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业精读世说新语

戴建业精读世说新语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戴建业精读世说新语
    恐龙蛋
    推荐

    连着看完了这个作者的两本书,事实到底是怎么样我也无从考证…就算是兼听则明吧…这种书还是得多看的…

  • 戴建业精读世说新语
    羲和
    推荐

    对于平等的论述可以说是真知灼见。 民主社会里平等和自由的平衡如何达到还是要看资源,社会资源的多少决定了平等之下个人的自由范围有多大,教育则让人掌握自由的分寸。

  • 戴建业精读世说新语
    方皓
    推荐

    极力推荐,许多人虽然每天把民主挂在嘴上,但是可能对民主并没有一个深入的思考。作者虽然生活在在许多年前,但是对于民主的思考已经比今天的绝大多数人更加超前,也更加深刻。作者不仅对比了美国民主与其他地方完全不同的独特机遇,也指出了民主的很多弊端,甚至预言了民主最后必然走向极权。这一切今天都正在应验。

  • 戴建业精读世说新语
    龙猫
    推荐

    托克维尔此书对民主解释算得上鞭辟入里,如对社会制度感兴趣者我推荐此书为必读书籍。当下社会民主之呼声云集,对民主为何物者知之甚少。平等的产物不止有自由,也可能是奴役;民主也不是拿着独立自主的幌子肆无忌惮的为所欲为。民主是一剂良药,但不包治百病。         民主似乎是一个泛概念,数人头和推举代表参政议政各有所长,一个国家的民主果实取决于该国的文化土壤,并不是随便移栽嫁接都能开花结果。如法国议会、英日立宪、美国总统共和制和克鲁泡特金无政府主义,我国早期借鉴过不少,事实证明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民主之路,漫漫修远!

  • 戴建业精读世说新语
    Kitten Jack(爱哭的毛毛虫😂 😂)
    推荐

    推荐的读者太多了,把我想推荐的理由都说完了!这算是一个比较委婉的借口吗?[呲牙]

  • 戴建业精读世说新语
    小新童鞋
    推荐

    历史是向前发展的,2022年在阅览这本书显然是不合时宜了!终归人的视角是有历史局限性的!

  • 戴建业精读世说新语
    Song
    推荐

    如果托克维尔再生,并对某一新兴国家进行考察,他会惊讶得发现,自己曾经写过的大部分文字无须进行修改。历史总是惊人得相似,一些无法避免的趋势,还是令人遗憾地发生了。唤起每个人的政治意识,虽然很难,但势在必行。

