为敏锐、生动的笔触诉说着阿富汗人民的生活疾苦,然后再从人性的淳朴和善良中折射出关于忍耐、责任、友谊、牺牲、死亡、羁绊、梦想、希望和爱以及活着的意义等一系列值得每位读者深深反思的东西。 作品生动细腻地讲述了两位阿富汗女性,玛丽雅姆和莱拉,在满目疮痍、极度悲惨的男权社会中,或许女性这个性别本身就是原罪。可即便如此,她们还是用爱与信任在无情的战争与残酷的制度下不断地追求着美好生活。让我们不免惊叹的是出于对家庭的爱竟能让她们投入到不可思议的英雄般的自我牺牲和救赎之中,仅凭对爱的期盼和对未来生活的渴望便足以让她们驱散那痛彻心扉的残忍,击溃残暴悍戾的罪恶,她们怀揣希望和梦想,隐忍度过那段对于女性而言那段不堪回首的苦难年代。她们苦苦挣扎于悲惨曲折的命运洪流之中,她们的故事虽然沉重凄凉却又温暖灿烂。 玛丽雅姆,一个命运多舛却又坚忍顽强的伟大女性,她的生活中举目皆是失落与绝望。她的出生源于一场意外,父亲扎里勒是全城家喻户晓的富豪,而母亲只不过是他家的一个侍女,而在母亲怀孕后,软弱的父亲只能无奈的将娜娜“发配”到乡下的一间破旧泥屋里生活。玛丽雅姆是个私生女,她的身份自然不会被认同。虽然同是扎里勒的骨肉,可其他的兄弟姐妹却可以其乐融融的生活在赫拉特的大别墅里,而自己却只有一位和善的法苏拉赫毛拉作为自己童年的玩伴,带给自己关爱和照料。这种枯燥乏味的生活早已使她厌倦,她开始急切盼望每星期周四的到来,因为只有这天,父亲才会来到泥屋看望自己,带给自己礼物和自己期待已久的陪伴。可幼稚的她又怎会懂得父亲并非真的喜欢她这个出身卑微的女儿,这个伪善的男人所精心包装的温情和细心,只不过是源于他自身的负责感,他只是为了让自己的良心能变得好过一些,只是为了救赎自己,仅此而已。可仅仅如此,却还是给天真的玛丽雅姆带来了童年本应具有的憧憬和向往。 一切的改变都发生于玛丽雅姆15岁那年,如果时光可以倒回,我想她一定会义无反顾的守护在母亲身边。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玛丽雅姆开始抑制不住对父亲的家和兄弟姐妹的强烈好奇心,虽然母亲至死不肯让女儿如愿以偿,但娜娜对父亲恶毒的憎恶和愤恨,以及数次毫不避讳地诋毁、诅咒这个让她充满仇视的世界,这一切都致使玛丽雅姆愈发期待主动“拜访”本该属于自己的家。终于她独自来到了父亲的别墅门前,可父亲明明在家却不愿与她相见,固执的玛丽雅姆不肯离去,就这样孤苦伶仃的在门外度过了漫长的一夜。但她非但没有等来父亲的怀抱,相反却永远失去了母亲的关怀。从此,她便再也无法主宰自身的命运,而只能无奈的接受他人的宰割。人生往往便是如此,可能你觉得平平常常的一个选择,在事后回顾时却发现当时的那个决定居然就那样改变了自己的一生,你或是庆幸或是懊悔,可无论怎样,你都无法拒绝这命运的“馈赠”。 玛丽雅姆在年少时曾幻想出外上学,可母亲却告诫她:“学校怎么会教你这样的人?一个女人只要学一样本领,那就是忍耐。”她虽然并不喜欢母亲所说的这句话,可她的人生却犹如宿命般始终践行着母亲的这句格言。在母亲死后,父亲迫于无奈只能将她带回自己的家中,玛丽雅姆却豁然发现这里与她曾朝思暮想的生活大相径庭。这个家完全不属于自己,此刻的她仿佛是个异类,一只怪物,逐渐她明白了,家里的其他人其实只是将自己看作是家族的耻辱。很快,三位“母亲”就出于为她着想的目的替她安排了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他的丈夫是远在600多公里外的鞋匠拉希德。