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夫

清道夫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清道夫
    刘国东
    推荐

    生命是什么(53) 生命是什么? 作者说,生命起源就是这三大要素:对抗熵增所需的能量利用、遗传物质的自我复制和细胞膜的个体隔离。不断进化的过程中才出现了多维度的资源协作,既包括空间维度多细胞的功能分工和多个体的社会分工,还有时间维度记忆对历史经验的利用,自我意识、人类智慧也最终诞生。但这些都是在探索生命起源的生物化学原理,对于生命的理解,好像还少了点什么。缺少的一块拼图,恰恰是对生命意义的阐释。生命的存在是为了什么?我们为什么活着? 但说实话,对于这个问题,我参不透。看这本小书的时候,正好在看一部高评分反思二战的德国电视剧《我们的父辈》,更感受了个体生命的无力感。炮火纷飞的年代里,一个个年轻的德国士兵怀着报国情怀冲在侵略前线,在杀害平民和犹太人的时候不是都没有触发自己的罪恶感;在战争后期明知道是一场注定失败注定送命的无意义的战争,却依然有士兵跑向对方的炮火阵,带着悲愤也带着坦然的迈步走向早已注定的人生的终点。即便不是在这样的特殊年代,个体走向死亡的命运其实都是已定。生命到底是什么?如果注定要死亡,我们为什么还要费劲活着呢? 要想参悟生命的意义也许太难了。之前看《自私的基因》,每个生物体都是基因操控的工具。我们本以为有着自我意识,却其实都在无意识下帮助基因完成基因永恒延续的使命目标。读完有点更添忧桑。换一个角度想,生命本身以负熵为生。从混沌无序中来,创造秩序,再重新走向无序的必然性。也许生命的意义就是创造秩序。个体无法永恒,但也许群体可以创造秩序的永恒。至少我们已经创造了华美的历史篇章,一个个曾经存在的生命都奠定了今天的秩序基础。即使生命的进化最终是一部消亡的悲剧,那就去创造一部闪耀着生命光辉的悲剧。别耽误了负熵的好时光~

  • 清道夫
    郑同学
    推荐

    物质、能量、复制是构成地球生命最基本的三个要素,演化的历史经历了将近10亿年,但第一个独立的细胞还没有诞生。 原因是,缺少了能把能量分子和遗传物质包裹起来的结构,也就是细胞膜,王立铭称之为“分离之墙”。一层小小的薄膜勾连出科学家持续300多年的研究历史,这大概是科学探索曲折反复最经典的案例之一了。 接下去的环节,单细胞生物开始走向了复杂化的历程,生命的多细胞形态让地球有了无穷的可能性,因为不同的细胞出现了精细化分工。 演化的方向虽然不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但对我们今天的人类而言,演化史上最匪夷所思的一幕最终上演了,那就是智慧。 从知觉到学习记忆,从合作到语言,直至自我意识。 作为神经科学家的王立铭,在这一部分的叙述中,既有来自神经生物学专业主义的阐释,还透着哲学思辨的光芒。 从生命的起源,到人类对自由意志的追寻,作者的文本写作一气呵成。这也是王立铭作品中最突出的特点,坚持以问题为驱动,层层递进,丝丝入扣,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封闭式的逻辑链条。