  • 戴建业精读世说新语
    Echo7
    推荐

    当今各国不可能再让自己的国民身份不平等。但是,平等将导向奴役还是自由,开化还是野蛮,繁荣还是贫困,则取决于各国自身了。

  • 戴建业精读世说新语
    雷颖君
    推荐

    我不怕一再重复我在本书许多地方已经说过和指出的一点:千万不要将平等本身与把平等引入社会状况和法律的革命混为一谈。 这正是美国的情形。我再重复一下之前就已说过的:美国人的优势在于可以犯错误,犯了错之后能够及时纠正。 平等才是他们永远爱慕的对象。他们宁愿在奴役中平等,也不愿在自由中不平等。 我又见到一些人,以进步的名义将人物化,他们罔顾公正追求利益,脱离信仰发展科学,撇开道德享受生活。他们自诩为现代文明的捍卫者,高傲地以时代领袖自居,窃据了他们本不配拥有的位置。 在今天这个世界,一切都失去逻辑,有德者无才,有才者无名,将爱好秩序与忠于暴君混为一谈,将健康地崇尚自由等同于蔑视法律,人们的行为只披了一层若有若无的良知,没有什么是被禁止的,也没有什么是被允许的,没有什么是正直的,也没有什么是可耻的,就连真假,也是真亦假来假亦真。 欧洲人没有想到被他们加以轻视的那些原则,在新大陆的荒野上被宣告,成为一个伟大民族未来的信条。人类所能设想的最大胆的理论在这个极 不起眼的、所有政治家都不屑领导的社会中得以实现;人类凭借其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这里创造了一个史无前例的立法制度。在这个还未出过将军、哲学家和伟大作家的默默无闻的民主社会,却有一个人站在一群自由人面前,在大家的喝彩声中,对自由做了如下精妙的定义:     “我们应当正确理解独立二字。确实,有一种堕落的自由,动物和人均可享用,这种自由意味着为所欲为。它与一切权威为敌,忍受不了一切规章制度。若行使这种自由,我们便会自行堕落。这种自由也是真理与和平的敌人。上帝也认为应当起来反对它。但是,还有一种公民的道德的自由,它的力量产生于团结,政权的职责就在于保护这种自由,因为这种自由能让人无所畏惧地行一切正义的善举。这一神圣的自由,我们应当冒着一切危险去保卫它,在必要的情况下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关于英裔美国人文明的特点,我已经做了足够的阐释。英裔美国人文明是两大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这一起源应当始终牢记),这两大因素在别处经常处于斗争状态,在美国却相互融合,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我所说的这两大因素分别是宗教精神和自由精神。他们宁愿在奴役中平等,也不愿在自由中不平等。他们宁愿在奴役中平等,也不愿在自由中不平等。 集权主义拥护者认为由中央政府管理地方,比地方自己管理自己要好。这种观点可以是正确的,但条件必须是:中央政权开明而地方无知,中央政权积极而地方消极,中央政权习惯于行动而地方习惯于服从。甚至可以说,中央集权越严重,上述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明显,中央政权的能力越强,地方自治能力越弱。 但是,如果像美国这样,民智开化,人民积极关心并习惯于思考自身权益,那么,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我反而坚信,公民的集体力量总是能比政府的权力创造出更多的社会幸福。     唤醒一个沉睡的民族,给予它自身所缺少的激情和智慧,可怎样才能做到?我承认,要明确给出方法非常困难。说服人们应该管理他们自己的事务,我也不是不知道这是项艰巨的任务。但同时,我认为当中央行政企图完全取代最初几个热心公共事务的人的自由协作时,它要么自欺,要么想糊弄你们。一个中央政权,不管它多么开明,多么睿智,都不可能独自处理一个伟大民族生活中的一切细节。它不可能做到,是因为这样的工作超出人力所及的范围。当它想要独自创造那么多发条并使其运转时,要么满足于不完美的结果,要么消耗大量精力而一无所得。 如果一个民主社会不实行地方分权,专制之害几乎不可避免。如果一个民族没有学会在小事上自由决断,又怎能在大事上承担自由?     如果在一个国家,每一个体都羸弱不堪,对他人、对公共利益漠然视之,又怎能抵抗暴政? 自由不能构成民主时代的独有特征。     民主时代占据主导地位的独特事实,是身份平等。而民主时代振奋人心的主要激情,是对平等的热爱。 我认为,民主国家的人天生爱好自由,他们自行寻找自由,热爱自由,若使他们失去自由,他们会感到痛苦。然而,对于平等,他们却怀有一种炽热的、永不满足的、恒久的、无法克服的激情。他们希望在自由中获得平等,如果做不到的话,他们宁愿在奴役中获得平等。他们能够忍受贫苦、奴役、野蛮,但无法忍受贵族制。 这个时代尤甚。一切试图反对平等这股力量的人或势力都将失败,并被这股力量所摧毁。如今,没有平等的支持,自由无法建立起来;没有平等的支持,就连专制都无法得以实行。 利己主义扼杀一切美德的种子,个人主义一开始只使得公德的源泉枯竭,但久而久之便会打击和摧毁其他所有美德,最终沦为利己主义。     利己主义这种恶习与世界一样古老,并不只属于某一种社会形态。 个人主义起源于民主主义,很可能随着平等的发展而发展。 随着身份的逐渐平等,很多个人不再富有或强大到能对同胞的命运施以较大影响的地步,但是他们取得或保留了很多知识和财产,足够保证自己的需要。这些人不欠任何人任何东西,可以说也不期望从别人那里获取什么。他们习惯独自思考,愿意相信他们的整个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如此,民主制不仅使每个人忘了自己的祖先,也将其后代隐去,使其与同代人分开,不断走向自我,最终可能完全自我封闭,陷入孤寂当中。 专制者不会要求人们来辅助他管理国家。对他而言,只要人们不想由他们自己来管理国家就足够了。