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
    梅山先生
    推荐

    金朝算是当时世界第一等强国,建国之初便连灭辽宋两大百年帝国,随后的几十年里压服了南宋、西夏还有高丽,是东亚当之无愧的霸主。但漠北横空出世的大汗铁木真和他所领导的蒙古帝国扫荡了几乎欧亚版图上的全部文明,强如金国也只有被灭亡的下场。 好在金朝不算窝囊,金哀宗完颜守绪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亡国之君”,很多人把金哀宗类比为他后世的晚辈明代的亡国之君崇祯皇帝朱由检,其实金哀宗的水平比朱由检高出了不止一个两个汉献帝。

  •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
    Saga
    推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个朝代的兴起、兴盛、中落、衰败到灭亡,总是惊人的相似,统治者的欲望是烧杀抢掠、饿殍遍野、萧条破败、人非物非的根本原因,最惨仍是无辜的生灵。 本书也更新了自己对于古代战争的概念,知晓围城战的概况,但无论怎样,战争不该作为政治集团的随意手段。

  •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
    文稳稳
    推荐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生民。虽然是通俗历史读物,其写作难度不亚于专业论文。另,作者的文笔顶尖一流。

  •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
    Pendennis🐼
    推荐

    对于南宋的史事,大家往往津津乐道,为钓鱼城、襄阳城中坚守的南宋军民感动不已。而对于同时期北方的金朝,大家所知甚少,往往视其为脸谱化的“金狗”、“野蛮人”、“异族王朝”。事实上,金朝统治中国北方长达百余年,是中国历史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可以说,如果你是北方人,你的祖先很有可能就是大金治下的一分子。 从公元1211年到1234年,金朝在蒙古人的攻击下的逐渐亡国。这段历史之惊心动魄,丝毫不逊于南宋灭亡。可惜以往学界对此着墨不多,青年历史学者周思成的《隳三都》填补了这一空白,谱写了这曲“图存于亡,力尽乃毙”的哀歌。 本书令我印象最深的几个特点在于: 1文笔优美。虽比不上大师手笔,却也全无一般历史作品的通病——行文凝滞、过分严肃。很多场面描绘得非常生动且富有诗意,如书中写到:“所以,1453年君士坦丁堡围攻战中,骑着白马、披着红氅的拜占庭末代皇帝和骑着黑马的奥斯曼土耳其苏丹,隔着城墙遥遥对视的壮观场景,注定不会出现在蔡州城下。”  以围城战为主线记载历史。诚如作者所言,围城战可以被视为中国古代的高科技战争,是双方军事、政治、科技和经济的综合较量。城市与城防,在历史研究中值得更多的关注。 对于大的历史漩涡中挣扎的普通人的关注。在作者笔下,无论是皇帝还是底层庶民,都是你我一样的平凡人,面对历史洪流,唯有“尽人事、听天命”而已。他以苍凉的笔调,还原了生活在金朝疆域内无数的普通个体,在蒙古人掀起的历史巨浪中浮沉、受难或毁灭的体验,把他们从幕后推到台前。试举一例:“有十一个河北人,为了躲避游骑追杀,不得已跳入黄河,历经千辛万苦,游到南边。被巡逻兵丁抓到以后,司法官吏还要判他们死刑。” 掩卷叹息,只想到:“此亦人子也”。

  •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
    leo zhang
    推荐

    2022年读完的第2本让人欲罢不能的书,第一本是《秦制两千年》。五星推荐。

  •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
    阎王爷惹不得
    推荐

    在这本之前还读了《汴京之围》,一个是金灭北宋,一个蒙元灭金,相隔只百年,两部围城史。 但,无论是史料的运用,文字的拿捏,还是史观的阐释,启思的表达,《隳三都》都完胜《汴京之围》。两者的差距,不若天霄与地壤,至少也是玉树和蒹葭。 蒹葭无所谓看不看,但玉树,绝对看一眼赚一眼。

  •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
    Amy(亦清)
    推荐

    叙述围城史这样一个特殊视角来呈现金朝亡国史,金朝疆域内无数的普通个体,在蒙古人掀起的历史巨浪中浮沉、受难或毁灭的体验,城墙以外的远方发生的事件,往往决定着围城的命运。

  •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
    安然
    推荐

    看到论语上孔子隳三都,以为和这本书有关联,还想着更深入了解一二,打开,全然不同,一个是春秋,一个是蒙金,毫无关联,也许,作者用文字将历史相似之处联接吧!      作为理科生,历史从高一后基本沦落,也不喜那些血腥的战争和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一直挺排斥到逃避,2022直面自己,直面历史,从这边大集成开启。

