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集体行动的逻辑》一样,奥尔森写的书总是观点精辟,论述吃力。不是翻译的问题。奥尔森属于那种不会“写作文”的经济学家。看概要是很好的方法。
这书排版有些问题,内容可能也有(军阀那里)。虽然说是“免费”的,但我还是要吐槽。就此打住,我还是去图书馆借纸书吧。
①繁荣的市场所需要的条件: 1.存在清晰的个人权利 2.不存在任何形势的巧取豪夺(比如特殊利益集团的游说活动) ②繁荣的条件: 1.非自发型市场出现 2.产权密集型的生产方式 ③特殊利益集团:当该集团的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时,能够代表着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或者说其代表着相当规模的少数人的利益,那么该集团和社会上的大多数民众之间可能存在共容利益,该集团就会拥有具有建设性的动机。
因为在其他地方已经了解到了奥尔森的国家观,所以没有看《集体行动的逻辑》那么震撼。出乎意料的是第三章的科斯定律讲的出奇好
对民主谈的太多却又没有太多信服度。越来越感觉民主真是对真实世界给予的最大空想。
权力是政治学的核心概念,繁荣是经济学致力的核心目标,两者并列,代表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取向,是解释政治权力和经济繁荣之间的关系。斯密时代的古典经济学,两者并无分野,是为古典政治经济学,但后来经济学的走向,摒弃了政治的关切(寻求正义、公平的规范性理论),日益走向纯粹的技术分析(强调数学与模型)。直至帕累托、阿罗等研究福利经济学,布坎南、奥尔森等搞公共选择理论,两者才在新的框架中得以重聚。奥尔森的这本遗作,从“共荣利益”概念探讨渴望稳定的权力(即使是黑社会)具有促进社会繁荣的动力,但集体行动的逻辑证明,体量太大的集团,每个人都有搭便车的倾向,从而很难产生一致行动、具有共荣利益的大集团,只会产生众多狭隘利益的小集团,而作者在另一本书《国家的兴衰》中,论述了特殊利益集团的存在,带来的是国家的衰落。具有共荣利益的强化市场型政府的出现,只是历史的偶然。
曼瑟·奥尔森是一个很特别的经济学家,他对利益集团的行为分析弥补了经济分析的空白。他的强化巿场型政府的理论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时至今日,在利益集团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形成阻梗,以及市场化方向的改革出现反复的情况下,重新学习和借鉴奥尔森的理论,防止在转型过程中出现“奥尔森震荡”,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奥尔森的《国家兴衰探原》加上本书,是我国改革者最应该学习的三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