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

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
    大狗子
    推荐

    只有拥有冒险与无谓的精神,无畏恐惧,才能够释放更广博想象,更无畏的愿望,最终在光辉灿烂的现实中实现,而爱则是战胜恐惧的重要保证。

  • 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
    Helen
    推荐

    尽管有很多观点相当经典,但存在着相当的傲慢和偏见,并且部分看法存在争议,个别结论已经被证实了相反的结论。

  • 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
    王锦霞🍒
    推荐

    对于一个孩子的教育最关键的时期应该是在幼儿时期,要注重孩子品德的培养,而这些品德培养中最重要的是爱的教育;而在上小学之后,需要去培养他们的求知欲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 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
    ffany
    推荐

    很喜欢这本书,逻辑清晰。关于教育的问题从两个方面展开后分别论述。

  • 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
    Start
    推荐

    加在回读书单里 1 力量之渺小让我始终觉得行动追不上理想,教育好难

  • 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
    郭菲
    推荐

    用亲身养育经历诠释总结出人作为生命所经过的自然状态、心理路径,用自身观察展望教育对个人成长与人生未来的影响,用个人情怀与美德品质凝练出社会教育应该的样子。一本父母与人类教育的手册,必读书。

  • 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
    刘三一
    推荐

    独生子女现象  自媒体时代,双职工家庭,留守儿童……这些社会现象都对教育提出了挑战

  • 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
    Mahsa
    推荐

    抛开这些政治上的考量,我认为大学存在的目的有两个:一方面为某些职业训练人才,另一方面追求与直接效用无关的学术研究。所以,我们希望在大学看到两种人,一种是那些有志于从事相关职业的人,另一种是拥有特殊才能可以进行重要学术研究的人。不过,仅仅这些还无法决定我们如何为各行各业选取人才。

  • 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
    去迪士尼看朱迪
    推荐

    这本书和教育漫话很相似,但是在早教部分下了更大的功夫。罗素所处的时代医学和心理学更加发达,对儿童的养育也有更多科学可据。

  • 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
    Hoping
    推荐

    先生的好多观点,都实在、实用,有指导意义。 人的一生无时无刻都要学习,虽然我们在成长,但是未曾经历、未曾了解的,真的会无知、会做的不恰当,也会犯许多错误。 为了尽早、尽量了解问题,找到更有用有效的生存、相处之道,愿我们许多人能有意识地、有幸地去从这些能给自己理性、健康且正确指引的书籍中学习。成为一个宽容、冷静、清醒、豁达、有格局的人,保持一颗善良的心,迎接人生路上所有新鲜但必须面对的事情。 时间允许的话,那么即刻就开始吧!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共勉!

  • 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
    甜甜圈
    推荐

    书中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不仅向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看教育,也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与发展规律。为广大父母、老师,以及将来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指明了方向,待为人母时定会再来重温。

  • 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
    钟中中
    推荐

    不愧是大家,写于近100年前的内容,有些已经被接纳,但至今对于我们的教育仍有借鉴意义,尤其值得中国教育官僚机构学校老师们学习。还有阿德勒的儿童教育心理学也一样!

