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川的诗

谷川的诗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谷川的诗
    xmh
    推荐

    跟《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作为一个主题阅读… 阅读主题是: “通过大时代中的自我定位跟觉察达到各类自由” 有类似同款…可以让自己不那么SB的好书,请不吝推荐…🙏

  • 谷川的诗
    耳朵
    推荐

    好书,好书!把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讲得非常清楚,长见识,仿佛看到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刀光剑影。

  • 谷川的诗
    大兵
    推荐

    农民上楼,资本下乡。 地方竞争锦标赛。 财权和事权的匹配。 预算的合理约束。

  • 谷川的诗
    Sidney
    推荐

    非常到位的分析,城市化发展来自于94的财政分税。 关键点在于地方会基于独立主体的意识去逐利,借助了房地产这个行业,外加金融杠杆,地方政府和国家GDP的双赢。但是万事都有个度的问题,人性膨胀的欲望没有限度。 发展惯性导致已经叫了几年的刹车还停不下来,再膨胀就要爆了。 转变的方法,是让独立的意识主体能够找到另一条获利的路。而短期内因为疫情,看不到内部或者外部的希望,更何况地方总是短视的。

  • 谷川的诗
    🛫 Kingtang🛫
    推荐

    年末好书!差点手滑错过,非常清晰地展示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背后逻辑,更深层次地揭示了如今的社会风气是怎样形成的。人要依赖于社会生存,社会是制度的产物,看明白之后你就不会只说房价太高,社会趋利,当我也会用刘易斯拐点来分析解释时候,其惊喜程度类似摄影师拍到兵马俑嘴唇上的秦人指纹! 年关好物。

  • 谷川的诗
    余豪骥
    推荐

    极适合体制内人员阅读!无论处于机关部门还是乡镇 无论是条还是块,都可以受益。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从分税制开始,理解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经营逻辑。

  • 谷川的诗
    杨洋
    推荐

    分税制的部分很生动,土地财政时宏观层面有好好叙述,微观层面就有点故意政治正确了。增减挂钩的地方试点案例,到底是饮鸩止渴还是有意义的创举,现在评价为时过早。但可以肯定的是,大量失地农村人口被迫卷入城镇化之后的社会危机才刚刚开始。

  • 谷川的诗
    Sai Liu
    推荐

    突然觉得社会学也是很有意思的一门学科了。简明扼要的说明了土地财政来源的前因后果吧,挺不错的。

  • 谷川的诗
    Guo·guoᯤ⁵ᴳ
    推荐

    2022年的第一本 不错!雀食干货满满 原本我也跟大家以为的一样,是那种屁股决定脑袋的套话书。看了书友评论说不错,就打开看了一看。 嘿;-) 还不赖,整明白了几件带疑惑点的事 嗯!值得一读

  • 谷川的诗
    瓶观.小道
    推荐

    刷新认知的一本书,读了一遍,对一些看不懂的社会事态发展,有了初窥门径的感觉,值得再读,再思考的一本书。

  • 谷川的诗
    厚积薄发-Serendipity
    推荐

    政府的职能: 一、保障人民民主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1、民主:保卫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保护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协调人民内部矛盾。 2、专政:惩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 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三、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1、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 2、组织和发展科教文卫事业。 四、加强社会建设 政府要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证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依、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政府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实现政府职能的主要手段包括: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等。 (1)行政手段具有强制性、垂直性、无偿性、稳定性和具体性的特点,其优点是统一集中、迅速有效。但它易产生与“人治”相联系的一些弊病,影响横向联系及下级的积极性、创造性。 (2)经济手段具有间接性、有偿性、平等性和关联性的特点,最适于管理经济活动,但因其只能调节经济利益关系,不能靠它解决所有问题。 (3)法律手段具有严肃性、权威性、规范性的特点,使行政管理统一化和稳定化,但其只能在有限范围内发生作用,很多经济关系、社会关系需结合其他手段才能发挥作用。

