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之变,1063—1086

大宋之变,1063—1086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大宋之变,1063—1086
    文慧
    推荐

    诚如译者所说:“只要你是一个需要学习、愿意学习的人,请相信我,这些真正科学的学习方法一定能带给你“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分享作者所说的:“这本书的目标并不是金色未来,我们无非是希望自己能在现实生活中那些持久、恼人、有趣、令人抓耳挠腮的课题上赢得胜利。本书中为你提供的工具不但实用,而且能让你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请好好加以利用,它定会让你那美妙又奇特的大脑——你的学习机器调节得更有效率。不要再坚持你过去的旧习惯,包括一再重复、超负荷练习、悬梁刺股、专攻一项,等等。放下你的旧观念,并好好看看你一直以为的学习的“敌人”——无知、打扰、注意力不集中、心思跳跃,甚至彻底停下来把事情放到脑后,看看它们会如何帮你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归根结底就是你做的每一件事。”

  • 大宋之变,1063—1086
    师书(高效阅读师 )
    推荐

    满分,对于学习的科学梳理的很清楚。 1,重新认识遗忘; 2,发散式学习的科学依据。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 3,分心,睡眠这些过往认为是虚度光阴的行为,对于学习的意义。 学习就是我们做的每一件事,反过来我们做什么就能学到什么。 学习?游戏?先聊?瞎逛? 你选择做什么,你能学到的就是什么。

  • 大宋之变,1063—1086
    蒲草韧如丝
    推荐

    学习最好的永远都不是看起来最用工耗费时间最多的那个孩子,和学习方法,个体智力差异,后天培养能力都有关系。 拉开时间间隔,化整为零才能记得持久;每天都进行背单词,阅读,听说的练习复习巩固,顺序随机~混合交替学习练习-效果更好;打个盹,让穿插休息来巩固你的学习效果;终身学习,终身成长!

  • 大宋之变,1063—1086
    苏山唐佳缘
    推荐

    我真切地体验到,按照科学方法来学习所花的力气不比以前多,但是学习效果却比以前好不少。现在我学得很放松也很开心,早已走出了“越老记忆越差、人越糊涂”的负面感觉。

  • 大宋之变,1063—1086
    ༺萧寒(^_^)wilson༻
    推荐

    学习到了很多颠覆性的学习方法,值得悦读的一本书。希望在实践中体会“颠覆性”学习方法的魔力所在。

  • 大宋之变,1063—1086
    麼麽。ʚ🦄ྀིɞ
    推荐

    如何学习:这个是范围很大的标题. 本书确实给我科学的给我解答了一些疑问,也将生活中习以为常不以为意的一些方式方法进行了科学的解读,但是对于如何学习这个如此大范围的选题并没有给我一个很好的答案。  方法是有的,科普也是有的,提醒意识的反思以及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也有,但是整体阅读下来,文章的粘性不够强,不是一步步的进阶,整体下来也没有更好的总结一套如何系统学习的方案,更多的是一种科普与启发。 

