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枷锁

人性的枷锁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人性的枷锁
    王磊
    推荐

    没法给这本书打分,因为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读这本书的体验:基本没懂。看不懂的原因,糟糕的翻译和排版占10%,薛定谔过于科学不那么通俗的语言占10%,我自己的懵懂愚蠢浅薄无知占80%。其实我还是带着许多问题读这本书的,譬如:意识的物理学基础是什么?神经的传导是如何通过“涌现”的方式变成意识的?“意识到”也是一种会引起波函数坍塌的观测么?人类与其他生命体及非生命体在量子力学角度看有何不同?等等。但读完之后,所有问题都没有得到解答,因为读不懂嘛。我甚至不知道薛定谔到底是以一个什么身份在写这本书,物理学家?生物学家?还是哲学家?又或者这三者在生命问题上本来就是一回事?就好玩那只著名的薛定谔的猫,不就既是一只物理的猫,也是一只生物的猫,还是一只哲学的猫么。

  • 人性的枷锁
    Francis💃🏻🥑
    推荐

    量子力学之父——薛定谔以物理的视角书写生命的奥秘 诺贝尔奖获得者埃尔温·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是20世纪的伟大科学经典之一。它是为门外汉写的通俗作品,然而事实证明它已成为分子生物诞生和随后DNA发现的激励者和推动者。本书把《生命是什么?》和《意识和物质》合为一卷出版,后者也是他写的散文,文中研究了那些自古以来就使哲学家困惑迷离的问题,和这两篇经典著作放在一块的是薛定谔的自传。通过对他一生的回顾和引人入胜的描述,提供了他从事科学著作的背景材料。 作为一个生物专业的本科生,他的观点很独特但我并没有完全读懂,惭愧惭愧🌚 2017年10月29日晴微风。

