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进化的跃升

生命进化的跃升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生命进化的跃升
    城铁
    推荐

    2020-147。难得一见的好书,没读完时就推荐给朋友并打算再读一遍的好书,百度一下才知道这本书主人公的原型就是作者本人,而作者索尔仁尼琴就更可谓大名鼎鼎了,被人们称为“俄罗斯的良心”。谈谈个人感受:1.由于“血缘”关系,读这本关于苏联那些事儿的书,不仅不会有违和感,相反有种这不就是那十年的我们吗?书中那个丑陋的人事部门干部不就是楼下的邻居吗?抛开这些意会的,我们确实跟那时候的俄罗斯有太多太多相似之处,理解起来没有读西方文学作品那种文化背景有隔阂的晦涩感,这种亲近感使自己不由得大爱俄罗斯文学;2.这本书读着的时候我以为是90年代写就的,因为作者太敢写了,写得那么深刻那么直白,个别段落简直就是刺刀见红直接开撕了,万万没想到写于1963-1967年,当然是在西欧出版的,但他本人当时就在苏(好像是74年被驱逐并开除了);3.关于对“人活着的意义”的探究非常深刻,就像一个天平,一端是生命是癌症是恶性肿瘤,另一端是你拿什么来抵(不管你愿意不愿意),裁判员不是上帝而是死神。第一回合,最先拿掉的是你的理智你的勇气,你会发现原来你那么怕死,而死亡离你已然那么近你却还从来都没有考虑过,你崩溃大哭、慨叹命运的不公,但这些在天平的这一端轻如鸿毛,送人头而已,好在还可以恢复;第二回合,拿走你的工作你的事业,你的社会地位带给你的光环将逐渐暗淡,你的金钱或许可以延缓你的死期(记住是或许,而且可能是加速也不一定),反正这些在恶狠狠的死神面前仍是一文不值,好在没有这些你仍然可以得到幸福;第三回合,虚张声势的试探结束了,来吧来上一刀,献出你的一页肺、肝、一块胃、一段肠,一条手臂、小腿,一个肾、乳房,你的视觉、听觉,失去发音器官,随之失去的是你的青春你的梦想你的爱好你的尊严甚至你的性别你的思想你爱别人的能力,而失去了这些,你还是你吗?你还是“人”吗?更可悲的是,当你失去了所有的一切之后,裁判可能还是会无情地宣布:你输了。你还愿意拿出这些来交换吗?那么我们这类人——被盯上了的人,就不活了吗?毋宁死吗?这真不是你愿不愿意的事儿。那么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这正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引发读者思考的现实意义吧。当然索尔仁尼琴的格局比这大得多,他可能想说的是苏联病入膏肓,就连经验丰富的医生自己也病了而且不愿面对残酷的现实;4.看完之后再回顾书中的情节,其实情节挺简单的,这种简单使我初次体验到了跳出人物情节、跳出他们的悲欢离合,根本不关心谁会治好谁会死去(当然读这本书你要有他们都要死去的心理预期,书名都告诉你了,而且还是13号楼),还能被书中的文字深深吸引的感觉,大段大段地划线足以说明,极负哲理。到最后啃骨者与现实的格格不入写得好凄惶,那破旧但厚实的军大衣与春天的暖阳合到一起带来的令主人公难受的热,也使他的最终选择不出读者意料,作者本就没打算用情节来吸引读者,至少我看了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时还觉得第一个出场的是主角儿。 这本书于我而言有更多的感同身受,不得不偏爱。

