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传(1950—1975)

蒋介石传(1950—1975)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蒋介石传(1950—1975)
    barry
    推荐

    亚当·格兰特说:“付出者、获取者和互利者都有可能获得成功,但是,当付出者取得成功时,他们的成功可以扩散到别人身上。一个获取者取得成功,通常意味着另一个人的失败。研究表明,人们会嫉妒成功的获取者,并会想办法把他们‘绊倒’。相反,付出者的成功会产生一种涟漪效应,让他们身边的人更容易成功。”

  • 蒋介石传(1950—1975)
    欢乐马
    推荐

    2022年第15本阅读书籍读书笔记。 这本书的译者的引言部分写的特别好,也就是说只有你去到国外的高等学府才能学到的书籍内容,因为,译者把它翻译过来,所以我们没有到国外去高等学府的读者也能够窥斑见豹。像我这种喜欢读经济类作品的人,兴致勃勃,赶紧读了下来。以下内容为摘抄部分。 书中讲了社会交往人有三种基本风格,即获取者、互利者和付出者,作者认为虽然付出者是最有可能在成功阶梯上垫底,然而,位于最顶端的并不是获取者或者互利者,仍然是付出者。付出者独特之处在于,获利者参与的是零和游戏,从别人那里攫取价值;付出者则是把蛋糕做大,产生涟漪效应。显然生活不是一场零和游戏,付出者用时间赢得好感和信任,积累名声和人际关系。然而需要警惕避免成为一个失败的付出者,要避免陷入精疲力竭的状态,成为别人的垫脚石。基于以上观点作者给了大量研究和案例,用老祖宗的话说吃亏是福。 以下从什么是成功的付出者,以及失败的付出者如何调整提炼关键信息,书中对每一个概念都有具体事例讨论。 1、成功的付出者在“构建网络、合作、评价和影响力”这四个关键领域有独特的交际方式。【构建网络】态度越无私,从网络关系中获得的利益也就越多。获取者的名声传递,互利者的谨小慎微都不助于构建有效的网络关系;【合作】倾向于将蛋糕做大,让自己和团队都从中受益,将互相依赖视为力量的源泉,整合众人的技能,实现更大目标的手段(而非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与众不同);【评价】倾向于信任他人,对于他人的意图保持乐观态度,秉承利他主义;【影响力】确立支配性地位(在与能力无关的方面展示自己的弱点)和获得声望。这里重点提下寻求建议——在缺乏权威时对人施加影响,它有4项好处:学习(能获取未知的信息)、换位思考(鼓励他人从我们的角度看问题)、承诺(当他人想到点子,并已经花了一些时间和精力帮助我们时,那么继续帮助的动机更加强烈)和奉承(他人获取声望,被尊重和欣赏的成就感),从这一些上多请示领导讲得通了,强调一点是真心的寻求建议才会有效。 2、成功的付出者是对“利他”和“自利”同等重视,失败的付出者则是没有目标的付出者。 3、如何避免成为失败的付出者? 一是避免精疲力竭。关于失败的付出者,作者给了一个很贴近现实的例子,教师们容易精疲力竭“我经常觉得,自己做的事好像没有任何效果,我在浪费时间,没有带来任何改变”,然而检验表明,只有那些认为自己没有带来改变的老师,工作压力才会给他们带来更高水平的精疲力竭(因为他们为需要帮助的人做事,但却没法有效地解决他们的问题。)。所以案例中的康利从“利他”跳出,志愿担任TFA教师的导师考虑"自利",将贡献拓展到新领域,更容易感知到影响力,看到自己带来的影响重新补充能量,从而做出更多的贡献。也即在大多数时候相信大多数利他的付出者和无私的付出者差别在于,通过付出行为积累了快乐和价值,获取到了能力,能够做出更多的贡献。 二是避免成为别人的垫脚石。首先在大多数时候相信大多数人,甄别潜在的获取者,提高警惕同时转变付出方式或者拒绝;如果一旦识别对方是获利者或者陷入交换模式,则应立马转向互利策略,但是每三次中最好留出一次回到付出者模式(适当性宽容)。当遇到需要积极辩护等对抗性困境,这是对于职场女性以及不善言辞者最好的建议,将自己看成一个代理人,为别人的利益代言,这样不会内心产生获取者的内疚,达到慷慨令人信任,但又不意味着别人可以随意欺负效果。 如何激发人的潜力和如何带团队,我觉得这最后一句话很有开启作用。 用书中一句话结束:如果我们将一个人作为他自己来对待,会让他变得比现在更差;如果我们将他作为他可能成为的人来对待,会让他成为他应该成为的人。