  • 人性的枷锁
    🐈 🌳 葱 🌙
    推荐

    稀里糊涂听完了,好多地方听不懂不过好多书都提到这本书,还会再看一遍。

  • 人性的枷锁
    海晏
    推荐

    这本书根本没读懂,有盗版嫌疑,多个地方逗号、句号同时出现,举例说有图,看完也没见到图。 最终还是用了3个小时零8分,分三天读完了。原因就一个:突破自己的阅读舒适区,用意志力而非喜好来读一本书。 不时这样做的好处如下: 1、扩大自己的认知局限 仅选择爱读的和好读的书,适合在阅读的初始阶段,目的是培养读书爱好,尽快感受阅读带来的成长和改变。 人都有趋利的本然,好处会带来正反馈,正反馈会带来正向激励,时间久了每天不读点书总觉得缺点啥。这个时候读书就成了刚需,不需要毅力,只是不做就难受而已。 进入到已经有读书习惯的阶段,如果只停留在舒适区会带来问题:读的越多会发现似曾相识的东西越多,会懈怠或自满;只读喜欢的书籍,往往会将人局限在一个领域。 视野决定格局,每拓宽一次,看到的世界会更大。有很多事情,跳出事情本身去看反而更清晰。看不同学科的书籍,就起到开辟诸多新视角的作用。 笑来老师说:从优秀到卓越的最好方法就是多维竞争。以一个行业或领域介入,熟了以后向更多维度拓展是个人职业规划要点,也是读书要点。 个人从心理疗愈和投资理财两个板块介入,开始的书每本读完就践行,遇到问题再复读,张德芬老师、李笑来老师、王宁老师、江恩老师的书每本都读10遍以上,张德芬老师的书更是读了18遍,疗愈了自己,映客分享、微信群分享、写成文章,收获了1千多打赏。 自那以后读书就成了最重要的事。读到第四个年头,而头两年的总读书量不过30本,全都是读、践行、写作、分享,然后再重复。到现在是需要拓展的时候了,时不时读难啃的书就成了阶段必修课。 比如自私的基因、人类简史、物种起源、哲学、历史类等书,虽然读不懂,但总会种下种子,随着知识之间的杂交,会有新发现。 一切都是从无到有。读这类书的心得就一个:秉承完成比完美重要的理念。认真完成,就特有成就感。 2、降低自己对大部头的恐惧 一切都是练习,一切都是积累。学股票投资,啥都不会,随着一天学一点,居然把财报都搞的七七八八了,原来神一样的词汇,现在也信手拈来了。 这一切的开始都是需要突破敢于阅读的局限。读就有收获,只不过分隐性和表性两种。隐性是读完了不知道啥用,但不知道啥用真不等于没用。只是当下用不到,一旦有一天用到会惊奇的感叹—哦!原来你在这里等我! 很多东西都是当前看似没用,但长久来说相当有用。就像刚毕业读了很多销售和管理的书,整体感觉就是一脑袋浆糊,不知道啥用。 直到某一天做办公室主任,发现学的管理用上了;等有一天自己凭借策划能力当上营销总监的时候,没把自己弄成优秀销售员的人,把别人都整成销售精英了; 即使学策划也是因为觉得自己长的太丑不适合和人沟通,选择的策划,策划不赚钱,帮个忙朋友赚12万,我赚3000,一咬牙又选择销售了,直到这个时候策划的能量才发挥价值,我成了那个既懂策划又懂销售的人。 别人卖不掉的房子,到我手里就火;一个人的顾问费超过一个代理团队的佣金也就不奇怪了。 有了这些经历,让我笃信积累必有产出。所以不管有用没用,先学就是。英语、读书、写作、投资,目前为止并没有给我带来直接亮眼的受益,但就是一直做。 想起地产行业的7年磨一剑,中间还学会厨师、卖过阴宅、做过销售、做过策划,走了很多弯路,一朝收获,一年抵七年,就觉得坚守一定值得。 3、制造阅读愉悦 长短相较,难易相成。读过难读的书,在读类似的就觉得不难了,越来越不难离懂就很近了。 所以现在读书就是几本共进,长的一周内读完,很有成就感;短的一天、两天读完,实现年200本的读书量。这样既不纠结于量,也不担心于质。 难读的书我都放在精力最佳的时间读,读完如释重负,这类书不苛求读懂,懂一句就高兴,一句不懂,只字不差读完也高兴。 关键是再读其他书的时候,那一个乐呵,太轻松快乐了,无形中自己制造了读书的快感。 这就是我读这本书的收获。而且一读完就会有类似的书推荐,总能找到一本既好读又好懂的书,返回去再读原来难懂的书,也就慢慢懂了。 这笔记又是我的读书心得。记得斋藤孝的一本书中曾说过:要想写本书,咋也得读1000本书。所以给自己定了1000本书的5-7年阅读目标。 是的,我的读书是有目的的,就是想10年的时候写本书。现在觉得似乎用不了10年,刚读3、4年,就想写了! 加油就是,心跳快的时候就想把2020年计划中加入写本书,淡定的时候就想再等等。 如何读书或许会成为我的第一本书的内容。 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每天写点什么,就是书本身。 又笑醒了,哈哈��

  • 人性的枷锁
    黑萝
    推荐

    生命是广义的、宇宙的万物生灵,生命带来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生命带来物种的意识和智慧,生命赋予人类改造自然创造高科技发展的能力,生命不息,发展不止。