  • 生命进化的跃升
    Forest
    推荐

    “究竟是什么剥夺了他们做人的尊严?”、“为了活着,你可以付出多少代价?”、是希望地“活”还是"预计"的死?、你凭"什么"去审判别人的生命? 1、品评:索尔仁尼琴以《癌症楼》(人性的"修罗场")作为苏联社会缩影,通过男主公科斯托格洛托夫及其同病房里来自各行各业的病人的不同遭遇及医务人员的种种经历,勾勒出20世纪30-40年代苏联社会的阴郁悲剧。医学唯一能给予的,仅仅只是对癌症患者"活着"(存活)的时间,进行大致的"倒计时"。“治愈"在那个时代是"不存在"的,即便真的有活下来的人,也会被归为一种"样本破坏者"的存在,是不具有统计意义的。全文都没有直接描写"死亡",更多的表述为"出院"(医生以此让"快死的人"腾出病房),或者委婉地说是一种"走向死亡"之前的无力挣扎。这种明明被"死亡"阴霾完全包裹着,却丝毫不被透露的逼仄感,"死亡之剑"高悬头顶的毛骨悚然,才是作者直插读者"心脏"最犀利的匕首。细节方面,医疗模式,医生工作休息制度,医患矛盾(猜忌,怀疑,不配合),各种民间偏方和当下的国内情况如出一辙。 2、感受:索尔仁尼琴以自身经历为素材创作的,被流放的日子,其中的坎坷经历和所见所闻,构成了这部小说的基调。虽然作者写的是人生坎坷,但实际上是反应社会整体悲剧。一个个知识分子和忠心耿耿的军政干部被捕、流放、劳改的事实,使作者陷入痛楚的沉思,思考产生这些悲剧的缘由。《癌症楼》作品包含着象征和隐喻。癌症病人所居住的是第13号楼,而在西方的习俗中“13”是个不祥的数字,而癌症更是一种邪恶力量的代表。作者想告诉人们,个人崇拜等不健康的现象就是苏联社会机体中的癌细胞,它对社会的危害同样是致命的。主人公的癌病,也是作家心中的癌患--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也可视作整个国家的患处、弊病。 在小说的结尾,主人公活了,没有因癌患死去,这正是作者的期望,他希望医好的不仅是人的癌病,更是国家的病患。这是一部呼唤人性的人道主义作品,同时又是剖析社会“毒瘤”,思考社会悲剧之根源,反思时代和历史的作品。但除了"人间地狱"般的悲惨感悟之外,更多的还有一种无力的虚无感,就像明明手里抓住了"一切",但张开双手,全看见空无一物的手心。 3、启示:围城,逃离围城又会发生什么呢?在这样一个体制下,没有自主的权利,要么堕落,要么死亡,要么回到原来的围城。作者写的“国家之癌”其实是极权主义和极权主义带给人们的精神奴役。人们并没有察觉,还在兴高采烈地接受奴役,思想上也甘愿接受国家为了所谓最高利益灌输给个人的种种谎言。"最初的二十五年你将过人的生活;第二个二十五年你将像马一样干活;第三个二十五年你将像狗那样乱叫;还剩下那二十五年么,你将像猴子似的被人取笑…… "

  • 生命进化的跃升
    渣渣小葱
    推荐

