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孙思邈传

大医精诚:孙思邈传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大医精诚:孙思邈传
    ꧁༺Cathy࿈Qin༻꧂
    推荐

    产品思维/是底层能力/是进阶核心能力…认知用户/如何建立用户模型…深度了解用户/洞察用户核心需求…创造价值/了解用户模型的基础上…如何做出高质量的决策/实现产品和用户的价值…产品落地/通过迭代快速验证/产品决策有效性的方法…理解/经典产品思维…实现/能力/精进/跃迁…产品思维…拿走不谢…

  • 大医精诚:孙思邈传
    .
    推荐

    关于刘飞老师的产品思维这本书,我刚读完,对我来说,最大的优点,不是他说的方法论,而是“意识、认知”的重要性,你想做一款产品的流程,在我没读这本书之前我的认知是,收集需求,分析需求的可行性、辨别真伪需求、画流程、整理逻辑思路、绘制原型、评审且交付、推动上线,并持续优化(以B端产品举例),以上各个节点是我作为产品经理日常处理的事项,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我最愚蠢的事,为了证明我是正确的,我的设计逻辑是没有问题的,我曾找了一堆数据,不频繁存在的场景来辩证我的逻辑和设计无误,陷入一种为了设计而设计的重复错误中;(别问为啥,问就是这样看起来酷) 读过之后,首先在对产品经理这个岗位的本身认知就有了不一样的见解,一个产品的成功的过程,不再是简简单单的认知用户,识别需求,设计产品后,有人用就被称之为好的产品,一个产品的成功的过程远远要比我想的复杂,就像刘飞书上提到的市场千变万化,每一款成功的产品,背后有很多的原因,就比如我们在当前的场景下,即便我们复制出来一款一模一样的产品,投入市场,结果可能也是惨败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要分析的不仅仅是产品本身的逻辑,用户体验度,可能还需要分析市场饱和度,用户迁移的成本,当前人们所处的市场环境等等,反正人心大家都知道很复杂,和从小的生活环境,遇到的人,事都有关,人心多复杂,做一个产品的就有难了吧! 刘飞老师书上提到的社会学科是一个对我来说很新奇的理念,我之前从未把产品与社会学科一一关联,无论是 产品从0到1,还是产品的方法论,产品成功的定义,如何迭代产品,怎么认识用户,怎么分析需求,怎么确认用户价值、产品价值、用户体验度等这些做产品的流程都是与一个“比较复杂的人”,一个我们很难描述清楚的社会性物种有关,当然书上已经给我们介绍了怎么从多个维度来理解,我还没吃透,(就先不说了),想要在产品的道路上走的越远,就不应该把意识都局限于以往对产品认知中; 我自从事产品经理以来,一直在找关于产品的方法论,想通过借鉴各个前辈之前的经验以及自己的经验来总结出自己的方法论,通过本书我明白了即便是有了基础的方法论之后,我们在设计产品时,也需要考虑我们所处的大环境,大环境下的用户,每个独立用户抽象出来的认知,以及涉及的场景下的用户行为,产品中涉及的每个角色,线上、线下场景,要考虑的东西很多,需要针对某一个产品来考量,而不是一味的靠我们自己认为的理性的理解认为,用户应该怎么样,来设计产品,方法论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我们随着环境、用户的改变而灵活应用我们的方法论,且就像对待产品一样,持续性的优化我们的方法论。 说了这么多,我回归主题,刘飞老师的《产品思维》这本书给我带来什么,不仅仅是他对产品的一些理解和方法论,更重要的是我对产品经理这个岗位的认知的提升。