  • 大宋之变,1063—1086
    付小歪
    推荐

    ⭐2020第9本书⭐ 这是一本讲学习方法的书 书记提到的这些实验结果,我其实挺有感触的,原来我无意中作用了某些方法,难怪我在学生时代的考试总是事半功倍。 学习方法tips: 1. 对于记忆性学习,拉开时间间隔学习效果更好。参考遗忘曲线。 ⭐2.变换学习环境,有助于加深记忆。 这一点有些颠覆认知,不需要找完全安静、规律的,一样的地方进行学习。 不必在家里设置书房,不必在固定的地方和时间学习。 3.被打断会加深记忆。把学习时间化整为零。 4.考试本身就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学习新知识(排除比如生僻外语这种完全不懂的)先考试,再学习,效果更好。 学习过程中,要自测,尝试背诵、默写。 5.学习卡顿没有灵感时,适度中断,放松。给大脑休息的时间。 并且,大脑并未真正停止思考。 一旦你投入到一篇故事的创作中,便会觉得所见所闻的一切都可以写入笔下。 6.跨学科交叉学习,效果更好。 我有体会:我在写方案时,尝试停下来学其他课程或者看书,反而收获灵感。 7.对于某些艺术类知识,可以进行潜意识学习。 比如摄影、美术鉴赏、音乐鉴赏,可以进行大量密集、交叉的潜意识训练,获得高手的直觉。 8.睡眠,会帮助学习。 但这本书与我之前看过的另一本书观点有所不同: 《时机管理》,白天的小睡,15分钟左右的睡眠有利于快速恢复体力,长达1.5小时,反而容易疲倦。 摘录: 人的基本需求和动力会提高自身感知力对周围能满足这些需求的相关事物的敏感度。 比如说,一旦我们决定要买某个牌子的手提包、某个型号的智能手机,或是某个款式的牛仔裤,我们就开始以比先前密集得多的频率看到那样东西:在小店里、在商贸中心,甚至走在大街上。

  • 大宋之变,1063—1086
    推荐

    《如何学习》书摘及读后感 首先给个全书大纲: 第一部分 脑细胞结构以及大脑如何存储信息方面的研究与发现。 第二部分 具体的方法,帮助增强记忆 第三部分 深化理解力的技巧 第四部分 探索两种利用潜意识的方法,以进一步提升前面章节中讲述的各种技巧的功效 ---- 这本书实在是废话连篇。 建议使用跳读法:每一节细读“这么学就对了”。 首先,看到书名进来的人应该是想了解一些更有效率的学习技巧吧,但前面第一部分、整整四分之一篇幅都是在讲脑细胞结构、大脑的信息存储方式。 excuse me???作者你还跟我扯上了,话说不完了是吧? 所以此刻请立即使用《如何阅读一本书》提供的方法,明确阅读目的,立刻跳到第二章。 即使跳到这里,作者仍然还是有喷不净的口水,当然这也是此类书籍的通病:为了说服读者而大量举例。方法论的书看到现在,我已经做到把对同一个主题作超过三个以上的例证当作注水。 除了举例,第一章的毛病竟然还没去世,作者会提供科学上的相关研究资料来夯实观点基础。这……这不就是水吗? 第三个毛病出现在第三部分:自造生词。看到第三章就明白了。 最后是出版社的毛病。看个测试题答案还要扫码。倒闭了怎么办? 哎,杠精这个词,臣妾已说倦了。 吐槽一下:最近看的很多书注水快占全文一半了,心疼被砍伐的树木。窃喜自己看的是电子版,还是在微信读书上白嫖的。 第二章提供的学习方法如下: 1. 如果能还原到最初学习时的场景中,记忆效果会更好。 2. 学习时周围若能有点什么,比如响着音乐,要比什么都没有更好。 3. 学习时,潜意识也有一定的价值,比如音乐、光线、周围的色彩等,至少对于新吸纳的记忆会颇有帮助。 4. 可以很容易做到成倍地增加与记忆内容相关联的感知提示数量,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使我们的学习场所加倍——多换几个地方。 5. 分散式学习:把一次集中学习打散成数次学习,并拉开每次学习之间的时间间隔。用这种办法学习,学得的东西不会更少,而记得的时间却能长久很多。 最佳复习间隔: 6. 学习外语最佳方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把外语学习和一流指导综合到一起。是第五点的具体实施手法。 要建立并维持一套外语词汇、科学概念或其他信息资料的最佳复习间隔:第一次学过之后,一两天之内复习一次,然后过一个星期再复习,过一个月再复习。之后,复习间隔可拉得更长。 7. 主动的回想比被动的重复效果要更好。 以背诵为例,学到差不多的时候最好先放一放,然后尽量用心去回想刚才的内容,这样的学习效果比直接再看书要更好。 8. 要获得学习与背诵的最佳搭配效果,最恰当的比例是阅读和学习只占30% 9. 如果在答错之后很快就能得到正确答案,错误的选择反倒能促使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 10. 把学过的东西表述出来,比你继续坐在那里盯着重点划线的效果肯定要更好,至少能高上20%~30%。 ---- 第三部分 1. 实在做不下去的时候,休息一下,很多时候都能有助于我们最终解决问题。 2. 渗滤/主观能动性: - 如果参与者在即将完成之前最全神贯注的一刻被打断,则能最大程度地加深他对那项工作的记忆。 - 一旦脑海中有了一个最重要的目标,该目标便会调动起我们的感知,以求能实现它。 - 有意识地反思。 3. 穿插学习:学习时把不同的物件、技巧、概念等穿插到一起来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之后,不但能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每一项之间的不同之处,还能使我们更彻底地掌握好每一项内容。如换地方、换时间、打散学习内容。不但能学得更牢靠,而且不须多花半分时间和力气。 不同的学习策略适用于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信息的获取。 ---- 第四章 1. 知觉学习:感官主动地探索、寻找它需要的信息,提取真信息并排除仿真信息。目的在于提高判断的准确度和速度,也就是提高感知能力 - 目的在于提高判断的准确度和速度,也就是提高感知能力。这部分有点像《思考,快与慢》对于人的大脑思考模式的解释。 - 运用知觉学习模块时节奏必须要快,要让视觉等知觉系统快速运行,让认知系统、思考系统同样都快速运作起来。 2. 睡眠促进学习 - 果你是为了准备明天的表演,比如说音乐独奏会,那么这幅图就在告诉你,不妨晚点睡,但不要起太早 - 如果你要应付一次数学或化学考试,以及任何考验你针对不同模式及规律的判断能力的考试,那么最好晚一点睡,而且如果可能的话,早晨睡个懒觉。 - 如果你是要应付需要发挥记忆能力的考试,比如默写新学的单词或是填写化学元素周期表,然后早早起床,在天亮之前赶紧再复习一遍功课。 - 白天睡上一小时到一个半小时所得到的学习辅助效果,跟一整晚8小时的通宵睡眠几乎不相上下