    爸爸去世的前一天,我坐在床边给他切小西瓜吃,他呆呆的看着医院的天花板问我,你说我这病是不是越来越严重了啊。我说没有啊,会好的。他笑笑没有再说话。 医院十五层的肿瘤科是我的噩梦,也是我无比怀念的地方。那年我搜索了好多关于肿瘤的资料,也在无意中看到过这本书的名字,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期待有时间能把这本书读一读,今年终于找到机会,也算是一种缘分吧。 本书由一个病人入院展开故事情节,按着时间的顺序一点点的开枝散叶,同一所医院,不同的生命和思想,不同的结局。  “ 我不会得癌症的 ” 即使被送入了癌症楼,病人还是相信这个病房里,只有自己是因为其他病房没有床位才不得不住进这里的。有人会说这么明显的事情,患者自己会猜不到吗?应该可以猜到的,只是不愿往那方面去想,宁愿自己欺骗自己。我家当时也是这么对我爸爸说的,爸爸自己也从来没有问过我们他得了什么病。 俄国免费医疗,医生不主张把癌症病人的真实情况告诉患者,包括书中的肿瘤医生,得知自己患了癌症之后选择不看自己的病片子。人们没有能力选择如何生,也很少有人能选择自己如何死。 “ 没有人谈论病情” 癌症楼里很少有人会谈论病情,甚至听到别人来告知哪位病人又去世了的消息会很生气。病痛已经够折磨人的了,病人不再想听任何不好的消息,癌症病房最可怕的地方不是病有多严重,而是死气沉沉的看不到希望。 人们沉默的为自己的病情担忧,液体一瓶一瓶的输进身体里,一个疗程又一个疗程,身体一点好转的迹象都没有,肿瘤越来越严重了,身体越来越虚弱。每个人都谨小慎微的过着日子,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跌进深渊里再也出不来了。 “ 找些偏方吧 ” 当正规途径走不通的时候,人们就开始想其他办法了,原来俄国人也相信偏方。吃点什么油,弄点蟾蜍,这些大多数人一听就知道是骗人的东西,在绝症患者中总能得手,书中只是列举了一些不靠谱的偏方,我身边见到的却是医疗骗子,他们利用患者与家属的无助发财致富。 他们屡屡得手,因为他们在全世界都掐灭了希望之火的时候,能在语言上给患者和家属希望,人们心甘情愿的往火坑里跳。这些医疗骗子中国有,外国有,以前有,以后也一直会有。  “ 虽然生病了,但生活还在继续 ” 病房是一个小的世界,里面有形形色色的人。有人抱着厚厚的书本思考人生的意义,有人担忧着外面的战争和自己的身份,有人埋怨医疗环境,也有人和护士或者病友谈谈恋爱。虽然曾经互不相识,人或轨迹也完全不同,但是癌症把他们变成了同样的人,他们有时候因为噪音想和对方打一架,有时候又因为他们的痛苦而难受。看着病友出院了,既开心又嫉妒;看着有人去世了,即庆幸又担忧。 希望这次治疗能有一点点的作用吧,只要不再严重就好。 希望可以舒舒服服的喘口气吧,希望能没有疼痛的舒舒服服的呆一会儿。 多读写书吧,病好了可以上个大学,学个喜欢的专业。 多攒点钱吧,病好了找一个可爱的姑娘,再也不做光棍了。 学点手艺吧,截肢了以后也得养活自己。 但愿不再有战争吧,也不再有监禁和流放吧,从今以后我们再也不想要仇恨了,我们只想相爱啊。 “ 尘归尘,土归土 ” 书的结尾,有人离开了,也有人痊愈了,有人继续在医院治疗。复古者阅读声好像还在,老长官的埋怨声好像也在,小姑娘埋怨她再也不能穿比基尼的哭声好像也还在。 病房里,病床上,每一个患者的心里面都有狂躁的挣扎和卑微的祈求。而只要有癌症,这些痛苦和呻吟就永远都在。 也许会好起来的吧,也许永远都不会好了。 怎么办呢,生命并不总是愉快,却还是舍不得走。 这些都随着小说的结束而暂时离去了,就像我们生活中许多回不去的过往一样。 愿大家都有健康的身体。