  • 谷川的诗
    zhong
    推荐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好比父母和孩子的关系,父母想控制孩子的精神和物质,太过孩子不能独立,自己也费心,太松又怕失去孩子的控制权,自己也体现不出价值。这个平衡维持多久,社会就会稳定多久。

  • 谷川的诗
    小南
    推荐

    非常好的一本社科学术作品。可以通过我国近年来的财政制度和政策变化,了解中央和地方的博弈关系,了解现今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模式,一定意义上还带有一些警示作用。房地产业果然是支柱中的支柱了。。。

  • 谷川的诗
    Wordlay
    推荐

    在这个趋利避害的世界,如何发展精神文明是一个须要长久探索的问题。

  • 谷川的诗
    Amber
    推荐

    从书名看,以为又是一本拿着机关资助金而诞生的车轱辘话书,没想到干货满满,全书没有放水的地方。深入剖析了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权利体系的演变。 特别难能可贵的是给出了改变的深层原因,中央地方利益博弈的过程,和对后续结果的评判。对无社会科学基础的普通人来说,是一本理解中国发展进程不可多得的好书。让我们理解现代中国历史不断出现棘手的经济社会问题,政府在徘徊迷茫中大胆进行制度改革,不断平衡着中国整体经济和地方经济的发展的初衷。还有了解其中涉及到各种利益集团的形成,博弈和消亡。 本书的内容十分清晰,第一章是一篇总论,从第二章开始就是具体的政策制度,按照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时间轴来。 总论中明确了中央地方关系的核心点是财权和事权的分配。最大的问题就是“一收就死、一放就乱”,到底是集权制还是分权制,是个很大的问题。这也是历经千年的老难题,在中国古代同样存在集权分权的争论。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30年的发展,可以以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界,分为前15年和后15年两个阶段。而90年代中期的分税制改革可以作为这两个阶段的分界点。 ### 财政包干(1980-1993):乡镇企业繁荣的时代 经历文革后,百废待兴。在这种背景下,中央决定放弃之前的机械化的集权管理方法(大公社央企模式,买大米需要粮票的时代)。开始尝试向地方放权,激活经济。 包干制诞生,其基本思路是中央对各省级财政单位的财政收入和支出进行包干,地方增收的部分可以按一定比例留下自用,对收入下降导致的收不抵支则减少或者不予补助。用大白话说一遍,以前管的太死,大家都过的半死不活的,现在放开地方自己干。赚了钱,地方大部分自己留着,只上缴一小部分。相应的赔了钱,那么中央不管,你们自己担着。核心是把地方企业的税收让渡给地方政府。 改革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经济的发动机一下子从城市转向了农村,各个村上都开始大兴作坊式工厂。比如现在曾今吃杂风云的健力宝等。这个时期几乎每个村舍都大大小小的厂房烟囱耸立,整日冒烟。成果想当的显著! 看着挺美好,地方发挥想象办企业,然后收取企业所得税,用于地方公共设施建设。但是中间出得问题在于税收方面。因为中国的特殊原因,纳税的税种不是直接税(税收负担不能转嫁的税,比如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本所得税。)而是间接税(纳税人能将税负转嫁给他人负担的税收。如营业税、消费税、增值税、关税等。间接税通常通过提高商品售价或劳务价格等办法转嫁出去,最终由消费者负担)。最大头就是商品流转税,即商品买卖一次就收一次税。 这种税负最大的问题是和企业盈利能力不挂钩。从而导致乡镇不在乎企业的质量,而只在乎企业的规模。只要规模够大,有大批商品产出卖出去,就能收税。在这种模式的下,地方政府为了自己的GDP业绩,不择手段的使用国有银行贷款,来扩大自己企业的规模,但是实际上企业很多都是亏损生产。这就让我们能理解根本不赚钱的炼钢厂依旧在不断贷款扩大生产,但是越生产钢价贱,钢价贱越生产。