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建筑并不是随着完成即停止成长的静止物品,只要社会上的人们持续使用,它就是一种经常变化成长的“生物”
第一次接触建筑领域,安藤忠雄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他提到建筑不仅仅是建筑师个人的意志,还与建造者及使用者有关系。代表全体的实用化和代表建筑师的个性化相互碰撞,诞生出了建筑的多样性。安藤忠雄倡导建筑要能孕育,与场地空间相互融合,居于此的人们在这片领域繁衍生息,创造出包含着建筑的独特文化。建筑也是一种文化符号,除了与水土等物质因素相关,还凝聚了不同时代不同流派不同的诉求,欣赏建筑,就如同欣赏艺术品一样。
很早以前就在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历史建筑”。之后看了不少关于建筑史的书,想要从中寻找一个能够说服自己的理由,始终不得其解。 安藤的这本书给了我不少启示,我开始意识到一直无法解答的这个问题,会不会是问题本生出错了? 书中提到了1910年的鲁斯之家,这是记忆不曾中断的维也纳老城中崭新但又有些突兀的建筑,当时引起了市民们极大的争议;再有当年贝聿铭为卢浮宫扩建的那个玻璃金字塔,那时候遭到巴黎九成市民的反对。这么多的市民都在极力保护着自己的城市,他们可能并不会问自己“为什么要保护历史建筑”。难道这种情绪不应该是发自内心、一触即发的正常反应吗?那我为什么会在这里莫名其妙地问自己一个这么无厘头的问题呢? 这个时候我读到安藤的文字,意识到恰恰是我们市民已经失去了对公共环境和文化的感情,才会对传统建筑的摧毁漠不关心,才会任由钢筋混凝土的高楼横行在自己的城市里。这个问题当初就问反了,有一天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发问变成“我们为什么不保护历史建筑”的时候,或许这个城市里的居民才是正常的。现在我们生病了,生了一种无视回忆,缺乏公共意识的病。个体和城市是分离的,个体和个体也是分离的,大家之间有联系有往来反倒变成一种奢侈的想法。 不知道会不会是我把问题想的太夸张,只是记录下此时此刻的一种情绪。
偶然听到这个名字,不久老友相约去参观良渚文化艺术中心才知道正是出自大师之手,再后来找书来看才知道他本人属于自学建筑,更有戏称没文化的日本鬼才。仔细想来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出来自身努力外主要靠的还是全身心的热爱吧,因为不喜欢自己所在城市的建筑便开始学习建筑并进行改造,仅仅这么一想很多人都做不到的吧!
看完这本书,可以说对建筑多了许多新的认识。了解到建筑不应该是刻板的商品,而是应该具有传承历史文化、考虑个人与整体的关系、结合场域设计具有生命力的建筑,建筑设计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过程,不断思考建筑设计的意义,设计的初衷,能给社会带来什么。
在这本书中,安藤忠雄谈了住宅,群落,广场,商店,城市,摩天大楼,巴黎的几何化,维也纳的修旧如旧,英国和日本的融入自然设计,意大利的利用地势建筑,前卫艺术,工艺美术,机械化生产,包豪斯,场域,区域主义建筑,重建城市,庭院设计,设计师的工作,现代化设计工具···这些话题。对于建筑学了解不深的人来说,广度和深度刚刚好。 我唯一参观过的安藤作品是位于杭州的良渚文化艺术中心(晓书馆),远看就是普普通通的一个大屋顶,可是进去之后,还是震撼、惊喜、感动,无以言表。
被称为“清水混凝土诗人”的安藤忠雄先生,76岁依然在工作,抱着一种不安与兴奋,奔走于世界各地,造访各位设计师的著名建筑,将其所见所闻与他个人的设计理念相结合。 欣赏安藤先生的诸多作品,《光之教堂》、《沃斯堡现代艺术博物馆》、《地中美术馆》、《保利大剧院》、《良渚文化艺术中心》,建筑的内核仍是安藤先生签名式的清水混凝土样式,布满对拉螺栓眼的混凝土表面让人过目难忘,没有任何修饰的素混凝土墙壁演奏着曲曲光与影的旋律。 “一个人真正的幸福并不是待在光明之中。 从远处凝望光明,朝它奋力奔去, 就在那拼命忘我的时间里, 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实。” ——安藤忠雄
灵魂安放于建筑之中 透过建筑望向设计师纯真的理想 世上的再多纷杂繁琐 一层层剥开留下的 是再真挚不过的那颗闪闪发光的梦想 我们的梦想 建筑会说话
赖特曾说过建筑师是时代的哲学家,我认为安藤忠雄就是这样一位时代哲学家。他的建筑作品看似简单,实则充满力量感,他将清水混凝土这一建筑方式发挥到极致,形成了极具个人特色的建筑风格。 他的文字表达了他温柔的一面,拳击手出身的他,并非专业的建筑师,但他却用自己的努力与勇气在建筑界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就像他努力实践自己的梦想一样,他在书里也时常鼓励年轻人,要像他一样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安藤忠雄是我最喜欢的建筑师,喜欢他的建筑干净有力,也喜欢他的文字真诚温暖,毫无疑问他是我们这个时代伟大的建筑师,伟大的哲学家。
建筑师是跟过去人、现代人和未来人打交道的,比起只是玩设计风格的建筑游戏,更应该去思考如何传承、发展过去人们所留下的遗产。古老的记忆与新的世界皆能生气勃勃地共存的空间,才能成为城市真正的财产。
非常棒的书,给人的启发不仅仅是建筑。建筑相当有趣,会多读几遍。
有人说,想读懂安藤忠雄,你要懂绯句,茶道,枯山水,浮世绘,和日本的菊刀精神。
被誉为“清水混凝土诗人”的安藤忠雄如今在日本乃至世界建筑界都算得上大师级人物。耄耋之年,他的最新代表——巴黎证券交易所改建的博物馆2021年刚刚对外开放,融清水混凝土于古老的穹顶之下,这应该算得上他能拿得出手的得意之作了。 而其封神之作,自然是他的教堂系列,其中位于大阪的“光之教堂”,也让他获得了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除此之外,“水之教堂”、“风之教堂”,以及今年落地在中国广东的“诗之教堂”,也都能体现其运用混凝土与光的建筑美学风格。 建筑大师最擅长的莫过于与时空、风土的对话,安藤忠雄虽然早年受教育程度不高,仅凭高中学历和个人悟性、就在建筑界成就非凡的事业。 这本书可以反映安藤忠雄对各类建筑和个人作品的一些背后思考。可以看出,他受到柯布西耶与包豪斯风格的影响很大。他个人也推崇运用清水混凝土和极简刚硬的几何造型实现建筑的风格。 至于大家对他的作品是否喜爱或接受,那就见仁见智了。 但对于宏大的城市建筑,仅仅文字呈现就太过单薄了,且不够直观。 分享一下读这本书的个人经验。在翻开之前,最好能网上提前找找安藤忠雄的视频和代表作。阅读的过程中,他所提到的给予他灵感和启发的一些建筑,提到的人物,以及巴黎、维也纳、西班牙阿尔罕布拉宫等地,如果没机会亲眼所见,也可以找网上的视频图片作为读此书的补充。
拿着打拳打来的奖金游遍世界看建筑的清水混凝土诗人,没错,就是我的男神[哇]
非常喜欢安藤先生的作品✨,疫情过后可以去上海保利剧院打个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