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子东现代文学课

许子东现代文学课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许子东现代文学课
    阿白
    推荐

    记录一下摘要,这是第一章: 马克思的事业:从布鲁塞尔到北京 韩毓海 35个想法 ◆ 第一章 马克思与卢梭 >> 社会再生产领域不但为我们提供精神依托和社会价值观,也为社会的生产和交换领域制定标准与法则。 >> 人们所从事的是不同的劳动,但是,他们却根据既定的社会标准,根据既定的社会法则和头脑中的价值观念,对自己的劳动作出评价。人们劳动,他们挥汗如雨,这不仅仅是为了换取口粮,而且是为了赢得“社会评价”,并以这种社会评价来换取相应的“社会权力”分配 >> 既定的社会价值尺度和法则支配着包括经济活动在内的一切生产领域,而发达国家的极少数资产阶级恰恰是通过占领人类社会再生产领域、垄断社会法则和价值尺度,方才实现了对于人类劳动的剥夺,完成了对于世界的统治。 >> 所谓商品的“二重性”是指:一方面,商品是各种不同的社会劳动的产物,它表现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商品又是社会再生产的产物,表现为植入人们头脑中的社会法则和价值尺度,是人们头脑和精神的产物,是现代人的宗教信仰和价值依托,它表现为商品的“价值”。 ◆ 1.无产阶级与现代文明的起源 >> 只有思辨体现为行动,只有头脑被手的试验、劳作所证实,如此获得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 >> 在人文学者们看来,钟表匠们关心的只是些“愚蠢的问题”,这是因为人文学者不必修理机械和地球,他们依赖王公、贵族和银行家的资助为生,并持有其资助者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偏见,他们蔑视体力劳动者。 >> 从战争国债筹措者中产生了资产阶级,从海外贸易中产生了大贸易商,而从工匠中则产生了无产阶级 >> 工业革命,完全是科学技术被大规模地运用到生产中去的结果,而促使科学技术得以发展的,一开始却无非就是无产阶级力图克服和解决生产活动中遭遇的难题与困境的智慧性努力,这些难题与困境包括:如何节约劳动时间;如何减轻劳动强度;如何巧妙地利用自然力以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 >> 欧洲的资产阶级最初是作为国债的筹措者、作为欧洲国家间战争的投资者而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但是,当资产阶级发现大规模的工业生产能够创造出巨大财富的时候,他们立即就转而去投资工业;当他们发现科学技术与生产活动相结合就能够产生出巨大的力量的时候,他们马上就以资本投资的方式,想方设法把科学技术垄断在自己手里。 >> 由银行家和国家资助的专业化的科学研究机构形成了,它迅速取代了在劳动实践中产生的、从事技术发明与创造的工人自发组织,于是,一个独立于生产者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阶级便由此产生,并迅速地代替了技术工人从事发明工作。前者因为在充沛的资金支持的条件下进行发明,从而有着后者不能比拟的竞争优势,这样一来,工人阶级进行技术创新的道路便被堵死了。更为关键的是,对于科学技术的资助和垄断,以使得科学技术与无产阶级的劳动相脱离,这从一开始就是资产阶级剥夺工人的有意识的手段,是资产阶级的“战略”,因为一旦掌握了科学技术的所有权,资产阶级就可以迫使工人接受更为不合理的劳动条件,使得无产阶级在劳资谈判中处于彻底被动的地位。一项发明可以代替许多工人的劳动,而被资本家垄断的技术发明不再帮助工人缩短劳动时间、减轻劳动负担并给技术工人带来好处和收益,恰恰相反,现在作为一种特殊职业的发明与工人对立起来了,新兴的、被资本家雇佣的工程师阶级与无产阶级对立起来了,工人被迫与新发明竞争,这样一来,包括先进机器、仪器在内的新技术的发明,就不再是缩短劳动时间、减轻劳动负担、有效利用自然力以创造更多财富的手段,而是延长工人劳动时间、增加劳动者负担、制造社会贫困的手段。 >> 由于自然科学被资本用作致富手段,从而科学本身也成为那些发展科学的人的致富手段,所以,搞科学的人为了探索科学的实际应用而互相竞争。另一方面,发明成了一种特殊的职业。因此,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展,科学因素第一次被有意识地和广泛地加以发展、应用并体现在生活中,其规模是以往的时代根本想象不到的。[插图] >> 而资本家对新技术和新发明的要求,必然使其求助于专业技术人才和工程师,并加大对他们的资助力度,使科学成为致富的手段并促使搞科学的人互相竞争,这便使专业技术人才和工程师也成为资本的同伙,而同工人和劳动相对立。 >> 资产阶级的胜利,在于它成功地分化了社会各阶级、社会的各领域。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恰恰在于它把各种不同的劳动,因而也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或者说,把以脑力劳动为主或者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各种劳动分离开来,分配给不同的人。”[插图] >> 资本不创造科学,但却利用科学、占有科学。正是通过“占有科学”,资本家使得工人被异化为机器,使他们的劳动与知识彻底分离,从而变得在真正意义上“一无所有”: >>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雄心壮志是再造一个代表着人类先进文化的无产阶级,即有知识的无产阶级、有文化的劳动者,而不是听任无产阶级沦为物质劳动的工具。 ◆ 2.资产阶级与现代迷信 >> 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世俗人,是因为他把世俗人变成了僧侣。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他把肉体从锁链中解放出来,是因为他给人的心灵套上了锁链。 >> 资本主义是建立在资本可以脱离现实生产活动自行增殖这个简单的神话的基础上 >> 而所谓“一切经济危机都是信心的危机”这句十分简单的话,却深刻地说到了问题要害:资本主义就是一种现代迷信。而这里的“信心”,就是对资本永恒积累的信心。 >> 培根指出,世上有两种知识,一种知识依赖“想象力”,神学和经院哲学的知识就是如此。实际上,一切概念和范畴都是人类想象力的产物,这样一种知识活动无非是人们头脑中概念与范畴的推演。另外一种知识依赖“理解力”。所谓理解力,就来自对于现实事物的观察、试验和归纳,它不能依赖头脑的“冒测”,不能依赖“信心”,而是依赖现实中手的劳作、眼睛的观察,只有当头脑被手的劳作所证实,当事实纠正了“人心的冒测”时,真正的知识才能形成。这种真正的知识,就是科学。 >> 为什么神学和经院哲学有碍于人类理解力的发展?这就是因为它们把知识活动束缚在人的头脑之中,它们依赖的工具是不可靠的想象、联想和幻想,它们限制着人类的观察能力,而对经验的鄙视则阻碍了对自然的探索和了解: >> 与劳动和手艺相比,一切以“人类灵魂”为说辞的营生都近乎欺骗。 >> 卢梭发现了人类社会走向分裂、人类文明走向堕落的根源:科学和艺术日益与生产劳动的实践相分离。没有观察和实践能力的学者、缺乏对现实的理解能力的统治者们,只是依靠幻想和想象(用今天的话就是靠“拍脑袋”)来支配现实,这样一来,生产者和生产的领域非但不被重视,而且还要受幻想性的“社会再生产领域”支配,于是,人类文明就在“独断”与“幻觉”中迷失了方向,从而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 对于虚幻之物的追求,毁坏了伟大文明建立在劳动基础之上的艰苦奋斗精神。 >> 卢梭还预言说,浮华腐败的文明日趋瓦解艰苦奋斗的文明,它日渐将共同体的基础由劳动者身上转移到“游手好闲分子”身上,这其实是世界上到处都在发生着的事,是文明演进中的普遍规律 >> 卢梭深刻揭示了:如果人的全部精力都被吸引到与政治和生产劳动无关的事业(包括“科学与艺术”)上去,那么,他们就很容易被统治,就很容易沦为奴隶而不自知。 >> 那些奢侈腐败的文明,一定会被艰苦奋斗的文明所击溃,而这就是因为,前者拥有的是金钱,丧失的却是公民们在劳动和战斗中掌握现实世界的能力,金钱不过是想象的财富,而劳动产品才是真实的财富。 >> 卢梭生动地描述了当时资本主义和私有制使整个社会付出的代价:一旦资产阶级垄断了科学与艺术,那么科学和艺术就只有一个目的,这便是赚钱。为了赚钱,科学家便可以造假药害人、造武器杀人而毫无愧色;为了赚钱,艺术家也可以鼓动迷信麻醉人民而心安理得。科学与艺术本来面向的是自然和人,但现在“自然秩序”和人全被败坏了,“自然状态”变成了只有金钱利益关系的“人为状态”。当然,这不是科学与艺术的罪过,而是科学与艺术“资本化运用”的必然恶果 >> 合法的利益是决不会大于非法所得的利益的,伤害他人总是比帮助他人更有利可图。因此问题只在于寻求确保自己不受惩罚的手段,正是为此,强者用尽权势,弱者用尽心计。[插图] >> 在最后的抽象(因为是抽象,而不是分析)中,一切事物都成为逻辑范畴,这用得着奇怪吗?如果我们逐步抽掉构成某座房屋个性的一切,抽掉构成这座房屋的材料和这座房屋特有的形式,结果只剩下一个物体;如果把这一物体的界限也抽去,结果就只有空间了;如果再把这个空间的向度抽去,最后我们就只有纯粹的量这个逻辑范畴了,这用得着奇怪吗?如果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抽去每一个主体的一切有生命的或无生命的所谓偶性,人或物,我们就有理由说,在最后的抽象中,作为实体的将只是一些逻辑范畴。所以形而上学者也就有理由说,世界上的事物是逻辑范畴这块底布上绣成的花卉;他们在进行这些抽象时,自以为在进行分析,他们越来越远离物体,而自以为越来越接近,以至于深入物体 >> 在一切宗教破灭之后产生的宗教是形而上学,在一切偶像崇拜消亡之后产生的偶像是资本。 >> 资本主义经济学,在马克思看来,是极其简单幼稚的东西,它的全部基础就建立在资本永恒积累这个神话的基础上,围绕着这个简单的神话,派生出了一系列抽象的范畴。资本主义经济学之所以看起来高深莫测,无非是以这些高深莫测的范畴来掩盖一个极其简单的事实:如果不剥夺劳动,如果不剥夺自然,如果不剥夺世界特别是“落后地区”,资本积累的神话一天也不能继续。 >> 马克思说,此前的革命所针对的,都是有形的偶像,即奴隶主、封建主、国王、教宗,但是,它所造成的却是对“无形偶像”的崇拜,这就是对于观念——“资本”这最为抽象的偶像的崇拜。 >> 弗洛伊德(他也是犹太人)从“视觉兴奋”这个角度阐释了马克思的见解,他指出,视觉快感是一种强烈的本能,它使人陶醉于表象,从世界和事物的声色光鲜中获得快乐。从这个意义上说,放弃“有形的事物”而去追求“无形的事物”,这对人类来说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因为这是人类对于自己“本能”的一种摒弃。但是,也正是通过这种摒弃,人类方才由“偶像崇拜”走向了“观念崇拜”,由崇拜有形的偶像走向了崇拜自己头脑中的观念 ◆ 3.卢梭与中国 >> 因为鄙视劳动、鄙视动手、鄙视试验和实践的士大夫传统依然存在,所以今天的受教育者往往是一进入大学便思“考公务员”,凡属吃苦、动手、跑路的专业亦因为“出路不好”而令人望而止步

