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滴水·尸案调查科系列(全5册)

九滴水·尸案调查科系列(全5册)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九滴水·尸案调查科系列(全5册)
    子衿
    推荐

    刚进大学时就兴致地翻看过,在懵懵懂懂中对科学与解释的宇宙和人类历程感到敬畏。对作者的敬仰之情不可言喻,绝不紧紧是科幻……今天在各网络媒体都在转发史蒂芬.霍金去世的信息才恍然清醒,时间与空间里的生命都是如此般的脆弱。这个与命运搏斗五十多的传奇人物终究被时间带走,人类若有灵魂,此时霍金应该与宇宙拥抱,在宇宙间遥望这个他为探索生命而深爱着的地球。

  • 九滴水·尸案调查科系列(全5册)
    淡定
    推荐

    以宇宙维度·俯瞰人生三观 有读必写-----------NO.75 最近阅读书籍都非常的宏观,不得不说自己的感悟又上升到了一个层级 读完凯文凯利的“必然”:原来科技本来就是一种,物种。而我们只是这种物种的一个微小细胞,通过互联网链接的我们,也形成了科技这个大脑的神经元,我们每天发的所有信息,包括朋友圈,聊天记录,都在不断的让科技这种生物变强。 这个时候我的思考,我是谁? 读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原来我们是通过自然选择留存在这个世界上,而自然选择是弱肉强食的选择,只有强者才能生存。所谓的存在既是合理,自然选择的力量又来自哪儿,这股力力量的强大之处在于,我们还是一颗精子的时,自然选择已经开始做我们起作用。 随着而来的进化,退化,变异,组合等等思想,我又在思考,我是谁? 读完霍金的“时间简史”:原理宇宙是从一个奇点开始的,是不是宇宙也向孩子的生命一样,从一个小小的“精子和卵子”开始蕴育,最后通过爆炸的方式出现,宇宙中有个小小的细胞“地球”,而我们又是地球上的小小生命,在此我们又是被无数个小小细胞构成的。然后我们又构成了必然里面说到的科技这个物种的,成了科技这个物种的小小细胞。 随着对时间简史的深度阅读,小哥哥小姐姐们,我又在思考,我是谁? 不管是未来简史,人类简史,时间简史,还是物种起源,这类书可以让我们更加宏观的自知,这样的自我剖析是站在更高的维度去看自己,从这样的角度看到的自己,会有一种原来当下的一些都是如此美好,享受当下的幸福,就是现在应该做的事情。 个人心理学相比了解自己,也就更加的微观,而这种微观带给我们的作用,也是无可厚非的。不管是宏观的了解自己,还会微观的了解自己,最后总结出自己是谁,就是最好的人生自我。 个人时间 以1年为时间单位,人的一生也就80年左右,想一想好像还是挺久的,接下我一一展开 科技时间 刚刚开始形成的时候,时间很慢,很慢。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科技时间会以爆发式增长,科技对于时间的感知是从慢到快的过程。从发彩信图片5分钟,到现在的移动互联网发图片1秒钟。从下载1g视频的2小时,到5分钟。有点像我们人类,我记得我小时候感觉一天好长,现在一天好短。而科技时间最终会成什么样,我们不得而知,那一定是越来越快。 