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鸟:纪念版(经典译林)

荆棘鸟:纪念版(经典译林)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荆棘鸟:纪念版(经典译林)
    Gorgeous
    推荐

    好多定理和命题的解释感觉不知是译者没弄懂,还是牛顿就那么说的,一定要自己再推倒一遍才能知道在说啥....就这点读起来跟头大吧。但其实第一次读此书的目的,也不过是学习下牛顿的微分思维,总体来说还是达到了预期

  • 荆棘鸟:纪念版(经典译林)
    问书,让天下没有难读的书
    推荐

    全书34.5万字,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定义”,给出了物质的量、时间、空间、向心力等的定义; 第二部分是“公理或运动的定律”,包含著名的运动三定律; 第三部分研究在无阻力的自由空间中物体的运动,以及在阻力给定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流体力学以及波动理论。最后推导出万有引力定律,并由此研究地球的形状,解释海洋的潮汐,探究月球的运动,确定彗星的轨道; 这本书是第一次科学革命的集大成之作,被认为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科学著作,它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和哲学等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 用时80分钟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浏览完,注意,是“浏览”。这书看得人头昏脑涨,虽然看不懂,但阅读过程对于思维的锻炼大有好处。

  • 荆棘鸟:纪念版(经典译林)
    LogE
    推荐

    物体将沿着瞬时运动轨迹的切线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这个量可以是位移对时间的微分,如果是位移对时间的二次微分则无法保证匀速直线运动的方向,需实验证明离开推动力物体确实是沿着轨迹的切线运动。而真空中物体不受力而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则表明位移不能充当这个量,此量必须为矢量,且为位移对时间的导数。 不变的推动力 F 只能是速度矢量和时间标量所决定,具体表现就是速度-时间的斜率! 不变的推动力正比于 物体的质量 m, 正比于 △v/△t 4. 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反作用等值反向,力 F 瞬时作用于物体 m, 推动力的唯一表现为速度 v, mv 即可度量此作用量。推动力不会无故产生和消失,它来源于时空间本身,而时空间本身必须假定是绝对静止的,这样作用于作用物与反作用物的推动力必须保持整体的静止状态。此即为牛顿第三定律。 5. 小结 推动力作用于时空间,作用于时间是冲量,表现为动量守恒,作用于空间,表现为能量,表现为能量守恒。 发现物理既需要数学理论的支持,又需要实验的支持啊! 因为可能有多个模型的理论都符合解释。 有四类运动值得讨论,化曲为直 1. 匀速直线运动 2. 匀加速直线运动 3. 匀速圆周运动 4. 椭圆运动 前两者推出牛顿三大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后两者推出万有引力定律。 6. 论刚体的运动 设想一下真空有一天平,两端的物质质量为 m, m1, 力 F 作用于 m, 产生瞬时速度 v, 向下的力 F 对支撑点有一个向下压的力,支撑点生成反作用力传导到另一边的物体 m1, 产生速度 v1, 因为是转动支点,所以两边物体的角速度一样,根据 v = wr, w 为角速度, r 为物体到支点的半径,v 正比于 r, 因为 mv 为固定量,从而 mr 为一固定量,此为力矩平衡。 7. 思考 哲学 > 各种自然科学(包括物理学) > 数学(纯粹理性)

  • 荆棘鸟:纪念版(经典译林)
    不可居无竹
    推荐

    这翻译非常出戏,开篇第一首哈雷致敬牛顿的诗一股子翻译腔。用中文读起来怎么别扭怎么来。

  • 荆棘鸟:纪念版(经典译林)
    快樂永随
    推荐

    微积分的创始人就是厉害,这不比教科书强多了,形象直观接地气。现在非得讲究一个严密化,结果学生根本就看不懂,对于不从事深入的数学学习的人而言,搞公理化,逻辑化就是自讨苦吃。历史弯路,认识转变不是短短几个月可以超越的。 几何确实有意思,不愧是几何大师。欧几里得,牛顿,庞加莱,一脉相承。笛卡尔,克莱因,黎曼就走到代数里面去了。丧失了几何的直观性。