  • 大宋之变,1063—1086
    Raphael
    推荐

    这本书我相信他的评价会是冰火两重天的,因为它充满了各种理论知识,并为了说明它的依据性给了很多科学实验。 一开始阅读的时候我想给这本书打三星,但是当我读完回顾要写书评总结的时候,给到了四星(值得一看,最重要自己总结感悟),具体的理由有两大点: 1.里面的关于对大脑学习、遗忘和记忆的科学研究结论,大多数是过去的科学家花了很长的时间乃至一辈子去证明的。基于此,它的存在是具有合理性的。尽管与常规的我们认知的学习规律不大一致,可我们也不能直接否认。毕竟实践才能出真知,而且没有多少人能专注于为了一件事情的结论而投入了所有的精力,基于此,关于本书浓缩的那么多精华内容就值得我们脱帽致敬。 2.本书给我(处于好奇、探究学习阶段)和很多教育者提供了很多教育案例参考,去思考和实践我们在学习工作过程中应该如何实现高效率。具体内容有:避免熟练度错觉;长期学习期的隔期学习法;重复练习时避免单一化;尊重遗忘规律更好的把握记忆特性;巧妙利用睡眠时间巩固提升学习效果;运用多重感官去感知学习和充分利用客观环境;所有学习条件不拘泥,不固定;知觉模块练习以提升直觉等等方法。