  • 生命进化的跃升
    残虹
    推荐

    艺术家的工作是不能纳入贫乏的政治范畴的,正如我们的整个生活,不管我们怎么去捕捉,其中也不会有我们社会的意识。—索尔仁尼琴 三月前,初读《癌症楼》,眼中多是社会生活的暗淡与恶意。脑海中对人物的印象仍然存在,却不立体深刻,对主题的探索也浅浅而止。 文学批评,绝不能只按照一个维度解读。《癌症楼》所反映的,不仅仅是光明世界中隐藏的阴暗。生活(更准确的来说是人靠什么而活)亦是不可忽视的维度。 从癌症楼内的病人(流放者科斯托格洛托夫、诬告者鲁萨诺夫、沉默者舒卢宾等)与医护人员(柳德米拉,薇拉,卓娅等人)的生活状态,到癌症楼内的病友对“人靠什么活着”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再到后期舒卢宾和科斯托格洛科夫对众生相的探讨,乃至最后科斯托格洛托夫在爱情面前做出的选择,这本书从头到尾都在探讨“人靠什么活着”这一命题。 可以感知到,索翁将他的经历和想法抽离,塑造了主人公科(“经历”版索尔仁尼琴)和智者舒卢宾(“思索版”索尔仁尼琴)。科承载了作者自身的经历和意志。服兵役,被捕,流放,患癌症,濒临死亡,而后新生。这一切和现实中索的遭遇完全重合。而舒卢宾则继承了作者对风暴下人们不同态度的反思以及对社会问题解决对策的独到见解。 科斯托格洛托夫,此人坚毅不妥协,在任何时候都拒绝在风暴中低头,因此被流放。他始终冷静理智,即使在身患癌症的情况下,也坚决要求医生告知他的病情并说明放疗所带来的影响。重获新生后,他没有盲目地奔向爱情,而是深思熟虑之后,选择了放下,孑然离开。 科并不是平面的勇士,同时也是立体的人。在曾濒死之际,他最后去做的事仅仅是去看一出芭蕾舞剧。他如战士,却也不失对美的热爱。 鲁萨诺夫,一个思想僵化努力向上爬的官员。这是当时一类人的代表。他从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却只想着以权谋私,钻营话术来拿捏他人。他也因为小小龃龉就诬告挚友,使其流放,而后侵吞房产。他也曾凭借逼迫手段,使许多流放者家庭破裂。 曾经的他高高在上不可一世,但癌症却将他打入另一个世界。初来乍到,他试图使用自己的特权,但毫无作用。夜间病房里的咳嗽呻吟声,脏乱差的基础设施环境,对未知病情的恐惧…种种因素的推动下,他逐渐变得安分守己,也接受了现实。 当时局反转,受冤者一一归来,鲁萨诺夫变得恐惧起来。他惧怕失去现有的一切,他不仅要受癌症的折磨,还要忍受内心的煎熬。而这一切,都是他过往的生存态度和方式决定的,一起因他而起。 他内心希望他的儿子和他不一样,因此他劝解当法官的儿子在执法时要讲求公正。但他自己却托关系走后门,试图说情转院。当他儿子处理暴雪夜货物失窃案时对负罪司机抱有同情,他不会去思考或质疑制度是否合理。鲁萨诺夫是当时高压体制下一类官员的代表,这一类人思想僵硬以权谋私,行蠹虫之事却抱有深深的自我优越感。 细思之,苏联剧变固然有高层决策领导不力的因素在,但与下层接触的鲁萨诺夫这类人才是动摇这座巍然大厦的主力军。 舒卢宾,一位农学院的教授,始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风暴中一味地沉默忍让,最后也到达癌症楼。一味的忍让,几十年来让他失去了太多,他对这场风暴背后的反思也达到了理论层次。他也是此作中最富有智慧的一个人。 舒卢宾借普希金的诗句,将风暴下的人分为三类: “……在我们这丑恶的世纪, 无论在哪一种自然领域里, 人都无非是暴君、叛徒或囚犯。” 他既不是暴君,也不是囚徒。因此 ,他固执地将自己划分到叛徒的行列。在某种程度上,对恶的无动于衷本身就是一种助纣为虐。他认错,他批评,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一本本科技艺术珍本在他手中被焚毁…因此,十多年来他不断谴责自己的内心。 科(经历索)则提出了辩证的看法,“在暴风雨中树木被折断,而草只是倒伏,难道能说小草出卖了大树?刚才您自己就说过:熬过去——这就是人民的守则。”多年来的遭遇,使作者深切感受到了风暴的可怕。因此他理解沉默者们的行为。连列宁的夫人都三缄其口,无动于衷,其他人又能怎么样呢? 舒卢宾和科对这个问题的不同态度,实际上是作者的感性和理性思维的交锋,如同《赤壁赋》中的苏子与客对水与月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 舒卢宾将大风暴下人的表现归结到合群性和培根的“偶像学说”上。舒卢宾遭受了折磨和非人的对待,但他从未对社会主义失望,并提出了自己的构想“道德社会主义”。尽管这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不符,但经济发展中不能忽视道德这确是符合现实的真理。没有生气与活力的癌症楼如同一座监狱般,牢牢禁锢了所有的病人,但却阻隔不了人们思想的迸发和智慧光芒的闪烁。十余年的劳改流放,使科他对生活的认识过于深刻,才会说出“读书不能徒增智慧”的反思。一篇来自Л.Толстой书中的文章《人为什么活着》引发了病房内的探讨。对艾哈迈占而言,靠给养而活;对实习医生图尔贡来说,靠工资而活;对拖拉机手普罗什卡而言,技术则是活着的依靠。在鲁萨诺夫的眼中,则是“思想信仰和社会利益”。书中Л.Толстой给出的答案则是靠对他人的爱而活。前者是精神状态的活着,突出的是在活着;后者是现实生活,突出的是活着。但它们的内涵却是统一的。 柳德米拉,癌症楼放射科主任。她医者仁心,勤勤恳恳。