在华丽堂皇的婚礼过程中,玛丽雅姆一言未发,他明白曾经被自己视为骄傲的父亲已经亲手抛弃了她,将她无情地抛给了远比自己大得多的失妻丧子的鳏夫,相比对自己迷雾般的命运而言,更让她痛心的是父亲的行为让她深深感到绝望。于是玛丽雅姆在婚礼上第一次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她或许永远也想不到自己第二次写名字的时候面对的居然是一张死刑判决书。玛利雅姆的错误在于她将人心看的太过善良,人们可能会说她少不更事,年少无知,很多事情完全不是她这个单纯懵懂的年纪所能明白的,可现实绝不会因此而同情你,给你重来的机会,有些事情只有在追悔莫及和不停懊悔中才会叫人懂得,原来这就是人生,这就是让我们深陷绝望痛苦深渊中还要笑着学会接受,心有充满阳光的人生。 “每一片雪花都是人世间某个悲哀的女人叹出的一口气。所有这些叹息飘到天上,聚成了云层,然后变成细小的雪花,寂静地飘落在地面的人们身上。”玛利雅姆的婚姻并非一开始就是残酷暴虐,她也感受过一阵作为妻子本应享受到的幸福与快乐,只不过这种美好转瞬即逝。拉希德之所以会娶玛丽雅姆,只是因为他想要个儿子,可年级尚轻的玛利雅姆哪里经得起如此折腾,4年内她流产了6次,对新生命的期望和失望反复折磨着这个苦命的女人。妻子的反复流产已经耗尽了拉希德的全部耐性,他开始原形毕露,变本加厉的惩罚玛丽雅姆,除了带给她无尽的家务和永无止境的挑剔外,还会经常“赏赐”她无情的毒打。书中最让我深受触动的是,拉希德会把一把石子塞进玛丽雅姆的嘴里,叫她嚼碎,而玛丽雅姆在不断地求饶声中,将牙齿咬成了碎快,流血不止,满嘴粗砂和碎石的玛丽雅姆口舌不清地向他求饶,泪水从她的眼角不断滴下来。但她不敢反抗,无论遭受丈夫怎样的责罚,她都只能选择顺从自己的丈夫,除此之外,再无选择。她就这样遵从母亲教导她的格言,一直生活到那个需要她保护的“女儿”出现。 记不清过了多久,邻居家的年轻美女莱拉因为父母和哥哥的罹难,而不幸成为孤儿,拉希德在对她进行照料之际,很快就动起了将其据为己的歪脑筋。莱拉原本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接受拉希德的,因为她有着自己的真爱,可现如今她腹中怀有骨肉,她不得已只能接受拉希德的求婚。拉希德在新婚妻子面前,极尽谄媚,为了展现在家中的权威地位故意对玛丽雅姆颐指气使、拳打脚踢。一开始,玛利雅姆非常痛恨这个新来的女人,她认为正是她的出现才使得她千疮百孔的生活雪上加霜。可随着莱拉不断地给予自己她所能做到的一切帮助,这个善良的女人便开始渐渐接受了这个同样苦命的小姑娘,她开始回应莱拉如母亲般的关爱与呵护。可好景不长,随着阿兹莎的出生,拉希德的儿子梦再一次破碎,他开始像虐待玛丽雅姆那般惩罚着莱拉。可即便如此,两个女人还是没有失去对生活的期待,因为她们现在有着值得她们期待的美好—莱拉的女儿。回想玛利雅姆的成长历程,其中她经受过母亲的咒骂、父亲的抛弃和丈夫的虐待,现在居然可以从这个可爱的小家伙身上感受到一种灵魂交融的奇妙感觉。她“从未碰到如此需要她的人,从未有人如此天真地、毫无保留地对她表达爱意。”这一切都让她欣喜若狂,当她看阿兹莎对自己撒娇卖萌的时候,玛丽雅姆几乎幸福得想要哭出来。在一个宁静惬意的晚上,玛丽雅姆和莱拉一边干着家务,一边照料着阿兹莎,十分难得的徜徉在只属于她们二人的安宁时光中。她们互相倾诉,毫无保留的交换着自己心中的秘密。玛丽雅姆告诉了莱拉有关自己的出生,以及母亲是如何自杀,父亲又是如何无情抛弃自己的。而莱拉则对玛丽雅姆讲起了自己的恋人塔里克,以及二人之间的那个至关重要的约定。