  • 人性的枷锁
    郑同学
    推荐

    大神薛定谔,作为量子物理学家顺带奠定了现代分子生物学基础,而后继的各位大神们通过不断的完善理论,为我们串起并印证各学科对生命和世界的解释,塑造了这个世界的现代性。 那生命是怎么来的? 生命的物质和能量如何相互转换? 又是如何运作滴涅? 这就得说回地球的形成,我们都知道根据大爆炸理论,地球是气体和尘埃组成的云团坍缩而成,然后有了水(不管是自生水还是冰彗星撞击地球带来的水),形成原始大气,米勒实验证实了原始大气通过闪电可以自身形成有机物(而后又有多种实验证明原始大气通过紫外线、γ射线可形成核糖、脱氧核糖、鸟嘌呤等有机分子),这就解决了生命的物质基础。 接下来就是能量转换的解决方式了:科学家发现在海底有一些碱性泉口,我们知道原始海洋由于火山喷发,海水中含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叫做火山酸性水,当碱性泉口喷出到酸性海水中,就会形成H+的浓度差,积蓄大量的H+势能,(这种浓度差或者叫质子梯度)转化成了化学能ATP,我们所熟知的三磷酸腺苷开始为原始生命提供能量。 那原始生命在哪呢,我们刚才说碱性泉口,泉口的表面有海绵状的无数小孔洞,大量的孔洞中偶然的集聚了氨基酸、核糖核酸、嘌呤等有机物,又有ATP为其提供能量,原始生命就此诞生。 小空洞这种天然隔离功能而后被细胞膜代替,RNA的形成为蛋白的合成和自我复制提供了保证,再以后又演化出了DNA这种更稳定精确的负责遗传的结构,至此L.U.C.A( Last Universal Common Ancestor)这个生命完全体作为我们生命之祖开始登上舞台。其实这个过程也是个假说,但却符合生命的公式: 那什么是生命的公式? 生命是一个过程,是物理和化学定律中,物质与能量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能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能量可以互相转化;熵增定律告诉我们能量必会在熵增中寂灭。 而生命就是以攫取各种能量转化为化学能,并用于维持自身有序的过程。因此薛定谔说有机体以负熵为生。 我们的祖先LUCA以海水为溶液,以有机分子为原料,利用质子梯度储存能量。 这一切有什么意义么? 我们来聊聊金刚经的性空吧,LUCA是性空的,它可没有神经系统来传递,更没有大脑来感知存在。它就这么应运而生了,它生可不是为了让你必然出现,世界不会因我而特殊,非要说有什么意义的话,那就是告知世人放低姿态、不要傲慢。 而后便是生物演化史了,从单性繁殖到有性生殖、从厌氧到有氧、从寒武纪大爆发到显生宙五次物种大灭绝,再到哺乳类的繁盛,直至人类的出现。一直被自然选择着,不只是我们无能为力,而是谁也没法有能为力。 氧生物 我们聊生命,其实与氧密不可分,这就主要针对复杂一点的生命体讨论了,因为我们知道生命的创生首先是厌氧的,而后才是有氧生物,这也是寒武纪物种大爆发猜测原因之一。 我们都明白人类依氧气为生,脱离了氧气我们这个个体短时间内就得衰亡,这也是上面我们说生命起源时,最初利用能量的方式是ATP而不是更有效率的有氧呼吸,因为当时地球还没有氧气呢(直到26亿年前,藻类才演化出了光合作用的能力),这就不展开说了。 回来说氧的最终形态就是氧化物,主要途径当然就是释放能量的氧化过程。我们有氧呼吸为了什么,为了释放能量供给机体的生命需求,而且不只是能量转换层面需要氧,在物质层面,组成人体的元素中,氧元素占62%。 我们提到薛定谔的名言:生命以负熵为生。 可生命过程真的可以对立熵增定律一直保持有序状态生存么? 我们都知道这不可能,生命虽然攫取能量来维系其存在度,但也没法违背物理规律,终将衰亡,这又是怎么样一个过程呢?这就是氧化。 先说结论:单个细胞想要持续维持有序稳定的生存活动是做不到的,所以生命只是个过程。 从分子层面来讲,受到复杂因素的影响就非常多。很难保证不出一点差错,就像在热泉口形成最初生命时也同样复杂,自身尚且不能保证有序,更何况受到紫外线、辐射、高温等等外部影响,都会引起分子结构或状态的改变:分子层面常见的就是共价键的断裂,生成叫自由基的分子结构,而断裂的是氧元素的电子的话,我们叫它氧自由基。我们都知道,失了配对电子的氧,有着非常高的化学活性,这就会见谁抢谁的电子,去氧化他们,好形成自身的稳定结构(氧化物)。 我们刚才说氧元素占人体62%的比重,所以自由基据测定95%都是氧自由基。我们做个思想实验,生理状况下细胞内存在的抗氧化物质可以及时清除氧自由基(也就是给他们提供电子使其稳定),使氧自由基的生成和降解处于动态平衡,这就是有序状态;一旦活性氧生成过多或机体抗氧化能力不足,没法及时清除氧自由基,则可能引发氧化应激连锁反应导致细胞死亡。也就是说抗氧化能力强于自由基的生成,细胞才会暂时维持有序的生命过程,但是形成自由基的情况实在是太多了,紫外线啊、辐射啊各种环境因素,甚至精神的紧张和压力也会通过内分泌促使自身形成更多的自由基,正因如此,我们才说生命的消亡也是必然的,生命仍然是遵循热力学第二定律,走向寂灭的。 最终结果虽然绝望,但过程中我们总能人为的减缓这个衰亡的过程,阻止自由基氧化对细胞的危害,通过摄入有效的抗氧化剂来维持生命的有序性:比如VC、VE等,但VC、VE针对的自由基种类又有限;另一种我们熟知的花青素针对种类就比较多,更具广泛性,但也有问题,其中大部分生物类黄酮,自身体量太大,无法通过细胞膜,从而很难对细胞内部自由基的侵害发挥作用,干看着没辙,有效性大打折扣;最终人们发现了一种低聚原花青素(4000多种生物类黄酮的总称),其大小都是分子级别,可以透过细胞膜,在细胞内部清除氧自由基。 目前为止发现最为优秀的天然复合抗氧化剂是以法国西南沿海朗德松松树皮提取物为原料的碧萝芷®,其中除了低聚前花青素成分之外还有多种果酸,如咖啡酸、阿魏酸、没食子酸等,这种天然复合、又超强抗氧化,实属难得。 从生命的诞生到衰亡,我们所说的其实只是个假说,所有的关键问题我们都还没有答案,我们并不恐惧我们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却应时刻敬畏未知的无知。 最后再说一遍,人类的渺小同病毒并无差别,我们的意识也许只是为了协作而进化出来的代偿功能,生命是否必然我们也无从解释,但从智人说出“听说河边有个小姐姐洗澡”的那一刻,好奇心确实点亮了整个生命使之光芒万丈。 致敬薛定谔大神。 (还有一句心里话:真实世界很复杂,刚好复杂到没有态度的程度。你品,你细品。)

