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小米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让每一个都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乐趣!永远做米粉心中最酷的公司!19年又推出小米有品有鱼社交电商平台,自用省钱,分享赚钱,让米粉享受的更大的实惠和利益!手机应用商店下载有品有鱼,免费注册邀请码WY86H630
看完感受勃勃生机的氛围,从小米品牌,到米家,再到生态相关企业,最后到其他,盘子大,步子快,成长空间大,是一盘好棋。
比较清晰的了解了小米生态链的运作模式,也解除了我关于小米要成为百货商店的疑问。最让我欣赏的还是小米那群可爱的产品经理,他们精益求精,只是为了坚守自己心中的美好,为了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科技的乐趣。我想这才是一份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而不是朝九晚五的重复。创意需要碰撞,需要有扁平化的制度做支撑,有小米生态链开放共享的理念
虽然小米生态链产品价格接地气,但前期成本巨大,否则无法与现有市场竞争,只有靠销售大量产品来平摊成本,反过来就看懂这一切了。 第一个生态链公司是怎么产生的 手机越做越越薄,电池体积不能增加,智能手机又越来越来越耗电,带来的后果就是电池越来越不够用。一开始是内部组建团队,一个月卖了两万个,性价比,产品定义和销售数据不是小米的路子被关闭了。笔记本电脑市场萎缩,那么市场上作为最常被用于笔记本电脑电池的18650电芯必然会有大量的剩余,移动电源本质就是个尾货生意。随后,生态链的第一家公司——紫米就这样诞生了 生态链公司和小米是怎么样的关系 “华米”,“云米”,“智米”全都带米,看名字就跟小米的全资子公司一样存在。小米对小米生态链公司的态度是“只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这点其实与大家所看到的表面上的现象不太一样。小米投资早期投资这些生态链公司的方式也很简单,1.熟人优先,大家都比较了解,已经建立了信任 2.现在需要多少钱,小米占15%,估值什么的谈不谈都无所谓。3.工程师或产品的意见优先。 竹子效应 与松树相比,松树可以是长青树,但经受意外打击后就走向灭亡,一蹶不振。竹子就不一样了,我们很少看到一根竹子在生长,一旦生长就是一片。幼竹期主要在地下疯狂发育根系,时不时冒出来一个竹笋,从幼竹到成竹只需极短的时间。小米是想做一个竹林生态的公司。这个理论更系统的论述请参看另外一本书,美军将军斯坦利写的《赋能》。 商业的输赢要钱,而军事的输赢则要命 企业战略要向军事战略看齐。小站练兵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当我们跨向一个新的领域时,与其改造旧部,倒不如在体系外组建一个全新的团队,从零开始,让其承担开创性的业务。特种部队,精准打击。古代蒙古军团两个经典战法:一是轻易不出战,首战即决战;二是无军饷制度,自己去搜刮战利品。 跨界带来的好处 所谓专业人士,太懂、太明白,有时候反倒难以突破,而团队的跨界才能帮助我们真正做出一个比传统家电企业做得更好的锅。 蚂蚁市场 是指某个市场被无数的厂商蚕食,即使寡头企业没有或无法占据绝大市场份额。这样的市场特点之一,大家都活在自己的舒适区,行业产品停滞,前进意味着增加成本就意味着没有利润。特点二,意味着这是一个成熟的市场。坚果市场,插线板市场都是“蚂蚁市场”,这一战略对应的公司是三只松鼠,小米插线板。 小米生态链的产品论 80%—80%原则。也就是说,我们定义产品的时候,要着眼于80%用户的80%需求。80%用户指的是大多数的中国普通老百姓,80%需求指的是相对集中、普遍的需求,即刚需。 正面迎战,不躲不闪,先守正再出奇。注意力不放在那些用户搞不懂的名词或者噱头上。 解决产业级痛点,做下一代产品。解决漏水问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尽可能减少净水器的内部管路连接零件,为什么多年以来没有解决?1.开发难度大,经验主义束缚;2.开发成本高,技术创新是有风险的,没有明确的路径,就像在一个黑暗的环境里面摸索,不知道结果会怎么样,但必须要把大量资金投进去。 大众产品品质化。