  • 大宋之变,1063—1086
    淅淅沥沥氵
    推荐

    一、遗忘是为了过滤不需要的信息,只让该出现的信息出现于脑海。 二、如果能还原到最初时学习的场景,记忆效果更好。 三、学习时周围有点什么不同的因素(比如音乐),效果更好,传统观念认为越安静学习效果更好,其实不存在。 四、多变换几个学习场景记忆效果更好,不同场景的不同环境因素能在回忆时带给自己更多的提示,也能让自己今后的学习不太依赖于环境。 五、记忆的知识最佳复习间隔:第一次学完后——1-2天后复习一次——一周后再复习——一个月后再复习——之后间隔可延得更长。如果还有15天考试,预期花9小时复习,最佳复习间隔是今天复习3小时,一周后复习3小时,再隔一周后也就是考试前一天复习3小时,比临时抱佛脚一次性复习9小时记得更多,而且记忆能维持的时间大大延长。 六、分散式学习比集中式学习效果更好。与其一次性学1小时,不如每天20小时分3天学。最开始花较少的时间与知识“首次接触”,第二次复习能记住更多,第三次能记住更多。相同的时间,效果能大大增加。 七、跨度更大的复习间隔有助于分辨哪些知识不容易记。 八、大脑中越是费力挖出的记忆,再次学得的熟练程度越深。因为记住知识和调取知识就是存储和提取的过程,在回忆已经很难想起或已经忘记的知识,等于锻炼了存储和提取能力,能把它记得更牢。 九、背诵比反复阅读效果更好。一篇文章与其反复读20遍,不如读个10遍然后尝试背诵读过的内容,因为背诵是去主动调取这些内容的记忆,第一次能背诵出来的知识在下一遍基本上也能背诵出来。 十、保持充足睡眠,睡眠也是学习。清醒的时候学习效果最佳,精神不佳后应该马上睡觉,剩下的工作睡眠会帮忙完成。这不是懒惰或者浪费时间,在失去意识的停机状态中,大脑实际上是在澄清记忆、深化技能。

  • 大宋之变,1063—1086
    李芃芃
    推荐

    本书大量篇幅都在写实验,显得有些啰嗦。因为大部分实验都是比较简单单一的。 比如作者一个论点是,人们对自己未完成的事情,记忆效果比完成的似乎好一些。实验过程是让两组人员做一系列小事情,比如捏橡皮泥。实验的结尾是考察两组人员写下自己刚刚做的一系列任务。其中被打断的事情,记忆效果比没被打断的事情记忆更深刻。 可我却无法将这个理论应用到自己平时的学习中。 实验人员记住的只是自己未完成的任务名,可真实的学习情况是,我需要记住的是详细的知识点内容,若是中途进行打断,何时打断,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打断,让我十分困惑,所以我个人认为本书中类似的理论应用性并不强,所列举的实验例子与真实学习情况也相差甚远。 不过粗略读完此书,还是有两点收获。 1.把学习内容进行分割,进行间隔式的学习,比累计在一起,一次性学完效果更好。所以在学习政治与英语时,我应该采取的策略应是,每天抽少量时间看一下英语单词或长难句,政治不可拖到9月份才开始。 2.学习新知识前,先做一个检测。这一点在学专业课的时候比较有用。一开始我不应该直接一头扎进书里,把书艰难啃完才开始看真题。而是先在自己没什么基础的时候就扫一眼真题,看看考察的知识点是哪些,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简单作答。然后再看书,看到相关知识点时就更加敏感,可以大致分清楚重点与非重点,这样在看书时,可以有的放矢,良好地把握节奏,而不是所有知识点均匀用力。同时,在自己预判想法错误时,学到的知识点印象更深刻。 总体而言,我认为本书不值得仔细看,采取捕捉信息式的方式看更好。 同是介绍学习方法的书,我认为《如何阅读一本书》更有实用价值。