  • 人性的枷锁
    S
    推荐

    如果说我是读懂了五分之一那也是挺厉害了 电子书无插图 希望以后能有改善 最近的生活真的让我思考生命是什么 生命终结之后又会是什么 然而 思考是思考 没人能告诉你答案 我们知道的太少了

  • 人性的枷锁
    Yuki
    推荐

    1、扣一星,一是给微信读书的。标点符号过多的错误尚能接受。现在微信读书都能做到书籍里面插视频了,这本书居然没有配图。。。尤其是生物和物理实验部分,可视感减弱,影响阅读,实在淡疼。科普类读物,还是推荐湖南科技出版社的,这个版本一般。 二是因为前六章专业性太强,涉及生物学部分对我这种门外汉而言跟天书没两样,差点弃剧。 2、加一星,给薛定谔。从第七章开始可读性逐渐增加,突变是因为基因分子中的量子跃迁,物质由有序趋向于无序的运动状态,生命以“负熵”为主,意识的物质基础,思想需建立在某种特定规律的实体之上,世界的不可知,我们又如何能认知世界。 3、再加一星给男神康德,没有理由。对,就是这么没有节操,谁让我喜欢他呢。[害羞] 4、以前对薛定谔的了解,就只有那只猫,处于“死-活的叠加状态”。精神和物质是完全不同的观念,而且量子论只对后者有用。只有具有意识能力的精神才可以触动波函数,导致猫的死亡。那时候觉得有点意念的感觉,科学也这么玄乎,那还有啥可相信的?可科学偏偏告诉你的就是对一切都应该抱有怀疑,你所认识的世界很可能就是个假相,尤其是感觉,太不可靠了。 对意识来说,没有曾经和将来,只有包括记忆和期望在内的现在。 5、说说自己一些奇怪的想法:(此节纯属虚构)[捂脸] 有时候会想,如果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体是由一点呈直线向前延伸,把我们的意识当作从这一点开始呈曲线向前蜿蜒,生命体与意识呈纠缠态发展,两者的交点就会产生记忆。我们的记忆就跟曲线的振频有关。 生命体的轨迹是不会改变的永恒直线,变动的是意识的曲线部分。 交点过于稀疏时,我们的记忆是断断续续的。如果意识受到了强烈的刺激,就会引起曲线的剧烈振动,从而与生命直线出现密集的交点,这个时候我们就会产生深刻的记忆,事件就会在脑海中浮现。 一旦意识与生命体两者处于叠加状态,生命体呈粗直线条的话,我们很可能产生病变,分裂或是幻觉,因为分不清是虚幻还是实体。 如果我们从事重复性的劳动时,产生了肌肉记忆,这个时候是惯性,曲线在此刻与生命体平行,这种惯性记忆也就成为了我们的本能。 所以常常想,单就我自己来说,我希望自己的生命图是斗折的多变,还是平滑的波动?这个受什么控制,需要改变什么? 6、如果你开始阅读此书,在前几章中徘徊,建议你读下去,会柳暗花明,顿觉视觉开阔,一本好书值得坚持。

