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起源

人类的起源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人类的起源
    Lucky
    推荐

    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命运无常,兴衰交替。 主人公西门闹含冤被杀,转世为驴、牛、猪、狗和猴,最后又在新世纪投胎出生。在他作为“牲畜”时,任劳任怨,舍己救人,非常关爱“亲人”。 洪泰岳,人民公社领头羊,社会主义“老顽固”。当公社被取消,全员单干,很是气愤,到处上访,闹事。最后因仇恨金龙,携带炸药,与西门金龙同归于尽。 蓝脸,一个单干户,一直不向“恶势力”低头,坚持单干。后来人民公社解散,包产到户,他心里的石头放下了。 西门金龙聪明伶俐,跟随洪泰岳,一路升官,后来做生意发大财。但却因为好色贪财,身败名裂,后被炸死。 西门宝凤,本钟情于常天红,却嫁给了马良才。之后马良才意外身亡,而常天红的妻子——庞抗美,在狱中自杀身亡,儿子蓝开放知道母亲喜欢他,撮合了两人。 蓝解放喜欢互助,但互助却钟情于金龙,在洪泰岳的撮合下,娶了她妹妹合作,婚后两人却过得并不幸福。后来又遇见一生所爱——庞春苗,舍弃县长职位,舍弃家人,与春苗远走高飞。然而造化弄人,春苗被车撞si,而互助又成寡妇,两人情投意合,生活在一块了。 蓝开放,喜欢庞凤凰,可凤凰并不中意他。直到西门欢被人刺死,开放一直关心她,毫不在意她的风流往事,终于感化了她,两人在一起了。然而事与愿违,这个他心心念念的人,竟是她大伯和心爱的女人的妈妈的两人生的(婚外情),悲痛欲绝之下,开枪自杀。 西门欢,两个高中生的孩子,被金龙领养。生活过得奢侈,在亲人面前装好孩子,而在学校和县城,无恶不作,积累不少仇怨,最后被人报复刺死。 来这一生不容易,又有那么多烦恼仇恨,悲伤离别,还想追逐名利,想想都觉得累。做人还是简单点,烦恼全轰走,仇恨难过都忘却,不过于追逐名利,多想开心的事,成为一个幸福的人[耶][耶]

  • 人类的起源
    Amy
    推荐

    莫言对灵魂投身的不同形象真是拿捏的相当到位,该简单描写的地方绝不拖泥带水,我跟随着叙述视角仿佛自己也经历了一遍。生生死死,最后也疲劳了,曾发誓报仇的怨恨,到后面发现其实也没什么了,曾经只是单纯爱或仇恨的人也有各自千面,千般无奈万般苦涩,都是被命运裹挟着的人,直至释然,最后又眨巴眼睛无怨无恨来到人间。 《生死疲劳》的主要内容大概可以如斯概括——半个世纪的农民史,地主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解放一家的故事,从最初的土地改革到50年代的互助合作社到大跃进和“文革”,一直到改革开放后今日中国。这类文学作品,《活着》是,《白鹿原》也是。但《生死疲劳》是“魔幻”现实主义版。 《生死疲劳》的结尾部分,仍若隐若现地有“魔幻现实主义”鼻祖马尔克思《百年孤独》的影子,漫长的家族变迁,近亲男女生出了一个“大头娃娃”,《百年孤独》则生出了一个带尾巴的孩子。 看完这本书,啥都不想,一切放下,精神放松,睡个好觉,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太阳]