  • 大宋之变,1063—1086
    推荐

    (2020-136)读起来平平淡淡。。应该说适合初中时期阅读的一本书籍。能把书内的例子再讲得直抓痛点就好了。

  • 大宋之变,1063—1086
    推荐

    书中研究实验例子等可以略读,但那些被点赞高的评论不可不看,大佬们已经帮着总结好了,鞭辟入里,字字珠玑。这本书好就好在热心网友的评论和总结了。

  • 大宋之变,1063—1086
    张博闻
    推荐

    这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书,理论实践并存,我总结了精华,全是干货,阅读大概要八分钟。 以下内容包括 学习的科学,学习的方法,金句。 ①学习的科学: 1有一些过去我们一直认为是打扰学习的最恶毒的敌人,包括懒惰、漠视、分心,其实也能成为帮助我们学习的“大好人”。 2这种 “时光隧道旅行”,称为“往事片段”,亦叫“自传体记忆”。在这类回忆中,往往有一些与当初的体验相同的细微感受,以及相同的叙事脉络结构。 3记忆并不存在于某个单独的地方,而是沿着大脑新皮层各个不同功能的区域分布其间。 4记忆就好像是已经“存档”的一个个视频,脑神经一个点击,就能启动播放,再一个点击,则又放回去了。 5没有任何细节会彻底忘掉,只不过,记忆提取的“踪迹”每一次都略有不同,而且永远如此。用科学家的话来说,这是用记忆来改变记忆。 6遗忘的两个正面作用:正面作用之一,就是大自然中最精致的“垃圾信息过滤”功能,这一功能使得人的大脑能够专注于某一件事,只让该出现的信息出现于脑海。之二,就是屏蔽掉大脑运作中的背景噪音,或者说静电干扰,让大脑把该输出的信号输送出来。而遗忘就像肌肉锻炼,先损耗,后强化。 7记忆是个复杂的混合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同时朝着增大以及衰减的不同方向发展。 8任何记忆都具备两种能力,即存储能力与提取能力。记忆不会“丢失”,不会像我们以为的那样越变越淡,直至踪迹全无。准确地说,“丢失”了的其实只是我们一时无法提取出来的记忆而已,它的提取能力在当下很低。 9在提取某项记忆时越是大费力气,那么在得到之后,该项记忆的提取能力以及存储能力就飙升得越高,也就是学的越扎实。用记忆来改变记忆,而且是越改越好。遗忘,不但能过滤掉干扰你的信息,还会激活并加深你已经学得的部分,根据先消耗后增长的法则,在你提取记忆内容时,再次激发出更高的提取能力和存储能力,这便是由大脑生物学以及认知科学所得出的最基本理论。 10学习的时候,我们是什么感觉、在哪里学、在什么地方学等,以及人的情绪状况、专注程度、直觉感触等,都会对考试成绩产生影响。 11内在提示和外在提示的确可以是相当有用的记忆提示,但是在真正强有力的提醒面前,就显得苍白无力了。 12分散式学习是这么回事,你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也不需要刻苦地学习,而你记住的东西不但会更多,而且还能更长久。 13时间跨度越大,你忘掉的东西就越多,但也能发现弱项在哪里,从而纠正。 14临时抱佛脚在紧急关头的确很有用,但所得记忆不会长久。而分散式学习却能让你记得长久得多。 15要获得学习与背诵的最佳搭配效果,最恰当的比例是阅读和学习只占30%。 16考试其实就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不同于常规却很有功效的学习方法。 17大脑在“离线状态”下还在围绕着那个课题继续工作。 18把难题先放一边的作用就是让你放下刚才自己已经想过的所有思路,让大脑里的意识不再指手画脚,从而给潜意识一个自己去琢磨的机会。 19在孵化期中,大脑对周围任何可能与解决问题相关联的信息都很敏感。 20“遗忘”的作用之三:促进解决问题时的创造性思维。 21渗滤的第一要素,就是一直被我们当做学习敌人的东西:打断 22渗滤第二要素,一旦某个目标被“激活”,它便能盖过其他一切,调动起我们的感知、思维甚至是心态,去关注身边的一切。 23渗滤第三要素:有意识的反思 24比赛中的情况千变万化,因此,随机训练模式反而达到了最佳训练效果。 