自然时间 以万为单位的自然时间,这里的时间是存在于物种DNA里得时间单位,有一句话是这样的“物种为什么要生存,要繁衍。其实不是物种要生存,是体内的DNA要进化,要生存”,这句话像不像我们是被寄生了,而寄生的DNA还算友善,而这些细小的NDA生物的时间单位是万年。 宇宙时间 以亿为单位的宇宙时间,还有把时间可以扭曲的黑洞。我写到这里的时候鸡皮疙瘩都出,我们的时间真的不多,好好珍惜当下吧。不要把所有的认识都停留在自己的壹亩三分地,而自己的那点时间在宇宙里面就是一颗灰尘。而地球这样的细胞在宇宙中,只是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颗沙粒,而我们在宇宙中连沙粒都不是。但确比沙漠中的沙粒更幸福,因为我们有家,有酒,有朋友。 俯瞰人生三观 很多人之所以不愿意抱着一种开放的心态去接受新的东西,是因为他们已经很满足于自身的成就和环境,或者说他们已经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了。然而什么事情都是相对的 庄子在《逍遥游》里讲了大和小是相对的,我们自己觉得很大的东西,放到更大的环境中就显得渺小了。同样,《逍遥游》里还讲到时间的长和短也是相对的。 寒蝉的寿命很短,而大龟的寿命就很长,它把500年当作春,把500年当作秋,但是它相比大椿这种古树,就又显得很短了,因为大椿树把8000年当作春,把8000年当作秋,这就是长寿。当然,我们今天比庄子对时空的概念有了更深的认识,相比宇宙,一切都是渺小而短暂的。 当我们只看到眼前、看到周围的时候,做了一件好事、受到一些夸奖,就不免沾沾自喜,喜欢拿来显摆,但是如果把它放在一个大时代中,我们做的这一点点事情就算不上什么了。同样,如果把我们所生活的时代放到历史的长河中,也不过是一瞬间而已。想到这里,我们那一点点成就难道还值得沾沾自喜吗? 威斯敏斯特教堂(也被称为西敏寺)拜谒牛顿墓,那里面也安葬着很多其他改变了世界历史的伟大人物,比如达尔文。由于教堂内空间有限,很多伟人包括达尔文的棺椁都只能竖着埋葬,任何人在历史的长河中都显得很渺小。 中国的一一个成语“高瞻远瞩”其实就是要我们把目光放远,不要为眼前那一点 点成就而沾沾自喜。此外,并不是什么东西都是越大越好,过分追求大、追求长远,很可能一事无成。庄子讲,从细小的角度看宏大的东西是不可能全面的,但是,从宏大的角度看细小的东西也不可能真切。 大和小虽有不同,却各有各的合宜之处。也就是说如何把握度,让它们相辅相成,那就是艺术了。我有时在闲暇之余或者遇到想不开的事情时,会拿出《庄子》随便读一段。然后,回顾一下自己做的事情,想想我的烦恼,对照庄子说的话反思一下,很多时候就豁然开朗了。 ◆淡定的书旨◆ ▁▁▁▁▁▁▁▁▁▁▁▁▁▁▁▁▁▁▁▁▁▁▁▁▁▁▁▁▁▁▁▁▁▁▁▁ ◇【一书、一点、一行动】 一书:一本你需要的书 一点:你需要的一个知识点,不是书里最重要的一点,你需要的就是最重要的。 一行动:一个知识点,一直长期坚持,通过行动转换到现实。 ◇个人语录◇ 读万卷书▶好学 行万里路▶行动 阅人无数▶人际 名师指路▶交流 自己去悟▶思考 █求赞、求转、求关注 █小结:发文不易,看见既是缘分,且行且珍惜。