  • 人类的起源
    邓加
    推荐

    《生死疲劳》的叙述风格与结尾,自然而然的让我想到了《百年孤独》,魔幻与现实相互冲撞,一个以长着猪尾巴的婴儿结尾,一个以生出大头婴儿蓝千岁剧终。经此一文,莫言成功的继承了他老乡蒲松龄和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风格,代表着他成功的登上了世界魔幻现实主义的高峰。 在《生死疲劳》里,莫言通过“轮回变迁”,展现了一幅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到2000年人和生命之神抗争,和时代之神抗争的悲壮图画。从西门闹到西门驴,从西门驴到西门牛,从西门牛到西门猪,从西门猪到西门狗,从西门狗到西门猴;从蓝金龙到西门金龙,从副县长到身败名裂,从西门屯到开发区,从人民公社到单干户。这是人与生命之神,与时代之神抗争的有力证据。 因为抗争,这一切都在变,时代在变,人也在变,连驴牛猪狗猴都在变,不变的只有蓝脸和他那一亩六分地,那块地犹如大海中的一座孤岛。正如莫言在文中说的:一切来自土地的都将回归土地。蓝脸就如《百年孤独》里的乌尔苏拉,最大的使命就是为家族守护那块回归的土地。 后来,那块土地里顺理成章的埋葬着西门闹和白氏,埋葬着蓝脸、迎春、秋香、王乐云、庞虎,埋葬着西门金龙、合作、春苗、庞抗美,埋葬着西门欢、开放、凤凰。驴埋葬在那里,牛猪狗猴也埋葬在那里,就连西门狗的狗娘也埋葬在那里。 佛说: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那一亩六分地,见证了万物的生死疲劳,也欣然的接纳了交织在生命与时代里的恩恩怨怨、是非对错、权利欲望。

  • 人类的起源
    一蓑烟雨
    推荐

    莫言的文笔,一如既往地颜色,一如既往地乡土,一如既往地嬉笑怒骂。主人公西门闹开篇就被一火炮轰碎了脑袋,转生为驴,而且是自己生前院子里的驴,看到自己的妻妾离散,朋友背叛,一切想像不到的都已发生,真是树倒猢狲散,风水轮流转。在自己以驴的隐蔽身份眼观世间百态后,非但没有化解前世的恩怨,反倒积怨重深,乃至再次转生为牛时,喝了奈何桥头的孟婆汤也无济于事。正如扉页佛语: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而后,随着自己继续转生为猪、狗、猴时候,才看透红尘,化解抑郁,心怀坦荡,重新做人。 前人语:清净无为。百姓常言:知足长乐。少欲无为的道家作派几乎国人尽知,真正做到,寥寥无几。不错,无为无欲可谓活得轻松自在,落落洒脱,但是谁又会去循着遁遁古训呢?无为二字,某种程度上读来,深透一股浓重的没落腐气,在社会情景乃至国际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这句道家古训是否该继续在国人身上发扬继承,值得商榷。 出生就要活着,活着势必要参与人类社会的竞争,以保证自己生存乃至生活的手段和环境。当今之大环境,已不允许我们去无为,尤其青壮年一代,太多的目标太多的必须等待着我们去获取,这似乎已是人生各阶段的必须。而这个过程务必会产生付出、收获、争斗、遗落、攀比、腐化乃至道德沦丧、人格没落。到底是世界改变了我们,还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这是一个二十年来一直混沌着的人生课题。 人生活着,太多的爱,太多的怨,以至人生走下来时,心里的故事真的连孟婆汤都要为之失效的。而如主人公一样,带着上辈子的谜和怨转生之后,重读自己身边的世界时,才发现那些故事仍在继续,仍在和自己的命运息息相关。 倘若真是这般轮回,爱恨何休! 轮回之存在与玄妙,无人能解通,除非自己亲历几次,恐怕才能摸到其中门道。我不想探讨什么人生轮回,对于我,人生长久,甘苦未休,不愿去硬遵古训,也不想把人生过于铺张,唯该做的,就是此生份内之事,多善无恶,避免蹉跎,在安然走过人生旅途之末,以一颗澄澈透明的心灵,去面对可能的未知世界,能有此番造化,也算老来之时的正果吧。 若要无为无欲,非老不可,而年青之时,必要丰富自我。 读书走路,人生豪迈,无论何年,身心自在。

