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问:霍金沉思录》是霍金最后的遗作,本书就人们普遍关心的宇宙时空的起源、历史、未来,有没有上帝(大神)存在,人类的过去与未来,地球、太阳、银河系的命运、走向与归宿等相关的10个最基本的重大问题做出了科学的解答与判断。 在看过加来道雄的爱因斯坦的宇宙和超空间两本书后,再来看霍金的书,惊叹20世纪两个最伟大的宇宙学家,也惊奇人类意识能突破身体的局限,自由自在地遨游于广袤的宇宙中。
这是霍金在人世间留下的最后一席话,出版于2018年,原书名Brief Answers to the Big Questions,大问题的简要回答,中文翻译拔高了格调,倒也符合这本书的哲学范儿。比他前面写的《时间简史》,《果壳里的宇宙》都要更通俗科普,即便如此,还是很难真正理解一些硬核物理概念,不过完全不影响跟着霍金享受无边界探索的乐趣。很幸运能和这样一个伟大的充满人文情怀的科学家生活在一个时代,感谢他让星空对我们不再遥不可及。如果物理老师都能像霍金一样深入浅出,会改变多少孩子的发展轨迹呢。 有关人类的十个大问题: 1.上帝存在吗? 这个问题对于非宗教人士会很突兀,但是西方历史上宗教统治的时间远比科学长。霍金认为宇宙是自发的无创生出来的,大爆炸产生了巨大正能量和负能量,正负相加是零。大爆炸之前没有时间,没有时间让一个原因存在,所以没有造物主。如果把上帝当作是自然定律的化身,是另一码事。这个问题上,历史上有太多人前仆后继。奥古斯丁从神学方面解释了上帝创造世界之前都做了啥,还说时间其实是个心里存在。基于我肤浅的理解,霍金和奥古斯丁表面上矛盾的理论,可能是真相在不同理论框架下的投影,而都不是真相本尊。 2.一切如何开始? 回顾了人类文明走到现在,最璀璨的科学进展。宇宙会结束么?宇宙独一无二么?问这种问题的就好像热恋中的情侣。霍金的答案是,果壳里的宇宙。 3.宇宙中存在其他智慧生命吗? 没有定论,只有可能性。外太空可能有其他智慧生命。霍金赞同大刘在三体里的看法,不要轻易回答外星生命!专业分工让个人只能掌握人类知识的一小部分。被改善的人类基因超人让普通人灭绝或者边缘化。如果人类可以设计自己减少自我毁灭的风险,可能会有殖民外星球的可能。但是现在的科技,所有的星球都太远。 4.我们能预测未来吗? yes and no! 原则上,物理定律是允许的,但是人们还算不清楚。 5.黑洞中是什么? 这个问题很烧脑,基本意思就是黑洞很危险,穿越需谨慎。 6.时间旅行可能吗? 广义相对论掰弯了空间,空间和时间密切相关。哥德尔用数学证明了广义相对论允许时间旅行。为什么没有来自未来的访客?当时空被弯曲到可以坐火箭回到过去的时候,这些历史的概率就特别低。M理论说时空应该有11个维度,而不只是我们经历的四个维度。霍金还真的举办了一个邀请未来穿越的人来参加他的聚会,聚会结束后他才发出邀请,结果他失望了。 7.我们能在地球上存活吗? 地球上各种威胁,全球变暖,森林砍伐,人口过多,疾病战争饥荒,动植物毁灭,核武器,小行星再次撞地球... 要走出地球,否则没活路。 8.我们应去太空殖民吗? 必须的。在此感叹一下,这方面走的比较远的是美国,还有迎头赶上的中国。Nasa自从和私人公司合作之后,捷报频传。昨天spacex载人飞船逃生测试成功。这个探索的道路一定是曲折的,不能只有眼前的苟且,还得有火箭和飞船。 9.人工智能会不会超过我们? 霍金担心AI发展会超越缓慢生物进化的我们,短期对我们的影响取决于谁控制它,长期影响取决于它究竟是否能被控制。说到这里,想到图灵测试,想到是否所有的问题都可能被数学解决(答案是no),还想到尼采心心念念的超人。 10.我们如何塑造未来? 宇宙没有边界,人类的努力也不该有边界。霍金提出未来两个选择:探索太空寻找可替代行星;利用人工智能改善现有世界。 最后引用霍金原话,”记住仰望星空,而非注目脚下。尝试理解你所看到的,并追寻宇宙存在的原因。保持好奇心,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总有一些事情你能做到并取得成功。重要的是你不要放弃,释放你的想象力,塑造未来“。
所以记住仰望星空,而非注目脚下。尝试理解你所看到的,并追寻宇宙存在的原因。保持好奇心。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总有一些事情你能做到并取得成功。重要的是你不要放弃。释放你的想象力,塑造未来。
十问告诉我们宇宙的理论知识,更阐释了对生活的态度。虽然斯蒂芬霍金身体被禁锢在一张椅子上,心却拥有整个宇宙。
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好奇心! 生活除了用来被疑问,我不知道还能干什么。 我们的目标不是大海星辰,而是无垠的宇宙!
