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这位被日本建筑业称作“神様”的安藤忠雄并有幸参观其设计的清水混凝土建筑作品时我是不解的。欺负我读书少?清汤寡水素面朝天的水泥预制板建筑转了几圈都看不出半点美。比起欧洲精雕细琢辉煌宏大的建筑,充其量跟儿时楼下的防空洞一个级别。 认知改观是几年前在马蜂窝网站浏览一位我非常喜欢的美女写的多次日本旅行游记,游记作者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建筑设计师有自己的设计工作室。在她的北海道之行游记中,她写了如何千里迢迢赶往北海道勇払郡占冠村的星野去看【水の教会】,如何苦苦哀求教堂的工作人员在傍晚关门后放他们进去参观教堂内部,又如何为看到 【水の教会】最佳效果在第二天破晓水面如镜的时候再次请教堂为他们破例准入。在她密集的镜头和笔下,昔日那个优雅克制的女人瞬间变成一个狂热的信徒,在虔诚的朝圣...... 被这篇游记震撼后去恶补一些建筑相关的文章重新认知安藤忠雄,才渐渐懂得其作品要从很多角度去看......不仅仅是大面积光影的碰撞, 清水混凝土成品后平滑的触感, 明缝、禅缝和锚固螺栓孔等各种装饰的计算都精确到毫米。 在建筑设计上做减法! 打造出一个如同空白画布一样的建筑,将光和风等自然的要素引入其中,与城市的历史同频,将建筑与不同的价值观相互激荡,在彼此的对话中孕育出真真的创造,用最纯粹的形态去缔造人们心目中的“永恒建筑”,这就是安藤忠雄这本书所要表达的主旨。 安藤忠雄说:限界への挑戦、生で見たい~ 在我有生之年,想看到(对建筑的)极限的挑战---这是这位建筑大师最后的梦。
安藤,一位人格高尚的建筑师,传奇的安藤从一位职业拳击手自学成才为一个建筑设计师并于1995年获得建筑设计最高奖普利兹克奖,该奖项被誉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其代表作品以设计美术馆、博物馆为主,作品领域宽广,这对于一个从未进行过专业训练的设计师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因为过去一直采取顺应自然的生存方式,反而导致了在不经意下对自然进行无限度的侵略这一相当讽刺的结果。滴水穿石的环境破坏,不只是影响大自然,也夺走了人们对心灵依靠的场域所持有的记忆与历史。时间不能倒流,但是我们是否该趁现在,摸索出一条与自然共生的道路呢? Less is more.
任何一種建築,最初是實用的,最後都是藝術的。 好的建築,不僅以外形打動人,還能與人產生靈魂的交流。 如果說音樂是音樂家送給世界的聲音,那建築就是設計師寫給大地的情書。 我覺得可以再去安藤師匠的建築中,用自己豐富的感官, 感受他那種打造建築所具有的另一個意義!
作为一个外行,要写这篇书评,颇为头疼。但是作为一个安藤粉,是一定要写点什么的。 十几年前迷上了室内设计,看了很多这方面的书。一个人的风格真的是与生俱来的。我平时就是一个崇尚自然的人,一向不喜繁复华丽,所以在那些林林总总的书里,我只偏爱这些设计感强,线条简洁的作品。从看室内设计延伸到看建筑,墙里墙外,其实也是一种延续。第一次在书上看到光之教堂的时候,我就被深深震撼了。那种感觉很难表达,但就是确确实实打动了我。还有那些的清水模的建筑,看起来灰灰的不吸人眼球,线条又简单,但光与影的结合,光与风的处理都非常科学,非常适宜。大师的作品,每一件都是艺术品。 我唯一参观过的安藤作品是位于杭州的良渚文化艺术中心,远看就是普普通通的一个大屋顶,可是进去之后,还是震撼、惊喜、感动,无以言表。 引用大师的话,他表示他的建筑思考原点:“建筑的生命和再生。”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我会被一幢建筑物所感动的原因吧。建筑是沉默的,但它是有生命的。只有有生命力,注入了建筑师的信仰与感情的建筑,才拥有感动人心的力量。 这本书处处体现的就是大师的这些理念,虽然对那些专业术语似懂非懂,但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安藤是建筑宗教最忠实的信徒”这句话的含义。
欣赏完安藤大师的作品,听完大师的思路及思考,很享受这种美的创造过程。一个好的建筑师,有时是作家,有时是工程师,是美学家,是医生,社会学家,还要是个梦想家,虽然作品有点过于几何的感觉,还是能感受到大师的温度,感谢给人间增添和创造美好的人们,希望国内也能多产生这样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