  • 人性的枷锁
    吴家来.GaryWU
    推荐

    五年前就想好好读下这本书,现在才读完。 一个直接的感觉是“不明觉厉”。 我承认我膨胀了,以为短短一本书,理解它没问题,但读完我还是没看明白“生命是什么”,生命到底是什么? 我想五年后再读下这本书。

  • 人性的枷锁
    2088
    推荐

    宇宙有生命吗 六祖慧能到广州法性寺时,恰有风吹幡动, 一僧说:是风在动。 一僧说:是幡在动。 众僧纷纷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一众骇然。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不同源于视角的不同,恰似站在真理的跷跷板两端,一个看见了客观事物,一个看到了内心深处。其实如阴阳一样,二者相伴相生不可分离。 宇宙亦如是。 先把暂时还处于科幻阶段的平行宇宙放在一边,至少我们所在的这个宇宙是唯一的,然而其实这个唯一的宇宙投射在每个人心中的镜像宇宙又是各不相同的。 真理是存在于宇宙间的自然法则,他不因人而改变——万有引力即使叫别的名字,其时空性还是一样的。光速即使不用数字表示,其快慢性也是不变的。所以客观的宇宙是唯物的,每个人心中的宇宙是唯心的。 而且只有这个唯一的宇宙是绝对客观的,每个人心中的镜像宇宙都是相对客观的。 其原因在于人们所认为的客观其实都是基于自己的心理判断,无论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 由于每个人的认知坐标系都不一样,所以即使当我们以为自己谈论的都是同一个东西,其实或许都在自说自话。 开头的这个禅宗典故正是一个觉者的顿悟表现。 那么,宇宙有生命吗[奸笑][奸笑][奸笑]

  • 人性的枷锁
    颜路
    推荐

    生命何为,哲思曼妙 深受叔本华影响并对哲学有深入研究的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埃尔温·薛定谔,能够发现既死又活的「薛定谔的猫」,能够推演出「上帝也掷骰子」的波函数方程,绝非偶然。 薛定谔的这本《生命是什么》写于1944年,不足9万字的小书,至今读来仍是一本石破天惊的宏伟巨作。 一个懂哲学的物理学家,一个跨学科的科学家,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深度,极其惊人。 进化论、熵、时间、意识。这四个东西单独拿出哪一个来探索,都是神妙绝伦的领域。在这本书里,薛定谔试图指出这四者之间的深层次关联,以及它们在本质上的统一之处。 承载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非周期性晶体,揭示生命以摄入有序为生的负熵系统,串联意识和进化的习惯性法则,融合行为与基因、拉马克与达尔文的遗传有向性规律,阐明时空统一性的四维空间理论,暗示时间有先后顺序和因果律存在根源的热力学趋衡的自然倾向,柏拉图、康德、爱因斯坦关于时间理念化和意识的认知,以及观察者与上帝之间的较量——都在这短短9万字里论及。 「除非进行观测,否则一切都不是确定的。」关于波函数坍缩,关于薛定谔的猫所揭示的深刻内涵,关于生死叠加态对逻辑思维与哲学界限的冲击,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作者大量的思想斑痕——而这些东西,代表了目前人类意识所能触达的上限,是人类离上帝最近的一次,是人类可以对时间发起戏谑为数不多的机会,令人鼓舞,令人感动。 我们死后会有来生吗?如果时间的顺序性可以被打乱,如果时间被证明可以倒流,那么「死去之后」这个概念没有一点意义。 客观事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吗?如果观测者本身的感觉一定会影响到观测结果,那么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界限就相当模糊了。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无主无客,无我无物,是为心学。 刻在其墓碑上的波函数方程,被薛定谔这样一个人发现,绝非是偶然的——这和他毕生的哲学思考密切相关。 本书最后,薛定谔指出了关于科学的两个基本事实:(a)感觉是所有的科学知识的基础;(b)这样的科学知识中并没有关于感觉的成分,因此,科学永远无法解释感觉。 书中举的这个例子有助于帮我们理解以上两个基本事实—— 盖仑曾经保存了一个德谟克里特的一个论断,这个论断中包含了对于智慧与感觉来说什么是“真实”的辩论。智慧说:“表面上有甜味,表面上有苦味,表面上有色彩,但实际上只有原子和虚空。”感觉不同意智慧的观点,说:“智慧啊,你真可怜!你这不是在利用我们的论据来反驳我们吗?其实,你的胜利就是你的失败!” 当你的哲学、物理、数学、生物无论哪一层面有所进益的时候,这本书都值得重新回味。不过微信读书在架的那个版本翻译的并不好——而且没有相关配图。好书劣制,着实可惜。 温度,光,波,声,粒子,时间,空间,振动——这是一个多么无情无趣但又温情有趣的世界。 ——埃尔温·薛定谔《生命是什么》书评