“记住仰望星空,而非注目脚下。尝试理解你所看到的,并追寻宇宙存在的原因。保持好奇心。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总有一些事情你能做到并取得成功。重要的是你不要放弃。释放你的想象力,塑造未来。”这是霍金在《十问:霍金沉思录》一书的最后向我们提出的忠告和期望,寄托了他作为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宇宙物理学家对整个地球人类的无比热爱和悲悯的情怀。在这本书里,霍金用简洁的语言,分享了他对于人类,对于地球以及对于宇宙的沉思和预言、反映出霍金在他人生的最终阶段的思考,直截了当地对许多“大问题”,发表了自己的重磅评论,展现出缜密的科学思维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仰望星空,而非注目脚下。尝试理解你所看到的,并追寻宇宙存在的原因。保持好奇心。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总有一些事情你能做到并取得成功。重要的是你不要放弃。释放你的想象力,塑造未来。”
最有撞击感的一句是,“宇宙是暴烈的”——是啊,从宇宙视角看来,生活在银河系第三旋臂一颗普通恒星光焰辐射范围内的细小生命,实在太渺小太脆弱。在宇宙的生命变化中,整个人类就是一粒灰吧。永远保持好奇心,释放想象力,每个人都有能够做到的事情。
The fact that we humans who are ourselves mere collections of fundamental particles of nature have been able to come this close to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laws governing us and our universe is a great triumph and I'm happy made a small contribution. I want to share my excitement and enthusiasm about this quest, so remember to look up at the stars and not down at your feet. Try to make sense of what you see and wonder about what makes the universe exist. Be curious. And however difficult life may seem, there is always something you can do and succeed at. It matters that you don't just give up. While there's life, there is hope.
对于外星人感兴趣是从小到大的好奇心,如果用科学家霍金的话来做总结,那么我读书的意义就没有了,这本书陆陆续续读了很多天,我读书的速度特别慢,但是最近每晚睡前,我都会选一个问题章节定时播放,这样我在睡前思想遨游在外太空。 这些问题我可能有一些都没有敢相信过,可是每一个问题我都很好奇,科学家需要用完整的理论依据来验证事实的真相,而我们对于这个观点理解起来都很费心思。 保持自己对未知的好奇与敬畏,未来多一些探索与学习,也许我们这一代人不能够了解的完全,但是人类终会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揭开更多迷惑,活的更加明白!