  • 九滴水·尸案调查科系列(全5册)
    郭正顺
    推荐

    自霍金先生去世后就开始读此书,因科学功底和想象力不足,书虽读完了,仍懵懵懂懂,颇感烧脑,看来以后有时间还需再读。

  • 九滴水·尸案调查科系列(全5册)
    邓君汉
    推荐

    霍金不愧是自牛顿、爱因斯坦之后最有名的自然科学家,公认的目前人类最强大脑。他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霍金提出的一系列宇宙论点,正在陆续被验证,特别是前年引力波的检测发现,有力验证了霍金关于黑洞事件视界(黑洞边界)。 我第二次看“宇宙之王”霍金的《时间简史》,距离读透本书相去甚远,但是本人强烈推荐书友们阅读。 浅薄总结如下,供书友们参考: 一、宇宙是有时间的,时间的起点就是宇宙大爆炸那一刻开始,预计100-200亿年前,宇宙开始爆炸。太阳系预计50亿年前诞生,关于时间,有如下结论: 1、时间箭头是一致的,有三个理论时间箭头,热力学时间箭头、心理学时间箭头和宇宙学时间箭头,如果时间箭头方向不一致,我们记忆的就不是过去,而是未来。 2、无边界条件没有要求收缩相必然是膨胀相的时间反演。 3、我们作为正物质在宇宙中正在上演“由生到死”的时间轨迹,按照守恒定律应该在另一个维度,我们正在上演“由死向生”的时间轨迹,如果能够破解维度,我们就可以决定遇见并干预未来。 4、无限接近光速却无法超过光速,这就是自然科学界认为的极限值,那么光速就是时间箭头的临界值。 5、霍金认为,宇宙间存在无数的历史,我们正在经历无数历史中的一个,即便我们或未来的人能回到过去,即便能改变历史,他们改变的也是宇宙时空中无数的历史中的一个。 6、实际上几乎可以验证,如果按照光速前进的飞船上,时间是静止的。 二、关于黑洞和虫洞: 1、黑洞的存在,实际上已经被论证,比如恒星太阳,预计它还有50亿年寿命,当它燃尽时,由于冷却坍缩,它先成为白矮星,继续成为黑洞。 2、场的值必须有一定的最小的不确定性量或量子起伏。 3、能量不能无中生有,所以粒子反粒子对中一个伴侣有正能量,另一个具有负能量,这是不同维度宇宙镜像的基本原理基础。 4、黑洞不是真黑,而是一个热体一样发光发热,它们越小发光发热越强,所以看起来荒谬,却是事实,黑洞越小越容易被探测。 5、任何实际的恒星——从来都不是完美的球形——只会坍缩形成一个裸奇点。中子星的半径大约为10英里,只是恒星变成黑洞的临界半径的几倍。如果一颗恒星能坍缩到这么小的尺度,预料其他恒星能坍缩到更小的尺度而成为黑洞,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6、1919年日食观测结果和1976年美国重力探测计划证实了时空扭曲,从而有了虫洞时空旅行的理论基础。 三、关于无边界理论和其他: 1、当引力小于动能的时候,宇宙就会像一个气球一样,无限膨胀下去,不同星系的距离也在拉大,无边际理论存在。 2、现在我们所处的宇宙,正是宇宙膨胀阶段。当引力大于动能的时候,宇宙将会坍塌,无限向宇宙中心坍缩,最后回归起点,宇宙变为无限小的奇点,一切智能生物毁灭。宇宙就爆炸膨胀—坍塌萎缩—爆炸膨胀—坍塌萎缩的不断循环中... 3、随着宇宙膨胀并冷却下来,反夸克就和夸克湮灭,但由于已有的夸克比反夸克多,少量过剩的夸克就留下来。正是它们构成我们今天看到的物质,由这些物质构成了我们自身。假想正夸克和反夸克一样多的话,宇宙就变成了一个辐射场,不会有物质存在。 4、你对粒子的位置测量得越准确,你对速度的测量就越不准确,反之亦然。这就是海森伯的不确定理论。 5、由于距离太遥远,我们用望远镜所看到很远的星星,实际上是光从几百万年前发出的,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现在的宇宙时,正在看它们的很遥远的过去,说不定它的现在经过几百万年的发展,已经比人类更智能了... 6、事实上,人们可按照一族相互交叠的坐标碎片来描写整个宇宙。在每一碎片中,人们可用不同的三个坐标的集合来指明点的位置。 本人的理解还是非常粗浅的,强烈建议书友们拿起本书,跟宇宙之王畅游浩瀚的宇宙吧!