  •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
    渔樵耕读
    推荐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问》        一、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金朝龙兴时,从白山黑水到长江东海,到处都有宋朝人的哀嚎;金朝灭亡时,从中都到开封,再从开封到蔡州,鲜血几乎流满了整片大陆。这个朝代的君主昏庸吗?这个朝代没有善战的勇士吗?实际上,它的末代皇帝完颜守绪并不昏庸,反而励精图治,一心想要收服故土,它的末代将军完颜陈和尚在大厦将倾时,用自己的才智和生命吊起了祖国最后一口气。但命运的车轮滚滚向前,碾压任何试图阻挡其前进的障碍,任你如何天纵奇才也终究只能遗憾自己生不逢时。贝多芬曾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这位音乐天才对命运的怒吼曾激励过无数的人。可理想归理想,现实归现实,拥有丰富想象力的人类在感性上要有征服一切的勇气,但终究脆弱渺小的人类在理性上要谦虚的承认其实自己对命运所能产生的影响微不足道。       二、生灵涂炭未必就离我们很远。      蒙古灭金持续了二十年,在这整整一代人的时间里,原本拥有几千万人口的中原最后只剩下区区几百万。“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场景,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看到此情此景会想些什么呢,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身处现代的我们只能从历史典籍中寻觅蛛丝马迹。中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历经过二十几个朝代,绝大多数朝代的灭亡和兴起往往都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现在很多地区的所谓本地人早就换过一茬又一茬了。我不禁在思考一个国家遇到使其至少锐减三分之二人口灾难的概率有多大,我想历史已经过去告诉我们,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任何人都不能保证当下的和平与宁静能够长久持续,永远不要低估人类的愚蠢和欲望。

  •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
    安迪
    推荐

    本书以详实的笔触展现了13世纪前期蒙古和金国的战争,特别是围绕中都、汴梁和蔡州这三座金国都城的守卫战,籍此揭示了金国是如何因为腐化堕落和内部纷争,在体量远不如自己的蒙古面前进退失措,最终一步一步走向灭亡的过程。 一、中都保卫战 1.   1211年二月,蒙古军队开始进攻金国中都,看似强大的金国军队在中都外围不堪一击,先是不战而退,轻易丢失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的长城防线,接着又在野狐岭大战中惨败。 2.   曾经强大的金军之所以不堪一击,主要原因是两点:一是金国贵族贪图享乐带来的腐化堕落,丧失了之前的战斗力。二是金国内部争权夺利互相内讧消耗了太多国力。 3.蒙古人连续三次围攻中都城,虽然没能攻陷城池,但让金朝遭遇了沉重打击。金宣宗完颜珣商议迁都,并最终迁都汴梁,将中都和大片北方领土拱手让给了蒙古。 二、汴梁保卫战 1.金国迁都汴梁之后,蒙古因为西征,放松了对金国的压力。金国非但没有抓住这个机会积蓄国力,恢复领土,反而忙着和南宋开战,试图从南宋身上抢夺资源。 2.1231年,结束西征后的蒙古三路攻宋,在朝廷的犹豫扯皮当中,金朝丧失了各个击破的战机,在三峰山之战中再次惨败,野战军团全军覆没,汴梁城被围。 3.金国剩余的力量经过16天高强度的战斗,打退了蒙古军的攻城,但由于粮食短缺和瘟疫流行,汴梁城里的人口大量死亡,极大的动摇了金国朝廷的威望和军民的信心。 4.由于无法控制城内军队的哗变,金哀宗完颜守绪决定再次出逃。 三、蔡州保卫战 1.金哀宗带兵“亲征”,在听说金军败绩的情况下扔下士兵自己飞快地逃进了归德城,依靠蒲察官奴等将领的表现击退了追击的蒙古军。 2.蒲察官奴带领忠孝军杀害朝廷官员,试图掌握朝政,但他随后也被金哀宗格杀。随后金哀宗离开归德,进入最后一个都城蔡州。 3.1233年9月,蔡州围城战开始。由于蒙古军的包围,城内缺粮,军民食不果腹,甚至杀人为事,金哀宗却满不在乎,甚至动用军队去给自己捕鱼。 4.南宋军队加入到围攻蔡州的序列当中,1234年正月,蔡州城破,金国灭亡。 在蒙古灭金过程当中,围绕着金国三个都城的围城战就这样落下了帷幕。金国的灭亡,首先是自身堕落,安逸生活的腐化,即便亡国在即,皇帝还要锦衣玉食,丝毫不顾手下已经到了人相食的惨境。其次,在需要同仇敌忾的时刻,金国的内部倾轧却一点都不少,使得国家最后一点点力量在一次次的流血冲突中消磨殆尽,直到被彻底赶出了历史的舞台。

