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告别:THE LONG GOODBYE(英文版)

漫长的告别:THE LONG GOODBYE(英文版)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漫长的告别:THE LONG GOODBYE(英文版)
    Shawshank Redeption
    推荐

    第一次把论语这本书粗粗看完了。真是本好书,适合成人看,因为成人具有去芜存菁的辨别能力,不会盲目吸收,也能体会到里面讲的世态人情道理的精微和可贵。 看了这本书,觉得孔子在他那个时代真的可以称为圣人,他的很多思想是超越那个时代的。比如说对鬼神的态度,在那个时代很难能可贵的。又如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近乎做到了言行一致,就这一点,古往今来能有几个人做到? 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孔子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不像是后世宣传推崇的“万世师表”那样主神一般。 我在想,除了上面讲的,为什么儒家能统治中国思想两千多年?主要是其中的“忠孝”思想,又披着“仁”的外衣,很契合封建政治体制和经济基础,非常适合作为统治思想的工具。孔子的思想在那个时代出类拔萃,可惜却在以后几千年成了阻碍社会发展的工具,真是可悲。

  • 漫长的告别:THE LONG GOODBYE(英文版)
    ☁浣雲
    推荐

    古語的書籍需要多看幾個釋本。這本有些註解挺模糊,但是每章導讀都很不錯。做為中國人,有關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應該瞭解清楚,免得天天説糟粕結果在那張冠李戴,天天中庸掛嘴上卻不知中庸到底是啥。個人覺得,如果你愛傳統文化,那麼就認真瞭解它吧,如果你討厭傳統文化,那麽就更應該認真瞭解它。沒嘗過梨子的味道,就不要学別人説短長,想知道什麼味,必須親自嘗。

  • 漫长的告别:THE LONG GOODBYE(英文版)
    Robin
    推荐

    上课的时候听老师说,杨逢彬先生是杨伯峻先生的堂侄,还说杨逢彬先生想在学术上尝试超越杨伯峻先生。这本书虽然挂名杨伯峻,但基本上全部都是杨逢彬先生的观点。我以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为底本,进行比较阅读,虽然有些观点是独出机桎,但仍旧值得推敲推敲吧~

  • 漫长的告别:THE LONG GOODBYE(英文版)
    热忱
    推荐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这本译注大概可以视为杨逢彬《论语新注新译》的一个精简版。 最大的特色是“审句例”,即通过大量句式相同的其他例子,考证推测疑难词句的意思。 虽然电子书中有不少印刷错误,但还是比微信读书中的大多数论语电子书好用多了。

  • 漫长的告别:THE LONG GOODBYE(英文版)
    咔咔爸
    推荐

    我今年42岁,第一次认真通读了一遍《论语》,大概对其整体有了个印象,多认识了几个生僻字,其它的益处却无所得。        家里原有一本于丹讲论语的书,挺大挺厚的,粗略翻看了一遍,即束之高阁。近来颇觉自己言辞匮乏、面目可憎,想是久未读书的缘故,原是想读一下《大学》、《中庸》的,找了本《四书合集》,《论语》打头,但因译注不详,读来云山雾罩,不甚了了,于是又专门搜了这本书,译注还可以,但也不算周全,有的地方一带而过,还是需要自己查资料对照,才能明白。 孔老先生在他那个时代,也不是太受待见,后世却地位日隆,香火鼎盛,我前几年去大理古城,在文庙那也挂了块牌牌,祈求至圣先师提点下吾女,使知之。

  • 漫长的告别:THE LONG GOODBYE(英文版)
    午夜咖啡
    推荐

    以前读了好几个版本的论语,发现注解居然都没有这本电子版的更完整、更准确。早知道直接读这个版本了!

  • 漫长的告别:THE LONG GOODBYE(英文版)
    花旗
    推荐

    也是一家之言,多听多看,多思考,有益吸收,无益过滤,读一本书有一本书的收获。

  • 漫长的告别:THE LONG GOODBYE(英文版)
    Lucky
    推荐

    我不是搞学术研究的,没有那么多咬文嚼的要求,总体读下来理解的还是可以,可以了解论语的主要思想,虽然现在的人没有那么重视了,我到觉得这些东西犹为重要,礼,孝,仁,义,学

  • 漫长的告别:THE LONG GOODBYE(英文版)
    孟磊 ²º²²
    推荐

    在公元前2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创作的《论语》。在现代,背景、环境如此不同,该如何有效学习呢? 在阅读app 上搜索关于《论语》的书,真是汗牛充栋,举不胜举,各种评判批注版本,独爱这版。 《论语》 作  者:[春秋]孔子 注  译:杨伯峻 杨逢彬 导  读:杨柳岸 岳麓书社出版发行 每个篇首,附有导读。篇中语录,有杨伯峻、杨逢彬注译。很好理解当时的情景、背景。全书共20篇,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体会理解:学习、君子、言谈举止、孝、礼,以指导自身。 其中,有我喜欢的句子。 原文 20.3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懂命运,不可能成为君子;不懂得礼,不可能立足社会;说话不得体,没办法了解别人。” ····································································· “命”或“天命”在孔子的思想中是极重要的,欲了解“命”的真切意涵,需要把握一对矛盾,即有限与超越。有限指的是个体的局限性。人的局限性毋庸多言,人人都有体会。寿命有限,生活空间有限,出生在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时代是不由自主的。人又可以一定程度上超出自身的有限性。人不是自然物,人有智慧,能丰富自身,能改造环境。我们不能突破命限,但可以丰满生命的维度;我们不能选择出生的环境、时代,但可以择善而居,也可以改变周围的环境,甚至开辟一个新的时代。孔子对人的有限与超越有着很深的体认,他发现一个人的品德智虑越高,就往往更能正视自己的有限,进而超越自身的有限。 《论语》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这里指的是“有徳者”。 “礼”又是华夏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是道德戒律、行为规范、处世智慧的凝结。 如何“知命”、“知礼”、“知言”“知人”?这里“知”是一种动词,即为学习。唯有学习,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透过现象看清事物的本质,从而能够让自己成熟、让自己变得理性、让自己身心都能获得成长,最终能够更好的工作、生活,更好地处理学习者与国家、社会、周遭的人、事、物,甚至是与自己的关系。 经典书籍,值得二刷,三刷。

