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新世界(全集)

来自新世界(全集)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来自新世界(全集)
    侯海宾
    推荐

    科学家写的科普书,还是一如既往的看不懂,比科幻小说难懂多了[苦涩]

  • 来自新世界(全集)
    乐子
    推荐

    莫说我文科生,我在豆瓣短评看到工科生也抱怨难读,甚至有个物理系的,也…… 总之大家一起躺平,用森田疗法来鼓励自己好了[捂脸](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当然难读和难读肯定还是不一样的,我整明白的肯定没有人家多(而且豆瓣也有说浅显的orz )。只是体会到什么叫“进一寸有一寸欣喜”了,随便明白点儿那啥……钱德卡塞拉极限都特乐呵(虽然已经忘了[捂脸])。 但仍然,看不懂也真遗憾。一开始不知深浅;后来,但凡“自旋”一词出没,我都心里咯噔:完犊子,又看不懂。(不过看不懂的多了,不差这些233) 最惊讶的是量子和宏观也有关系,巨大的星系都起源于宇宙之初的量子涨落。而且粒子与人的自由意志是一致的(虽然CK那个实验又看不懂……)。不过,我觉得基本粒子有自由意志实在太不可思议了,毕竟它们怎么可能有理性呢?就算不选前定之说,也可以是选随机吧。所以我觉得还是人和基本粒子一样没有自由意志比较合理。 最惊艳的是《二向箔和空间灾变》一章。李淼从水的相变讲到空间的相变,以沸腾气泡的膨胀为喻,讲解空间降维。 《死神永生》中,因为从人的视角来写太阳系降维,感受是压抑和绝望。这里从旁观者视角来看,精妙又震撼。 其中对“无”的气泡的描写,对空间的诠释(空间虽空,却允许物体存在),与《三体1》中“空不是无,空是一种存在”遥相呼应,更添一层美感。 书中还有许多美妙的比喻,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书虽艰深,李淼文笔其实不错。除了比喻,他还可以宏大(“光从银河系一端走到另一端的时候,非洲智人也从非洲走出,一直走到今天”),也会幽默(理论物理有何用?“可以解答你阅读《三体》的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姚海军:高大上也是一种风格)。 可惜电子书的排版实在不中,引用部分没有区分,指数上标凌乱……不过能看,问题不大(?)。 至于本书都讲了什么,借用一下科幻自嘲梗: 遇事不决,量子力学。 解释不通,穿越时空。 篇幅不够,平行宇宙。 不清不楚,致敬克苏鲁。 本书量子力学、穿越时空、平行宇宙都讲到了,还搞得吾辈不清不楚,大概能帮助上述卡文作者……吧。