他将那些想要齐心协力创造社会繁荣的人称为肇事分子,并且偷换概念,将那些只顾自己的人称为优秀公民。 一个人可以凭借一次壮举取得人民的好感,但是,要得到身边所有人的敬爱,就必须长期在小事上为别人尽力,默默无闻地做好事,养成行善的习惯,获得无可争议的无私名声。 他们愿意造福人民,但是还想小心翼翼地与人民保持距离。他们觉得这样就够了,但他们想错了。即使倾家荡产造福于人,也不能温暖人心。要知道,人民想要他们牺牲的,并非他们的财产,而是他们的骄傲。 如果一个民主国家的政府到处都替代社团,那么这个国家在道德和知识领域出现的危险将不亚于它在工商业方面出现的危险。     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使人改变情感和思想,开阔胸怀,增长才智。 在一个大国,政府无力独自保持和变革人们情感与思想的交流,正如它无法领导所有的产业发展一样。一旦政府试图走出政治领域而步入这条新途,它就会实行令人难以忍受的暴政,这种暴政有时连它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因为政府只知道颁布刻板的条文规章,只促进它偏好的情感与思想,而且人们总是难以分清政府的号召与命令。 因此,社会活动不让政府包办,这是必须的。     在民主国家,能够替代被身份平等所消灭的强大个体的,正是社团。 一个民族若想在其内部建立完全的平等,这只能是枉费心机。如果它不幸真的建立起这种绝对和完全的平等,那它还是无法使人们智力平等,而这种不平等源自上帝,不受人间法律的约束。     无论一个民族的社会状况和政治体制有多么民主,每个公民都始终会觉得自己在某些方面受制于人。而且可以预见的是,他们会一直盯着这个方面。当不平等是一个社会的通行法则时,最大的不平等也不会引人注目;而当一切都几乎平等的时候,最小的不平等也会让人难以忍受。正因为如此,平等越是普及,对平等的渴求就越是难以满足。     在民主国家,人们很容易便能获得一定的平等,但是却无法获得他们想要的平等。平等每天都在他们眼前逃逸,但却从未脱离他们的视线。平等越是逃逸,就越是引得人们去追逐它。他们总是以为快逮到它了,可它却总是逃出他们的手心。他们离它近得足够感受它的魅力,却还是没有近到可以享用它。他们直到离世都未能好好品尝它的滋味。 如果一个民族只要求其政府维护秩序,那么这个民族在内心就已经是奴隶了,是物质财富的奴隶,而可以奴役他们的人也即将出现。     在这样的国家,党派专制跟独夫专制同样可怕。如果公民大众只愿意管理自己的私事,那即使是最小的政党也会企图掌握公共事务的领导权。因此,在世界政治大舞台和在我们国家的政治舞台上,少数几个人代表大众演出的情形并不罕见。他们以人民的名义发言,而人民要么不在场,要么对他们的演出心不在焉。他们在舞台上很活跃,可舞台周围的人却是一片僵化。他们随心所欲地拥有一切,随意更改法律,任意干涉社会生活。你要是见到一个伟大的民族竟落在一小撮懦夫和无赖手里,一定会感到震惊。 灵魂可能会有一段空虚期,即没有任何信仰,这时候对物质享受的热爱会趁虚而入,铺张蔓延,最终完全占据人心。 因此应该相信,不管在什么历史时期,也不管政治制度如何,对物质享乐的激情以及与之相关的观念都不足以满足一个民族的需要。人心比人们想象的更宽广,它可以同时承载对尘世幸福的爱好和对天国幸福的热爱。有时,它好像疯狂迷恋其中之一,但过不了多久就会去追求另一个。 只要人们失去将主要希望寄托于未来的习惯,就自然想要尽快实现最小的欲望。一旦他们对获得永恒的生命感到绝望,就会迫不及待地享受当下,那样就好像只能活一天似的。     因此,在怀疑盛行的时代,最可怕的是人们不断追逐每天都在变化的欲望,完全放弃只有经过长期努力才能获取的事物,最终无法建立起任何伟大、稳定与持久的事业。 随着平等越来越取得压倒性的胜利,他们渐渐放弃了平等使他们产生的自然本能,而去加强和集中国家权力。起先,他们想要自由以获取平等,随后,借助于自由,他们逐渐建立起平等,这时却无法很好地享受自由了。 现代人不断同时受到两种相对的激情的支配:他们既感到需要被领导,又想保持自由。这两种相对的本能,他们无法消除其中的任何一个,因此就想同时满足二者。他们想到由公民来选举一个单一的、监护人式的、全能的政权。他们把集权和人民主权结合在一起,然后松了一口气。 现代人不断同时受到两种相对的激情的支配:他们既感到需要被领导,又想保持自由。这两种相对的本能,他们无法消除其中的任何一个,因此就想同时满足二者。他们想到由公民来选举一个单一的、监护人式的、全能的政权。他们把集权和人民主权结合在一起,然后松了一口气。既有监护人保护,又是由自己选出的监护人,如此,他们感到很安慰。每个人都能容忍被系上那根锁链,因为他们看到在那头牵着锁链的,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个阶级,而是人民自己。 如今很多人轻易就接受了行政专制和人民主权之间的这种妥协,认为只要将个人自由托付给国家政权,个人自由就能得到很好的保障。这对我来说是不够的。对我而言,无论主人的性质是什么,都无法改变服从这一事实本身。 确实,很难想象一个完全失去自我管理习惯的民族,能够为自己挑选出合适的领导人。也不应相信,一个充满活力与智慧的自由政府,会从一群奴隶所举行的普选中产生。 当今的统治者似乎只想率领人民去成就伟大的事业。我希望他们多一点考虑去造就伟大的人,少看重事情本身而多看重做事的人,希望他们时刻谨记在心:一个国家如果每个国民都羸弱不堪,那这个国家不可能长期繁荣强大;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哪种社会制度或政治组织能够以一群胆怯软弱的公民来造就一个充满活力的国家。 上帝创造的人类既不完全独立,也不完全是奴隶。上帝确实在每个人四周划了一个命定的范围,没有人能越界。但是,在这界限以内还有广阔的空间,在这空间里,人是强大而自由的。一个民族也是如此。     当今各国不可能再让自己的国民身份不平等。但是,平等将导向奴役还是自由,开化还是野蛮,繁荣还是贫困,则取决于各国自身了。

