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传

苏轼传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苏轼传
    💋初一🍉
    推荐

    适合有财会基础的人看。专业词汇虽有概念,多数看来也是难以明白。中国税种多,且部分计算方式复杂,不是看完一本书就真的懂了。 在我国关于税收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体会感极低。   强制性“取”,不清楚“用”。

  • 苏轼传
    看水不是水
    推荐

    一本关于税的科普书,比专业的法学书籍好懂多了,阅读体验非常奈斯。为了实现通俗易懂的目的,语言方面口语、俗语信手拈来,因此显得十分接地气;行文逻辑使用案例--问题--理论及对比--批判与建议这样引导式的讲解,非常适合没有基础的小白结合生活实际联系税法理论,并且在作者循循善诱之下深入思考税法制度的问题。没有基础的情况下完全可以跳过专有名词和专业的分析,直接看作者的观点,作者在介绍税的时候举重若轻、主要观点反复强化,可以很好地建立对于税的基础观念。对于小白来说,从科普功能的书中吸收营养,建立对事物的基本观念已经足够了。任何试图掌握全部知识的期待都让我痛苦万分,背离认知科学的期待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实现的。下面就总结一下读书所得: 【关于税收的总体逻辑】 税收的根本问题是强国与富民的问题。马克思曾说: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可见,税收的最基本功能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虽然税收对于国家和政府有特别的职能,但是公民为什么要向国家缴税呢?为什么要缴纳消费税呢?简言之,税收是民众雇"管家"来管理全民事务所需要支出的开销。现代税收制度的定位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税收也是实现社会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另外,税收还有筹集资金、调节经济的职能。具体到每个人,纳税可以让我们直接享受国家提供的公共服务、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税收,是为了让人们拥有更加便利、舒适的生活条件,是为了让每个人过上体面、有尊严的生活。因此现在税收制度已经不是简单的征税和缴税,而是一场关于贫富阶层的角力,是追求公平、自由、幸福生活的过程。 我国的税收制度一直处于变革之中,近年来我国的税收改革原则是"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 严征管"。目前正在征收的有18种税,以课税对象为划分依据可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五大税类;按照税负的实际承担人是否为纳税人可分为直接税(自由所得税和财产税属于直接税)和间接税;根据税收管理使用权限可分为中央税(消费税关税)、地方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所得税资源税)。 目前中国税制改革面临什么问题呢?一是流转税稳坐税收总收入的第一把交椅,但这种统一征收的税种却并不能起到真正调节贫富差距的作用,看似公平的税种在暗中"劫贫济富",则必须要改变。二是税制改革制度条条框框都必须建立在税收部门严征管的基础之上,这包括执行、制定规则确保可行性等方面。 纳税是公民向国家应尽的义务、是对国家的贡献,监督税收的去向则是公民相应的权利。纳税人对税收关注度的提升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更何况,消费即纳税!商品流转过程中需要缴纳的税才是我们承担的最重税负,个人所得税仅仅因为其直接税的性质而备受关注,但却并非是最重税负。因此谁也躲不过税,如何使用税收则关系着每个人,每个人就应该对税收制度大为关注。税负的高低不决定生活质量,苛政是否猛于虎取决于政府如何将税收有效地还之于民。根据税负率和税负工作天数,理论税负似乎很重,但并非导致生活不幸福的原因,而且理论税负和实际税负存在差别(如西欧"低压力、高福利"的全方位的福利制度实际上让人们无后顾之忧),我国人民生活难在对未来生活的担忧上(如住房、看病、养老、教育)。 目前我国税收使用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是三公消费屡禁不止;二是各级地方政府大城市梦将税收过多的放在了经济建设和行政支出上,从而挤压了真正利国惠民的教育、医疗、卫生和其他公共服务。税收使用问题的背后,存在着政府使用税收没有征求民众意见以及纳税人权利意识不足的问题,有句话是"若是没有公共舆论的支持,法律是丝毫没有力量的"。监督的前提是了解法律并且遵循程序,合法理性地表达自己的诉求。 【关于税的一些问题及总结】 1. 为什么一瓶饮料到了KTV价格就会翻倍?为什么进口商品相对国内同等产品价格普遍高昂,而在外国本地买却十分便宜?为什么中国出口商品也是国外便宜呢? 不知不觉掏空钱包的就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17%的基本税率,商品在流通过程中伴随增值税一次次的增值,最终由消费者买单,这就是传说中的"商家缴税,消费者付款"。按这个道理,流通环节越多,同一商品的价格相对越高。