这两个不幸的女人在这一夜彻底奠定了“母女”的关系,这种关系值得用生命去捍卫和守护。 直到塔里克的再度出现,才使莱拉明白了这一切居然都是拉希德的精心编制的骗局。当拉希德意识到自己隐瞒的真相即将昭然若揭时,他开始恼羞成怒,势要给予莱拉最严厉的惩罚,当拉希德紧紧扼住莱拉的喉咙,致使其命在旦夕时,玛丽雅姆却在这个紧要关头用一把铁锹结束了拉希德罪恶的生命。事后,莱拉多次劝诫玛丽雅姆随她一同远走高飞,可玛丽雅姆不顾莱拉的哀求,因为她知道这件凶案不可能轻易收场。为了莱拉和她的孩子能过上玛丽雅姆从小就向往的美好生活,她选择拒绝一同逃亡,她希望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莱拉的幸福生活。她觉得自己一生最快乐、最美好的时光都是莱拉和她的孩子所给予的,而自己已然了无遗憾。于是她选择了自首,选择最后一次帮助莱拉插上飞翔的翅膀。“在这最后一刻,玛丽雅姆燃起了这么多希望。然而,当她闭上双眼,她心中再也没有懊悔,而是充满了一阵安宁的感觉。她想到她进入这个世界的身份,一个低贱的乡下人所生的哈拉米,一件人们不想要的东西,一次可怜的、后悔莫及的事故。一棵杂草。然而,当她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她是一个付出了爱也得到了爱的女人。她以朋友、同伴、监护人的身份离开这个世界。以母亲的身份。她终究成了别人眼中的重要人物。不。这样死去并不算糟糕,玛丽雅姆想。不算太糟糕。对于一段开头不合法的人生来说,这是一个合法的结局。” 莱拉在多年以后依靠法苏拉赫毛拉的儿子的指引,重返回了玛丽雅姆年少时所居住的乡下泥屋,她在杂草丛生的断壁残垣中追忆着玛丽雅姆昔日时光的容貌和她最纯粹无私的爱。 “她将会明白,召唤死去已久的回忆、掸走它上面的灰尘、使它重新浮现是一件越来越耗费精力的事情。”或许担心未来会如此发展下去,她回神之际早已泪流满面,情不能自已。莱拉在那里发现了玛丽雅姆的父亲曾在临死前给她留下的几件重要物品。一封写满对当年罪行最痛彻心扉的忏悔书,一笔足以保证玛丽雅姆安度余生的财产,以及一盒当年未曾带她去看的《木偶奇遇记》的录影带。但我想,人生最软弱无力的行为便是道歉,这种行为只不过是为了让自己能心安理得罢了,更何况这一切来的都已然太晚了。 或许天堂上的玛丽雅姆,可以充满喜悦的见证到莱拉和塔里克的幸福生活,他们都为这个饱经战乱的国家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值得欣慰的是,莱拉与塔里克又拥有了爱情的结晶,可一家人构思的全都是男孩的名字,其原因是“莱拉已经给她起好名字了。”故事到此戛然而止,不过留给我们回味的东西显然不多,我们都知道,这个女孩的名字必然会是“玛丽雅姆”,因为所有的这一切都是由她心中的点点微光指引趔趄的脚步拖着满是伤痕的身体为他们的重生而献祭得来的。 2009年《时代》杂志封面刊登的是一位鼻子被割掉的阿富汗少妇,使人震惊的不止是她脸上那个让人触目惊心的巨大窟窿,更是头纱下失去双耳的凄惨面容。时年仅有18岁的阿富汗鲁斯加省少妇艾莎在《时代》杂志总编辑史坦格再三保证其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她才出于捍卫阿富汗妇女的权利最终接受了这次的封面拍摄的邀请。而史坦格则是希望借此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来谴责“塔利班”对女性的限制和迫害的不满。