  • 蒋介石传(1950—1975)
    🥝🥝勇往直前的猕猴桃🥝🥝
    推荐

    鸡汤。无实际指导意义。 付出,无非是利他。 利他是一种mind和行为。但是如何拥有或提升这种mind?这种mind需要什么资源或素养或积淀来支撑嘛?还有利他和书里那种世俗意义上成功有因果关系吗?如果不是,这是一个给普通人看名人有多么优秀的故事集嘛[尴尬]

  • 蒋介石传(1950—1975)
    快乐玉
    推荐

    付出者有两类人,一是不计回报的付出者,善良而轻信,不计个人利益,往往会成为别人利用的对象,成为他人成功或获利的垫脚石,落在成功阶梯的末端。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好人。另一种是有策略的付出者,利他与利己相结合,在助人的同时也为个人事业的成功发展积累了宝贵的人际资源。利人利己的付出者与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获取者)不同在于前者的动机更具有利他性。 付出行为的动机,是利他与利己的结合,策略付出者利人又利己的行为是最优选择。

  • 蒋介石传(1950—1975)
    林蓝
    推荐

    这本书没看完,但觉得就是厚积薄发+吃亏是福。没有什么实际可操作性。都是在论证这个观点,那就是不要一开始就去追求回报,首先要做的是先把自己提升到一定高度,然后利用自己的能力去服务别人,这个过程中别人就自然会回报你,当然前提是你自己有足够强大的能力,不然付出者还是失败,因为他的能力没有足够强大到帮助那么多人,所带来的影响力自然也小。总结就是提升自己,然后服务别人,最后追求回报。

  • 蒋介石传(1950—1975)
    塔塔
    推荐

    今天也把《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思维课》看完。说实在的,写得不咋滴。个人觉得逻辑并不清晰,反复讲付出者、获取者和互利者的关系。如何做一名不被当垫脚石的付出者:要在帮助他人的同时避免被利用。其实讲的就是“善有善报”的道理。只不过,善良也要有锋芒,不要做无畏的老好人,总是被人利用,而让自己陷入被动,甚至成为阻碍自己前进的负担。 付出者的帮助行为如果能获得鼓励会成为他们继续坚持的动力。在谈判的过程中,要为自己的团队或者家庭考虑,为他们争取利益。这样,付出者才不会在谈判中处于被动的地位,一味的满足对方的条件。在付出爱心的同时,要让受助者将爱心传递下去,从而形成一种互助的氛围,让更多人得到帮助获得成长。

  • 蒋介石传(1950—1975)
    张玻⁶⁶⁶
    推荐

    大多数人都有潜在的付出倾向,却在潜意识中认为别人可能是获取者或互利者,导致付出行为减少。把蛋糕做大,相信自己,相信身边的人,尝试一个5分钟帮助。

  • 蒋介石传(1950—1975)
    arsgooner
    推荐

    第六本,这是一本影响逻辑思维方式的书,对于 利他且自利的付出者 感受很深

  • 蒋介石传(1950—1975)
    Louis
    推荐

    本书把人群分为付出者、互利者、获取者这三类,从这三类人举例说明了各类人群获得的收益。 付出者虽然看上去付出为主,不要求得到,实际上得到不比付出得少,而且周围人对于付出者们的评价和帮助远远高于付出者得到的回报。 互利者相对来说得到低一些,互利者是互相得到利益的,可以理解。 获取者看上去是得到最多,实际上除了钱之外,别的都没得到,包括其他人对他的评价和印象。除此之外,有了获取者的印象,其他人很有可能并不愿意帮他介绍生意,以至于生意可能会越做越窄。 总体而言,我们要以付出者的心态去回报社会,可能会得到我们意想之外的收获! 给一般是觉得太啰嗦。