按理来说,"劫富济贫"是税收对外宣称的公平标签,但是所有人都要缴纳并且作为税收来源30%的大头增值税却让人质疑它的公平性。 至于为什么中国商品在外国市场价格要比中国市场还便宜,国家为了鼓励出口在税收方面给予企业免增值税等的税收优惠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这有助于"中国制造"产品"走出去"并以低价维持竞争力、占领全球市场,但这种国家差异化对内对外政策对于国内消费者是否是公平的呢?政策的制定更多地考虑了国家战略以及政府运作的资金需求,但却忽视了百姓对质优价廉生活的追求,导致物价一味的攀升,对未来生活的日益拮据的预期谁来拯救?对未来的焦虑就是人民追求的"美好生活向往"吗?除了增值税影响商品的价格外,关税也影响着外国商品在中国市场的价格,外国商品进入中国仍然存在着关税(不过占比逐渐下降),说明国内外贸易是无法实现完全的开放和国际化。正是增值税、关税等因素导致的国内外商品价格的差异化催生了海外代购热潮,但这会破坏国内正常的贸易秩序,所以海关监管收紧之后代购就面临着补税风险。然而海关监管收紧之后又出现了跨境电子商务国外购物邮寄入境的现象,于是又开始通过限制跨境电子商务销售额来打击这一现象。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想要彻底解决代购问题维持国内贸易秩序,国家方面应该从根本上解决根源——合理征收增值税、关税,以人民利益最大化为原则改革税制。 2. 为什么税收作为对国家的贡献在中国一点也无法引起人们的重视呢?那么在中国什么才算是对国家的贡献呢?为什么西方人那么重视税收是实现社会价值的途径呢? 税收是个人对国家的贡献的个人观点,体现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也代表着对一个国家的认同。我主要从政治角度思考。 美国的民主逻辑是,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由人民选举出政府以及管理者,代替人民管理国家,这是社会契约论的主要观点。按照这个逻辑,税收是民主运作的一个经济基础,纳税就是美国民主的一部分,重视税收是参与民主的过程,这自然成为美国公民国家认同的方式之一。在美国除了民主参与还有其他的国家认同和社会贡献的方式吗?有但属于比较分散的方式,如社工等。 我国的政治逻辑是,国家和政府是权威(权威来源古今不同),它有着个人无法做到的能力和权力,所以人们相信只有它可以为人民服务并维护社会秩序,也同意它管理人民。因此税收在中国是国家权力的象征以及统治手段之一而非民主的构成,在人们意识中税收完全不是国家认同和贡献的方式。中国是个求稳的社会,如果政府主动宣扬纳税人的权利,恐怕社会不那么好管理,宣传、管理都是需要成本的,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人肯定不愿意去做。既然纳税不是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手段,那么肯定有其他手段如参军、入党、表姿态站立场……办法多的是,只要你愿意在国家、集体需要的时候贡献自我就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从这个角度观察,似乎美国人的观点是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实现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中国是实现了社会价值才算得上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3. 新开征的环境保护税是间接税,最后这些成本由生产者转嫁给了消费者,又怎会成为监督企业保护环境的手段呢? 环保税也是资源税的一种,以已开征的资源税为例,转嫁得以存在原因:一是转嫁或许也是迫不得已,很多企业作为中小型民营企业利润不见的很多,地方上也要征收不少"苛捐杂税",再加上资源税税负可能过于沉重。二是转嫁也存在现实有利条件,那就是卖方市场情况下总有下游消费者买账。 那么问题就是,如果必然会存在转嫁资源税等问题,那么税收对企业起到监督倒逼改革的作用发挥的原理是什么呢? 一是从税法角度看增值税之类的间接税最终由消费者承担,但是从经济学角度看企业的营利活动受市场经济规律的控制,价格上升会影响消费和生产之间的关系,对于非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人们会降低消费需求从而导致销量下降,假设对于企业来说转嫁税收之后单个商品利润额不变但是销售额下降,这意味着总销售额下降,所以企业需要采取其他措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促进消费者的购物需求等;不过商品若是生活必须品则影响会较小,我也猜测不出来如何传导的。从经济学另一个角度看,税负谁承担是由买卖双方议价能力决定的,国家国家就是要收这么多钱,买卖双方按交易地位,可以五五开,也可以四六开的嘛;小企业议价能力差,承担个增值税来促销也是常有的;当买方市场的时候消费者就不会成为税负的承担者。 二是从企业经营规律角度看,企业内部存在着无数多的复杂因素影响着运作和盈利,单是转嫁增加的税负是无法保证其安全的,必须持续的改革。三是,税制改革单纯的涨税必然会导致商品价格的上涨,但合理调整资源税结构与应税范围、改变计税方式、资源税定向使用(恢复矿区自然与社会生态)、企业补助(鼓励恢复当地生态)等措施可以充分发挥引导与调节作用。 4. 个税的改革,纳税人的胜利? 