  • 来自新世界(全集)
    Ashes
    推荐

    霍金有一条关于科普书籍的定律。他说:书中每多增加一个公式,读者就会减少一半。作为同行,李淼博士用自己的实力,将霍金的定律修正为:书中每多增加一个公式,读者就会减少一半,除非这是一本关于《三体》的。 那么,在一位颇具学术声望的物理学家眼中,《三体》里的物理学究竟怎么样呢?李老师直截了当地说了三个字:有硬伤。尽管李老师在书的序言中,一再肯定他对刘慈欣本人及其小说的喜爱,但是李老师在书中对《三体》系列小说讨论,主要还是针对其存在的科学问题。其中包括:黑域的问题,智子的问题,水滴的问题,思想钢印的问题,高维空间的问题,曲率飞行的问题,降维打击的问题,引力波天线的问题,黑暗森林法则的问题等。可以说,《三体》中每一个让人惊叹的想象,在李老师看来,都有问题。以至于刘慈欣当着李老师的面说: 科幻小说不是面对科学家的,也不是面对高端读者群的,更不是写给同一个专业的科学家看的(见于书后附录)。 刘慈欣的这个表态,大概代表了很多国人对于科幻小说的认识。他们,包括科幻作家自己,都把科幻小说定位在了一个,经不起科学家审视的,面向非高端读者的层次上。如果从作者到读者已经达成了这样一个可悲的共识,那么科幻题材可能会涌现出高质量的作品呢? 为什么大家会对科幻小说报以这样的态度呢?我觉得这是因为大家普遍觉得,科学,尤其是专业度极高的现代科学,离我们实在太遥远了。比如在李老师的这本书中主要涉及的两个现代物理学领域: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反直觉,不易理解。相对论主要讨论宇宙尺度的物理现象,而量子力学则聚焦在微观领域。上述领域的知识超出了日常生活的范围,无法通过人类自身的感觉器官去接触和了解,也无法作为经验来传播。科学面临的现状加上舆论和商业对科技的刻意渲染,导致了科学在大众心中愈来愈趋向神秘主义。但是,人的好奇心是需要得到满足的,既然大家谁都不懂什么是真正的科学,那么披上科学的外衣来讲一些通俗的故事,就成了一个不错的生意。讲故事的人和听故事的人彼此心知肚明,谁也不会去深究那件科学的外衣究竟是不是千疮百孔。这大概就是国内科幻小说界的现状。 这时候,《三体》火了,它是顶着科学的名义火的。由于书中夹杂着大量的专业术语和物理概念,有些读者一边喊着头痛烧脑,一边稀里糊涂地把一些无稽之谈认定为了科学事实。帮助这些读者厘清《三体》中科学的部分和幻想的部分大概是李老师动笔写作本书的初衷。但这绝不是专业人士对于科幻作者的“降维打击”,这是为人师者的使命感,也是一位科学家的古道热肠。因为李老师的文字中没有丝毫的讥讽,反而有着科学家与生俱来的天真。李老师写这本书,并不是要告诉读者刘慈欣是错的,他想告诉读者的是,为什么刘慈欣错了。科学家和普通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普通人关心的是结果,科学家关心的原因。我想李老师一定希望他的读者在明白了《三体》中各种物理谬误之后,还能坚定地支持科幻小说的发展。 李老师的文笔是非常不错的。其实,在我的印象中,物理学家们的文笔都非常不错。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用词严谨、语言洗练。他们的文章,在阐述逻辑过程时有种酣畅淋漓的快感,在描述实验现象时又有一种明察秋毫的细致。然而,将科学语言翻译成自然语言是一件及其困难的事情。因为对于无法用生活经验类比的知识,自然语言显得过于苍白无力。面对这样的困难,李淼老师选择了将信息的可靠性放在第一位,不轻易向读者妥协地态度。在某些涉及严格论证的章节之前,他直接建议不感兴趣的读者略过。这样的写作态度,不可避免地带来了阅读的难度。他在《再版序》中说: 好科普的标准……首先,它必须有趣,有趣才能打动人心;……我的这本书没有做到这一点,还请读者谅解。 其实,李老师多虑了。因为不同读者的乐趣是不同的。有些人的乐趣在于放松和享受,也有人的乐趣在于挑战和征服。我相信捧起这本书的读者,都有挑战自我的觉悟。 最后,我特别想提一下李老师是怎么读文学书的。他说: 四年前我开始了小说阅读。在读了很多传统小说之后,我才想起要读科幻。 显然这是一种纯学者的读书态度,在李老师心目中,传统小说是基础课,科幻小说是专业课。尽管他可能对专业课更熟悉,但依然花了很大地力气夯实基础。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不能用传统小说的标准去衡量科幻小说。我很想建议这一观点的支持者们读一读李老师的书,学一学李老师的治学态度。

  • 来自新世界(全集)
    赵祥亦
    推荐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直走在各种学科之前的物理学现在正对精神越来越倾向于肯定;而生命科学则仍旧走在上一个世纪的物理学的路上,现在正试图完全取消精神。