  •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
    E
    推荐

    kindle上好不容易看完了,微信刚上架免费。金朝被蒙古大军追着打了20多年,经历了三个大金皇帝,首都从北京迁到了河南洛阳,南宋小朝廷躲在杭州默默围观每年去给金伯伯送礼上贡,最后一战南宋也派一队人马去攻城和蒙古军队互相竞争抢先攻打。 那时候战争的平民百姓饿死人和人吃人的悲剧再次重演。 说实话,书里没看懂金朝亡国有什么特别的经验总结,每个封建专制统治灭亡的过程都差不多,清朝被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攻城略地也类似这么惨。

  •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
    江峰
    推荐

    周思成,男,1984年生,湖南长沙人,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先后就职于中央编译局、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2021年6月起任清华大学历史学系准聘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蒙元时期的民族史、法制史、军事史和思想。 周思成不愧为北大博士, 青年才俊,独辟蹊径,对蒙古及金朝关系及交战史进行了研究,从围城这个点出发,完成《隳三都:蒙古灭金围城史》这本大众普及类著作,2021已经面试,就备受关注和好评。被《南方周末》评为年度十大好书之一,吴澧老师对本书也给予肯定评价。 看完这本书,再一起想起了百岁老人周有光的名言:“要从要从世界看国家,不要从国家看世界”;以前历史书的基调都是从大宋看大金、西夏、蒙古,很少从对大金西夏角度来整个宋朝和整个中国,大金、西夏以及他们如何抗击蒙古的过程都一笔带过,重点就转到大宋如何繁荣文明,以及如何英勇二悲壮抗击蒙古(元朝);就是到今天,不管是专业学者和普通老百姓,都对大金、西夏、蒙古都兴趣寥寥,好像认为大金、西夏、蒙古都是野蛮人,野蛮人之间的事就不必过问了,这不能不说大宋视角下原民族主义(狭隘民族主义)的局限。其实这段历史也可以这么来写: 唐以后进入五代十国乱世,到赵匡胤陈桥兵变成立大宋后,中国进入一个新三国时代,西夏、大辽、 北宋,三国相对稳定生存了一百多年,之后大金崛起,灭掉大辽,宋朝南迁成为南宋,中国又进入一个三国时代,西夏、大金、南宋,三国又共存了一百多年,之后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诸部落,逐步灭掉了大金、西夏、南宋,中国进入了一个统一的元朝。其实当时的宋朝不能完全代表中国;西夏、大辽、大金后期都逐步被华夏文明(汉儒)同化,尤其是大金,后期几乎就完全及时汉儒文明了。 本书从围城这个独特的角度,来书写蒙金这段波澜惨烈悲壮的战争史,也是别开生面。蒙古的机动能力、围城技巧、不愧为当时第一野战军,三大法宝(机动性、火力和诡计)运用了淋漓尽致。大金王朝军民(女真族+汉族)虽犯了很多错误,但始终拼死抵抗,英勇程度胜于当年北宋抗金。 本书也对大宋联金抗辽、联蒙抗金两段公案进行了评价:其实都好像都没有什么契约精神,虽然北宋联金灭辽,南宋联蒙灭金,最终结果都是灾难性的。不过,不用急于嘲笑古人缺乏历史智慧。不论宋人出不出手,契丹、女真的覆灭都难以挽回。既定的国际秩序突然崩溃,暴起的北方政权动向不明朗,在这种形势下,先参与分赃,追求短期利益的最大化,未尝不是一种相当理性的选择。宋人后来的惨败,根源在于误判自身实力,而这种错误,在国际政治中简直太常见了。 至于金朝一方,既然南下蔡州,不可能不把对宋战略纳入通盘考虑。面对边境蠢蠢欲动的宋人,金哀宗一方面企图以“唇亡齿寒”来劝诱,一方面,却又放不下“甲士三千,纵横江淮”的美梦。 本书一大特色是对战争描写生动极具画面感,激情下不乏理性分析。描写了金哀宗、窝阔台、拖雷、陈和尚一个个鲜明角色,尤其是描写了一代名将速不台(成吉思汗四狗之首,功绩丝毫不逊于凯撒、亚历山大)的高超战争技巧,让人叹为观止。 哪一天能将本书拍成电影的话,咱们的心胸就够广阔了。

  •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
    异朶
    推荐

    没想到80后的作者能带来这么奇妙的阅读体验。在《大秦帝国》里没有看够的围城战,在此书中有了深刻且直观的展现。最迷人的是作者的文笔,在工笔画似的精描细写下,城内城外的个体变得无限生动。如果说“金朝疆域内无数的普通个体,被蒙古人掀起的历史巨浪推到了幕后”,那作者就是将他们带到了台前,带进了我们的视线中。要知道在史书记载里或者在文学家留存的作品中,个体可能只是个名字,个体说的话可能只有寥寥数字,然而作者在如此之多的史料积累下,呈现出的这一段历史可在可读性和节奏感的把握上都很强。2022.02.23