  • 漫长的告别:THE LONG GOODBYE(英文版)
    卧云
    推荐

    仰之弥高。 岁不我与。 悲从中来。 - 虽然某些注释译文不恰当,但已是筛选过的微读较好的版本。结合手边中华书局译注本和书友补充看。

  • 漫长的告别:THE LONG GOODBYE(英文版)
    小童
    推荐

    从杨树达的《论语疏证》,到杨伯峻的《论语译注》,再到杨逢彬的《论语新注新译》,杨家三代人注论语,都是很严谨的,不是市场上各种臆解可比的。这本书是杨逢彬《论语新注新译》的普及简化本,删减了大量注解的论证过程,但对一些有争议的部分还是有保留着的。估计是编辑简化的,有一些地方衔接和编排不是很好。书的作者标注也有误,估计是编辑的问题。初学者还是建议读杨伯峻的《论语译注》,这是公认的最佳入门读本。

  • 漫长的告别:THE LONG GOODBYE(英文版)
    小豆豆Athena
    推荐

    首先,向编译这本书的杨氏先生们致敬!三代人注《论语》,成为阐释《论语》的权威。我对他们的注译,95%都认同。最为可贵的是评议时的客观态度,完全由考证推出,不夹带任何偏见,令人感佩之至。 其次,《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没有记录者的任何评论,这是十分可贵的。读者对书中的言行赞同与否,由读者自己裁定,不必把哪个人的话视为百分之百的真理,也不必因为一言不合就全盘否定之。总之,读者把书中言论当成正常人的言论,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就行了。 要注意的是:第一,《论语》体现的是两千多年前的道德观念,其中有些观念与现代社会相悖;第二,书中人物也有情绪和主观偏见,因为他们不是神。如果我们不顾其合理与否而字字蹈之,则违背文明进步矣。正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有超凡的智慧,也有极权的雏形。理解古人的言论,要以孟子那句“尽信书不如无书”为指导。 孔子是伟大的世界主义者,不囿于家国,只求能够体现其人生价值。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是为了培养官员。孔子是个孜孜不倦、广泛学习的典范。 孔子的个人魅力超过他的学说的价值。人们往往因为一个人的个人魅力而追随他的言论,却只有少数人能够把个人魅力和他的主张分开来看,因此人类史上出现了多次人们跟随一个有魅力的人做恶的灾难。如果国学传播者能够剔除孔子思想中的性别歧视、等级观念、不平等的悌、形式主义的孝等弊端,而不是不经过滤地进行宣传,那么孔子思想中的真知灼见就会在年轻人中大受欢迎了! 读经典是为了提升自我,从而推动社会进步;不是为了回归古代,故步自封。自卑的人敏感多忌;自信的人开放包容。研读古代书籍,融入现代文明,减少与世界的隔阂,是我们的责任。

  • 漫长的告别:THE LONG GOODBYE(英文版)
    Redeeming
    推荐

    四十前读《论语》,四十后读《道德经》。 读经学典选对注本很重要,此本佼佼者!

  • 漫长的告别:THE LONG GOODBYE(英文版)
    kjkrgjopl
    推荐

    感觉都是些道德规范,而很多定义并不清楚,后人做注就是为了解释其内涵。我不懂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把写清楚,这难道不是写书的人的责任吗。是故意搞得玄乎其神还是因为客观条件没有字数去写,就不知道。 伏尔泰和黑格尔对论语的看法比较有代表性。黑格尔觉得论语只是些所有民族都有的道德规范。我觉得真的是这样。我真的不觉得有什么神的。而伏尔泰看中孔子的包容性宗教,就是论语是一种半宗教。伏尔泰追求的,是一种包容的基督教,可能就类似于当今的基督教,所以论语吸引了他。但是论语从来只被统治者当做压迫工具,但圣经是不是也是这样,还要再了解。 伏尔泰: Voltaire criticized both the Christian religion, which has supernatural elements, and atheism. His religious viewpoint was tolerant Deism, and he found Confucianism, as a philosophical system, to be its closest equivalent, free from superstition and fanaticism. Voltaire saw Confucius as the ideal Deist and representative of Deism, which he presented as a substitute for revealed religion. The encounter of Confucius provided Voltaire with an opportunity to fundamentally reflect on European civilization and Christianity. 黑格尔: We have conversations between Confucius and his followers in which there is nothing definite further than a commonplace moral put in the form of good, sound doctrine, which may be found as well expressed and better, in every place and amongst every people. Cicero gives us De Officiis, a book of moral teaching more comprehensive and better than all the books of Confucius. He is hence only a man who has a certain amount of practical and worldly wisdom — one with whom there is no speculative philosophy.

  • 漫长的告别:THE LONG GOODBYE(英文版)
    ✨吉祥✨
    推荐

    有些一言难尽,虽然少了连篇累牍的过度解读,节奏上明快一些,但是部分翻译晦涩牵强,机械呆板,因果关系模糊不清。这种词不达意隔靴搔痒的翻译让人看得不太顺畅。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