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

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
    洛水清波
    推荐

    很好的一本复习资料。 优:对于如何复习教资知识与能力这一科目提供了好用的方法,对于概念、知识点和考频数有相对详细的解读和分析,也有作者主观层面上的解读。 有待改善:知识点相较课本教材不全面,某些概念类的知识点的定义并不十分准确和严谨。 本书适合系统学习过教育学后的粗略复习。

  • 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
    韵秋
    推荐

    十八个小时,终于。 当老师真不容易。 但说实话,这本书还真是宝书,反正我是看得很享受,也受益匪浅。

  • 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
    水清
    推荐

    语文19题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体会文章意境 2 通过品词析句和小组讨论,把握诗歌中的表现手法,体会(修辞)的艺术特色 3 理解他xx的性格,体会他xx的精神/领略作者为我们描绘的xx,感受作者(思想感情) 确立依据: (1)课程标准: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课程标准下定义+给作者贴标签)。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要读准诗歌节奏,读出感情,理解大意,因此设计了第一个目标。 关于美感: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高中语文课程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语文课程应该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创造时的真情实感。 (2)教材文本:本单元的主题是xx/根据单元教学要求,这个单元指导学生学习(结合单元说明)。(联系课文),故引导学生在意境中联系作者生平及其他作品风格,正确把握作品思想感情,故设定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目标。 (3)学生情况:高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独立阅读能力,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学习能力强。但理解往往停留在浅层/对xx容易理解偏差 忽视xx。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分享学习,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品味、感悟,帮助他们进入作品的意境。 因此在学生整体感知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分层分析诗句,将诗歌压缩的内容展开,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淀和思考,只有理解了诗歌的字面意义,文本的深入才有了基础和前提。所以设置了“2”这一教学目标。

  • 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
    F
    推荐

    古之师者,需传道授业解惑也。 今之师者,需传道授业解惑育人也。

  • 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
    🐟
    推荐

    好幸运考试之前看到本书欧,考教资遇到原题改编,强烈打call,个人觉得比中公的好,很简洁,知识点和题混搭着的,看完知识点就有配套题,还有小故事穿插  好好把这本书背一背,加上买点原题做一下,教资就过啦!

  • 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
    Poetry and distance
    推荐

    书中举得例子很有意思,关键词都有标注,对历年高频考点做了分析,有些通过理解和加深印象,选择题能掌握一部分,简答题和辨析题总结的很全,很好的辅助教材。[强][强]

  • 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
    天天天
    推荐

    权当有个免费的电子版本的教资辅导资料来学习,书的内容主观意识非常斑杂,多数内容都可以直接跳过。但是对于知识点的讲解与粉笔、中公还是有一定侧重点的。总而言之,这本书可以当作互补资料来使用。

  • 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
    橙南以北
    推荐

    断断续续也是浏览了一遍。 毕竟不是近两年的书,有些内容自己学的时候应该与时俱进啦。 细节方面与其他知识点会有不同。 但是很感谢作者。

  • 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
    曾杉清
    推荐

    很多知识点的总结做得很系统,也结合了一些考试题型进行分析。应付考试应该足够了,如果要深入学习,可能不太够。一是本书对知识点有选择,另外对内容的编排也有精简。所以还是需要再看看完整教育学的书籍。

  • 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
    街头巷尾
    推荐

    这本没有中公教育编排的细致,没有粉笔模考那么有逻辑,但是也很不错

  • 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
    张士兵
    推荐

    相比于物理化学的学科,心理学虽然定义不够明确,逻辑不够严密,体系不够统一,但是仍然非常有趣。考试中心编委会的那帮专家们真是厉害啊,能把心理学编写得如此索然无味,如此乌七八糟。不得不佩服。

