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有着相同的基因拷贝,表现型也可能完全不同。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将来的医学会是基于基因检测的私人订制吗?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也会刻入到基因序列中,宗教里“积阴德”/“前生今世”的说法,是否和这个有关联呢? 总之时是刷新认知的一本书。
看完这本书,让我懂得敬畏生命,更加热爱自己这个健康且活力的身躯,亿万的细胞,各种各样的元素在遵守着基因的指令,有序地运作着,比人类社会更伟大。
主要讲基因表达和后天环境对于基因的影响。 无聊的比喻太多,信息密度很低的一本书。
人的生理化学运作是活动似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诸如:运动+饮食与经历都会无时无刻地在影响我们的DNA。 营养学有个基础,那就是大脑+生理+心理三者是交替影响的,所以运动、饮食与经历说的都是这三者的例子。 看完了此书,引发了我的好奇。 肠道菌作为另一个同时存在人体内的一大菌体,又会是如何影像着人体的生化运作呢?
遗传得到的基因并不会百分百决定我们的身体素质、心理状况和生活状态。每个人的习惯、经历也会反作用于基因。如果说基因是一枚定时炸弹,引爆这枚炸弹的有可能是我们自己,而且这枚炸弹还可以遗传下去。很多疾病的引起和治愈也与基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想起“安娜卡列琳娜原则”: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健康人的基因都按部就班,遗传病患者的基因各有各的异常。 可是,知道自己的基因到底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就像圣经里人类的先祖亚当和夏娃偷吃智慧果,意识到生死和荣耻,是更烦恼痛苦还是快乐幸福?都说“智慧是痛苦的”,可我们人类还是孜孜不倦地追求智慧,也许就是这本书中作者所写的反例——无痛症患者:是因为感知到疼痛才能保护自己,才能感知生命,从而获得生存。
基因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不断打开或者关闭。 还有一些现在看不懂以后慢慢来
看了本书至少要做两件事情,第一 基因测序。我已经给家里人都做了。第二 按照基因情况补充合适的维生素。综合维生素补充有可能是自杀。
作者尽量用讲故事的方式向读者阐述着专业的晦涩难懂的知识。 很值得一看,可看了又觉得恐慌。 人生的乐趣也许正因为在于未知,如果一切都能预知,难道就真的能开心幸福过好一生吗?
填补了我空白!记住了豌豆以前应该是耗子,哈哈,那个耗子妓院。
个人觉得,不好看,核心观点就是基因会受到外界的影响以及自身的情绪因素而发生相应改变。
视角还是独特的,作者和现代看相先生差不多。基因遗传远不止我们想象的dna序列那么简单。
最不幸的一点儿幸运是罕见病给基因研究带来了突破性进展。遗传力不仅仅局限于从前代人那里得到的,还包括遗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变。当然,人活着,除了先天之外,后天也被重视起来了。
罕见病例对个体来说是不幸,甚至是灾难,但对群体研究,尤其是基因研究者来说是极其难得的病例,通过对病因与基因对应关系的分析逐步解析人类基因密码,从而造福人类。祝福罕见病患者早日康复!
很有趣生动的一本书,给人读下去的欲望,花了两小时读完,值得推荐,消遣又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