故事是这样的,艾莎因为不堪被丈夫当做奴隶般长期凌虐,于是决定离家出走,但不久后就被警方逮捕,判刑5个月。谁知噩梦才刚刚降临,刑满释放后,她的丈夫向塔利班指控她逃离家中的行为“让家族蒙羞”,艾莎的小叔亲手压制住她,并由丈夫动手割掉她的鼻子和耳朵,最后还将她丢弃在山区里自生自灭。幸而她遇到了当地的“声援阿富汗妇女组织”并及时获救。事后,艾莎在接受采访时心有余悸地说到,“他们割掉我的鼻子跟耳朵,我就昏过去了……当我张开眼睛的时候却看不到任何东西,因为我的脸上到处都是血。”我希望每位看过我书评的书友都可以去查一下艾莎的故事,我相信你也一定会有很深的触动。令人悲痛的绝不仅是艾莎那令人发指的遭遇,而是有如她这般经历的女子在阿富汗实在太多了。塔利班执掌阿富汗政权时期,他们对女性立下了极为严苛的重重规则,女人在没有兄弟或丈夫的陪同下不得踏出家门,即便出门也必须头戴面纱,否则就要受刑,更不用说若有“背叛”男人的行为,会招致怎样的对待了。在阿富汗这个虽处在和平年代却被政治和战争折磨得伤痕累累的国家,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在这个苦难的民族里,我们看到的并不只是对人性的桎梏,还有深深的绝望。 我想阅读的其中一个意义在于,有些事情我们不用亲身经历,就能了解到这个世界的不同侧面。小说的悲剧是现实的折射,每当我怀疑现代社会是否还有一些女人生活的如此凄惨时,我都可以透过书中的文字得到答案。我想我们需要了解这些灰暗的现实,了解在这个自由的时代依然还有许多人生活在绝望的炼狱之中,她们饱受战乱与疾病的摧残,还要忍受被被人欺凌、虐待的悲惨命运。人间能有多么美好,也能有多么悲凉。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知道这个世界的某些地方,还有人正在经历着难以想象的不幸,但即便如此,她们仍然热爱这个世界,仍然对这个世界充满希望,她们的行为激励我们要懂得珍惜我们现在拥有的一切,它们远比想象的更加来之不易。 最后献给大家《灿烂千阳》中所引用的那句诗的原文。 《喀布尔》 米尔扎·穆罕默德·阿里·赛依伯(1627于归途路过喀布尔所作) 美丽的喀布尔啊,群山绕四旁 她那丛生的荆棘,玫瑰也妒忌若狂 大风吹起她的微尘,刺痛我的双眼 但我热爱她,因这微尘诞生过阿书翰与阿热凡 我称颂她那明艳的郁金香 我为她葱郁的林木而歌唱 从巴斯坦桥流下来的河水是多么清冽 但愿安拉保佑这美景免受俗眼的污染 基尔兹选择了经过喀布尔走向天空 让他更接近上苍的,是她的峰峦 一条护城的神龙,在她巍峨的城墙上 每一块城砖的贵重,胜过价值连城的宝藏 喀布尔每条街道都令人目不转睛 埃及来的商旅穿行过座座市场 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 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清晨,她的笑声如同花儿一般欢快 夜晚,她的漆黑好比秀发似的乌亮 她那些动人的夜莺唱着美妙的曲调 如焚烧的树叶,它们唱得热烈而悠扬 而我,我在贾哈娜拉和莎尔芭拉的花园咏叹 连天堂的杜巴树也妒忌它们的郁郁苍苍 诗中“皎洁的月亮”是指阿富汗女性在黑暗现实中对生命的期盼和美好的向往;而“灿烂的太阳”则指代阿富汗女性与残酷命运抗争的善良与坚忍。四百年前,诗人在途经喀布尔城时用波斯文写下对阿富汗少女极具赞美之情的诗句;四百年后,出生于这座城市的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塞尼以此诗为题,向我们讲述了当代阿富汗女性是如何忍受战乱、贫困与家庭暴力的苦难命运的。