  •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
    簡生
    推荐

    10到13世纪的中国乃至东亚世界,王朝角逐,波澜壮阔,作为一时霸主的大金王朝其兴也勃,其亡也忽。靖康之变后方百年,相同的历史场景又一次上演,只不过比起北宋君臣在汴京之围中的操作,金末君臣的表现虽也不堪,却亮眼的多。郝经《青城行》诗句所述“天兴初年靖康末,国破家亡酷相似。君取他人既如此,今朝亦是寻常事。”在蒙古混一宇内,结束中国自唐末五代以来的分裂,完成“中国”与“天下”真正意义上的一体时,辽、宋、夏、金于王朝末年所反映的种种问题与表现,多有相似者。然古往今来一切功名利禄,富贵权势,一时煊赫如火烈烈者,怠遭丧乱,皆烟消灰灭无余。无常无常,可不勉哉。作者虽出科班,却讲得好故事,引人沉思,本书在普及性著作中当属佼佼者。日来局势变幻,思吾人得生中土,此数十年料无战乱饥馁之忧,苟且性命,平安逸乐,已为大福报,吾又何望焉。

  •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
    大龙哥
    推荐

    书确实是一本好书,作者也确实学识渊博,旁征博引,学贯中西,显示了极高的文学修养和极为宽广的涉猎范围,而且其中蕴含的对生民疾苦的关怀,也是令人动容的。如果我有作者这么高的学识修养,写书的时候也会这样洋洋洒洒。但是掩卷之后,总觉得缺了点儿什么,略微有点儿不满足感。具体是什么东西呢?想来想去,可能还是囿于本书的篇幅,探讨的深度和广度偏浅了一些。具体体现在: 1、金朝的快速崩溃,具体原因是啥?真的是汉化的原因吗?我反复思考,汉化肯定是原因之一,但绝对不会是主要和唯一原因。朱元璋由南往北打,汉人骑兵可以跟蒙古骑兵一较高下,在明初还呈碾压之势,徐达常遇春,包括后来的蓝玉等,都是打得蒙古骑兵抱头鼠窜。到了朱棣之后,也是纵横大漠的,为何也是短短100年时间就发生了土木堡之变?不会是因为明朝的汉人政权汉化太深的缘故吧?我想,战斗力的强弱,关键在于组织的机能是否健全,是否能够做到如臂指使。一个国家以及相应的政权,其实质是一个庞大的组织,这个组织的创始人以及高层的才能,这个组织的凝聚力和指导思想,这个组织的高中低层的配合,是其战力是否强大的关键。一个勃兴的组织,初期由于创始人及元勋的庞大威信和掌控力,以及处在变革期对于利益的打乱和重新分配,或者由于某些信念和信仰的加持,其战斗力是极其强悍的。而任何一个组织一旦形成,就会有自身的利益诉求,套用那句俗话,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就会有利益纠葛,都会臃肿,都会衰败,如果组织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那就会加速衰败。我想,中国历代的治乱循环,在某种程度上是符合组织的这种衰败抛物线的。(王莽代汉以及北宋靖康之耻的骚操作,属于另一个讨论范畴) 2、 蒙古的崛起、金朝的衰败、南宋的苟延残喘,这三国(朝)的互动纠葛,是非常纷繁复杂和精彩的,其中的案例和战例,都有很多值得展开说道的地方,我自己有很多亟待补课的地方,所以开卷的时候私心希望作者能够多多描绘那个时代的全景。但是作者在这方面的着墨确实不多,这不是作者的问题,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理论的点和写作方式,但是我自己确实觉得展开得太少,太过简略。对于隳三都这个主题来说,中都之战、南京(开封)之战、蔡州之围,作者的描写是很精彩的,但是对于这个宏大的主题来说,笔墨太少。每一战双方的战略意图,前期准备,战役过程中智、勇的对抗,包括一些地图的结合等等,这些方面还是少了一些。我期望作者有俯瞰,有远景、中景、近景的笔墨描述,再增加一些历史纵深的延展,总之,这个庞大的主题下面,期望作者一次性把读者喂饱。 历史总是重复的,历史也是相似的,人们能够从历史中得到的教训就是人们不会从历史中得到教训,北宋搞海上之盟,南宋联络蒙古灭金,徽钦二帝如何悲惨,中都陷落之后金朝皇族也是同样的可怕命运,两宋有自己的忠臣义士,金朝也有相应的英雄豪杰。但是,读书或者读史能够让我们明白,当时做的很多决策自有其时代背景,后知之明的后人未必比前人聪明,如果金朝终将灭亡,南宋真的不应该扩大自己的利益吗?孟珙不救张柔,自有他人代替张弘范灭宋。只是漂萍乱世的人们,他们的苦难不应只是一段历史,不应只是史书的几段文字或数字,我们应该时刻记住他们是跟我们一样的人,这也是本书较为打动我的地方。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