  • 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
    鲜鲜 Minnie
    推荐

    罗素是20世纪英国最卓越的哲学家之一,同时也是数学家、社会活动学家,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在外国教育史中,我们又以新教育运动代表人物之一认识了罗素。他创办皮肯希学校,其教育理念主张自由教育、爱的教育,这在《教育与美好生活》这本书中也尤为体现。 《教育与美好生活》是罗素借助于对自己孩子进行的教育观察,通过自己的研究心得、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加上自己早年与教育有关的人生经历进行反思,以及对现实中各种教育成败的思考而形成的。其中罗素就教育目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理想品性”,即通过引导和高燥人的本性,培养理想的人即其理想的平哥,以达到改造社会、创立理想社会和美好生活的目标。理想品性的四种根基:活力、勇敢、敏感及智慧)、品性教育与智力教育进行了分析,特别是花了很大的篇幅去讨论来儿童6岁前的品性教育。他认为“好习惯几乎可以自动产生大部分美德。”“良好品性的培养必须从婴幼儿开始。”儿童良好品性与美德的养成不是靠强迫、体罚、灌输,而是通过良好习惯的养成。并且罗素认为“儿童早年养成的习惯,就像其本能一样,对他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他特别重视0-6岁幼儿的教育,但我们现在很多家长对这段时间的教育是极为忽视。例如现在很多父母早早把小朋友送到早教班,美其名曰开发智力,其实我认为这对孩子来说是十分不好的,孩子这个年龄最需要的不是智力上的教育,而是品性上的教育,而品性教育的主体是家庭,特别是需要父母爱的教育。“教寓于乐”,游戏是这段时间最好的教育方法。 因此,罗素在本书中也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尽管其支持蒙台梭利、玛格丽特.麦克米伦创办的幼儿园,主张幼儿尽可能在幼儿园接受早期教育,但其家庭教育理念与此并不冲突,并且与我国“双减”政策、家庭教育立法不谋而合。“教寓于乐”,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父母担任好孩子第一任教师的角色,是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人的重要保障,也是“立德树人”的要求。虽然本书已出版一百多年,但其中的教育理念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相信好的教育理念,什么时候学习都不会晚,好的教育理念也永远不会过时。

  • 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
    马骁
    推荐

    在毫无恐惧的自由氛围中接受教育的一代人,将比我们拥有更广博、更无畏的愿望,因为我们仍须与埋伏在潜意识里等候我们的那些因迷信而产生的恐惧作斗争。不是我们,而是我们所要创造的自由儿女,必将看到那个新世界,先是在他们的梦想里,最终则是在光辉灿烂的现实中。

  • 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
    谢鑫Thankstars🌟
    推荐

    有一点很重要。每个大学教师都应该有自己的研究,并且应该有充裕的闲暇和精力了解各国在本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在大学里教书,教学技巧不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对本学科的知识和科研动态的敏锐把握。因教学而过度劳累、精疲力竭的人,是不可能做到这些的。他很可能对本学科产生厌恶,而他的知识几乎必定会局限于年轻时所学的东西。…在大学里,注重教学的人与注重研究的人有某种对立。这几乎完全归咎于两个原因:一是错误的教学观念;二是存在许多勤奋程度和能力水平都不够格的学生,他们本应该由于达不到要求而被逐出校园。…不应该要求一个教师长时间地忙于教学,他应该有大量的闲暇从事研究;但应要求他合理地利用这种闲暇。如果考察大学在人类生活中的功能,就会发现研究至少和教育同样重要。新知识是进步的主要原因,没有新知识,世界的发展很快会停滞。通过对现有知识的传播和广泛应用,世界暂时也能继续进步,但这种进步靠其自身是难以为继的。甚至对知识的追求也无法自我持续,倘若追求的知识是功利性的。功利性知识需要通过非功利的研究才有效用,后者的动机只在于希望更好地理解世界。凡是伟大的进步,最初都是纯粹理论上的,之后才发现这种理论知识可以有实际的应用。即便某个非凡的理论从未有任何实际用途,它仍然有其自身价值;因为对世界的理解是终极善之一。如果有朝一日科学和组织成功地满足了各种身体需求,并消灭了残忍和战争,届时对知识和美的追求仍将践行我们对发奋创造的热爱。我不希望一个诗人、画家、作曲家或数学家,一心考虑他的活动在实践领域的某种渺远影响。毋宁说,他应该专注于追求一种想象,抓住他最初只是转瞬间所依稀瞥见的那个东西,并使之长存于心,他是如此炽热地爱着这种想象,以至现实世界中的一切快乐都相形见绌,黯然失色。所有伟大的艺术和伟大的科学都源于这样一种热烈的渴望,即人们要具体地表现出那种最初虚无缥缈的幻象,那种动人心魄的美,它诱使人们舍弃安全而舒适的生活,献身于一种崇高的痛苦。怀有这种激情的人绝不会被功利主义哲学的桎梏所束缚,因为一切使人类伟大的事物皆肇启于这种激情。—罗素《教育与美好生活》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