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生略小于美国现代史:凯瑟琳·格雷厄姆自传

我的一生略小于美国现代史:凯瑟琳·格雷厄姆自传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我的一生略小于美国现代史:凯瑟琳·格雷厄姆自传
    各有少年时
    推荐

    今天开始系统读德鲁克。摘两段话,享誉世界的“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先生自认为,虽然他因为创建了现代管理学而广为人知,但他其实是一名社会生态学者,他真正关心的是个人在社会环境中的生存状况,管理则是新出现的用来改善社会和人生的工具。他一生写了39本书,只有15本书是讲管理的,其他都是有关社群、社会和政体的。 在一个由多元的组织所构成的社会中,使我们的各种组织机构负责任地、独立自治地、高绩效地运作,是自由和尊严的唯一保障。有绩效的、负责任的管理是对抗和替代极权专制的唯一选择。如果要从德鲁克的著作中找出一段精练的话,概括这位大师的毕生工作对我们这个世界的意义,会是什么?他们最终选用了这段话。

  • 我的一生略小于美国现代史:凯瑟琳·格雷厄姆自传
    coral
    推荐

    觉得很有意思的一件事,从元旦至今所读的书似乎构成了一个闭环。 2020.01.12,看《十三邀*吴晓波》,对他提到的“企业家社会”比较感兴趣。 美国之所以成为一个企业家社会,源于以下三点: 1、大规模中小企业成为了国家产业经济的驱动力。 2、商业所形成的很多逻辑和组织方式进入到了很多非商业机构、NGO、政府组织。 3、商业推动了美国社会的阶层重构。 而中国企业家扮演的角色、所起的作用却是极端的:有钱后,要么成为人生导师,要么腐化堕落。“为什么要经商?”这个问题需要格式化(讲清楚)。 于是计划读《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但当时正在读《贫穷的本质》(2020.01.10—01.20)。读毕此书后,为了追根溯源,了解的深入些,在2020.01.24—02.01便先读了《经济发展理论》。此书让我想起去年夏天读厉以宁《资本主义的起源》中的片段,于是又追根溯源,在2020.02.02—02.04读了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后,在2020.02.05才开始读《创新与企业家精神》。2020.02.08,读到第五章时,忽然发觉这本书不适合每天读得太多,需要消化、思考、体会。于是每天剩余的时间便开始读《浮士德》,直到2020.02.12读完。在读《经济发展理论》期间,由于这本书实在拗口,所以配合着读了《富爸爸:21世纪的生意》。又由这本书所说的“财富自由”想起吴晓波的《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现在还未读完。 今天读毕《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也没有找到吴晓波说的那三句话。大概这是吴晓波对此书观点的个人概括吧。但却忽然发现,除了《贫穷的本质》、《富爸爸:21世纪的生意》和《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其余的书竟然都是德奥学者的作品。按其出版时间可以排列如下: 《浮士德》(歌德,德,1832)=》浮士德精神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韦伯,德,1905)=》资本主义精神的来源 《经济发展理论》(熊彼特,奥美,1911)=》创新——企业家才能(生产要素)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德鲁克,奥美,1985)=》创新——企业家精神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德鲁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结尾也引用歌德的名言:“理性成为胡言,恩惠成为磨难。”这似乎形成了一个闭环。而德鲁克的“企业家精神”似乎竟可以通过熊彼特的“创新”,韦伯的“资本主义精神”,一直追溯到“浮士德精神”(详见《浮士德》有感)。同时,在这一系列的阅读中,继读西方哲学史后,再次让我看到德国精神的传承和批判。   我对书中的内容作了详细的笔记,但仍觉这是属于那种应随时置于书案,常翻常新,从中寻求灵感,汲取智慧的书。至于最初想寻求的吴晓波所说的“企业家社会”的详情,最终我所得到的似乎是另一个结论:革命不如创新,创新需要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需要终身学习,从而打造企业家社会,企业家社会可以重整福利社会崩塌后的残局。我得到的重要启示是福利社会终将崩塌,所以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势必要形成。而《贫穷的本质》和《富爸爸:21世纪的生意》恰恰论证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企业家”。在这一系列硬邦邦的经济现实面前,有时真觉得有些压力,正是吴晓波的散文随笔《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带来了一丝柔软。 才又忽然发觉,从2020.01.12的《十三邀*吴晓波》到《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又是一个闭环。大概将此书读完之际,疫情闭关的这个长假就会结束了吧!