80后、90后对品质的需求,并不取决于他们手中可支配财富的多少,而是因为时代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消费观。这些新一代消费者对于产品的美学品质、用户体验,还有产品指标,都会更加挑剔。 小众产品大众化。2013年国产手环价格大多在500~800元,进口手环的价格基本在800~1500元。问题总结:1.价格高;2.功能太多;3.当时手环没有黏性;小米手环横空出世:1. 79元;2。 聚焦核心功能。3。通过手机解锁功能创造黏性。机器人也是类似。 诚实定价。注重性价比是人的本性。低效率导致商品定倍率过高,传统销售模式层层分销,必须由高定倍率来产生利润。选择一流供应商反而便宜,良品率高 。降低成本也有两个方法:1.提高效率,降低其人员设备的分摊费用,对于供应商来讲怕的是不稳定的订单(所以小米的商品总是每月定量来让大家抢?)2,用长期的、全方位的合作提高总利润,来压低毛利。 追求设计最优解。 干掉说明书,用最自然的方式使用产品。 “产品品质是我们的生命线,品质管理再精细也不为过。” 小米第一代移动电源的金属外壳至少打了2万个样品,每个样品需要10~15元的成本!还好,这个厂家曾被苹果公司“虐”过,为苹果公司做过一款产品的外壳,先后打了5万个样品,都没有能挑选出一个满意的。所以,我们这2万个样品,这个厂家还能忍受。 小米生态链投资理念 投那些满足80%用户的80%需求的产品,所以未来小米旗下的产品都是你熟悉的,没有被验证过的产品,小米几乎不会做。小米生态链选品的理念是,不做培育用户的工作。 小米生态链投资的三大圈层: 2019.11.10 王东旭
看不懂资本市场为何不认可小米?年报业绩优异,股价跌;购物节火爆,股价跌;新产品发布,股价跌…… 还有,大部分人搞不懂小米到底是软件公司,还是硬件公司? 看了此书,更了解小米——世界500强,不止手机,还有米家、小米之家、生态链、IoT……
用心做细节,做产品要严谨和怀有敬畏之心。 质量的控制要至始至终。 从产品,产业和社会的角度去解决痛点。 高性价比的品质消费是未来的趋势。 感觉小米主打的是蚂蚁市场,竹林战术,不一定对,但是初创企业的原则方向,通过新商业模式,微创新和改进,效率提升,来切入市场。 全书逻辑结构有点乱,广告成分有点多。
刚开始读这本书,作者给人一种叙述很不独立的感觉,一度失去兴趣!但还是抱着想多了解小米一点的心态读完了,有惊喜!
回味下来,感觉好比小米的一个宣传书,但是有收获和可以借鉴的宣传书。 从其战略看,竹林和大树,明显可见其存活能力。从细节看,品质,性价比,颜值,种种追求来说也是我们自身要追求的啦。 怎么说啦,再次被小米粉啦
做硬件企业升级转型必读,在中国小米生态链你学不会,学苹果小米那样用高精度工艺输出海外市场吧。
不知不觉 已经买了不少小米的东西 有时候真的是对比之下就还是选择了小米生态的东西。
把握住了IoT是未来发展方向,把握住了中国消费升级的消费趋势,把握住了效率是商业的本质规律 。 所以小米利用自身积累的品牌、资本、供应链能力、品控能力、渠道能力等能力发展了一大帮的小竹子和自己结成相互支撑的竹林,一起做好的产品,以手机为中心向外辐射,众多的商品从设计到研发到投放都要求一炮打响,一招制胜。又简约又好用又便宜,引领消费升级,把效率做到极致,所有的产品结合在一起都是小米布局iot的重要一步棋。 厉害了,小米模式真的很难说明白,像一个八抓鱼,也许再过十年我们才能进一步的理解小米。
小米,一种方法论,技术为产品服务,物与物,人与人,人与物,都是生态。
一直都很看好生态链的模式,这本书也把其中的一些关键点说的很清楚了,最后就是看大家认不认同这种模式,现在的股价没有反应出真实的潜力。手机是有点掉链子了,生态链发展的很快,而且规模效应一旦起来,别人想追赶可不容易。雷总赚的真的是幸苦钱,手机也是,生态链也是,科技强国,雷总加油,小米加油。
关于商业,目前的我可能没有太多感受 但生态链是种生态,企业之间的关系、角色定位也可以类比到团队管理,受益良多
准备在米家试用一波 小米的模式可以用在自己身上 也可以移植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 不回避关键问题,把最简单的事情做好 向着未来的终极形态进行创造 和志同道合的人,为彼此赋能 不过小米有点自大了,他的产品能卖给我不是因为可以满足我80%的需求,而是别的产品其实连这80%都满足不了。我还是会买能满足我95需求的那款产品。其中有一个需求就是,我要和别人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