  • 邹博士话酒:白酒小百科
    一蓑烟雨
    推荐

    她躲在自己心灵的一个遥远角落,没有希望,也没有哀伤;没有梦想,也没有幻灭。无所谓未来,往昔只留下这个教训:爱是使人遍体鳞伤的错误,而它的帮凶,希望,则是令人悔恨莫及的幻想。无论何时,若这一对剧毒的双生花开始在那片干涸的土地上生长出来,她就会将它们连根拔除。

  • 邹博士话酒:白酒小百科
    漫步云端🐯
    推荐

    玛丽雅姆和莱拉本是两条不可相交的平行线,炮火和硝烟,战争与杀戮把平行线扭曲成苦难和悲哀的交汇点:玛丽雅姆成为了莱拉心中的灿烂千阳……

  • 邹博士话酒:白酒小百科
    🐳洛仪
    推荐

    在20年后塔利班再次统治阿富汗的年份看这本书,感慨很多,但我想本书作者现在或许最思绪万千...... 在现实中的阿富汗,千千万万个”莱拉”和”塔里克”一定会记得,20年前的塔利班在上一次掌权时遗留下的压迫和暴力,尤其是对女性和少数民族的不公令这个国家伤痕累累。而现在,他们也一定是心怀恐惧,观望着塔利班是否随着阿富汗和周围世界的转变而转变。 再用老一套的镇压性政权施加于人,我想没有人会接受,毕竟多年战争多多少少会唤醒阿富汗民众的思考反抗与斗争吧!

  • 邹博士话酒:白酒小百科
    发条橙子330
    推荐

    有一首歌,叫《灯塔》,黄绮珊唱过,但我更喜欢谭维维版的。我老公说,听这首歌,总会让他想到父爱。 海浪不停 整夜吟唱 孤独陪着我守望 忐忑徘徊 执着等待 我要穿越过这海 灯塔的光 就在彼岸 那屹立不变的爱 忽然领悟 铭心刻骨 勇敢的放声痛哭 披星戴月 日夜追逐 哪怕一无所获 双眼不再 模模糊糊 海水已冲走愤怒 灯塔的光 划破浓雾 屹立不变的爱 忽然领悟 铭心刻骨 勇敢放肆的痛哭 爱过的人 你在何处 是否半途 就离开 就离开 消逝在 还有灯塔 刺眼夺目 那是最后的救赎 那是最后的归宿 读完小说,想起这首歌,是因为觉得每一字每一句都很符合童年时的玛丽雅姆想对她父亲说的话。 尽管父亲在她15岁生日的时候用紧闭的大门深深地伤害了她,也自此改变了她的一生,但那所有十五岁前每周一次屏住呼吸的等待,却是真真切切存在过的。于小玛丽雅姆,是美好,是幸福;于我们这些读者看来,却是心疼与酸楚。 很难过。玛丽雅姆这一生都过得不够好,真主并没有因为她童年的孤独与凄清而还她一个好过一点的成年。最终她为了成全别人而牺牲了自己,其实对她而言也未尝不是另一种解脱。只可惜,她没能及时看到父亲的忏悔信,没能知道,其实父亲的爱从未间断过,并且在这个世上,每多一个读者,也就多了一个爱她心疼她的人。 前些日子看了电影《后来的我们》。田壮壮演的父亲,演得真好,细腻,自然,不着痕迹。影片最后他的一封信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每句话都朴实得不行:做父母的,你们跟谁在一起,有没有成就,赚多少钱,都不重要。我只希望你们能过上自己想要的日子,过得踏实、过得快活、健健康康的……可是我看到那里就是哭了,哭的稀里哗啦的。我想,我是想爸爸了,想他的饭菜,想他永远乐呵呵的笑,想他能像以前那样骑着车带着我,慢悠悠的,一直一直带着我…… 灯塔的光,就在彼岸,那屹立不变的爱。那是最后的救赎,那是最后的归宿。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