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枷锁

人性的枷锁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人性的枷锁
    深山中的小y
    推荐

    薛定谔:凭薛定谔方程获诺贝尔奖;一只关在暗箱中的猫🐈,一经其问生死,即成著名的薛定谔之猫。如此科学大伽,“为了写这本书,我宁可放下任何尊贵者的荣誉”(自序)试图用通俗读物解答人类的终极问题之一,“生命是什么”?期待……

  • 人性的枷锁
    水石斋
    推荐

    从微观尺度来看,量子既是粒子,又是波;此即是著名的“薛定谔的猫”这一论断的本质:波粒二象性! 当一位知名的物理学家试图像生物学家那样解释和描述“生命是什么”的时候,除了证明现代物理学强大的、经典的普适价值以外,另一方面,也凸显了薛定谔本人才具有的科学野心。生命是熵不断增加的过程,而吸收“负熵”(改版薛定谔采用自由能一说,实际上后来我们知道这是“吉布斯能”。)是维持生命动态平衡的关键所在。量子学说在生命科学阐述中的应用,则为人们孜孜探索的生命之谜打开了一扇大门! 虽然这只是探索宇宙体系奥秘之中的一小步,但是,谁能说得清楚,这不是人类认识生命的一大步? 假如量子的特性就是物质的根本特性之一,那么,量子的特性可否部分解释了生命中存在的某些神秘性质?!量子的不可测来自于无序和混沌,而生命的价值是否也同样源于它的神秘色彩?!在关于“意识”这一章节的讨论中,薛定谔最后总结道:我们可以断言,意识不会被时间摧毁,这已经被现阶段的物理学所证明了。这样的说法似乎又趋入神秘主义的境地!让我感兴趣地是,几乎所有伟大的科学家如牛顿、爱因斯坦等等,在终身追求科学的同时,最后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上帝之手”来结束,是巧合还是必然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这也许就是生命乃至宇宙神秘和伟大之处吧! 生命是什么?也许只有上帝才知道答案!剩下来,我们能做的就是: 感恩生命!敬畏生命!