而且政府对这类企业的倒闭,百般阻挠,甚至明知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依然让银行巨额输血。这就导致了1991年左右的中国国有银行2/3的坏账,形成国家级别的金融大危机。 在包干制后期,社会动荡已经产生,并且因为强势的地方造成中央感到了危机,于是包干制轰然倒塌。经历了一系列的中央地方博弈后,分税制诞生。而代表这个时代的乡镇企业也纷纷倒闭,结束了轰轰烈烈的一生。 穿越时间: 看了这段历史,假如我们穿越回去,该怎么决择自己的人生呢?是留守农村还是拼命往城市挤?不过这时候我们很清楚,这时候的城市户口已经没有像改革开放前那么吃香了,因为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农村,而从人均GDP看,这个时间段的城乡差距并不大。但是谁能预想到仅仅过了15年,风水又转到城市,而且整个重心从北方全面转向了东南部。也许这时候,并不是城乡的问题,而是地区转移的问题。如果这时候的我们,应该想方设法的跑到南方去才对。这时候能想象一下当时大批乡镇企业倒闭的时候,造成的大量失业工人的场景。如果自己是当时的一员,不知道该有多么绝望。 ### 分税制(1994-2021):土地财政的时代 包干制导致的产业过剩,加上银行债台高筑,使得整个经济体都处于危机之中。中央财政也陷入了严重危机,由于财政收入占GDP 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迅速下降,中央政府面临前所未有的“弱中央”的状态。中央财力的薄弱,使那些需要国家财政投入的国防、基础研究和各方面必需的建设资金严重匮乏。更加不能做地区之间的转移支付,导致区域发展极其不平衡。 思想首先是进行“政企分家”,破解包干制下的政府大操大办企业,通过减免企业税来达到明面上的财政收入不增长,出现“藏富于企业”、“藏富于地方”的现象。地方给企业减免产品税,造成“不增长”,然后通过非财政途径的摊派,收取费用。 分税制通过“财税分家”的改革,将征税的权力直接集中于中央。措施是大力改革税务部门,把其从地方利益体中抽出来,让地方税务部分不在为地方政府服务而出现包庇地方企业的现象。然后重新调整了税种,规定几乎把所有的税都收到中央,而不再是以包干分账的模式让渡给地方,只给地方留下了土地增值税的口子,这也为2005年后出现的地方政府依靠卖地发财的路子奠定了基础。在统一税收后,实行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 > 根据国家审计署对十个省市工商税收减免的调查,1990年共减免流转税97亿元,占当年流转税入库数的20.7%;1991年19个省级财政越权违规减免税收额占违纪金额的22.7%。除了减免税之外,地方企业偷税漏税的现象也非常严重。根据某省的调查,国营企业的偷税、漏税面达70%,集体企业为72%,个体经济和私营企业达85.5%。 分税制改革后达到了中央的目标,使得中央财政占总收入的60%以上,重新获得了主导权。达成了地区之间的转移支付,留给全国一盘棋操作空间。 ### 土地财政 在实行分税制后,地方的财路遭到了截湖,可谓是断了财路。于是开始尝试开发新的发财之道,当然现我们都知道那就是现在火热了二十年之久的房地产经济。地方通过卖地,收房地产税的方式开启了新一轮的地方经济繁荣。 其中的具体细节很复杂,这种重点指出书中给土地财政的点评。 第一,土地城市化不以工业化为必然前提。各地发展的实践表明,城市化的关键在于房地产业,只要有大量的财政和金融支持,房地产业可以不依托于工业化而独立发展。各种房地产泡沫的形成正是财政和金融推动的一个结果。 第二,土地城市化不以人口城市化为必要条件。大量的劳动力及其家庭成员并没有成为城市居民。城市化发展到目前为止,这些劳动力仍然是没有城市户籍和市民身份的“农民工”,其家庭成员仍然居住在中西部地区的广大农村,这种城市化可以称其为“人口不落地”的“半城市化”,不但塑造了收入差别巨大、社会地位悬殊的城市中二元的社会群体(城市居民和“农民工”),制造了上亿的流动人口,也割裂了这些群体的家庭,农民工常年与其父母甚至子女分离,长此以往,会出现许多新的社会问题。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