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获得了生命的星尘,然后被宇宙赋予了发现自我的使命——而我们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地球在天文學上曾經被認為是獨一無二的,直到天文學家得知,地球只是繞太陽運行的又一顆行星。 然後我們推測太陽是獨一無二的,直到我們得知,夜空中無數恆星其實都是太陽。 然後我們認為我們所在的星系即銀河係是整個已知宇宙,直到我們確定,天空中的無數模糊天體是其他星系,佈滿我們已知宇宙的圖景。
宇宙视角是谦逊的。 宇宙视角是精神上的一一甚至是救赎的——但不是宗教的。 宇宙视角让我们能够以一种思想同时把握宏观和微观。 宇宙视角使我们的头脑对非凡的想法保持开放,但又不至于使我们脑洞太大以至于容易轻信冲击我们被告知的任何事。 宇宙视角使我们睁开眼晴看宇宙,它不是被设计用于抚育生命的慈爱摇篮,而是一个寒冷,孤独、充满危险的地方,迫使我们重新评估所有人对彼此的价值。 宇宙视角表明地球是一颗尘埃。但它是一颗珍贵的尘埃,目前,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 宇宙视角在行星、卫星、恒星和星云的图像中发现着美,同时也扬着塑造它们的物理定律。 宇宙视角使我们的眼界能够超越我们的环境,让我们超越寻找食物、住所和伴侣的原始需求。 宇宙视角提醒我们在没有空气的太空中,旗帜不会飘扬一一这也许是象征着在太空探索中我们不必掺杂进任何狂热的爱国情绪。 宇宙视角不仅包含了我们与地球上所有生命的遗传亲缘关系,而且也珍视我们与在宇宙中任何尚未发现的生命之间的化学亲缘关系,以及我们与宇宙本身的原子亲缘关系。 我们是获得了生命的星尘,然后被宇宙赋予了发现自我的使命——而我们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这本书对于天文学知识只是粗浅的描绘,想要深化可以去看看霍金的《时间简史》。但是本书最后从科学升华到哲学的思考有着启迪明智的作用。
很棒的科普,也很有“人味儿”,一些浪漫的元素和智慧。 同时也还是稍有门槛的,不一定讨大部分人喜欢。
如果正反物质湮灭没有十亿分之一的幸存率,那上帝创造宇宙的时候说完“要有光”……也就只能有光。如果没有大恒星生产重型元素,宇宙中就只能有氢和氦。如果没有后来的一系列“如果”,我们就不会仰望天空。以人类的生存偏见眼光去看,这个大历史的主题应该是幸运—— 我们经历的是动不动就十亿分之一的中奖机会。如果微波背景辐射在今天测不到,如果物理定律和物质在别处跟在我们这里不一样,如果元素光谱没有那么简洁漂亮的性质,我们就不可能理解这个宇宙。所以泰森有句名言: “这个宇宙根本没有义务让你理解。”
好奇,探寻,敬畏。真给人们看的是大道至简的道理,明白了宇宙的,不,没明白其实,这就可以了。人类终将走向宇宙,相信这是我们的梦。
虽然是天体物理学的入门科普,但仍能看到许多专业的知识。宇宙实在太迷人,人类应该抱着谦虚之心去探索自身,和宇宙。
宇宙视角使人类超越那些狭隘的自私的立场,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用宇宙视角看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啊,感觉都不是事啊。下次再烦躁的时候就仰望星空好了。
还可以,没有我想象的好,单纯作为科普觉得有些深奥了. 更喜欢里面的人文主义以及一些浪漫的感想,人类是渺小的,也未必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只是宇宙中元素组成的一种普通的物质
从某种意义上看,宇宙在超维度上的普适和神奇是无法企及的,人类的无知、渺小和局限性远不及旅行者1号的“暗淡蓝点”。我们唯一能做的是通过想象和实践去建立人类和宇宙的联系,而不至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孤独存在。
文采斐然的科普书,科普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观点,就像是和老友的一场聊天。
我喜歡在某個時間仰望夜空,想知道:這一切意味著什麼?它是如何運行的?我在宇宙中處於什麼位置? 這本書允許你問這個宇宙是從哪裡來的這種大問題,並且提供了相當可靠的答案。 《給忙碌者的天體物理學》僅僅12章,就把從宇宙誕生到尋找地外家園這些主題都說清楚了,最後還進一步引發人們對人生和宇宙的哲學思考!