  • 人性的枷锁
    YR
    推荐

    对生命的好奇,是探知的源动力。原本是无法理解(也可以说是羡慕吧)那些生机勃勃活着的人,哪里来的蒸腾劲儿。 这本书还是无法解惑生命是什么,因为生命的奇妙远远超过我平凡普通的大脑所理解和想象。 “我们说服自己相信,在高等动物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个特殊的转折点——世界借助意识的光照亮了自己,也使得高等动物有了意识。”因为有了意识,继续保有好奇,继续探知。

  • 人性的枷锁
    Melanie
    推荐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 人性的枷锁
    夏天
    推荐

    作者努力用经典热力学和新兴的量子力学解释生命的本质,给解释生命内在运作机制开拓了一种道路,推动了分子生物学的诞生。 1944年出版的科学读物依旧需要很深的物理学和生物学知识,奈何自己水平有限,只挑了自己稍微看的懂的章节,只希望日后的二刷能多理解点这本巨著吧。

  • 人性的枷锁
    天命玄鸟
    推荐

    每当早晨睁开眼睛,你是否有那么一瞬间的恍惚?每当日复一日的上班下班,你是否对人生有过疑惑?每当午夜梦回,你是否对世界产生过怀疑? 这些问题对于有些人来说是吃饱了撑的,对于有些人则不是。《黑客帝国》中的Neo经常会产生这样的疑惑,而墨菲斯告诉他答案,虽然真相有点残酷。 大学初次看《黑客帝国》的时候,我心中的震撼无以复加:导演怎么会有牛叉的想法?现在想来,只能慨叹自己的无知。 其实佛教很早就提出了这样的思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万物皆空,世间一切都是虚幻,唯有那终极真理(后来变成了成佛)是真实的。 中国的庄子也有过这样的疑惑。有一次他做梦梦见自己是一只蝴蝶,但是醒来发现自己还是庄周。这里他留下了一道难题:生命究竟是真实还是虚幻? 笛卡尔回答说:我思故我在!这句话很有哲理意味,流传甚广。但它只证明了(其实并没有证明,笛卡尔自己说它是一个直观命题)思维与存在的问题,并没有给我们一个可以区分梦境与现实的陀螺。 生命是什么?这是一道终极命题,没有人知道答案。我们可以上九天揽月,入海沟探秘;可以测出人类的基因组序列,可以在分子水平操纵物质;但是我们无法回答这道问题。 哪怕是宣称掌握了这个问题答案——绝对真理的宗教,也只是用种种仪式和理论来平息追寻答案过程中产生的焦虑。木心说: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正是这种不确定性造成了我们与生俱来的焦虑。 让我们暂且放下这个无解的难题,看看另一个相对容易回答的问题。 《黑客帝国》中有几十亿人活在matrix中,那里人人都有鲜嫩多汁的牛肉吃,有舒服体面的工作,有英俊的帅哥和婀娜的美女,总而言之,除了痛苦什么都有;而逃脱出matrix的人只能生活在炽热的地下,吃着像鼻涕一样的稀饭,还要四处躲避乌贼的追杀,每天灰头土脸,总而言之,除了希望什么都没有。要是让你选,你选那一边? 雷根选择了生活在matrix中,哪怕他知道他吃的牛肉喝的红酒并不是真实的,但他依然享受。 只怕大多数人会选择生活在matrix中。追求真相的代价是鲜血甚至生命,而奖赏只是自由。诚然,以前有不自由毋宁死,但我怀疑这种精神已离我们远去。 我做出推测的另一个原因是,真实的生活充满了琐碎、不堪、悲伤、痛苦,人们追寻宗教、探究哲学,无非是想脱离种种苦难,如果有一个地方全都是幸福,人们当然会选择。 回到现实,我们追求生命的真相是为了寻求一种意义、一种确定性。对于有些人来说,自由意志是能得到的最大奖赏。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