  • 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
    心有所属之与主相恋
    推荐

    2021年3月3日 星期三 祝福晚安 天气晴朗 气温16℃《教育知识与能力》 今天又做了一些教育知识与能力的题,我发现很多知识点我都遗忘了,我得重新给自己补补课了。考教师资格证需要不断不断的充实自己的生命,活到老,学到老! 今天我导师在师门群里面分享了一篇文章,很有意思的与教育有关的文字,希望我们好好反思教育吧! 分享文章内容如下: 山东,某高中,男孩喜欢上了一个女孩。男孩是交了择校费进来的,可是那个女孩很优秀,男孩费尽一切努力来引起女孩的注意。女孩从来不看他,只是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做题。 后来在一个放学的晚上,男孩召集一群兄弟在教学楼下,当女孩安静的走出楼梯口时,他用近乎嘶哑颤抖的声音向她表白。 人群一阵沸腾,高呼“在一起,在一起”。 她愣了,白皙修长的手抓紧了书包背带。 过一会,她安静的走到男孩面前,仰头说,我的梦想是清华,我想在那里等你。 人群一阵哄笑,男孩红了脸。以他的成绩,专科也上不了。他一把把花塞到了旁边的人怀里,一扭头,头也不回挤出人群。 第二天,传来了男孩转学的消息,在另一个城市。后来的女孩,总是在课堂上看着那个空座位发愣。 三年后,清华门口,她安静地站着,比起三年前消瘦了许多,带着行李,只是站着,像是在等谁。可是她也不知道她究竟在等着什么,叹了一口气,走进校门。 突然,身后一个明朗的声音响起,你不是要等我吗?怎么不等了?女孩的眼泪流了下来,转身到男孩的身边。 男孩一身简单的白T恤牛仔裤,他帅气地拉起了她的手,走进清华。 后来,成为男孩女朋友多年的她偶然问道,你那年转学去哪里了,能考得这么好?男孩说:在西藏花80万买了一套学区房,考了280分。 【第二集】 二十年后,北京。当年的男孩女孩已经为人父母了,他们的孩子即将参加高考。 寒风呼啸的帝都,万千灯火中的一点明亮下,一个孩子正拿着数学作业立于书桌一旁。“孩子,真抱歉,”已埋头于书桌前许久的父亲,抹了抹额上渗出的汗珠,“现在的题目,比以前真难了不是一点点……”“爸,你可是清华大学毕业生啊……”父亲尴尬一笑,笑中有愧。 这时,家中的保姆恰巧经过桌前,一瞥桌前的卷子,顺手抄起一支笔,文字、数字像蝼蚁一般在草稿纸上排起队。 “你还是继续去忙你的吧……”父亲不耐烦地挥了挥手,脸上带着不屑。保姆不答,面上毫无表情。 .须臾,题得解,父亲看着草稿纸上精妙而富有条理的解题,面上满是惊愕,“莫……莫非,你老家是……” “山东。”保姆答,脸上依旧毫无表情。 “你当年高考多少分?”父亲问,保姆看看父亲:“您呢?”父亲喝口水:“280分,我来自边疆。” 保姆默默开始收拾桌子的东西。父亲看着她:“你……”保姆回头:“我590分,差了五分当年!” 孩子他妈在门外听的真切,想当年自己400分进清华,多亏有个北京户口,要不然现在可能与保姆互换角色了。暗自庆幸:感谢教育部! 北风像野兽一样继续敲打着窗户,咚咚的响着! 【第三集】 于是,这个当年在山东连三本都没有考上的保姆,从此被正式聘请为孩子的辅导教师,工资翻两番。一年后,此生顺利考入清华。 此保姆于是改行专门给高三孩子做家庭教师辅导功课,聘请者众,每日傍晚在几家来回授课,日入金千元。 第二年,她辅导的几名孩子均考取京城名校。不久,教育部查教师资格证,此妇女被定性为无证经营,误人子弟,住学习班半月,遭遣返,只得回乡务农。 【第四集】 保姆回乡种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有一天正在田间摘花,一辆劳斯莱斯停在路边,车上下来一风度翩翩男子,微笑着朝她走来…… “啊?你不是当年我辅导过的学生吗?”“是的,没错!阿姨!我想请您做我校的辅导老师!”“可我没教师资格证啊!”“哈哈!不用的!我们只相信实力!” 【第五集】 保姆来到学校,看到这里的学生大多是高干子弟的孩子,于是不敢怠慢。经过她辅导的学生,大多被美国名牌学校录取,其中有一个省长的儿子。 省长为答谢孩子的辅导老师,.邀请了保姆。宴席上,省长与保姆想见,二人四目相对,埋藏了20多年的秘密,此时被打开…… 【第六集】 省长拉着保姆的手说:坑爹的高考政策啊!要不是俺爹给我弄到北京,上了清华,还留在山东考试,咱俩该俩娃了吧! 【第七集】 保姆摔开省长的手说: .其实当年怀了你的娃,可是……省长一愣,双手摇晃着保姆激动地说:他在哪里,在哪里?保姆意味深长地说:“在家复读班呢,都考了三次!” 省长急忙说:在哪里读书?我想办法!保姆无奈摇了摇头说:没用的,他在山东。省长长叹了一口气,又是山东…… 【第八集】 第二年高考,揭晓,保姆儿子分数441,被北京大学录取。听到这个消息,他高兴得手舞足蹈,鄙视地看了看正在旁边砌墙的老头,拉着保姆说:妈,我幸亏有个省长爹,把我转学到北京…… 保姆打断他的话,摇了摇头喃喃地说道:我是骗他的,没有办法,为了你的前途,你根本不是省长的儿子,你亲爹在砌砖! 石头讲故事 课程的内容得考虑社会的需要,如果学生学完了没有丝毫用处,那这门课程的开发也是失败的,这也引导着目前的学校特别是大学的课程和专业建设,很多学校纷纷开设实用性强的课程或专业,甚至将实用性不强的专业取消,除了学校,学生也受此引导。 我一个表弟,去年高考后咨询我大学和专业的情况,我问他和他家人有没有什么想法,他们的回答是将来好就业,挣钱多,为此,我上网查询了各个专业最近几年毕业生的薪酬情况,再列出前几位的专业,之后去打听这些专业的从业者第一手的资料,最终帮他搜集到了他想要的专业和学校信息,听从了我的建议,他后来也如愿去到了心仪的大学和专业学习,可以说,我做到了一个表哥该做的,但没有做到一个教育者该做的。 我还想谈谈我另一段经历,我曾在住院期间碰到过一个中科院数学所的助理教授,对他甚至有些崇拜,也就比我大三四岁而已,取得了很大的学术成就,却为人低调谦逊,由于年龄相近,我们有很多共同话题,在大家眼里学数学是不赚钱的专业,所以很多学数学的学生到了硕士或者博士阶段会大量的转到别的能赚钱的专业,比如计算机和金融,但他没有,难道他不缺钱吗?他来自浙江温州的农村,估计他们村也没什么皮革厂,他父母每天来探望他时衣着朴素,他说他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父亲在种地之余还干些木匠活,他是他们村学历最高的人,很早就结了婚,在婚后生了小男孩,即便这样,也没有买房,而是挤在他们单位提供的筒子楼宿舍里,所以他并不富有。他从一所普通的大学考入中科院读研,后来留下直博,念完博士之后又去了外国念博士后,并且多次辗转于世界各地的大学,他说他因为读书、会议的关系,全世界几乎跑遍了。 在他身上我看不到他读书的功利性,我看到了他对专业的热情,一个很小的细节:第二天即将大手术,手术大到如果稍有闪失就将危及性命,但他却沉浸在英文论文中,我还忍不住过去拍他肩膀分散下他的注意力。我当时还和我女友开玩笑说他这么热爱数学哪有时间生孩子,估计孩子也是算出来的吧。