  • 荆棘鸟:纪念版(经典译林)
    2022
    推荐

    自从有了牛顿这个人后,人类文明就开启了开挂模式!黑暗中的光明使者。

  • 荆棘鸟:纪念版(经典译林)
    抗氧化·清漆
    推荐

    principia2021/8/20拉丁文中译版 关于卷三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我们依靠比耐方程和微积分,勋爵依靠天文学家观测的数据和朴素的几何学。对比两种方法, ①我们偏向数理公式推导,更像是验证,而勋爵完全依靠大量观测数据——寻找规律——代回实际天体现象去验证,是发现的过程,最终把宇宙用一个简洁规律镜像出来。 ②思考越多,计算越少。勋爵的探索过程有点像我们给人工智能喂数据去训练模型,再把模型放到更海量的数据中去检验和修正。不同的是勋爵代表的人类建模过程是可以一步一步呈现出来的,而AI建模过程对人类而言是个black box。此外,算力的发展遵循摩尔定律但也有极限,如果想要进一步突破还是需要基础学科底层逻辑的发展。 ③具体到天体运动,勋爵关注了行星受到的中心天体的引力,主要是SEM(Sun Earth Moon)之间。包括,F向使得天体被保持在自己轨道上;所有的引力都是相互的;越小的越靠近太阳者越致密;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效果相比,各行星之间的相互引力甚小以至可忽略,他们相互的力由相反的吸引而被抵消,但行至远日点时太阳对其影响力削弱,受其他行星影响易出现偏差;受到的引力与其位置离中心天体的距离的平方呈反比,而当距中心天体距离相等时,各行星受到的引力与自身质量呈正比;当一个物体重量不断增加,它会变得像中心天体,而表现出中心天体的特质。勋爵在推导过程中多次用到ds/dt,开普勒第二定律远比我想的重要。此外,各行星参数的测算,E M对潮汐的共同作用,M交点,行星多扁球的定性定量解释,彗星三种慧尾假说的推测,涉猎广泛。可见平时自己学的天体力学都是二三级、N级推论,冰山一角。 ④勋爵不自觉的用类微积分思想解决问题。他提到“曲线的面积可以很近似地求得,假设知道曲线上一些点,可以由此引一条抛物线,这条抛物线的面积与那条要求的曲线面积非常接近”。已经从确定性转向有限预测。 ⑤勋爵认为自然是简单和谐的。对同类的自然效果应尽可能归于相似的原因。物质的性质是所有物种都具有的且不能被增强或减弱的,比如,硬、不可入、可运动、力是维持其状态的原因、可分隔(物理分割or意识区分)。 由此宇宙可被纳入一条定律中,美在简洁和谐。话说也因此有了神兽——拉普拉斯妖。凡是事预则立,不立则废,因果互证,决定论者认为现在的一切是宇宙大爆炸那一刻就决定了的,由此如果一个智者知道当前所有粒子的存在状态和受力,就能预测未来,镜像宇宙。或者如相信混沌宇宙者所说,任何微小的偏差都会影响全局运动轨迹,由此有无数可能,无数个平行宇宙。又或者如微积分所坚持的那样,从确定性转向概率和有限预测,成功不是某次的因缘际会或是天选之子的必然,而是不断增大的可能性。无论如何,种种学说,由勋爵的principia这本书发端,勋爵自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此书问世,他也成了巨人。

  • 荆棘鸟:纪念版(经典译林)
    KaizenLife精益人生
    推荐

    2021年4月读。从2012年开始,我的微信朋友圈从来没换过背景,一直是老徐拍的三一学院那棵牛顿苹果树,九年之后,从《1分钟物理》引起翻开这本书。感慨学习知识,从现象入手,比从课本的公式入手,要有趣的多。

  • 荆棘鸟:纪念版(经典译林)
    沉醉东风
    推荐

    读一部巨著,就要抛开赞誉或批判的偏见,权当认识一位新的朋友,学习一门新的知识。 毋庸置疑,牛顿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牛顿的力学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开启了人类的科学时代;他的微积分,成为分析宇宙的最重要数学工具之一。 神学到哲学的进化。在西方的思想史上,神学、哲学、科学一脉相承。要想了解科学,必须先了解前面的两者。 神学是人类用智的一种方式,神学认为世界的终极就是神灵,而哲学追问的是神灵是如何操纵这个世界的。 毕达哥拉斯的《数论》就是用数来作为万物的本源,所谓“万物皆数”。这种运用思的方式,现在叫数学,其实当时就是哲学的研究方法。或者说数学,其实就是一种哲学语言。 柏拉图承接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精密数论逻辑的系统,提出【理念论】,明确把理念论提出,成为科学思想方式和追究深在本质的重要思路导向。无论是【理念论】还是【本体论】,都是追究终极的一种方式方法;无论是【数论】、【图论】还是【地心宇宙说】,都是用精密数学逻辑来描述世界的一套理论。 它们都暗含着哲学三大内核的精华,为科学的产生的提供充足的养分。牛顿力学正是在吸收了这些养分之后,才绽放出无比华丽的光彩。 牛顿承认终极本源的存在,认为引力会有一个最初的原因。但是,牛顿退了一步,并没有陷入对引力本源的无穷尽的形而上追究,而是默许了引力存在的现实。类似于欧几里得从自己定义的概念和公理出发,得到几何学的全部规律;牛顿定义了质量(惯性的度量)和力,以及一系列运动学基本量。 牛顿认为,既然我们都相信因果律,都相信第一因,那么,我们就把它的存在当做前提。我们无需讨论什么是第一因,也无需讨论为何有第一因,只需讨论第一因产生的结果——那就是物体之间有引力。 正是使用这样的哲学思想,牛顿定义了什么是“力”——只给数学表述,不涉及物体根源和地位。 我在此使用“吸引”一词是广义的,指物体所造成的相互趋近的一切企图,不论这企图来自物体自身的作用,……不论这媒介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我使用“推斥”一词同样是广义的,在本书中我并不想定义这些力的类别或物理属性,而只想研究这些力的量与数学关系…… 这些吸引力是如何实现的,这里我就不研究了。我们说的吸引力可以通过冲击或其他我们不知道的方式来实现。我在这里用这个字眼不过是一般地用它来表示任何一种能使物体彼此趋近的力,而不管其原因何在。不论这原因是由中心物体或者别的尚不曾见过的事物引起。在此我只给出这些力的数学表述,不涉及其物体根源和地位。 牛顿的思想,在哲学上是一个不小的进步,直接奠定之后数百年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叔本华说:“每个人天生就意识到一切哲学真理,把这些真理以抽象的方式带到思想之前则是哲学的工作。”但真理被表述出来,只能是知,知识无法改变意志活动,所以,所谓知识“信则有,不信则无。用知识的眼光看待哲学和科学,再用知识去完善自己而不是去盲目颠覆。 每个人都有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用眼睛看世界是这个样子,用耳朵听世界又是另一个样子,没有什么是万法唯一,甚至是科学。我们所感知的万事万物都是表象,一个人从一幅画里看到喜悦,另一个人看到的可能是厌恶,可见光看到的是一个表象世界,不可见的是另个世界。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