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试图借人脑平行双系统假说,借助整合一系列他人研究的成果,意图打破意识黑箱。通过本书的阅读,应给予斯滕伯格尝试的肯定。我们需要这种平台的构建,来统一各方研究的成果,最终眏射出箱体内的结构。
🌟🌟🌟🌟🌟 天生眼盲的人能做梦吗?多重人格障碍患者的两个人格怎么会有不同的视力?哈欠为什么会传染?“鬼压床”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战斗机飞行员和心梗患者都会有“神迹”的濒死体验?催眠术是真的吗?书中给出了几乎所有问题的答案。结合具体病例,生动形象的神经学科普读物。如果你有认知、心理学基础,两个学科交叉验证就更有趣了。
本書說是弄清楚腦與神經系統的運作模式和邏輯,就可以改變我們對心理疾病和超自然體驗的看法,也可以讓我們更加瞭解自身的隱秘之處,做出更正確的決策。但是…我就是弄不清楚😵💫
非常好的一本神经学科普读物,对意识和潜意识的部分是我最为喜欢的,通俗易懂,延长了我的认知半径,感兴趣的朋友可尝尝这个鲜
书名“神经的逻辑”听上去可能有些费解,其实原书书名好理解多了。原书书名直译过来就是“非理性行为背后的大脑机制”。这里的“非理性行为”指的是一些用常理无法解释的奇怪行为和现象。埃利泽·斯滕伯格用一套大脑机制破解了这些奇怪行为,包括做梦、催眠、虚构记忆、精神分裂症患者为什么会幻听、人格分裂等等。 一、神经的逻辑是如何构成和运作的? 1、神经的逻辑是怎样构成的 首先,是一个目标:维持自我感 自我感就是指大脑对个人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角色的认知。自我感带给人们“我”这个概念。“自我”是完整而统一的,自我感在“我”和“非我”之间划分了一道界限,让人们明确区分出自己和别人,以及如何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想做的事情。 其次,有两个系统:有意识系统和无意识系统 每一时刻你所专注的事情就会进入有意识系统,被你所意识到,并加以理解和思考。与此同时感官接收的其他信息,全都进入到了无意识系统。但这两个系统接管的信息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而且这两个系统在脑内并没有固定的区域,几乎所有脑区都可以既参与有意识的思维过程,又参与无意识的思维过程。 2、神经的逻辑是怎样运作的? 首先,无意识系统会通过整合感官信息,创造对这个世界完整、统一、连续的解释,这个解释就像在讲一个故事一样。其次,只有在“有意识”的状态下,人类才会体验到自我。有意识系统的作用还在于,当无意识系统创造了一个故事,有意识系统会对故事进行反省和修正,最终让人体会到一个正确的完整的自我。 二、如何用神经的逻辑破解人类的非理性行为? 1、普通人也会有的非理性行为 首先是做梦。 人在睡着时,大脑会自作主张地随机发射电信号,无意识系统就会在接收到的数量众多的信号中理出头绪,将离散的信号碎片拼合起来,形成一段完整的故事,这就是梦。但同时,负责监察和体验自我的有意识系统,在人入睡后会完全静默下来,使得做梦者无法审查梦中的错误,所以梦通常会比较荒诞。 其次是被催眠。 催眠把人从意识清醒状态,导入到了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里,人们会将想象中的事物当做真实的场景。这是因为,催眠可以阻断有意识系统的反省修正功能,这使他无法意识到脑海中画面是是虚假的。随后,被催眠者的无意识系统为了维持自我体验的完整,利用这些画面编造出了一个故事,以使得这些突然插入脑海中的场景变得完整又真实。 第三是虚构记忆。 大脑中,记忆就像一张张快照一样,无意识系统将不同的快照加以整理,串联成一个连贯的故事,这个故事构成了我们有意义的人生。如果记忆的快照之网中被塞入了一张虚假的画面,为了维持个人故事的完整性,人们会努力在记忆库中搜索和那一部分记忆有关的画面,将一些不相关的素材拼凑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故事,由此产生了虚构的记忆。 第四个是用编造故事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超自然现象”,比如“鬼压床”。 “鬼压床”其实就是“睡眠瘫痪”。当你在睡觉时,在某一阶段,控制身体运动的肌肉却处于一种瘫痪的状态。当你醒来时,会经历两个步骤,一是恢复知觉,意识到自己醒了,二是恢复对肌肉的控制。一般来说,这两个步骤是同时进行的,可有时,肌肉控制也可能出现延迟。这就会导致人在意识清醒后的几分钟里完全动弹不得,且感到身边有异物。在这种情况下,大脑虚构了故事,来解释这种感觉。 2、患有特殊疾病的人身上的非理性行为 首先是先天盲人可以看见。 无意识系统会综合视觉、嗅觉、听觉、味觉以及触觉这五组知觉,将其转化为有意义的人生体验。这样多感官的协作创造了一个后备系统,也就是说,当某一种感官出现故障时,就可以由别的感官补偿。所以有时候盲人所说的“看”,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看,而是大脑为失明者整合出来的视觉化版本。 第二是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患者幻听的声音,其实是他们自己喉部肌肉活动发出的,只不过音量太小,别人听不到。同时,因为“推测放电”系统出现故障,患者不知道这是他自己的声音,这时无意识系统为维持自己完整的人生体验,就会为此找一个合理的解释,虚构一个故事。 第三个是人格分裂。 在人格分裂时,脑为了保护自我,反而拆散了自我。当人遭受重大创伤时,统一的自我太过危险,为了保护自我,脑只能通过隔绝危险自我的方式,来拆散自我,这就导致了人格分裂。利用心理学中催眠的方法,可以让人将意识从这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打破隔离屏障,引出不同的人格,使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沟通,治疗这一疾病。 以上就是本书的主要内容。但是,作者这套维持自我感的大脑机制,神经科学界是颇有争议的。因为这一概念有一定的主观性,对于崇尚客观的自然科学来说,它很难进行研究设计。但作者认为,这样的研究是构建了一个统一的逻辑框架,使各个看似毫不相关的案例连在一起,它是一座引导我们继续探索的平台。 “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是困扰了人类上千年的问题。这本书从脑科学的角度告诉了我们,“我”从无意识中整合而来,并向有意识的体验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