  • 戴建业精读世说新语
    ( ・ิω・)ノิิ
    推荐

    这个版本不太对,正儿八经的字数差不多快100万字了,这个微信读书才500页

  • 戴建业精读世说新语
    生活如光
    推荐

    托克维尔这位十九世纪著名的法国社会理论家,在一百四十年前考察所选内容囊括了美国的地理环境、英裔移民的影响、美国的分权制度、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关系、政治社团的作用、美国联邦制的优点及与其他国家联邦制的比较,美国人的哲学观念、宗教思想、社会心理、民族性格,以及民主的弊端与可能导致的问题等等,集中呈现了托克维尔对美国民主制度的观察与剖析,也体现了他本人对于国家制度和民主之路的探索与思考。和我们读历史学家看美国的论述有些区别,值得一读。有一条结论托克维尔写得好,即“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寻求自由的特殊道路。”

  • 戴建业精读世说新语
    欢乐马
    推荐

    书是绝对的好书,托克维尔首先提出,美国社会是一个平等的社会,接着提出对平等的担心,提出了多数人的暴政,平等导致的极权。美中不足的是这本书,被阉割的太厉害了,有很多关键的章节都被删去了。

  • 戴建业精读世说新语
    Helen
    推荐

    不如旧制度与大革命,其实有些观点和表述是前后矛盾的,但是依然是上乘之作,不知道这位预言家会如何看待现今这个世界?究竟平等会把人民带向奴役还是自由、野蛮还是开化、繁荣还是贫困?没想到这个是精简版,改天再刷个全本吧