  • 人类的起源
    薰衣草
    推荐

    《生死疲劳》我似乎感觉到有《喧哗与骚动》威廉·福克纳哪种用意识流和浸入式的手法,感觉与那个又有些不同。小说篇幅很长,信息容量大,情节结构复杂,并反映出了时代历史面貌。有很多典型的章回体的叙述方式。书中故事从1950年到2000年,其反应了中国农村近50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作者选用第一人称“我”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的灵魂,为了自己的财富和罪恶,在阴间里为自己喊冤。莫言通过“动物变形记”的手法赋予了那段历史多变的转换过程。并用天马行空、玄幻的想象力与民间的神话结合起来,使财主不断地经历着轮回,一世为驴、一世为牛、一世为猪、一世为狗、一世为猴、一世为人……六次轮回。每次转世都成为一种不同的动物,但是都未离开他的家族,离开那块土地。小说正是通过“它们”的各种各样的视觉效果,准确的隐没在全书的字里行间,作者写出了农民对于那片土地的无比执著的追求和悲创。 使读者阅读起来似乎穿梭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有一种狭义夸张的想象与质朴的现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作者似激情四溢的武侠中的舞剑高手游走于阴阳两界之间。借助于各种动物的眼睛来观察和体味农村的变革。展现了一幅乡村的生存画卷。阐释了农民对那片热土地的种种执念和热爱,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吃苦耐劳,勤劳朴实,执呦倔强,胆小怕事,但又爱认死理的坚韧精神。 这种莫言式的幻想小说,有着夸张的手法,极致的语言比如“沂蒙猪们有的在说着含混不清的梦话,有的在窃窃私语。我看到黑色的刁小三,披着幽蓝、凉爽的月光外套,坐在猪群之花“蝴蝶迷”的栅栏门前,前爪夹着一个椭圆形的、用红色塑料镶着边的小镜子,反射着月光,照进猪舍,一定是照在蝴蝶迷涂脂抹粉的腮帮子上。这小子龇着它那两根漫长的獠牙,脸上挂着愚蠢的笑容,色情的哈拉子,像透明的蚕丝,从它的下巴上流了下来。我感到醋意大发,怒火中烧,耳朵上的血管子蹦跳如爆豆,不由自主地想冲上去与刁小三拼命。但理智之光在暴躁的时刻照亮了我心头”“莫言举瓶相迎。两瓶相碰,响声清脆,碎片纷纷落地。屋中酒气更浓。“滚!”金龙大吼着,“你他妈的滚!”莫言连连倒退。金龙捡起身边的鞋子、螺丝扳手等物对着莫言投掷,并骂:“你这个奸细,小人!滚开,不要让我看到你!”莫言连连躲闪着,嘴里嘟哝着:“疯了,那个没好,这个又疯了!”“高音喇叭的放大,成了声音的灾难,一群正在高空中飞翔的大雁,像石头一样噼里啪啦地掉下来”,“他看到那些贪婪的、疯狂的、惊愕的、痛苦的、狰狞的表情,我听到了那些嘈杂的、凄厉的、狂喜的声音,他嗅到了那些血腥的、酸臭的气味”,“牛鬼蛇神们,就从公社大院里欢天喜地地冲出来”酣畅淋漓地描绘了“文革”社会中激情、暴力与娱乐的错综复杂。因此,对暴力的节日化描写,杜绝了将暴力推诿给单一罪恶源头的简单结论,而是揭示了群众运动中集体性的内在驱力。这部小说故事情节的另一个重点是以“文革”后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为社会背景的。那种集体的驱力同样是驱使社会躁动的隐秘源头。 小说中的所有故事都在上演着生与死的大戏,也都透露出贪欲的内心和向往自由的欲望,希望和欲望不过是一种痴求。 佛说: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这是说,由贪欲而感受到无穷尽的痛苦。这些痛苦,都是由于追求五欲而造种种罪业,使我们在生死苦海中,生生死死,相继不断的奔波,没有停止过。 “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指手划脚的笨拙的伶人,登场片刻,便在无声无息中悄然退下;” 摘:莫言述 小说是手工活儿 ——代新版后记 去年七八月间,我用四十三天的时间,写完了长篇小说《生死疲劳》。媒体报道我用四十三天写了五十五万字,这是误传。准确地说,我是用四十三天写了四十三万字(稿纸字数),版面字数是四十九万。写得不算慢,也可以说很快。当众多批评家批评作家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时,我写得这样快,有些大逆不道。