他的同事来探望并嘱咐他要安心休息,刚开始还这样寒暄几句,没一会听着话锋就变了,他们竟然开始讨论起了学术问题。让我愕然之余,也让我深思,我想,这也是社会所需要的,不管是课程、专业还是这样的人。 依据: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制定的。 作用: (1)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 (2)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3)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 (4)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基本途径和最佳方式,对各教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做出统筹安排。 2.教材的编写方式 (1)直线式教科书结构。 (2)螺旋式教科书结构。 教育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 (1)教育者:教育者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的责任,施加教育影响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此处须明确,是选择题的考点。 (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的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 (3)教育影响:是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或者说中介。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教育措施)。其中教育内容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以及相关的电视影像资料、报刊、广播等信息载体以及教育环境等;教育手段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师的语言等等。 总之,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一)课程计划 定义: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依据:课程计划是依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 作用:课程计划是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它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 构成:课程计划由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构成。其中,课程设置也就是开设哪些学科是课程计划的中心。 (四)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1.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 纵向组织是指按照知识的逻辑序列,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形象的先后顺序组织课程内容。 横向组织是指打破学科的知识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按照学生发展的阶段,以学生发展阶段需要探索的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构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内容专题。 2.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逻辑顺序是指根据学科本身的体系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是传统教育派的主张。 心理顺序是指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组织课程内容,是现代教育派的主张。 3.直线式与螺旋式 这种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同前文中教材的两种编写方式类似。 直线式指把课程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即课程内容直线前进,前面安排过的内容在后面不再呈现。 螺旋式指在不同阶段、单元或不同课程门类中,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逐渐扩大知识面,加深知识难度,即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 (一)学科中心课程论 1.代表人物 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等。 2.主要观点 (1)知识是课程的核心; (2)学校课程应该以学科分类为基础; (3)学校教学以分科教学为核心; (4)以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为目标。 该观点对应课程类型中的学科课程,作为目前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课程类型,它的原理强调知识的逻辑性、结构性,但忽略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经验。 课程标准 定义: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依据:课程标准是依据课程计划制定的。 作用: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也是制定教材的依据。此处尤其容易考查。 构成: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其中,课程目标是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 活动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在于脱离书本而亲身体验,以获得直接经验。 