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来一直沿着这条道路前进,在实践中不断把成功的选择和失败的选择做比较,有时呈痛苦的反省,终于找出一条正确的道路,包括在中国如何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正确道路,百年巨变,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功。它得来是多么不易,是实践检验的结果,也是我们所以能充满道路自信的根据和由来。 ——金冲之
札记:本书以自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次大事件为主线,详细的的叙述了在每件历史大事件中中国共产党的关键抉择。其一个比较深的特点是,能够对历史上或当前对一些问题的误解用还原历史的方式进行澄清,从而引导读者对历史有正确的看法。
本书系统的梳理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路程,尤其是在一些关键节点做出如此选择的原因、背景等,评论客观全面,语言通俗易懂,是我能读懂并且有兴趣读完的难得之作。
事不经过不知难。 这可能是我读完这本书的一大感受了。 什么是历史呢?这是一个深奥的又很简单的问题。历史可以很大,大到我们感觉自己是一粒小小的微尘。历史可以很小,小到我们可以谈论争分夺秒。但是无论怎么样,我们看历史还是应该用客观的态度去观察。
恰如一杯浓郁的咖啡,令人回味。 有着中共独特浅白的文风,和简明易懂的道理,但是表达的思想有很深邃。 通过此书,建国前初期的历史教训及背景都有了新的认知。 是一本好书
该书从历史发展情况,结合中国实际,详细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选择。
历史书是由一些大事件有机串联而成的,但历史本身却不仅于此,历史是由无数的人、行为、情境共同交汇碰撞而成的。事非经过不知难,虽然我们不可能去经历已经远去的历史,但读史、感受历史的细节、尝试回到历史发生时的视角,也就更能理解历史的难。 没有任何一个政党能够一直不犯错,中国共产党曾不止一次因为犯错而陷入生死关头,但每次总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抉择转危为安甚至力挽狂澜。这种不死属性来源于强大的自我纠偏能力,而这种能力我认为来源于坚持实事求是。近来看了一些党史书籍、纪录片和连续剧,一个很大的感触就是“实事求是”这四个字的重要性如何拔高都不为过。只是很遗憾,现在有些时候,“实事求是”的精神被人遗忘了。 金冲及老师的《生死关头》是目前为止我看过的最推荐的党史书籍,虽然不能面面俱到但基本结构完整清晰,语言平实,有必要的历史细节和探讨,具有启发性,特别是作为党史大家所写的严肃的党史书籍,能做到不落入老生常谈就非常不容易了。要说不足的话就是因为本书其实是金老师多年文章的汇编,所以个别段落有重复。
文革的说法现在党史界各位出来讲学的大佬们已经统一了一套说法。
又一本金冲及先生的党史文集。他几年前的总结甚好: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来一直沿着这条道路前进,在实践中不断把成功的选择和失败的选择做比较,有时呈痛苦的反省,终于找出一条正确的道路,包括在中国如何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正确道路,百年巨变,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功。
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来一直沿着这条道路前进,在实践中不断把成功的选择和失败的选择做比较,有时呈痛苦的反省,终于找出一条正确的道路,包括在中国如何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正确道路,百年巨变,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功。它得来是多么不易,是实践检验的结果,也是我们所以能充满道路自信的根据和由来。
非常好的一本书。该涉及到的问题,都有涉及到,写的非常中肯和实事求是。
前面三分之二讲革命和建设可读性很强,特别是讲几次思想路线错误,还有长征转移这章,各方面都详略得当。后面可能是很多文章都是演讲的原因,篇幅有限,所以太过粗略,戛然而止。想要更进一步的了解,还需自己去搜寻更多的资料。
国共时期的分析意识形态色彩超级浓厚,倒是文化大革命的解释另辟蹊径,令人耳目一新。
匆匆浏览一遍,阅读时长最短,书评最长(附摘选),因为明天支部大会上要作荐书(红色作品)发言——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长和壮大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到底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国内国际各种因素的偶然? 99年来党走过的道路及其曲折历程,对当下及未来的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有哪些启示?数百年来,社会主义经历了几个版本?为什么只有中国道路有如此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
剪贴复制,标准提法,中规中矩,不越雷池,除了党的意志没有个人观点,作者应该改为编者。但编的体例不错,时间线串联的很好,读完能够形成完整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