他的躯体很弱小,他的思维很广阔,他的影响深远,本身他就充满了问题与答案,同时他还能引发我们更深刻的思考以及对答案的探索,伟大的人
本书汇集了大科学家霍金对宇宙世界认识大问题的天问与回答,包括, 例如,“上帝存在吗?一切如何开始?我们能预测未来吗?黑洞中是什么?时间旅行可能吗?我们如何塑造未来?”。如果有人相信宇宙有一个开端,那么显而易见的问题是,“在开端之前发生了什么?在创造世界之前,上帝在做什么?”。当然,“宇宙是否有一个开端的问题是德国哲学家伊曼纽尔·康德极为关注的问题。无论有无开端,他觉得都存在逻辑上的矛盾或二律背反”。 另外,还有像“我们能在地球上存活吗?宇宙中存在其他智慧生命吗?我们应去太空殖民吗?人工智能会不会超过我们?” 。还有“宇宙真的是无限的,还是仅仅非常大?它有一个开端吗?它会持续无限的时间,还是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有限的思想何以理解无限的宇宙?” “时间旅行可能吗?”“人工智能会不会超过我们”? 显然,这些都不是平常人所关系问题,因为现代文化思潮更注重人生视野中那些,像“轰轰烈烈的感情,背后都是苦难和悲剧,而那些细水流长、鸡毛蒜皮,才是幸福本相”等之类日常习俗。并且,如果所有的人都关心上面大问题,世界很快就会停滞不前。因此,读此现代物理科普书,自然会带来一种像从小黑屋走出,发现外面明媚世界令人眼界大开与提升的感觉, 或者说是 相恨见晚感觉。 阳光之下有新鲜事?特别是现实世界如此,人真能够相信“无限的星空一定蕴藏着解决我们生存问题的地方”吗? 当然,历史上从来不缺, 人们一直想要得到的哪些大问题答案,例如,“我们来自哪里?宇宙如何开始?它背后一切的意义和设计是什么?外太空有人吗”?此类仰望星空,思索人生之好奇天问。 似乎本书作者浓缩上述各种天问及试图解答。本书作者认为,“当我们从太空回望地球,我们将人类自身视为一个整体。我们看到了统一,而不是分裂”。显然,此“太空视野观”似乎切实可行,只是不知是否还可以从思维之外太空,例如, 从不同维度会有同样看见? 他认识宇宙三大要素只有物质,能量, 空间。当然,他根据相对论, 严格认为, 宇宙甚至并没有三种成分,它仅有两种成分:能量和空间。奇怪的是, 他没有解释, 为什么宇宙不再可能有更多认识要素?例如,像结构或者信息(logos) ?在黑洞世界, 物质, 能量, 空间及信息都会改变?人类如果能发现在此之外, 所留下之可描述内容, 难道不就是认识宇宙之新要素? 读本书可以发现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不仅仅有作者对天问试图解答,他更喜欢穿插不少其个人轻松休闲的人生八卦, 生活琐事与心路历程。同时他在书中以奇思异想和物理定律穿越宇宙, 引读者到银河系最远处,旅行进入过黑洞,又似乎还能返回到时间的起点 。因此在读书过程中, 似乎常常可以换口气,不被那些沉重专业问题所压住。这正是几乎所有大学问家之重要特点,就像爱因斯坦曾经强调,真正大科学家可以将非常复杂学问解释给普通人听懂。此也不奇怪, 因为只有真能够想通及想明白之人, 才能做到如此。 本书可以成为经典, 也可能是因为是此“沉思录”不断激发后人有更多反思与天问。相信数十年后, 它甚至依然阻挡不了世人深刻反思, 其书中试图回答是答案,是忽悠(此处无负面意义), 还是其它? 周末集中优势精力, 用几乎整天读书时间啃下此大科学家名作,它似乎并没有原来预期那样难啃, 好书!正所谓, 抗D毒, 闹在家, 找闲书, 打哈哈! ------------------------ 下面都是读本书,精华摘要,思想火花: “宇宙大爆炸核心的巨大神秘之处在于,解释不可思议的巨大的、拥有空间和能量的整个宇宙如何能无中生有。其秘密在于我们的宇宙最奇怪的一个事实。物理定律要求存在某种叫作“负能量”的东西”。 ”虽然爱因斯坦的理论统一了时间和空间,但它没有告诉我们太多关于空间本身的信息。有关空间的一些东西似乎是显而易见的,即它一直在不停地延伸出去。我们预料宇宙不会在一堵砖墙处结束,虽然没有逻辑的理由说它为什么不能……”。 “宇宙膨胀的发现是20世纪伟大的智力革命之一。这个发现完全出乎意料,它彻底改变了关于宇宙起源的讨论”。“爱因斯坦强烈反对宇宙由偶然性制约的思想。他的感受可用他的一句名言来概括:“上帝不掷骰子。” “我们可以将生命定义为一个有序的系统,该系统可以维持其对抗无序的倾向,并能复制自身。也就是说,它可以造出类似但独立的有序系统”。 “核战争仍然是最急迫的危险,但还有其他一些危险,例如基因工程病毒的释放,或者温室效应变得不稳定”。 “在实践中,我们预测未来的能力受限于方程的复杂性以及它们通常具有称为混沌的属性这一事实”。另外,“拉普拉斯科学决定论的观点涉及知道粒子于某一瞬间在宇宙中的位置和速度。所以它被海森伯不确定性原理严重破坏。当一个人不能同时准确测量粒子此刻的位置和速度时,怎么能预测未来?不管你有一台多么强大的电脑,如果你把糟糕的数据输入,你就会得到糟糕的预测”。 “制约宇宙的定律是否允许我们准确地预测到将来会有什么发生在我们身上?……“简短的回答既是否定的,也是肯定的。在原则上,定律允许我们预测未来。但在实践中,通常计算都太难了”。“如果信息真的丢失在黑洞中,我们就不能够预言未来‘”。 “黑洞无毛,除了它的质量、电荷和旋转,人们无法从外面说出黑洞内部是什么。这意味着,黑洞必须包含大量对外面世界隐藏的信息。但是能塞到一个空间区域的信息量有个极限。信息需要能量,而根据爱因斯坦著名的方程 E=mc2,能量具有质量……”。……“黑洞的三个可辨识特性是它们的质量、电荷和角动量。” “量子力学意味着整个空间充满了成对的虚的粒子和反粒子,这些粒子和反粒子不断成对出现、分离,然后再次聚集在一起,并相互湮灭。” “随着关于引力和量子力学统一的新发现,已重新唤起人们对信息悖论的可能解决方案的兴趣。这些新近突破的核心是理解时空的对称性。” ……简言之, “如果广义相对论是正确的,能量密度是正的,那么时间旅行是不可能的”。 “相信大脑和电脑连接是未来的交流方式。有两种方法,电极接通头骨和移植物。第一个就像透过磨砂玻璃看不太清楚,第二个更好,但有感染风险。如果我们可以将人脑连接到互联网,它就会将整个维基百科都作为其资源”。 “他奇思妙想来自何处?也许是许多品质的融合:直觉、原创、卓越。爱因斯坦有能力超越表面来揭示底层结构。他对常识毫不畏惧,常识认为事物必然是它们表面的那个样子。他有勇气去追求别人看似荒谬的观念。这给了他自由,让他成为天才,他的时代和任何时代的天才。爱因斯坦具备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想象力”。
我想,人不能白来一趟人间吧,还是应该努力往上爬,站在最顶尖,这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国家,全人类。 既然自己足够聪明,又有绝对忠诚,为什么不是自己来把控局面,这样不用担心别人工作怠慢,缺少善良,为什么要以为那点谦虚就浪费自我价值?应该将利益最大化,把自己当做另一个人一样利用自己,为整个社会做贡献。
发自心底的佩服霍金,患上渐冻症后,没有因为绝望而一蹶不振,霍金曾经说过:很幸运活在这个时代,AI科技的发明,让他不能发出声音说话也能通过电脑表达。 太空,或许在很多人的想象力都是天马行空,但是霍金说过,这是无可避免、全人类都必须坦然面对的问题。我们必须抬头看星空,而不是低着头看手机。 AI人工智能越来越进步,人类也会在有一天被这些有意识的AI所控制。届时,人类就会退化成远古时期,而科技将会操控着人类。 霍金强调人类不能再依靠科技: 【科技应该用来改变世界,而不是改变人类】 这句话是值得大家好好去思考的。 后记篇,霍金的女儿—露西 写的关于父亲的一切,不知道是否只有我一人被感动到了,真的会看哭。
这是一本,哲学与科学的结合升华,每一个曾经仰望过星空的人,都喜欢读的书。 霍金本身的经历,就是一部传奇。 而他的成就,又是另外一部传奇。 向霍金致敬,向他的成就致敬! 人不能只囿于生活的蝇营狗苟,茶余饭后,也让自己的大脑在宇宙中傲游一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