【参考答案】 1.A【解析】学科课程是指以文化知识(科学、道德、艺术)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类型。其主导价值在于传承人类文明,强调使学生掌握、传递和发展人类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我国古代的“六艺”和古希腊的“七艺”都是学科课程。 2.C【解析】学科课程是指以文化知识(科学、道德、艺术)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类型。它是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课程类型。根据题干中教师的介绍,可知是学科课程。 3.C【解析】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如师生关系、校园文化、学风等。 4.B【解析】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课程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施以及结论的得出,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做。重研究过程甚于注重结论。题干描述的课程类型属于研究型课程。 5.D【解析】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不能离开教材进行教学。 6.B【解析】活动课程是相对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由一系列活动组成,侧重于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如实验、参观、表演、绘画、游戏、手工制作等。活动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在于脱离书本而亲身体验,以获得直接经验。 7.D【解析】题干中是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中心观点。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为中心。 8.A【解析】编写教科书要注重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要注重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反映科学技术最新成果,并要做到在科学性上准确无误。 9.C【解析】三维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强调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起积极的态度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课堂教学中,教师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的建设,有利于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0.A【解析】新课程评价强调对学生、教师和课程实施进行评价,根本目的是促进这三个方面的发展。 二、辨析题 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分科课程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但是容易带来科目过多、分科过细的问题。综合课程的缺点主要有两点:一是教科书的编写较为困难,只专不博的教师很难胜任综合课程的教学,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二是难以向学生提供系统完整的专业理论知识,不利于高级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各有优缺点,因此,不能说综合课程比分科课程优越。 2.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合作学习的展开往往是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和小组内讨论。小组学习首先要制定一个小组学习目标,然后通过合作活动达到目标并对小组总体表现进行评价。此外,还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或是全校交流。 三、简答题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2)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3)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模块三 中学教学 我们在武侠小说中常常看到这样的情节,师傅在教徒弟练功之前会花大量的时间让他的徒弟们去练习基本功,而总是不教武功招式,由于练的时间太长,很多徒弟认为师傅是出于私心故意不教给他们遂中途放弃,而往往坚持到最后的人,因为基本功扎实,甚至打通了全身的经脉,这个时候再教给他们武功招式才能水到渠成,最终使他们练就神功。然而,一般人看得更为过瘾的情节是一个傻小子在山上被人追杀,一不小心掉下了山崖,结果不但没摔死,反而发现了武功秘籍,学会了神功,成为一名盖世高手。这是一种类似于中了双色球的偶然事件,是机缘巧合。我们这个社会推崇的价值观是诚实劳动、勤奋工作,而不是投机取巧。 说上面这段话的用意是前面两模块的内容更像是基本功,是要夯实基础。而到了模块三,则开始进入到武功招式的内容。作为教师来说,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上课,也就是本模块谈的教学。本模块作为实践应用的内容,在考试当中是重点考查的部分,体现为常年在材料分析题当中涉及,往往在材料分析题中和德育的内容轮流考查。在大题中考查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教学规律、原则和方法,怎么去运用和理解这些规律、原则和方法是辨析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中的重点。 