  • 清道夫
    潘志强
    推荐

    非常好的科普读物,用很精彩的比喻让非生物专业的人明白了生命的基本构成和演化,最后俩章有点沉重,讨论了意识和自由意志,无论有没有自由意志,我们还是我们。

  • 清道夫
    匠子寻好物.郑云龙
    推荐

    “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小区的保安每天都在问这几个人生的终极问题^_^ 物理学家薛定谔在他的《生命是什么》一书中说到,由热力学第二定律推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熵只会增加,即变得无序。而生命是高度有序的系统,所以生命应以负熵为生,需要能量的摄入来维持稳定而有序的存在。 王立铭教授的这本《生命是什么》就是从生命是需要物质和能量开始说起的…… 如果把生命比作一个辉煌的大厦,那么物质、能量和自我复制就是这个大厦的三大基石。 生命物质中蛋白质是极为重要的,蛋白质最终的功能就决定生物的性状,你是高是矮,你的皮肤是黑是白,头发是黄是黑是由你的蛋白质决定的。 20个氨基酸组成一个蛋白质,而3个碳基对组成一个氨基酸。 当DNA接到命令就会转录为RNA,RNA不仅可以蓄荐信息并且能自我催化生成新的信息,它从细胞核可转到细胞质,把DNA传达的的信息翻译成所需的氨基酸,从而通过氨基酸合成蛋白质。 地球上生物所需要的能量都是来自太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自己所需的能量,动物吃了植物或是其他动物为自己提供能量。我们人体吸收的能量不是一次性消耗掉的而是先蓄藏起来,这个能量的“蓄电池”就是葡萄糖。 葡萄糖分解产生的能量驱动带正电荷的氢离子穿过细胞膜蓄藏起来,细胞内外形成了很高的氢离子浓度差。当人体需要能量时,通过离子浓度差的势能推动一个类似发电机装置的蛋白质机器转动(ATP合成酶),产生“能量货币“ATP”(三磷酸腺苷),ATP再为人体各处所需能量进行按需分配。有了能量,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机器一样运转起来了。 然而,诞生于远古地球的始祖生命,是如何逃开了无可避免的意外事故和难以抗拒的沧桑巨变,绵延不绝一直到今天的?答案就是:自我复制。 生物的自我复制是通过DNA实现的,DNA是基因的载体,它是一个双螺旋的结构,就象一个梯子顺着母指向上握紧挙头的方向向上旋转。“梯子”的两个边分别载有4个碱基(A,C,G,T),“梯子”的每一级台阶就是A和T,C和G固定配对的碱基对。DNA双螺旋通过自我拆解成两边,然后再各自与新的碳基配对组合成一个新的DNA双螺旋,基因实现了自我复制,生命也得到了延续…… 神奇吧?神秘复杂的生命三大基石:能量、物质的自我复制,作者就是以通俗易懂,风趣简练的语言给说清楚的。王立铭应该是国内生物学家中很会写书的科学家。“科谱”的书,重要的是如何把专业复杂的知识写得浅显易懂,这个是本书最值得点赞的地方。 我们知道,我们的身体都是由各种各样的细胞组成的。一开始细胞通过薄薄的一层细胞膜把生命的这三大基石(物质、能量、自我复制)严密的包裹和保护起来,生命活动的规模从纳米级别的分子尺度扩展到微米级别的细胞尺度。在物质和能量的近距离碰撞中,更复杂的生命活动接连涌现,多种多样的单细胞生命也被持续筛选出来。于是更加复杂和神奇的生命体就诞生了,包括后来我们引以为豪主宰了地球的智人。 单细胞为避免被更大的细胞吃掉,于是结合在一起组成了多细胞,为了能具有更高的效率获得更强的生命力,细胞学会了分工。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神经细胞诞生了,于是生命有了感觉、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通过大脑可以学习和记忆,语言的出现使得社交更加广泛,最终形成各种群体和组织,直到后来的家族村落和国家…… 地球在46亿年前出现,生命至今从无到有也经历了三四十亿年,如今的我们虽然已经可以培植新的细胞,创造新的身体器官,甚至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变自己的基因。但是对生命的认识可说还只是广阔海洋中渺小的一滴水。关于生命的奥秘,我们“己知的已知”远比不上“已知的未知”,更比不上“未知的未知”。 但是科学家们对生命的探索从未停止,关于生命,关于智慧,关于我们自己,科学们的使命是:我们必将知道,我们必须知道。

  • 清道夫
    🍀lovely🍀
    推荐

    今早上我吃了块黑巧克力,入口咀嚼时微酸苦涩不觉皱了眉头,下咽的一刻感受到了留在口腔齿间的醇厚浓郁,这个过程让我想起刚看完的《生命是什么》这本书,这本书经朋友力荐,我怀着一种不怎么感兴趣的心情打开,初读前两章,内容虽不至于放弃,但也让我质疑的反问自己,微观的生命科学和宏观的宇宙世界和我有多少关系呢?我是谁?从哪里来?无数哲学家思考过做答过,而这本书带我来到了科学家的实验室,使我看到愈来愈多的光线进来,照亮了头脑中不曾顾及到的一些角落。 人类作为目前地球生命的最智慧者,其实并不是地球最早的生命和最庞大的群体,我们孜孜不倦的探索和追求,已知的只是冰山一角,还有海量的生命信息,我们甚至都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 生命的源头是什么?你听过LUCA吗?这个不一定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现今地球所有生物却都是它的子孙后代,包括所有的动植物,细菌等。地球生命是一座辉煌的大厦,我们知道的DNA、RNA、蛋白质是构建大厦的砖瓦和钢筋混凝土。我们苦苦思索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竟然命题就是错误的,因为神奇的RNA才是生命的初始,它既是鸡又是蛋。这一切生生不息的生命的又是如何越来越壮大,竟是不断的自我复制,以生命自身为样本,不停地制造出和自己相似但又不完全一样的子孙后代。 生物课上讲过的单细胞,远远在这之后才出现,更不要说其他复杂的组合构成,从单细胞到多细胞,到人类,到我们为什么能看见,为什么会说话,为什么有记忆会思考,是本能还是有更广阔的自由意志天地可以去翱翔,你选择吃巧克力味的冰激凌还是香草味的,这一切看着顺理成章的事情,经历了多少时间多少复杂的碰撞和变化,人类在回答的同时又还有多少的细节模糊不清。 在这颗星球上,可能已经有超过50亿个物种诞生、繁盛,然后静悄悄地死去。一切的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似乎在一转眼间又似乎过去了无数个永恒,沧海一粟,蜉蝣天地,于46亿年的地球来说,仿佛间渺小到最渺小。我们是生命的奇妙,智慧的王者,身体里携带着最古老的基因一直走了几十亿年。回望这漫漫长路,竟然如此不可思议和感动,我们是新人类,身体里有却有古老三叶虫的影子,有蚯蚓的影子,有鱼的影子,有恐龙的影子,有黑猩猩和南方古猿的影子……我们所看到、生活着的这个世界,他们也曾经看到过、生活过。我们创造了无上的荣光,建立国家,创造文明,改变地球,飞向宇宙。可是我们并不主宰地球,主宰生命,能正如作者所说,我们无法预测地球还能存在多久,更不知人类这个物种在这颗星球还能存在多久。我们在整个宇宙中微如尘土,却从没有停止过蓬勃的前进,倘若站在地球之外俯瞰,大千世界正有条不紊的呈现着人类的能量,人类存在的每一刻都比本身更优秀,更古老,我们从远古深海的热泉口而来,虽不知美丽的朝霞落日,四季的变化在哪天终会结束,却依然不懈的朝更远的星光而去。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