  • 九滴水·尸案调查科系列(全5册)
    最后一枪
    推荐

    自然科学本身是浪漫的,只因描述的严谨令大部分人望而却步。人类的智慧在科学之路上缓缓成长,承载着人类最纯真的期望。少数人扮演着先知的角色,总能在关键的时刻给人类指出新的方向。理性的分析由感性的好奇推动,在神秘的领域熠熠生辉,因为精密的推演而一次次向更深的层次迈进。 从亚里士多德到托勒密的地心说再到哥白尼伽利略的日心说,其演化时间长达2000余年,但在某些科学理论提出之后,宇宙学开始飞速的发展。这就是自然科学的特性,即在一贯的平淡延续中会突然出现一次爆发。描绘宇宙图象是人类好奇心的起点,因为它涉及世间万物的何去何从,涉及一切因果的推理,哲学和物理的源头在此处化为一体。 文明的漫步,伴随着人们对“变化”这件事的认识由哲学扩散开来,对自然科学来说,无疑是冲击巨大的,宇宙不再是固定不变的,哈勃红移印证了我们的宇宙在不断地膨胀,同时暗示了宇宙存在一个尺度无限小而密度无限大的开端。于是过去的思想逐渐暗哑,人类认识的层次逐渐变得多元而宏大。波普尔对科学证伪的态度与现实激烈碰撞后有截然不同的表现,新理论的产生更多时候是对旧理论的补充与延伸,而非是对旧理论的全盘否定。人类在一次次的探索和尝试中,虽然亦步亦趋,但总能将一小块一小块的黑暗拼图不断地点亮。 追寻开端是一件深奥而有趣的事情,如果真的存在开端的话。无数独立的理论尽力做着自己的表述,在20世纪,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分别担纲宏观尺度与微观尺度的物理阐发,然而因各自的局限性而尚未被整合至一体。霍金在《时间简史》中,其实并未单纯描述时间,而是通过回顾宇宙学的发展,试图建立一种大部分科学家毕生追求的大一统理论,当然其中假定有统一的理论,但无统一的表述,针对不同的情形,存在基本理论的不同表述。所有的理论,均因时间而成为了一系列存在的事件,因而通过探讨时间的本质与内涵,追求时间之源头与延展,使用时间作为载体来探索成为了一种合理而有效的途径。 牛顿从亚里士多德及伽利略的猜想中用天才般的提取出划时代的定律,《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的问世石破天惊,将人类描述力与运动的内在联系加以精确的量化描述。牛顿以自己的三大定律否定了绝对的静止,揭示了空间的相对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终结了我们绝对时间的观念,因为光速不变原理,每个观察者似乎都有他自己观测的时间尺度,而时间不能完全脱离于空间而存在,必须和时间相结合才能形成时空这个客体。两大天才,一个颠覆了空间,一个颠覆了时间,或许他们在某个时空会再次相遇。 光是一种神奇的存在,我们因光而感知到这个世界,因而研究光的一系列性质成为物理学中基本的行为。光的行进会随着时间的进程而展开为一个光球面不断的发散,因而所有在时间轴上的事件就处于这个不断扩散的光球面所形成的光锥之内。结合光从过去的熄灭到未来的延伸,整个光锥可以被想象为一个沙漏,上半部分代表未来,下半部分代表过去,而连接点代表了现在,时空中的每一事件都可以被我们假设为沙漏的那个连接点来形成一个光锥。光锥将时间与空间囊括,形成不断被扩充和丰富的物理图象。世界开始变得有趣,如果用哲学化的语言来表述,就是你所见的物体的现在,并非它真实的现在,只不过是它曾经的残留。因为一切都在时间光锥中不断演进,一切也都有了延时性。时间的本质将重新被定义和理解,上一秒的你已经在上一秒死去。 我们时常感叹宇宙之浩瀚,当用数字来描述这种浩瀚更能加深自己的体验,我们所在的星系只不过是几千亿个星系中的一个,而每个星系又包含着几千亿个恒星,对此,你是否有大千世界和小千世界的感觉?所有的纠结,在面对广阔时都微不足道,因而自怨自艾时请尽情畅想宇宙的辽阔。基于多普勒效应,哈勃观测到我们的宇宙在不断地膨胀,解释了为何宇宙没有在引力的作用下会持续收缩。又因宇宙的膨胀速度与宇宙的平均密度息息相关,所以可知膨胀率的临界值恰好让我们处于当前的局面,但根据已观测到的宇宙中的物质总量,又无法符合达到这个临界值的密度,因而可推理出宇宙中必定存在许多我们尚未探知的物质,没错,此种物质就被统称为“暗物质”。 在广义相对论中,空间和时间影响了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方式,同时因为力和运动反过来又影响到了空间和时间的曲率。