  • 来自新世界(全集)
    Yao
    推荐

    探索神一样的宇宙文明 ——读李淼《三体中的物理学》     写科普作品的科学家首推霍金,其《时间简史》、《果壳中的的宇宙》和《大设计》等书风靡全球,霍金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众介绍广义相对论、黑洞、引力波等概念,使神秘高深的宇宙物理学走出象牙塔,起到了人类新启蒙的作用。霍金生前未获诺贝尔奖,这是科学界的一大遗憾!     中山大学李淼教授作为理论物理学家,研究方向是弦理论,这是物理学最前沿的理论,具有强烈的未来物理学色彩。李淼教授走上霍金式的科普之路,与一个人、一本书有关,这就是刘慈欣和他的科幻小说《三体》。     尽管国内理论物理学研究总体上与世界有差距,但在科幻文学界无疑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因为十多年前中国出现了世界一流的科幻巨著《三体》,该书2015年在美国获得世界科幻小说最高荣誉——雨果奖。李淼写道:“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是迄今在中国出版的影响最大的华语科幻小说。其魅力主要来自作者宏大的想象力、难以预测的情节以及幻想主题。这部小说真正的目的是探索文明与文明之间的关系,文明将如何延续,以及智慧在宇宙中的位置。”这些内容都涉及人类的一些终极问题:宇宙如何发展?宇宙在智慧的影响下如何发展?时空可变吗?文明的归宿是什么?     2019年,根据刘慈欣短篇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公映,迎来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此后大刘和《三体》的粉丝倍增,以年轻人居多,丝毫不亚于那些歌星影星。 有人说李淼写作此书是在蹭《三体》的热度,我并不赞同此种说法。相反,这是真正的科学家写的科普书,难能可贵。     对于《三体》迷而言,本书无疑是一部难得的参考书,我与大多数人都是冲着《三体》来读本书的,他以科学家的眼光,将《三体》中的科幻内容作为引子和起点,以妙趣横生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现代物理学和宇宙学的宏伟图景,揭开了大自然和宇宙的神奇面纱。本书与刘慈欣的《三体》琴瑟和鸣,互为印证,相映成趣,让人再次品尝了一场宇宙学盛宴,进一步激发大家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关注度,因此我们要感谢科学家李淼。     科学家涉足科普领域,就中国而言是一件紧迫而有意义的事情。或许是文理分科的教育环境所致,一些国内的科学家尽管埋头科研,严谨认真,勤奋努力,但总感觉过于专注本领域狭窄的专业,视野不够开阔,也缺少一种超越专业的哲学文化眼界和灵气,因此突破性的成果不多,对此刘慈欣深有感触。     国外许多知名科学家也是科普作家,除霍金之外,我读过格林的《宇宙的琴弦》,彭罗斯的《时空本性》,泰格马克《穿越平行宇宙》、加来道雄的《弦理论》,这些世界级的科学家不仅知识广博,而且文理俱佳,他们的科普作品像一盏盏明灯,点亮了年轻人探索宇宙奥秘的欲望,对于提高全社会科学素养,倡导科学精神,发挥了重要的启蒙作用。遗憾的是,目前国内还缺少这样的科学家,希望李淼教授开时代先河,成为这一领域的拓荒者!     李淼教授是完全有这个潜能的。作为一名物理学家,他因《三体》而涉足科普领域,他在这本书中表现出来的功力,对中国文化的广博知识,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天马行空,汪洋恣肆的胸襟与情怀,加上幽默风趣的语言,与刘慈欣有许多相似之处,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李淼教授说,他计划将他的余生重点投入研究人类是否拥有自由意志这个命题,如果能从现代物理学的角度解开人类自由意志之秘,那将是两千年来一件功德无量之事,期待李淼教授成功!     有人说物理学的尽头是哲学,科学的尽头是神学。保罗·戴维斯在《上帝与新物理学》中写道:“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直走在各种学科之前的物理学现在正对精神越来越倾向于肯定;而生命科学则仍旧走在上一个世纪的物理学的路上,现在正试图完全取消精神。”《三体》中描绘的宇宙和未来世界场景,让人惊叹物质与精神的神奇融合,产生宇宙不可思议的“神一样的文明”,这就是《三体》的魅力所在。     据说霍金有一个关于科普书籍的定律:书中每多增加一个公式,读者就会减少一半。本书虽然公式不多,但确实有不少烧脑的硬核知识,让人似懂非懂,许多人因此中途弃读。从本书末尾越来越少的点评和留言来看,硬着头皮坚持读完本书的人真不多。因此,没有看过科幻小说《三体》、缺乏现代物理学背景或者对宇宙学不感兴趣的读者,建议还是别读本书,以免半途而废。     但是,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被微信读书评为“神作”,那是一定要读甚至可以一读再读的!              (2021年4月1日)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