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如烟

世事如烟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世事如烟
    至简
    推荐

    伯罗奔尼撒的刀枪声已经散去,湮灭在历史的尘埃里,残存在人们的记忆里。 而伯罗奔尼撒,持续了三十年的战争,给作者以灵感,留给世人的思考了两千四百年至今无解的修昔底德陷阱。 一部伟大的史学作品,一部不朽的文学作品,经典中的经典!

  • 世事如烟
    过客 ཀོ་ཁེ།
    推荐

    从古至今,人性几乎没有变化:争权夺势,结果无非两个字:利益或利润。因此,哪有什么绝对的善与恶,强与弱。善、恶;强、弱,不过是因势利导、各司其职罢了!故而,胜者王侯败者寇,解决争端的手段还是战争、战争、战争……人类真没有多大进步。

  • 世事如烟
    嗯 你是对的
    推荐

    就是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作者是希腊著名的,也可以说是第二著名的历史学家——第一位是希罗多德——他在这本书里转述的公元约前500—400年一位执政官——伯里克利的讲演词。

  • 世事如烟
    Fairy🤭
    推荐

    通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研究现实主义必不可少的工具,虽然内容枯燥乏味,但是读后却是另个感受。

  • 世事如烟
    Tasmanian
    推荐

    两千多年前的雅典民众在探索法律、权力制约、民主与寡头政治方面付出的努力值得今人深刻反思,并付出每个人的行动。

  • 世事如烟
    陈彤
    推荐

    蓝顶白墙的圣托里尼岛让人向往,围绕爱琴海的古希腊文明使人遐想。2015年的希腊之行至今记忆犹新,古迹美食美景历历在目。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人性不变还是会变呢?如果做些假设:雅典不去远征西西里会赢得30年战争吗?二战中的希特勒如果不开辟东线战场会统一欧洲吗?......

  • 世事如烟
    WinLong
    推荐

    首先西方古代的政治制度很有意思,西方的民主是有历史基因的,雅典实行的是民主制,关于国家的所有大的决策都是全民大会通过公投做出的。事关多方的事情,还让有关方在全民面前进行演讲。且不论这种制度的优劣,只是体现了人类从古至今对民主自由的追求。 其次是关于战争,所有的战争都是不义的。从整个伯罗奔尼撒战争来看,参与战争的所有国家,都是从自身利益去衡量的,只要是符合自身利益的,什么同盟合约,就是一张纸。不管最后是胜利还是失败,所付出的代价都是惨痛的。 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现实意义,一个是著名的修昔底德陷阱,这意味着中华民族的崛起之路注定是曲折的充满挑战的,华夏儿女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二是,在崛起之路上,有更有大智慧,坚定的提升自己的实力,坚定的走自己的道路,充分运用我国先贤的智慧,纵横捭阖,实现最终的伟大复兴。

  • 世事如烟
    FENGHE
    推荐

    译本行文流畅,表意清晰,能使读者跟随修昔底德的视角观看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因果,过程还有诸行为得失。精彩。

  • 世事如烟
    推荐

    公元5世纪的马塞林努斯(Marcellinus)提及一则故事,说修昔底德在童年时代,随父亲一起聆听希罗多德朗诵其历史著作时,曾感动流涕。希罗多德见此情景,对他的父亲说,“奥洛鲁斯,你的儿子深受求知欲的感动”。这个故事的细节未尽可信,但从中可以想见希罗多德对修昔底德有一定的影响,而后者对前者的著作颇为熟悉,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

  • 世事如烟
    LSQ
    推荐

    还是头一次读到太监了的巨著…是不是需要安排一下色诺芬的《希腊史》作为续集…其实整本书读下来,也感慨于修昔底德对于历史描写的生动,尤其喜欢伯拉西达与克里昂的对决。对于雅典民主政治的朝令夕改,鼠目寸光也是深有体会。战争的背景之下,无论是高贵的雅典公民,还是低贱的奴隶,所有人的生命都宛如草芥。今天还是统领全军的将军,明天就可能死于阵前。个人在历史的洪流前,终究过于渺小。