此时崭新的宇宙观应运而生:宇宙有开端,同时也有终结。彭罗斯的定理让霍金产生了反向的思索,如果恒星的终极命运是一个奇点,那么宇宙是否由一个奇点爆炸所产生。让霍金自己动摇的是在量子效应被纳入后,奇点又消失,因而不能不理会量子力学,此种矛盾的存在,让他对宏观与微观的统一描述上开始探索,即他所追求的量子引力理论。 量子力学的诞生终结了拉普拉斯的决定论,将微观尺度下的现象引入概率组合的轨道,人们需要过从过去经典物理的世界将连续的观念转化为微观尺度下割裂的观念。当认知工具发生质变的时候,认知的对象自然会呈现全新的面貌。追溯到时间的源头,有一种理论叫做宇宙大爆炸。 宇宙大爆炸理论中,宇宙是由一个密度无限大、时空曲率无限高、热量无限高、体积无限小的“点”即奇点爆炸后产生,一切已知的物理定律在奇点失效,并将于大挤压奇点处结束。而黑洞与奇点又有着相似的特征,即星体坍缩成黑洞后,由于引力的作用,外部会形成一个“事件视界”。你可以把黑洞想象为一个存在但是外部不可见的封闭的视界,它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不与它的时空之外产生光的交集。这个视界实际就是一个范围,凡进入视界的物质,包括光线,都无法再逃逸,因为它的时空曲率及密度非常大,因高质量产生了巨大的引力。它自身的“事件视界”所包围的整个区域就是黑洞,落入视界的物体并不是进入视界就停止,而是在巨大的引力作用下,它们还会继续向黑洞中心跌落,所以常有一个比喻是如果有个宇航员靠近黑洞视界,他就会被黑洞引力拉扯成为一根面条一样。最终黑洞自身的质量会把它里面的全部物质和质量都压缩到中心的一个点上,这就是黑洞内部的奇点。所有的现在都需要一个来处,所有的现在也需要有一个归宿。而我们所探究的宇宙之起源与将来,不过如此。 在我的脑海里,时间与空间捆绑为一体,它们并不如我们肉眼可见的如此平坦光滑而连续,因此将时空割裂或者卷曲,就能出现许多在我们的认知中被定义为“超自然”的现象,与其说是不可解释,不如说是我们对时空的认知还太过有限。时间的反演与相对性,空间的卷曲与可折叠性等等,都使得我们犹如蝼蚁般被未知的力量支配着。如果真的存在类似于管道的虫洞连接不同的宇宙,或许人类就可以开启如多啦A梦的任意门那般肆意畅游许多个宇宙。它们不因人类的无知而客观存在,只是静静蜷曲在我们视而不见的微观尺度。 GUT理论有其局限,但我们不确定这种局限究竟是天花板还是人类探索的第一步,四种基本力仍未在一个大家庭中团聚,鞭策着无数科学家皓首穷经。如果世界是被上帝塑造成现在这个样子,那么又是什么让人类产生了意识而且摸到了一点规律?为什么很多规律似乎又在我们的“光锥视界”之外,究竟是什么终极规律在左右着宇宙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这是最遥远与现实的物理和哲学问题。人存原理说“我们看到的宇宙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的存在”。不知有限而无界的宇宙,是否认可存在主义,但人类仍旧在本质的探寻上百思不得其解。 《时间简史》这本书的伟大之处,或许并不在于它用多通俗的语言描述了物理学这么纯粹而艰深的学科,而是霍金这个天才本身的身份加持,以及为后来的物理科普类书籍构筑了一种框架和模式。量子力学与黑洞等概念不再成为物理学中高深莫测的词组,而是在各种渠道的重复提及下为寻常人所关注并且有兴趣去了解。科学的传播价值,其中之一就在于科学思维的普及,当认识这个世界的工具逐渐变得丰盈而精密,还有什么过不去的事情让你纠结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呢,如果鸡汤能够让你从容面对生活,美妙的科学同样可以解脱你耗散心神的无意义遐想。 最后,我想用一段苏轼的《前赤壁赋》作为收尾,因为虽然相隔千年,但平滑的时空将我们彼此联系,哲学与物理在此碰撞,继它们的源头之后,再次汇聚为一条闪亮的星河,照耀着孤独而渺小的我们: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2021/10/17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