当然我也可以说,虽然写了四十三天,但我积累了四十三年,因为小说中的主人公——那个顽固不化的单干户的原型——推着吱哑作响的木轮车在我们小学校门前的道路上走来走去时,还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初期。用四十三天写出来的长篇,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怪物?这不是我在这里想讨论的问题。我想说的是为什么写得这么快。 为什么写得这样快?因为抛弃了电脑,重新拿起了笔。一种性能在毛笔和钢笔之间的软毛笔。它比钢笔有弹性,又省却了毛笔须不断地吸墨的麻烦,写出的字迹有钢笔的硬朗和毛笔的风度,每支五元,可写八千多字,一部《生死疲劳》用了五十支。与电脑相比,价廉许多。 我不能说电脑不好,因为电脑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便利。电脑使许多梦中的情景变成了现实,电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从一九九五年买了第一台电脑,但放到一九九六年才开始学习使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怀疑自己永远学不会使用电脑,但最终我还是学会了用电脑写作。我的第一台电脑只写了几部中篇小说便报了废,然后我购买了第二台电脑。那是一九九九年春天,15英寸液晶显示屏,奔三,要价二万八千余元,找到朋友说情打折后还二万三千余元。当时我曾经自吹:虽然我玩电脑的水平不高,但我的电脑价钱很高。不久我又买了一台东芝笔记本电脑。我去参加联想集团一个活动,他们又赠我一台电脑。我用电脑写出了《檀香刑》、《四十一炮》、《三十年前的长跑比赛》、《拇指铐》等小说,写出了《霸王别姬》、《我们的荆轲》等剧本,还写了一大堆杂七拉八的散文、随笔。我用电脑收发了无数的邮件,获取了大量信息。我成了一个不习惯用笔的人,但我总是怀念用笔写作的日子。 这次,我终于下定决心抛开了电脑,重新拿起笔面对稿纸,仿佛是一个裁缝扔掉了缝纫机重新拿起了针和线。这仿佛是一个仪式,仿佛是一个与时代对抗的姿态。感觉好极了。又听了笔尖与稿纸摩擦时的声音,又看到了一行行仿佛自动出现在稿纸上的实实在在的文字。不必再去想那些拼音字母,不必再眼花缭乱地去选字,不必再为字库里找不到的字而用别的字代替而遗憾,只想着小说,只想着小说中的人和物,只想着那些连绵不断地出现的句子,不必去想单个的字儿。用电脑写作,只要一关机,我就产生一种怀疑,好像什么也没干,那些文字,好像写在云上。用笔和纸写出来的,就摆在我的桌子上,伸手就可触摸。当我结束一天的工作,放下笔清点稿纸的页数时,那种快感是实实在在的。 我用四十三天写完一部长篇,并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抛弃电脑也不是什么高尚的行为。我用纸笔写作的乐趣,也只是我一己的乐趣。别人用键盘敲击,也许可以得到弹奏钢琴般的乐趣呢。电脑是好东西,用电脑写作是写作方式的进步。用纸笔写作,就像我小说中那个宁死也不加入人民公社的单干户一样,是逆潮流而动,不值得提倡。前几年写《檀香刑》时,我说是一次“大踏步的撤退”。那次“撤退”,并不彻底。这又是一次“撤退”。这次“撤退”得更不彻底。真要彻底应该找一把刀往竹简上刻。再后退一步就往甲骨上刻。再后退就没有文字了,坐在窝棚里望着星月结绳记事。书写的工具,与语言的简繁似乎有一定的关系。有人说,文言文之所以简洁,书写不便是重要原因。用刀子往竹简上刻,多么麻烦,能省一个字,绝不多用一个字。这说法似乎有道理。古人往简上刻字时,有没有快乐的感觉,我不知道。 在当今这个时代,所谓的怀旧,所谓的回归,都很难彻底。怀念简朴生活,回到乡下,盖一栋房子,房顶苫草、墙上糊泥巴,但房间里还是有电视、冰箱、电话、电脑等现代生活设施。用笔写作,还是用电灯照明,还是在夏有空调、冬有暖气的房间里。而且,写完之后,还是请人录入电脑。我修改这部小说也是在电脑上进行的,发往出版社稿子,也是用电子邮件“E”了过去。这种快捷的方便不可阻挡。对我来说,电脑依然是好东西。 我的这行为,只不过是个人的小打小闹。我自己认为用纸笔写作会使小说质量提高,别人尽可以当作梦呓。好作家在状态好时,面对着电脑口述照样可以吐金嗽玉,坏作家在状态不好时,即便是用钻石刀往金板上刻,也刻不出好文章。随笔随笔,诸君一笑置之。 二〇〇六年一月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