一直以来中国人都有一个错误的认识,那就是自己不是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税收就与我无关,然而事实是所有人只要在消费就是在纳税,可以说你我他都是纳税人(我国语境下负税人不是纳税人,但这个定义是从与税务机关实际打交道的角度看,如果从实际承担税收成本的角度看当然可以定义消费者也是纳税人)。 就在中产阶级高呼个税改革中取得胜利成功减税的同时,他们不知道流转税偷偷的上涨了,化妆品、快递费、饭菜价格……生活成本猛增。然而更可怜的是,低收入家庭本来收入没有增长也够不到个税纳税人资格,但是却要承担物价飞涨的后果而更要勒紧裤腰带生活。 因此,个税的进步仅仅是纳税人一个方面的小胜利,而从纳税整体来看这个小胜利也被流转税的狂扫之下所剩无几。个税改革仅仅是整个税制改革中的一个小细节,但这个可以真正可以调节贫富差距的税种却被统一征收的流转税盖住了风头,税制改革任重道远矣。 5. 税收制度作为政府对外政策之一,是如何引导经济活动、进而波及每个人日常生活的? 以资源税为例,为何我国之前有资源税存在但仍存在开矿者富、当地人承受"环境之痛"的现象呢?其中一个原因就在资源税制度的设置不合理:多产优产多交税,少产劣产少交税,不以开采次数或者危害环境等因素作为税负轻重考量因素的资源税制度是纵容开采者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不重视环保的重要诱因。西方发达国家资源税已经从收益型税收走向绿色生态型税收,资源税不仅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更成为资源保护、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利器。如今我国的资源税改革也是朝着环保方向前进。 以房地产热为例,政府增发货币导致通货膨胀,股市长期熊市的情况下,大量货币流向房地产行业导致房价过高,地方政府主要依靠卖地、征收房地产税过活而予以放纵,于是产生了前几年的房产热以及相应的房价一路高歌猛进;"居者有其屋"的理想使得限购政策出台,投资性购房受到限制,房地产商资金链中断,房价应声下跌。 6. 物价飞涨到底是怎么回事? 货币流到哪里,哪里的民众便是买单人,多出来的货币、下降的购买力就是"通胀税",这可谓是隐形税中的VIP。通胀税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政府缺钱的时候向银行透支,增发纸币,造成民众手中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涨出来的费用就是通胀税。二是基于物价上涨、工资上调而多交的税也是通胀税,不过工资上涨也算是好事,如果能追上物价上涨速度那么也可以保持生活水平不随着物价飞涨而下降。 新中国第一次征收通胀税是1962年,当时政府为了缓解财政连续亏空多印了60亿的票子,随后通过向市场供给几种高价食品顺利回收回60亿票子,市场价格随之稳定。市场经济之后通胀税不再那么容易受政府控制。第二次通胀税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政府需要更多货币支持国家建设发展、引进外资,于是货币超发导致物价上涨。第三次是20世纪90年代初,政府再次为了巨大的资金需求超发货币,物价再一次疯涨。第四次是2008年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提出4亿元刺激计划救市,带动了数十万亿元社会投资,通货膨胀持续恶化至今。 今天的通货膨胀不可避免的伤及了普通群众,无论是上涨的房价、还是上涨的物价(物价不合理上涨年代存在游资炒作,政府多发的货币无处可逃就盯上小商品、进入股市和房市,在熊市背景下游资进入房地产行业引发房价上涨热潮。随着限购令的出现,游资又开始盯上了普通商品市场。房价上涨、房租上涨也会导致随之而来生活用品上涨。房地产热也带动更多银行贷款热,增加更多的货币供应量),最终拿走的都是普通老百姓口袋中的钱。 全民通胀的年代看似伤害了全体民众,实则有房有产的人或企业不仅可以独善其身甚至可以大发通胀财;而物价和房价的飞涨使得普通工薪阶层反而觉得生活日益艰难。所有的负担主要由无产无房无力借贷的普通购买者承担了,这种"伤贫养富"的政策以及带来的财富分配的逆向风是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具体秘密机制。 最开始作者说税负与人民生活不存在直接的关系,影响中国人生活幸福度的是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未来焦虑,我还信以为真,读到通胀税的时候才意识到这些问题与政府的通胀税脱不了干系。政策是暂时的,市场才是永恒;超发的货币如同泛滥洪流,河流不是归处大海才是,如何将超发的货币回收回去,是稳定物价、防止通胀的重要措施,否则房地产热退了还会有下一个热度上来,物价永无宁日。 7.任何改革都必然涉及利益的重新分配。如果多交的税能够以另一种方式回馈给利益受损者,那么这部分人一定会成为改革的坚定支持者。尽量减少失利者的损失是改革得以成功的保障。 写在最后: 通过这种提出问题——从文章中找答案的方式去重新反刍书籍的效率非常之高,不仅可以重新总结书本并从宏观角度总结逻辑,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也是由案例上升到理论再到反思的思考方式。 之前的阅读陷入了妄想读一遍就记住所有内容,因此要字字精读的陷阱之中,不仅读书极慢而且属于“一边读一边忘”,效率低的不要不要。对于这样的知识类书籍,以后可以试着第一遍快速阅读只抓重点并提出自己的问题,第二遍针对问题具体反刍某些章节。