多少人因为想拥抱那更广阔的天空离开家乡,却因为生活的忙碌只顾着低头,忘了仰望。 早高峰的都市地铁装满了疲惫和时间。它是贪婪的。它贪婪地吞噬着人们的热情和精力,不断地将每个人不同长短的时间收入囊中:一两集电视剧的时间,几局游戏的时间,看书的时间,睡回笼觉的时间,几年甚至十几年奋斗的青春……地铁中的人们几乎都找到了消磨或者利用这些必须在地表之下度过的时间的最恰当方式。 无论是以哪种方式来度过这段时间,都毫无疑问地证明了,人们是疲惫而积极的,拥挤不堪的环境无法阻挡人们娱乐,抑或充实自己。但这同时也证明了,人是适应性很强的动物,在这日复一日的地铁生活中,人们是否忘记了,自己离开家乡是为了追求那更广阔的天空? 有些人忘记了忙碌的意义,不知为何的日复一日地忙碌着。有些人记得为何而忙碌,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他们将全部的精力投注进去,其中一部分人成功了,疲惫却满足;一部分人暂未达成目标,疲惫并且失落。 无论目标是否明确,无论成功与否,如今工作生活在都市的人们的确鲜有去仰望天空的了。时间太匆忙,他们必须低着头与时间赛跑,他们必须关注当下,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事,交给科学家好了。 可人们绝非对天空毫无兴趣。一旦有太空题材的电影上映,总是能够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霍金的逝世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这些现象并不是因人们刻意跟风而形成的,那广阔的天空所包含的无穷无尽的未知的事物,蕴含着的神秘和魅力,牢牢地吸引着人们的好奇心。 人们被宇宙所吸引,同时也受益于其中。倘若,你怀着对宇宙的好奇心,继续深入了解天体物理学的知识,你会发现天体物理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更广阔的思维观念——宇宙视角。这种宇宙视角来自科学的前沿,但他并不仅仅是科学家独占的。它属于每一个人。 “人类不是地球的中心,人只不过是存在于地球上的一种生物;地球不是独一无二的,它只是围绕着太阳运行的一颗行星;银河系之外还存在无数的其他星系,甚至我们所处的宇宙之外,很有可能还存在着其他宇宙。” 当你开始用宇宙视角去观察和思考时,你会超越狭隘的偏见,变得更加谦逊。我们总是告诫小孩子:不要以为你是世界的中心。可成年人,国家乃至全人类都曾幼稚的把自己当作宇宙的中心。如果,人类尤其是那些处于领导阶级的人类懂一点天体物理学的知识,那些因种族、民族、国家、宗教、文化冲突,引起的人类之间的相互屠杀也许能够避免。 宇宙视角对整个人类来说意义非凡,对于处于忙碌生活中的我们也必不可少。忙碌的生活也许使我们感到充实,但也常常使我们感到焦虑。宇宙视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我们的焦虑。 当你努力了很久却没有得到想要的成果的时候,你不妨想想,我们目前所看到的璀璨星空,是几亿光年以前的景象。地球与星空的距离那么远,光速再快也要经过那么多年才能抵达我们的眼前。我们与成功的距离要远远小于地球与星空之间的距离。 当你以天赋作为借口而放弃了努力的时候,天体物理学知识告诉你,我们与黑猩猩的智商差距都非常小,所以人与人之间智商的差距微乎其微。你就会思考自己是否努力到可以与人拼天赋的程度。 当你觉得生活缺乏诗意的时候,天体物理学会给你讲一个浪漫的故事:作为碳基生命,我们身上的所有化学元素是由大质量恒星发生剧烈爆炸的火焰中锻造出来的,所以,我们不只是生活在这宇宙之中,宇宙就存在于我们的身体之中。 当你加班到深夜,你不妨仰望一下天空,无论是否能看到星星,你都可以笃定,星空永远与你相伴。也许在银河系的某一个星球上,在宇宙中的另一个星系上,真的有一个小外星人在望着你。他发送了一条通往地球的消息,期待着某一天能得到地球上的朋友的回复。 如果你时刻处于忙碌之中,繁忙的工作压得你透不过气,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系统的学习天体物理的相关知识,这里仍有一条了解宇宙的路,《给忙碌者的天体物理学》,本书作者尼尔·德格拉斯·泰森用短短的六万字和平易近人的语言为人们梳理了整个天体物理学的知识体系。不仅引领你了解宇宙探索史和宇宙学前沿,更让人以一种“宇宙视角”来重新审视世界、认识自己,甚至改变你的三观。你可以在喝咖啡的时候、等公交、航班的时候等任何碎片时间,随时随地打开读上一段:大爆炸、夸克、量子力学、搜寻宜居行星、寻找地外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