  • 我的一生略小于美国现代史:凯瑟琳·格雷厄姆自传
    陈传岩
    推荐

    不愧是大师,极具前瞻性和底层逻辑的哲学思考。 是中国企业家必读书目,因为非常符合中国目前经济、市场、科技、社会机制发展的zhuan。20210920

  • 我的一生略小于美国现代史:凯瑟琳·格雷厄姆自传
    柴米
    推荐

    2020年读完的第三本书—彼得·德鲁克大师的巨著《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像往常一样,记录一下自己的读书收获。 此书是彼得德鲁克先生于20世界80年代写成的,几十年过去了,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科技也取得了惊人发展,然而在阅读过程中却没有一丝陈旧过时的感受,他的观点依然在不断引人深思,不得不让人常常感叹作者的伟大。 很多人都有一颗成为企业家的心,许多人也都喜欢被贴上“创新”的标签,然而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如何才能系统地开展创新呢?当我们看到BAT大获成功时羡慕不已,读到鸡汤文章时激动不已,在各种说法中看到各种答案,以至于我们最后都迷失在各种选择中,不知所措。幸运的是,作者在本书中给出了答案,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可复制的、可实践的理论。 在德鲁克看来,企业家就是:1、大幅度提高资源的产出;2、创造出新颖而与众不同的东西,改变价值;3、开创了新市场和新顾客群;4、视变化为常态,他们总是寻找变化,对它做出反应,并将它视为机遇而加以利用。有一点还必须清楚,作者认为干了创新的事才称得上企业家。基于此,作者提出了本书的精华内容—创新机遇的七个来源: 一是意外事件。意外事件往往隐藏着巨大的机遇,我们要注意观察行业内的意外成功或者意外失败,走到市场中去分析这些意外事件后面隐藏的行业变化趋势。意外成功的实例:美国的梅西公司是一家主要销售时装的百货公司,在50年代,其家电销售出乎意料的超过了时装销售,这是以往从未出现过的,面对这个意外的成功,梅西公司选择研究如何让服装销售重新“合理的”占据优势。同时,梅西公司的竞争对手布鲁明戴尔公司却选择认真分析这个意外成功,他们发现梅西公司在家电产品上的意外成功是一种征兆,它代表着一大批消费者在行为、期望和价值观上发生了根本改变。因此,布鲁明戴尔公司成为第一家意识到这种情况并加以利用的公司,并创造了全新零售形象的百货公司。意外失败的实例:如果经过精心设计、细心规划以及小心执行后仍然失败,那么这种失败常常预示着根本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机遇。一家向印度出口一种不怎么牢靠的锁的美国公司,长期以来收入都不错。但是到了20年代,在印度人收入不断增加的背景下,该公司销售却不断下降。面对这个意外的失败,老板依据惯性思维,改进了一下锁的安全性,但最终还是没有起色。与此同时,其同行业的一家小企业注意到这个意外的失败,到印度进行市场调查,发现有两点原因,一是印度农村人买锁只是作为一个象征,相信“没有小偷胆敢打开有锁的门”,所以他们平时并不真正锁门;二是随着经济发展,许多印度人住到城市里,这时他们需要更加安全的锁。基于此,该公司生产了两款锁,一种没有钥匙的挂栓式的锁,销售给印度农村人,另一种安全性高的带有三把钥匙的锁卖给印度城里人,于是很快取得了成功。 二是不协调事件。所谓的“不协调”,是指现状与事实“理应如此”之间,或客观现实与个人主观想象之间的差异。进一步可以分为四种情况:1.不协调的经济现状,如果某个产品或服务的需求稳步增长,那么其经济效益也应该稳步提高。在一个需求稳步上升的产业里,获得利润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此乃大势所趋。如果在这个产业里得不到利润,则说明经济现状之间存在着不协调。举例:一战后,美国钢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是综合性炼钢厂的效益却没有相应的增加。产生这种不协调的原因是:综合性炼钢厂每扩大一点儿产能所增加成本都非常巨大。面对这个机遇,迷你钢厂应运而生,其小型化以及更科学的炼钢程序,很好的解决了扩大产能成本剧增的问题。2.认知和实际现实状况之间的不协调。举例:50年代,海运业面临港口拥挤不堪,运货时间越来越长的困境,为了解决这个困境,船运业不断升级船舶的性能,结果情况并没有好转。这就是认知和实际现状之间的不协调,其实这里的核心问题是港口装卸效率太低。面对这个机遇,研制滚装滚卸货轮和集装箱货轮的公司把握住了。3.认知的与实际的客户价值和期望之间的不协调。举例:美国的中西部证券公司就是利用业界的这一不协调而快速发展的。当时的大型金融机构都认为人们投资都是为了发财,但其实还有很多没有金融专业知识的人投资只是为了适度保值。该证券公司针对这种情况,避开华尔街那些大型交易所极力推崇的项目,如期权交易、期货交易等,而是抓住那些有保值需求的客户,主要投资债券、股票、递延年金等其他大型券商从未出售过的产品,从而一骑绝尘。4.程序的节奏或逻辑的内部协调。举例:50年代,医生在做白内障手术时,有一个程序不那么完善:在手术某个阶段,医生必须切断病人眼部的韧带,扎紧血管。在这一过程中,极可能出现眼睛流血的现象,进而损坏眼睛。有个药品推销员发现了这一不协调,经过一些简单研究,他就发现有一种酶可以溶解眼睛的那个韧带,从而降低手术失败的风险。