第一节 教学概述 在进行具体的教学之前,你需要知道什么是教学,教学的任务是什么,教学有什么意义,这是本节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一、教学的概念 1.教学的含义 我们这里谈的教学,发生的情境在学校,它是指学校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一种双边活动。需要注意,教学并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只是教师的教,它是双向的,就像谈恋爱一样,只有单方面的付出而没有回应的爱只会让自己痛苦,也不能叫谈恋爱。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它明确了教学的地位,在选择题中常考。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我父辈那个年代的学校日常工作是一种半工半读的状态,甚至劳动重于教学,尽管我有时会嘲笑我父亲高考450的总分只考100多,但确实也不完全是他的问题,想想我们读高中时连上节音乐课都被认为是浪费时间。 2.教学与教育的关系 他们的关系简单而明确,即教育包括教学,他们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除了教学,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 3.教学与智育的关系 智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通过教学这条途径来实现,但智育也需要通过其他途径才能全面实现,比如课外活动。教学不仅是智育的实施途径,也是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途径。总体来说,教学和智育呈现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你又不是我,我也不是你”的关系,此处是辨析题的考点。 二、教学的任务 1.历史上关于教学任务的争论———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 形式教育形成于17世纪。 代表人物:洛克、裴斯泰洛齐。 主要观点: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不是教他们实际能用的知识。 理论基础:官能心理学。 实质教育是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出现的。 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斯宾塞。 主要观点: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而不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理论基础:联想主义心理学。 【2015年下】【辨析题】数学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参考答案】这句话是正确的。新课程改革的数学观强调: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授之以鱼”是指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授之以渔”是指传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更重要,重视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这符合新课改教学观的要求,因此是正确的。 三、教学的意义 第一,教学是解决个体经验和人类社会历史经验之间矛盾的强有力工具之一。 第二,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再一次明确了教学的地位。 第三,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是使个体的认识突破时空局限及个体直接经验的局限,扩大了他们的认识范围,赢得了认识的速度;第二,是使个体的身心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结合科学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在一个统一的过程中实现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这三个意义角度不同,分别从人类社会历史、学校工作和个人发展三个方面来谈。 (二)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1.认识的间接性 学生认识的内容是对客观世界的间接反映,不是自己在现实中自己去直接接触的,所以是一种间接的认识。 2.认识的交往性 学生的认识活动需要和教师进行交往。因为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3.认识的教育性 学生在认识的过程中不仅仅获取了知识,也会接受思想教育,追求与实现着知、情、行、意的协调发展与完全人格的养成。 4.有领导的认识 学生的认识活动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以上四个特点常常在选择题中涉及。 【真题演练】 【2017年下】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区别于人类一般认识的特点是( )。 A.主动性、阅读性和引导性 B.探索性、间接性和引导性 C.间接性、引导性和简洁性 D.间接性、引导性和复杂性 【答案】C 四、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 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教学中学生主要是学习间接经验,并且是间接地去体验。首先,学生的学习内容是间接的,是人类经验的精华总结。其次,在学生的认识方式上也表现出间接性。 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要使人类的知识经验转化为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的知识,必须依靠个人以往积累的经验~~~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