  • 大医精诚:孙思邈传
    几昆虫
    推荐

    用心理学的思维去认知用户的心智,用经济学的思维去创造和分配价值,用迭代的思维去试错和改进产品,用跨学科的知识建立深度认知和决策,匹配用户价值,实现商业价值。

  • 大医精诚:孙思邈传
    蔡志峰
    推荐

    这两天又读了刘飞老师的《产品思维》,这本书比起《产品经理从入门到精通》而言更为专业。创业者一般要过三关:产品关、市场关、管理关。产品是根本,如果没有好的产品,营销做的再好,管理做的再棒,你什么都不是。举个例子,你开个餐馆,餐馆的地理位置也挺好,员工管理也不错。但你做的菜很难吃,你觉得你的餐馆能持续多久?那么从互联网行业的角度而言,产品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经理的思维方式能否跟得上互联网发展的节奏,解决用户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说,产品思维决定了创业的前景和未来。 谈到产品思维,我们就不得不谈到用户。对于一个产品来说,用户的需求是产品存在的唯一价值,其他的价值不过是在满足用户需求的时候产生的附加产品罢了。我们谈产品思维,我们第一个需要关注的就是用户思维。对于用户的尊重应该是在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中的,从项目开启前的用户调研、每次项目更新的用户需求评估到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同理心等等流程之中。 在我们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有一点很重要,我们必须保持“空杯心态”。运用同理心,我们要将自己置入到用户的角色中,置入到用户的生存环境、思维方式和使用场景,再去尝试使用我们设计的产品,去了解是否符合用户的需求、用户能否无障碍的使用。找到那些并不符合用户需求或让用户使用起来有障碍的地方进行修正。 产品经理作为一个要负责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人,需要考虑的不只是用户需求,我们还需要考虑产品本身的商业价值。毕竟现在做产品也不是在做公益,大部分App都是为了实现企业的商业目标而存在的。作为产品经理,要思考我们产品如何在产品价值实现的同时,完成商业目标。产品经理需要具有大局观,能够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和商业目标战略去思考问题。 也许我们还是产品助理或者执行层面的产品经理,但是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多多全面的思考,日积月累,慢慢提高产品能力。产品经理是CEO的学前班,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产品经理最终还是要站在更高的维度去思考问题,走向的是商业道路。高级 PM 一定不会局限于某个产品,一定是着眼于公司战略、商业策略、产品线布局、产品决策等更加高维层面。 