但为什么这种酶一直没有医用呢,原因是它的储存技术在几十年前发现这种酶时还未达到。但彼时储存技术已经得到很大的发展,因此该推销员通过短短几个月的实验就发现了合适的储存方法,从而获得成功。 三是程序需要。在一个持续很久的程序中,发现这个程序中的薄弱或欠缺环节,然后结合现有的技术去完善这个程序。举例:在现代邮政服务出现之前,邮寄信件的程序是:寄件人到指定地点投递,收件人按距离和重量付费,这个程序既费时又费钱。有个叫希尔的人抓住了这个“程序需要”的机遇。他在多处设立邮筒,并创造出邮票这个东西,让人们在寄件时通过粘贴邮票付费,而且投递到邮筒即可,从而优化了邮寄这个程序,大大促进了邮寄业务的发展。(眼科手术的酶也可以作为这里的例子) 四是产业和市场结构。找到产业或市场结构的变化,寻找创新的机遇。举例:1.60年代,美国医疗保健业的结构开始发生迅速变化,有三个医务工作者发现医院在“家务管理”方面,如厨房、洗衣、维修等方面,越来越需要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他们认为可以成立一个新公司,与医院签订合同,由他们的新公司来进行“家务管理”。如此一来,他们的新公司赚钱的同时医院的成本反而降低了。2.美国很早以前的长途电话市场是这样的,贝尔公司由于政策和传统的原因,一直把长途电话收费定得特别贵,只是对大客户打折。这里面存在一个市场结构的变化,以前长途电话是一种奢侈品,后来开始变得稀松平常,小用户越来越多。于是,有几个业外的公司发现了这个机遇,他们以大客户的折扣价格与贝尔公司签约,再以零售方式卖给小用户,从而赚到丰厚的利润。 五是人口统计数据。在所有外部变化中,人口统计数据相对最为清晰易懂,丝毫不会造成任何混淆,而且这些数据有能够预测的结果。长时间的人口变化从本质上而言是不可预测的,总是有各种外部意外力量改变预测结果,但是某种变化趋势是可以把握的,如某一年新生婴儿特别多,那么我们可以预测五六年后进入幼儿园的人会增多,这时会需要更多的教室、操场和老师,也可以判断十五六年后这批人会进入消费市场,19~20年后会加入就业大军的队伍。举例:一家叫梅尔维尔的小店,针对美国“婴儿潮”提前准备,在这批“婴儿潮”刚刚进入青少年阶段,它专门针对这批消费者开设新颖且与众不同的商店,同时针对性的设计鞋子的款式和开展促销,从而一举成功。 六是认知的变化。看到一个装有半杯水的杯子,有人会说“杯子是半满的”,有人会说“杯子是半空的”,显然这是不同的认知。人们的认知通常是不容易改变的,但是一旦发生变化,这其中会创造非常多的机遇。举例:以前,大家都认为普通人只求吃饱,富人才追求美食。但是在60年代,这种认知发生了变化,普通人除了追求吃饱还追求美食,有人抓住了这个变化的机遇,于是关于美食烹饪的电视节目大火,美食烹饪书畅销,美食连锁店大获成功。 七是新知识。基于新知识的创新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创新,身边的例子很多我就不单独举例了,如现在的高科技公司大多数都是基于新知识的创新。有一点我们需要明白,在所有创新来源中,基于新知识的创新风险是最大的,成功率是最低的。首先,这种创新需要的时间最长,从新知识出现到成为可应用的技术,再到上市使用都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其次,基于新知识的创新通常所需要的知识是多种的,在所有必需的知识齐备之前,这种创新的时机都不成熟,只有当各种要素都已经广为人知,同时可以获得,而且某些地方已经被先行使用,创新才会产生。 当然,除了上述的七种创新来源,作者还介绍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如创新的原则(创新中的注意事项)、企业家管理(如何从顶层设计上营造一个善于抓住创新机遇的企业环境)和四种企业家战略(孤注一掷、攻其软肋、生态利基、改变价值和特征)。这些知识也都是非常有可操作性,并且都通过有趣的案例进行讲解了,大家在找到创新机遇后,便可以参照后面的内容创建自己的企业家企业,并管理好它。这其中有个案例,我印象深刻:一个关于吉利剃须刀的案例。最开始大家都是去理发店剃须的,后来家用剃须刀出现了,但销售一直不畅,因为购买剃须刀一次性的支出相对很大,大家普遍还是觉得去理发店更划算。这种情况下,吉利想出了一个很妙的方法,它以非常低价格出售(甚至低于成本),那它如何盈利呢?它通过后续刀片销售赚钱,它的剃须刀只能用它家生产的刀片,同时它把刀片的售价提高。这就相当于用低价产品打开后续高价服务的市场,值得借鉴。

  • 我的一生略小于美国现代史:凯瑟琳·格雷厄姆自传
    华章微课小编
    推荐

    如何寻找创新机遇?将创意发展为可行的事业有何原则和禁忌?什么样的政策和措施才能使机构成功地孕育出企业家精神?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机构如何组织和配备人员?如何成功地将一项创新引入市场、赢得市场? 德鲁克在经典之作《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中,首次将实践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视为所有企业和机构有组织、有目的、系统化的工作,并与我们共同探讨这些问题的答案。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