  • 许子东现代文学课
    缘起性空
    推荐

    看完马克思与形而上学有感 1 受古典经济学影响,我们更多关注“市场”,关注供需关系,而忽视了劳资关系。 2 劳动者,异化为劳动力,异化为一般劳动时间,异化为商品的价值,于是劳动者和资本家的矛盾转化为商品和消费者的矛盾。 3 从西方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出发,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以形而上的“一般劳动时间”衡量价值的劳动力市场,作为需求方的资本家自然希望以更低的价格雇佣更优的劳动者,而在消费者市场,作为供给方的资本家,自然希望雇佣劳动者产出的商品以更高的价格出售。 4 个人认为这也是剥削剩余价值的一种形式。

  • 许子东现代文学课
    十七
    推荐

    推荐彷佛是需要一个理由的。 这本书再次让人们可以比较容易的走进马克思。写的真tm好

  • 许子东现代文学课
    青阳
    推荐

    前篇比后篇惊艳,历史和理论的梳理比现实对策的提出更加夺目,但总的来说非常值得一读,对于了解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节点和重要代表性理论非常有帮助,结合现当代历史联想思考会有更深体会 这本书是去年gwy入职培训上老师推荐的,七个月后终于读完。望我不改初心、不负理想

  • 许子东现代文学课
    一叶一菩提
    推荐

    本书可视为“宣讲马克思学说”的读本,作为深刻影响中国社会历史及现实的理论,马克思主义需要正面且深入浅出的“科普”。正是从科普的角度,本书使我读有收益。 1/卢梭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对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启发;2/马克思从宗教(犹太教)哲学上,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信用”本质;3/从经济入手阐发阶级社会不可调和的阶级对立;4/列宁的《国家与革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性补充;这些都正面加深了我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作者作为文学博士,文本结构匠心,说理逻辑基本自洽,文笔激扬。但作者边引边议的论说,又不得不令我在阅读时加一分小心,以免将说理被煽情带偏。当然作为读者,不苛责文笔风格,以受益为佳。

  • 许子东现代文学课
    南溟知鱼
    推荐

    好书 解我疑惑 启迪我心 世上还有如此洋洋洒洒的行文 还有亿万万同胞们为文明幸福奋斗 我当庆幸生于种花家[呲牙]

  • 许子东现代文学课
    郭亚超
    推荐

    帮助理解08金融危机,理解资本主义如何剥削社会财富,当今中国发展道路来自于卢梭康德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理论论述依据

  • 许子东现代文学课
    赵哥哥~
    推荐

    一本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普及著作,没有理论的说教,却有理论的感悟。中国的复兴,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离不开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她们的精髓都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群众中来,又回到群众中去。一切以人民为中心正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