  • 人性的枷锁
    高小壮
    推荐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莫过于DNA双螺旋结构的揭示,而对此做出最大贡献的三位科学家(沃森,克里克和威尔金斯)都是因为读了一本由生命科学的“门外汉”写的探讨生命意义的书而毅然决然放弃自己的专业,转而与生物结缘的。这位“门外汉”便是大名鼎鼎的物理学家薛定谔,此书则是《生命是什么》,那这本书究竟有何过人之处能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本书为薛定谔两本著作的合集,作者独辟蹊径采用物理学和化学的原理来解释发生在生命世界中的事件,详细探讨了长久困扰人类的两个重大问题:生命和意识。 生命是什么?这个问题由来已久,每一个思考者放眼望去,整个星球上几乎到处都有生命,可是这对于理解生命的含义好像不仅没有帮助,反而增加了我们的迷惑。一块石头与一条小狗的本质区别到底是什么?正如书中所指出生命体就连单细胞生物都包含数以亿计的原子,但非生命的石头也包含数不清的原子,所以数量不是充要条件。生命必须建立在有序之上,杂乱无章是生命毁灭的结果,这个有序还要包括多样性——多样性的物质(元素)和多样性的排列顺序,对于人体而言,一个个细胞都没有自由意识,可是恒河沙数般的细胞组成的大脑却有复杂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是在大量有序性排列基础上涌现出的结果,KK在《失控》中描述人工智能时提出了了“涌现”这个词,KK解释为“事物发现过程中的质变,关键的转折点。”也就是说,智慧可以可以从一群数量足够大的愚钝中涌现,即所谓的“众愚成智”,生命的形成过程必然是一个量变产生质变的涌现过程。 同时,所有生物有一个普遍的需求:食物,或者进行新陈代谢。这其实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只是我们司空见惯不觉得奇怪罢了,试想一下生命新陈代谢时做了什么就明白了,简单来说生命在无休止的重复:摄入和排出。生命没完没了的费尽力气吃东西又排泄掉来进行新陈代谢究竟是为了什么?关于这个问题,有过长久的争论。有人说是为了物质交换,其实,生物体中的氧、氮、硫等任何一个原子与环境中的同类原子都是一样的,那么把它们进行交换又有什么意义呢?后来有人认为能量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生物是为了获取能量。然而,一个成年生命体所含的物质与所含的能量都是基本固定不变的。既然体外一个卡路里与体内一个卡路里的价值是相等的,那么,这样的单纯交换是为了什么呢?所以新陈代谢既不是为了物质也不是为了能量,根据热力学熵增定律,一个生命无时无刻不在增加正熵,不断趋近于熵的最大值,熵越大能量越低,生命则越稳定,慢慢趋近最稳定的状态即死亡。那么,如何才能摆脱死亡,一直保持生命的存在状态?从环境里孜孜不倦地汲取负熵恐怕是唯一的办法了。也就是说,生命体需要不断的进食、排泄来消除活着的时候不得不产生的正熵,这即是生命进行新陈代谢的本质。 意识是什么?普遍认为意识来自大脑,作为唯物主义者,必然承认意识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没有现实作为主体对象,意识和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可是现实世界无疑只有一个,然而看起来有许多不同的有意识的自我,却都是对这同一个世界的认识,那究竟哪个自我的意识是对的?其实,我们周围的真实世界是由无数人的意识重叠领域构成的,世界这个概念本身就产生了它自己。但是我们仍会有诸多疑问:你的世界和我的世界真的是一样的吗?是不是存在一个更为真实的世界,它不同于我们任何一个人通过感官的内部投射而获得的世界?假如真是这样的话,那么世界对于每个人的感知而言是不是一样的呢?……类似的追问无穷无尽。经过无数科学家千百年的探索发现,最后不的不承认一个令人失望的事实:我们都生活在表象的世界里。科学进展已经表明,世界上并没有颜色这种东西,只有不同波长和频率的光波。世界上并没有声音这种东西,只有空气的振动。世界上并没有温度这种东西,只有分子的运动。颜色,声音,温度并不是世界本来的面目,仪器也不过是人类感觉的延伸,那不禁疑问感觉可靠吗?感觉不可靠,人类进化出的的各种触觉都是为了求存,大脑的首要目的也是为了求存而不是求真,所以人类对于光忽略了紫外线、红外线、X射线等,对于声音忽略了次声波、超声波等,对于温度,我们如果没有留意碰到一个非常冷的物体,会在瞬间觉得它很热,甚至手指上有烧灼的感觉。这些都是人类对世界只有片面感觉的表现,因为只有如此才能降低生存成本、节省能量,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减少宝贵的能量消耗对一种生物的存亡至关重要。 生命与意识的问题极其复杂却又必须面对,人类关于意识和生命的追问将永不止步,也许在这条路上没有终极的珠穆朗玛峰可攀登,虽得不到一个一劳永逸的回答,但是人类作为地球上唯一的智能生物和主导生物必然要承担起生命的尊严,生命的尊严即在于思索与追问。 生命不息,思索不止!

  • 人性的枷锁
    如来
    推荐

    在机缘巧合之下,有一系列的特殊化学反应,发生在了一个小的范围内,不断汲取环境中的富商,并将产生的熵排放回环境中,这就相当于在一个小范围内创造了一个稳定的低熵系统,也就是生命的雏形,这样我们就回到了最初的问题,生命是什么? 生命是一个美好的巧合,是宇宙奔向商最大的死寂过程中,为自己创造的观众。

  • 人性的枷锁
    雁鹰💦
    推荐

    在读《给孩子讲量子力学》时,书中李淼博士提到了一本影响过六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奇书,就是这本《生命是什么》,因此我慕名而来。         本书作者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1887年8月12日—1961年1月4日),奥地利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发展了分子生物学。维也纳大学哲学博士。苏黎世大学、柏林大学和格拉茨大学教授。在都柏林高级研究所理论物理学研究组中工作17年。因发展了原子理论,和狄拉克(Paul Dirac)共获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又于1937年荣获马克斯·普朗克奖章。         正如这本书的名字一样,书中作者从涉及生命的一个个问题出发,用当时的科学研究成果进行了解释和探讨。          因为是一本纯科学读物,加之自己的知识储备有限,读起来感觉比较烧脑,读的时候要不断的百度查询,进度十分缓慢,等到一遍读完,感觉云里雾里,书中涉及到的知识点纷杂,一下子失去的对整体的把握。好在看到了书友—高小壮对本书高度提炼的评论,心里才豁然开朗。书友的知识储备和超高理解力着实让人佩服。         等过段时间我还会再看这本书,希望第二遍读时会有更多的收获。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