  • 大医精诚:孙思邈传
    Tancy冰溪
    推荐

    《产品思维》笔记整理: ◆产品思维使人做出高质量决策 用户,协调,商业,迭代,是产品经理工作的基本关键词。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不同会直接影响产品的设计思路和方案。如何高效的解决问题,养成以问题为中心的思考方式,需要长期学习跟累积。 “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的价值观,就是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 ·好的产品经理是无我的,能同理“用户”,设身处地地站在“用户”的角度想问题。 ·用户是人的某一类需求,是在特定场景下的需求,区分用户的维度是千变万化的。 ·“能多长时间变成用户”其实是看谁能更好地掌握用户模型。 ·好的产品经理既要有同理心,懂心理学,掌握用户模型,也要会设计交易,懂经济学,明白如何在交易中实现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 ·产品经理的核心能力是能综合所有要素做出高质量的决策判断,所有的方法以及理论认知的升级都是帮助提升产品决策的准确度。实践之前所有的判断都是假设,需要在实践中验证。 ◆用产品思维,以最小成本创造最大价值 ·懂用户,洞察用户的核心需求,从公司和用户的整体诉求的角度思考问题。 ·MVP,Mnimum Valid Product,通过6个步骤快速地确立MVP(最小可行性产品):确认目标-用户流还原-产品功能梳理-确认当前版本功能-开始设计原型-准备开发。 ◆产品思维的关键词及核心因素 ·用户的认知:一是微观的。这包括用户画像、用户场景和用户心智。二是宏观的,需要对用户群体进行拆解分层。 ·迭代是执行的概括,是认知用户和判断如何创造价值后的步骤。在产品执行中,核心是要有迭代思维与相较更基础的科学思维。 ·用户体验最重要的事情在于做出分层,区分可用性,易用性,及用户的稳定性诉求。 ·没有人能做出永远正确的决策,需要具备对产品和用户的敬畏心,依赖大量的用户反馈和数据调研来做出更好的判断,持续优化产品。 ·互联网如何影响产品思维: >>第一,产品触达成本骤降——互联网产品会将大量的纯线上互联网产品的触达成本降至最低,甚至归零。让真正了解用户的产品、体现用户价值的产品能够在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 >>第二,认知用户质的飞跃——行为数据的获取。 >>第三,个性化体验成为可能——了解不同用户需求并做进一步抽象,个性化的方式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 >>第四,生产方式彻底改变——互联网产品的载体变成了网页(电脑和手机)、App(应用程序)以及小程序,触达成本降低,让快速迭代成为可能。 ◆认知用户 ·产品经理和创业者的存在价值是洞察商业规律、市场机会背后的用户诉求和用户心理,对用户要有足够深的认知。这认知是动态的、深入的、差异的。 ·认知用户的基础是用户画像,之后通过用户场景和用户心智对用户决策判断进行约束,最终才能找到用户的真正需求。 ·用户画像真实感的价值:用户画像,延伸出来的是用户生活工作的环境,是他们日常的心理状态和认知能力等。 ·用户画像在随着产品复杂度提升或出现新的需求和场景,需要继续优化和丰富。 ·从单一用户群体到用户群体矩阵多视角认知:当有更丰富的功能和服务时,需要做人群划分,因用户认知和需求的不同,需要从每个维度都拆分出不同的群体,形成特征与用户画像的多维矩阵体系。 ·如何认知用户的生命周期:要判断的最重要的应该是“潜在用户”和“真实用户”。以及他们之间的转化关系,用户身份不是固定不变的,要进行观察和拆解。 •潜在用户:未注册的用户人群; •新用户:注册但没有7个好友的用户人群; •老用户:有了7个好友的用户人群,半个月内有登录行为; •流失用户:连续半个月没有登录过的用户人群。 对于潜在用户,鼓励老用户将产品推荐给新用户。 对于新用户,让他们快速获得7个好友,比如,绑定其他社交工具(如微信、QQ、WhatsApp),或者获取通讯录的好友信息,或者推荐一些类似的新用户。 对于老用户,要确保他们会持续使用产品,提供更多有意思的内容和玩法,让用户养成习惯。 对于流失用户,想办法让他们回归,挖掘用户流失的原因,定向解决问题。 “用户生命周期是为了更好地认知用户和创造价值”,通过创造价值,让用户认可并转化,远比用许多粗暴的运营手段让用户转化有价值。 ◆利用场景判断用户的真实需求 ·对用户心理状态变化的把握,场景判断能够帮助我们更精确地捕捉用户随时会变化的需求。 ·分析用户的心理账户即时间账户,通过用户调研或者数据分析的结论,结合对用户的认知,判断什么时机的产品触达更合适。 ◆怎样探索用户心智 ·用户心智是用户需求的根源,对用户的认知度决定了产品经理对用户的认知判断。 ·用户心智是社会问题,要认识用户的心智,一定绕不开“同理心”这样人类才有的能力。 ·社会心智:在社会学中,影响一个人的塑造因素,主要是社会地位和社会资源 一是物质或经济资源,即一个人拥有的财产或者资产。 二是社会资源,即一个人的社交网络,以及在社交中的影响力。 