  • 世事如烟
    faye
    推荐

    断断续续看完了本书,拗口的地名对于不了解希腊地理的人来说还是比较难读懂的。窃以为战争的原因还是要解决为何而战这个问题,毫无疑问国与国之间都是为了利益,雅典建立在对其他邦国的奴役之中,一旦这些附属国强大起来,雅典的优势将不复存在

  • 世事如烟
    推荐

    挺有意思的,太阳之下无新事,知古而不觉时新,对于西方根源性、底层的构造理解了一些,其中最出彩的还是演讲词,真的是精彩,也理解了为什么西方会对演讲那么看重。其中的一些历史教训也会在今时及未来流传下去吧。

  • 世事如烟
    梦绕乡村
    推荐

    历史就是一段段的重复,傲慢毁掉一切。德若厚,必有邻,如果一个国家和周边都有矛盾,这个国家迟早毁灭,即使胜利了也很短暂,比如秦。

  • 世事如烟
    Ken 孙硕康
    推荐

    “修昔底德陷阱🕳️……”,看看两千四百多年前的史学鼻祖怎么客观冷静地描摹人性与社会的……

  • 世事如烟
    亿万斯年
    推荐

    个人认为,相比于希罗多德的《历史》,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写得并不出彩。为了迎合听众,希罗多德的行文中带有浓厚神话色彩,并夸大了波斯军队的人数,修昔底德则更“写实”,几乎没有记述什么令人惊奇的不可能之事。虽然伯罗奔尼撒战争波及的地域范围不如希罗多德以波斯帝国的扩张为主线、试图写成世界史的《历史》宽广,但这场战争中的各种事件相当琐碎,涉及城邦众多,比之波斯帝国鲸吞天下然后折戟希腊的豪放派历史纠结黏腻了很多,如果不是修昔底德笔下的演讲词与史论添彩就彻底索然无味了。当然这里也有译者文采并不是多出彩,没办法透过中译看出修昔底德著述原貌的原因。 但是这本书的史料价值很高,修昔底德作为伯罗奔尼撒战争的亲历者,在战争中做过将军,还以极度详实的记载不厌其烦的记载战争中的各种事件,并且洞悉了这场战争的本质,其记述虽有偶尔为同胞雅典人辩解之处,但在绝大数情况下客观中立,甚至在写到自己时也用第三人称。 雅典的失败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伯里克利把阿提卡人集中到城区,一些没有住处的人不得不挤在神庙,卫生条件直线下降,瘟疫才在雅典流行。伯里克利的葬礼演讲后不久,雅典就爆发了瘟疫,一盛一衰,两相对比之下令人感慨万千。西西里远征的错误决策与中途召回远征将领,致使阿尔喀比亚德叛逃斯巴达,将远征计划和盘托出,再加上尼基阿斯因为对雅典民众的害怕而做出的延迟撤退的决定,致使雅典损失惨重,国力大减,不少雅典的同盟国趁机联络斯巴达,共同对付雅典。就算如此,雅典还是撑了很久,只可惜修昔底德没能写完这部历史。 其实我并不怎么喜欢雅典,并且非常同意雅典的民主制就是“众愚制度”,但对食古不化的斯巴达也没多少感情,因为利益相争的国家无论哪一方都不值得同情。在其中,雅典公民并非无辜者,他们在被煽动的同时也是迫害者;斯巴达人一直害怕奴隶暴动,因为他们占有全希腊最多的奴隶,而斯巴达公民的人数却很少。这场战争中并没有无辜的城邦,只有一小部分无辜的个人,他们的力量太小,根本没有发声的可能。 本书里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修昔底德在科基拉革命后的论述,明明是历史,却更像预言。 古希腊的历史好像就是人类文明史的粗胚,在之后,人类重复其自身,世界日渐繁复,但骨架却在两千多年前就已搭好。人性始终是人性。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