  • 戴建业精读世说新语
    cccckathy
    推荐

    看完这本书,对民主制度有了很多的思考。首先我想说说从本书中掌握的方法论原理: 1、要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问题(比如作者探究为什么美国人的权力观念、政治体制会发展成这个样子) 2、论述要有逻辑、有条理(比如作者先说明为什么美国人与人是平等的、平等所带来的好处、以平等为基础社会衍生的发展、平等所带来的坏处),所以在看每一章节时,都会觉得逻辑是清晰的、能够比较容易理解的 接下来再来谈谈我从中学到的道理: 1、民主的本质就是平等(当然,平等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人人都有权力,一种是人人都没有权力) 2、平等的会让人们都更加关心政治、更加认为自己是其中的一份子 3、但过分平等也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疏远与冷漠,就是因为他们对政府极度信任,就会放心地把自己的全部权力交给政府,让政府成为自己的“监护人”,在无形之中被更深层次地专制了。因此,虽然一些贵族失去了过去的特权,但实际上他的权力还是保留的,某种程度上来说他能够更深层次地统治国家了 4、平等不一定是好事,要警惕平等,但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让人民掌握权力,学会运用自己的权力 我觉得这对中国的政治也有很深的启示,我觉得我们在政治上的冷漠很大程度是因为我们没有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自己行使的权力是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比如选人大代表),从而就会变得冷漠。而政府越来越像一个监护人的角色,管理着社会的方方面面,而这也会让大家愿意去服从,但是一味服从的民族,在政治上真的还能充满活力,不断改进么?

  • 戴建业精读世说新语
    汤店长
    推荐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民主的各种制度激发并讨好人们对平等的激情”,然而问题在于,再民主的社会也不可能达成完全的平等,所以民主的一个负面效果就是“最大程度地发展了人心中的嫉妒情感”,“人们越平等,他们对平等的渴求就越难满足”。于是,就有了如下这个看似悖谬的现象:“当不平等是社会通则时,最大的不平等都见怪不怪。但当一切都已或多或少抹平时,最小的差距都引人注目。” 德国哲学家马克斯·舍勒把平等所激发的欲望和嫉妒进一步定义为现代社会的基本情绪——“resentment”(愤恨或怨恨)。舍勒的判断与托克维尔相去不远,他认为在一个政治权利与社会财富分配上接近平等的民主社会中,愤恨可能是最小的;而在一个内在等级制度森严的社会中,愤恨也会很小。这种忍无可忍、一触即发的愤恨情绪往往会在如下社会中急遽地堆积起来:平等观念与权利观念已然深入人心,但现实的权力与财富却出现极大分化,身处这样的社会,人人都觉得有“权利”与别人相比,但“事实”上又不能相比,天长日久,普遍的仇富心理就会不可遏止地流行开来。 舍勒相信愤恨是魔鬼:报复感、嫉妒、阴恶、幸灾乐祸、恶意这些毒性极强的负面情绪在现代人的内心纠结翻腾,敲骨吸髓贻害无穷。但是舍勒没有看到的是,愤恨也有积极的一面,它甚至可能促成并造就一个正义的社会。 有排队经验的人都了解,如果你花了一个下午循规蹈矩地安心排队,到头来却被插队者捷足先登抢去最后一张票,这时候你就会有“气血翻涌”的愤恨情绪。作为一种反应性态度,愤恨是一种“我们为自己而要求于别人的考虑”,它最直接也最强烈。问题的关键在于,并不是所有“因别人未能满足自己的要求而产生的不满”都是愤恨,这一点尤其需要明确,否则以愤恨为重要特征的正义感将直接等同于自我中心主义。香港大学的慈继伟教授指出,使某人产生愤恨的必要条件包括如下几点:1.其他人的行为违背了“非个人性规范”(impersonal norms);2.其他人的这种行为侵犯了某人的个人利益;3.某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没有违背过非个人性规范或者说道德规范,尤其是针对那个侵犯了某人的人而言。 根据以上标准,排队者对插队的人之所以感到愤恨,不仅因为他们违背了“不准插队”的社会规范,更重要的是插队行为严重损害了排队者的个人利益。由此可见,愤恨是一种“特殊的、既含道德愤慨又含利益计较的”情感反应。作为一种道德情感,它有别于纯粹的怨气——那些因为来晚了没买到票的人心怀的是怨气而不是愤恨;作为一种涉及自我利益的情感,它又有别于纯粹的义愤——我作为路人去制止插队现象是出于义愤而不是愤恨。也正因为此,愤恨才有可能成为个体追寻正义的根本动机。 笑眯眯的印度乞丐不愤恨,他们安天知命,可以通过精神性的诉求来安慰人生的不公。相比之下,仇富者的愤恨情绪尽管有正当的成分,但因为纠结了太多的怨气和嫉妒,所以最终将吞噬每一个体的灵魂。在平等意识深入人心的今天,如何正确地转移、释放和化解社会愤恨情绪,将它疏导成社会正义的普遍心理诉求,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难题。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