大到查病房作放疗,小到填写病历新旧抹布的报备,一直处在忙碌之中。在每天临走之前,她会仔细检查所有遗漏的事,确保做完所有事之后才回来开。 但对她而言除了工作上的事务,还有家庭上的琐碎。每顿饭菜,积累了一周的碗碟,都需要她回家之后亲自去完成。不管睡的多晚,还要泡好积攒的衣服。她仿佛一个机器人一样,以一己之力承担了全部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丈夫和孩子无所作为,“认为这种周而复始老是重复的工作没有意义”。在这个家庭中,柳德米拉仿佛被“物化”。思考其产生的原因,或许和原生家庭的教育有关,或许和社会的普遍观念有关…而人一旦被物化,悲剧就不可避免。 几十年来救人无数,最后癌症却找上了她。骤然间她由医师转变成了病人,这种身份差使她在昔日的同事面前变得有些低微。她开始担心会自己离开工作岗位,因此她害怕知道自己的病情,并恳求同事不要告诉她。医者难自医,尤其是如虾一般的癌症将人牢牢禁锢住的时候。 柳德米拉的遭遇,反映的或许是多数俄罗斯女性社会地位的现状。在东正教传统中,男女的分工和地位不同。他们对男性和女性的分工到了刻板的地步。许多人都认为家务是女人的事情,也有一些事情被认为是男人的事情,如搬桌子、椅子,吃完饭付钱等,男女之间的权利似乎得到了平衡 。但在柳德米拉身上,只有失衡。 主人公科在癌症楼里邂逅了内心的悸动。当病情一点点好转,过去十几年流放生涯里磨灭的激情再度燃烧。他喜欢上了医院里的实习生Зоя和医师Вера。Зоя享受生活,对科而言是情欲的需要,而Вера则和科是精神上的知己。 创世之日,春暖花开,病人们一个个地出院了。科也带着Зоя和Вера给的地址去走出了癌症楼。他走走看看,享受着城市里的一点点烟火气,呼吸着自由的空气,看盛开的桃花,吃冰激凌,仔细感受着一切。 一串烤肉,使他彻底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和Зоя之间的差距。杏花和烤肉,自己都难挡诱惑,享受生活的Зоя自然更不可能。两个人在一起带来的只是痛苦和撕裂。 理智战胜了爱情。在百货商店里,他听到有人询问领带的尺寸,自己却还要为生存问题奔波。他濒临崩溃了。经过了十余年的流放劳改,他和这个世界显得格格不入,一切都显得无所适从,也无一技之长。他和Вера有精神上的共鸣,即使可以忽略物质方面的差异,他自己也接受不了这种双方付出的不对等。他有着强烈的自尊,因此不愿意成为拖累来给两个人增添痛苦。最终他下决心了断一切。 在临行前,他给Вера和Зоя各写了一封信,说明了原因。此去或是永别,他的心在颤抖。他以理智硬生生地压制了幻想。或许残酷,但不论对谁,这都是最好的结局。这也是一种“活着”。 “只是在列车抖动了一下并开始启动的时候,他才感到心脏那里,或者说灵魂深处——胸中最重要的那个地方,突然往后收缩。这时,他翻了个身,俯卧在军大衣上,闭着眼睛,脸贴在装有面包的行李袋上。 火车在运行,科斯托格洛托夫的两只穿着靴子的脚尖朝下在过道上空晃荡,像死人似的。” 因她而激动羞怯高兴害怕过,一切仿佛是上帝的安排,但他理智地意识到美好终究是可怕的虚无。“翻身”“闭眼”“贴脸”的一系列小动作,暴露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抑制。他心的另一半永远留在了这里,所以“像死人似的”。 此前种种,是生活状态下的“活着”。科和柳德米拉对病人对病情的知情权和对自己治疗方式的决定权展开的激烈争论,则是对“活着”的更深层次探索。 以痛苦的治疗延长寿命和开心快乐地度过最后的时光,你会选择哪一个呢?医嘱戒酒,古龙先生却不置一顾,大醉归西。不同的“活着”折射出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其中并无优劣之分。 除此之外,创收的医院院长,推诿事情得过且过的护士,不重职称一心行医的医生,文学创作的真实性…社会百态,包含其中。 再读完,一切如拨云雾而见青天。剩下的疑惑,便是生活阅历问题了,一切交给时间吧。在此,向对索翁致敬,为“活着”致敬,人性的真善美礼赞! 《活着》里有这样一句话: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人靠什么活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你呢?

  • 生命进化的跃升
    林秀敏.
    推荐

    这是一部呼唤人性的人道主义作品。同时又是剖析社会“duLiu”,思考社会悲剧之根源,反思时代和历史的作品。 癌症楼里不同身份不同背景的病人所遭遇的一切,就是前苏联体制下社会的缩影,说的是人得了癌症,影射的却是国家得了癌症。 这本书前面部分让人感到很ya抑,通过对三个不同身份的癌症患者,面对死亡的不同心态的描写,让我们看到癌症病人的痛苦、悲伤、恐惧、自欺,读到了他们对生存的强烈渴望;后面部分则让人感到十分you郁,作者想告诉人们,极权主义和个人崇拜等不健康的现象,就是苏联社会机体中的癌细胞,它对社会的危害同样是致命的。在小说的结尾,主人公活了,没有因癌患死去。作家期望医好的,不仅是人的癌病,更是国家的病患。 作品体现了作者对祖国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代表俄罗斯良心”的使命感和道德良知。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