25一连串的集中式学习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应用题的教学指导价值。 26交替学习不仅能用来复习各种题型、动作、概念,更能帮助分辨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其功效是让大脑准备好随时面对意想不到的事情。 27大脑不仅能学会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来感知它接收到的信息有细微差别,更能通过感知那些细微差别来学会分辨其不同。 28知觉学习是主动式学习。 29睡眠的本质,其一是一种时间的管理与调节,其二是为了巩固记忆,是学习。 30从研究数据中获得的大量证据说明,睡眠能增强你对前一天所学内容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31白天睡上一到一个半小时的学习辅助效果与一整晚8个小时的通宵睡眠不相上下。 32在失去意识的停机状态中,大脑实际上是在澄清记忆、深化技能——睡眠就是学习。其主要功能就是解开在白天新形成的不必要的链接,同时“巩固那些连接中形成的有意义的成功”。 ②学习的方法: 1如果还原到最初学习时的场景中,记忆效果会更好。 2备考复习时不要直接照着笔记复习,要把笔记放到一边,重新整理学习材料,自己想出一套全新的重点概述来。 3刚刚学过一个新概念后,你不必立即复习,因为这么做并不会加深多少记忆,甚至完全没意义;相反,如果一个小时之后或者一天之后再复习,那才会有效果。 4让孩子完全生活在一种语言环境,让他不得不去说,不得不去理解这种不同的语言,他便能很快吸收这种语言。 5最佳复习间隔:第一次学过后,一两天内复习一次,然后过一个星期再复习,过一个月再复习,之后,复习间隔可拉得更长。 6主动的回想比被动的重复效果好,以背诵为例,学到差不多的时候最好先放一放,然后尽量用心去回想刚才的内容,而非直接再看书。 7自测对正式考试时的良好发挥有着非凡的意义。背诵是自测的一种方式。 8与直接进入学习相比,先猜测后学习使你的大脑能以更高要求去运作,使知识更深刻,消除“熟练度错觉”。 9两种有助于孵化的大脑活动:从周围环境中找出提示,以及打破限制思路的预设 10如何使用直觉学习法: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大脑感知,随后大脑可以下意识判断 11运用直觉学习模块时节奏必须要快,交替学习与知觉学习二者可相辅相成。 ③金句: 1记忆,是由狂欢与心碎织就得我们一生的“织棉”。 2我们更愿意看到的是经过最用心的研究之后遭遇失败时的无可奈何,而不是面对困难只知道摆出一脸无能为力的裹足不前。 3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头脑——巴斯德 4学习就是弄明白我们想做什么、善于做什么预计必要时我们能以什么为生,这也应该叫生存之道。 5在我们觅食的过程中,大脑也在觅食——以最高效益吸收着最有价值的信息以及最为关键的求生经验。 6学习,归根结底就是你做的每一件事。 以上内容待补充,待纠错。

  • 大宋之变,1063—1086
    汪肇彬
    推荐

    这本书挺不错,与学习相关的“要素”几乎都涉及到,说得也蛮清晰。 可惜的是,这本书风格“西式”,可能对熟悉中式的大众读者而言,“口味” 上总觉得蛮拗口[握手] 不过,内容质料确实挺棒。这书,不仅说清了学习记忆的大脑机制,由此区分了“描述性记忆”与“运动记忆”的机制不同,从而实际实践上可穿插。而且,阐释了学习记忆几大方面,如遗忘、间隔(或分阶段)、无知训练(如借力测试)、知觉(/ 直觉)、潜意识(可借力如睡眠)、环境,如何发挥它们的效力。对这方面,不妨可先快速浏览书尾部的 “不能错过的彩蛋  有关学习的11个关键问题”,通过这些问题了解,可快速抓住书里不少内容大概,当然,若想进一步知悉底意,就得细读书里的相关部分内容了(——可通过书的目录快速找到所需章节)。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