  • 苏轼传
    太阳&山
    推荐

    对中国税发展的进程描述很全面客观的书籍,对认识了解中国税非常实用。读之让人深感中国税要实现更加客观公平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和路要走。

  • 苏轼传
    带头大哥
    推荐

    这本书让我对目前中国的税收的前因后果都有了更多了解,虽然有些跟目前的税收政策有些脱节,不过不影响整体阅读。之前虽然对各个税种都有一定了解,但是确实没有怎么想过政策为什么要这么制定,我们这些纳税人的钱又是怎么花出去的,书里作者的很多观点发人深省。死亡和税收,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一件事情,连乞丐也无法逃脱,我国现在的税收制度还不够完善,国民的税收意识也不够强,既然税收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也应该积极地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诉求,为完善税收制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蜡烛,我们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苏轼传
    abandon
    推荐

    引用富兰克林的一句话:世上只有死亡和纳税是不可避免的。本书对“消费即纳税”做出了解释,相信读完本书,目光不会再只局限于切肤的个税。 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本书除了义务,更着重阐述了权利,纳税人要努力维权,关心并且监督税流向何处,确保自己的银子真正花在实处。 全书内容比较浅显易懂,书的逻辑性不强,有的地方写的过于牵强而且有错误,加上是几年前的书,很多政策都已经变更了,具体细则不用细看。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