  • 蒋介石传(1950—1975)
    Connie 光磊
    推荐

    三种类型的人,获取者、互利者、付出者。 获取者认为超越别人就是成功,互利者认为成功是达到个人成就的平衡,付出者则认为成功是取得能够对他人产生积极影响的个人成就。 赞同付出者对成功的定义。践行把自己锻炼成一个自利并利他的付出者:关心他人的利益,同时也有雄心勃勃的个人目标,能努力推进自己的利益。

  • 蒋介石传(1950—1975)
    无双
    推荐

    核心观点是很好的,可是写得太啰嗦了,一片养生柠檬,兑了一条长江进去,枝蔓横生不忍卒读。对此,一个真诚的建议是:读推荐序(一)足够了。

  • 蒋介石传(1950—1975)
    Sandy
    推荐

    让获取者成为更好的伪装者?还是真的将他们变成了付出者?这是一个好问题[偷笑]作者的团队经过大量案例的研究不断验证成为一名Giver的最终获益性最大。感慨于他们如此认真的学术精神!案例多到我有些不想再看下去。[捂脸]最终给予读者的核心建议从634页开始,简洁清晰且易操作。马上会去测试一下自己的付出指数,有意思的游戏环节可以马上和朋友们分享起来[憨笑]

  • 蒋介石传(1950—1975)
    苏新
    推荐

    开头很吸引我,但读到最后,感觉说的理念有些绕,有时间的话最好再读一遍。总体来说,还是有收获的。 主旨就是一个,要做一个付出者,每日行一善,尽可能帮助别人,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成为获取者的利用工具。在付出的同时,也要考虑自己的利益。

  • 蒋介石传(1950—1975)
    Ata Tao
    推荐

    这是一本读完后有点“相见恨晚”的书。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思维决定出路”,不同的思维认知模式决定了人们生活工作的态度和方式。这本书从获取、互利和付出三种思维角度分析、比较和论述了“利他且自利的付出”这一通往成功之路的思维模式,读后收获感触良多。 作者在论述的过程中例举了不同行业很多人物的故事经历,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会不自觉的在自己的经历中寻找相似的人物、情节以及背后的动机,对很多想过或没有想过的问题有了新的思考和切入角度,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思维的改变”在发生吧。。。其中“自利且利他”、“把蛋糕做大”、“无力的沟通”、“寻求帮助”是对自己很有启发的内容。 此外,作者的论述方式也很平易近人不偏不倚,都是普通生活和职场中的人和事,不因为提倡付出就贬低获取和互利,不歌颂“无私的奉献”,也不夸大吹嘘付出的成效。喜欢这样“朴实无华”的写作风格,是一本值得推荐并好好阅读的书。

  • 蒋介石传(1950—1975)
    Hank
    推荐

    半小时速度翻完,讲的到了很简单:付出最多的人成功的可能最大,一个很普适的道理,作者论证起来感觉有点儿画蛇添足,所以很多轮子的内容可以略过。这本书的逻辑架构是很简单的总→分的结构,先抛出一个道理,然后在几个细分领域来证明这个道理,且这几个细分领域彼此独立,没有关联。 读完就两点感受吧:1、把文章里的“付出者”换成“投资者”更贴切,投资者要付出精力、时间、金钱等等,且要长期得持续得付出,最后获得成功的可能性会大于那些投机者(也就是文章里的索取者),这也是投资领域所说的“价值投资”,这很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对于有价值的资产,长期持有;2、对于人脉的经营,要多付出,不要计较眼下的得失,等积累够了人脉,做事情会顺利很多,所谓的:得道者多助也,审视下自己在经营人脉上的思考不够,付出不够,所以这点有所感悟。 还有本书的核心观点:要做一个付出者,也很有佛学的精髓,佛陀教育我们要多助人多付出,也是在修行自己,都是一个意思。 最后一句鸡汤:多多付出,莫急着要结果。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