三是文化资源,即一个人的文化程度,是否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想法。 经济资源、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消费心理和文化程度,这些要素综合起来,就塑造了一个人的价值观,也就是认知所有事物的价值判断方法。 ·社会心智的特点:一,是相对固定的。二,是很难用外力改变的。三,很受社交圈影响。 ·社会心智的应用: 第一,理解用户的社会心智可判断用户特征。 第二,理解用户的社会心智可判断用户成本。 第三,通过影响用户的社会心智来建立产品认知。互联网产品服务有许多触点,试图在每个触点,让用户感知完整的心智感受。 ·在某个足够垂直的领域,一旦用户有“A产品=安全”或者“B产品=送餐快”的心智认知,那攻破用户心智便是产品运营目标,对竞争对手而言就变成了重重难关。 ·认知心理学对用户的影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的经典著作《思考,快与慢》的核心主线就是论述人类大脑系统1和系统2思维方式的不同。 •系统1是无意识的、快速的思维方式; •系统2则需要注意力集中,做复杂的运算; •我们通常倾向于用系统1思考,遇到麻烦,系统2再出面解决。 ·对用户天然存在认知偏误,无须判断是非价值观,要深入理解用户的认知偏误。 ·用户常见的认知偏误: >>损失厌恶—当人面对同样量级的收益和损失时,会觉得损失更加难以忍受。 >>框架效应—面对同一个问题,在使用不同的描述后,人们会选择乍听之下比较有利或者更顺耳的描述。 >>锚定效应 价格方面:作为一个重要的锚定物,用户在卖家的这种锚定路径影响下,购买产品。 管理用户的预期方面:用户会把最开始得到的信息作为固定的锚点,你后面的任何行为,都会基于这个锚点被用户评价。 >>注意力偏误—重要信息突出显示,更重要的信息阻断式显示,小字作为辅助。 >>主观验证、证实偏见和逆火效应—人的思考方式里有根深蒂固的叛逆性,尤其在缺乏自我批判的习惯时,会对外部反对自己想法的声音持有敌意,用户也是如此。 >>概率思维与0/1思维—做功能的概率思维,而对用户来说,只是0和1的关系。 >>知识的诅咒—学会从用户的认知视角看问题,需要跟用户沟通,获取用户的想法来保障产品决策的可行性。 >>峰终定律—映射到产品和用户,不管整体流程如何,用户使用产品后对产品评价优劣,往往源自他在最高峰期间以及在结束时的体验如何。 >>宜家效应—让人高估自己劳动带来的价值。对于用户花费时间和精力得到的权益或者虚拟物品,在做削弱它们或者导致它们贬值的事情时,要特别谨慎。 >>间隔效应和延迟效应——间隔效应(spacing effect),有间隔的重复接触会有更好的记忆和学习效果。延迟效应(lag effect),长延迟时间的少次接触有较好的记忆与学习效果。 关于用户心智的建议“认知偏误列表”https://www.jianshu.com/p/57c30f211734 >>如何对用户心智做更好的认知和判断: •获取足够完善的用户画像和用户场景。 •要对普遍存在的认知偏误有些了解。 •要有极强的同理心。除了整合客观信息,还要对用户表达的内容做分析拆解,对用户行为背后的心理决策逻辑做共情猜测 •要用科学论证的精神反复检验。 ◆找到真实有效的需求点 【用户需求7原则】 一,需求是用户对解决现存问题的需要——问题不分大小不分场景,只要是用户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需求。可以运用“痛点”“痒点”或者马斯洛模型等作为参考,可以协助定义问题的大小,即严重程度。 二,需求不是无边界的——无限制地满足用户需求的价值会变小,我们可以称这个边界点为“用户体验边界”。 三,用户的诉求不等于需求——用户表达的表面诉求,需要清晰认知这些诉求背后的需求,知道“更快的马”背后是“更快的交通工具”。 四,需求的主体是目标用户——识别用户画像和用户心智 •要考虑清楚需求的主体; •不需要考虑所有用户需求,要找出目标用户。 五,需求有其时空约束——关注用户的场景和心流,也要关注用户的认知偏误。 六,用户是需求的集合——如何看待用户和需求,决定我们如何认知竞争对手,也决定我们如何占据用户心智,抓住了用户更多的时间,也就覆盖了用户更多或更重要的需求。 七,需求存在不同层次——在认知用户需求时,意料之外是只看到了用户的表面需求,情理之中是看到了这个需求背后的原因。 ◆创造价值 是否能够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是衡量用户价值、产品价值和产品体验的标准。 •用户价值:用户使用产品时主观判断能否帮助自己解决特定问题。 •产品价值:从产品设计的视角关注的用户价值。 •用户体验:在实现用户价值过程中用户的主观感受。 用户价值是我们要为用户铺一条通往想去的城堡的路;而产品价值是我们铺的路有多少人用,是不是比别的路好;用户体验则是在行驶过程中,道路是否颠簸以及路边的风景如何。 面对成千上万的用户,产品价值就要考虑目标用户不同的价值诉求。 ● 在市场环境中看产品价值=(新体验-旧体验)-迁移成本 ● 在平台视角看产品价值=平均创造的用户价值×覆盖的用户数量 ◆基于用户需求而判断出的用户价值 ·用户价值受社会心智和认知行为心智的影响 ·判断用户价值时,要判断的是考虑所有约束条件下的用户需求究竟是什么样的,再考虑用户价值是什么样的。用户价值的重要度次序,也决定了我们做需求排序的次序。 ·用户需求与用户价值是一体两面,一个关注问题,一个关注解决问题。 ◆核心用户价值就是产品要实现的产品价值 产品的核心价值要点: >>符合用户价值 >>对应的旧体验较差,有空间 >>覆盖用户较多,市场较大 >>简单明了 >>自己有经验或资源优势 ·产品价值公式揭示了许多产品决策者通常会犯的两个主要错误:•忽视旧体验;•忽视迁移成本。 ·在短期效果与长期价值之间做权衡:法治上,要确立长期用户价值的关注指标,不能单纯追求GMV(成交总额)、订单量这样的指标,还要看用户满意度、留存率这样的指标,这是基础;人治上,要知道产品的核心价值,不破坏核心价值。 ◆用户体验=可用性+易用性+稳定性 ·用户体验存在四个维度 >>可用性:让用户达成预期目的,通常也是核心用户价值的体验。 >>易用性:就是“用户成本”,解决问题是可用性,而低成本地解决就是易用性。 >>稳定性:面对稳定性,要解决两点:降低异常发生的概率,降低异常发生后的解决成本。 >>超预期:让用户有超过原本预期的感受。 ·用户体验地图的核心要求三点: 真实触点—需要用户有真实的触点,不管线上还是线下。 触点间关联—需要触点之间有明确关联,最好是状态机。 遭遇的问题和主观感受—需要了解每个触点用户遭遇的问题和主观感受。 ·考虑的体验层次,按重要程度由高到低排序:可用性-可用性的稳定性-易用性-易用性的稳定性 ·在用户体验上,总结4个原则: •始终优先满足可用性 •基于体验差酌情提升易用性 •降低严重异常的概率以及发生异常后的用户成本 •只考虑永久性的超预期体验 ·没有任何协作的边界是无比清晰,不容置疑的;在模糊边界里的分工,需要不同角色提供各自专业领域的输入。 ◆产品落地 ·从创意到实现,除了足够的认知,还包括供给侧能力和迭代思维两个核心逻辑。结合贯穿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科学思维”,这是需要产品人熟悉和掌握的三项核心思维。 ·深入场景,探索供给侧的价值: •单向提供功能和服务的产品,供给侧就是如何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团队及资源,我们可以称之为独立品牌产品。 •多方撮合的平台型产品,供给侧不仅包括平台本身所需的团队和资源,还包括撮合的非狭义用户之外的用户。 ·供给侧画像是认知供给侧的起点,知道了用户价值,需要什么条件,要做什么才能实现它? ·以四个步骤驱动产品迭代: 一,判断最重要的体验差。找到最重要的体验差是什么以及该做什么。 二,新体验的最小成本尝试。 三,观察结果,识别正误。有科学的分析和对用户的正确感知。 四,坚持对的,放弃错的。 •确保在预期时,就设置清晰的退出机制。 •塑造无压力的试错环境。 •由第三方来做中立的判断。 ·用数据观察结果,做分析识别正误,在迭代过程中,需要两种观察结果:用户反馈和行为数据。 ·分析正误的基础:数据思维 【数据分析十条】 •分析师的核心能力是思辨 •对讲真话负责,保持中立 •论据充分,论证严谨,观点简明 •数据先于观点,而非观点先于数据 •不要把问题复杂化,也不要惧怕复杂度 •分析什么问题,往往比用什么方法更重要 •好的分析师给别人输入,不只是帮别人输入 •分析没有什么价值,除非洞见改变了什么东西 •如果可能应该基于问题收集数据,而非只是基于数据来问问题 •不是所有问题都可以分析出答案,以开放的心态采纳其他的观点 ·常见的数据分析方面的认知偏误: •样本选择偏误:抽样的方法并不严格随机 •选择性偏误:因样本选择的非随机性而导致得到的结论存在偏差 •幸存者偏误:只看到了筛选的结果而无视筛选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基本归因错误:考察某些行为或后果的原因时高估个人因素,低估场景和环境影响的双重倾向。 •回归谬误:没有考虑随机起落的正常波动现象,造成不准确的因果推论。 •社会期望偏误:做用户调研时相较于真实的答案,被调查者更有可能选择符合社会期望的答案。 •受试者期望效应:用户会有自己的目的性和预期,所以不选择更真实的答案。 ·借鉴科学思维,建立深度认知和决策:好的用户专家和产品专家,要能够洞察用户和产品,能够看到普通人看不到的背后的用户价值和他们的行为模式,看到如何搭建产品模型,怎样创造价值等。 ·做用户和产品的认知与决策,是要自我迭代和成长的。 ·作为产品经理和产品决策者,可以借鉴社会科学领域有效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尊重客观规律:要关注市场和用户的客观规律。 >>明察约束条件:用户画像,用户场景,用户心智,异常体验,供给逻辑,认知偏误等。 >>抽象有效方法论:相对成体系的方法论模型,不断迭代进化,逐渐离真相更近。 >>具备批判思维和可证伪精神:方法论最重要的基础是批判思维,批判思维是迭代思维的基础。 无论当前遇到多少困难,都要珍惜现在的团队>把握手中的每个机会>认识更多的牛人>学习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 任尔东南西南北风,你自岿然不动。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