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向我们这些想要了解美国成熟的资本市场的历史的看客娓娓道来,可以用波澜壮阔来形容,从阿姆斯特丹到纽约,从围墙外的街道变为华尔街。 几百年的历史的进程平添了想要一直阅读的兴致,很难想象作者为这本书付出了多少的心血,才让我们了解到这场伟大的博弈! 纵观其两三百年的发展史,证券市场既是一个物欲横流、鱼龙混杂的场所,又是一处汇集智慧、永远创新的地方;它时时投机充盈,刻刻险情迭出、危机四伏,但永远集聚商机,洋溢活力,充满挑战性;毋庸讳言,它也是一个极富人性的地方。 资本永不眠!
《伟大的博弈》这本书如同一部华尔街金融历史的演义,我把每一章加了一个中式标题,尚未读过本书的人通过标题可以猜测八九分的内容,读过本书的人可以通过标题清楚地回顾对应章节的内容。如果你觉得不错,欢迎点赞、收藏和转发。 01.郁金香如幻泡影 新约克建墙成街 02.美利坚联邦建立 华尔街鱼龙混杂 03.修运河东西通运 交易所股价飙升 04.新事物层出不穷 大繁荣暗藏危机 05.发公债战争筹款 纽约人纸醉金迷 06.两巨头铁路大战 立法者狼狈为奸 07.古尔德巧布陷阱 挟总统操纵黄金 08.华尔街群英荟萃 聚财富各显神通 09.劣等币驱逐良币 美总统屈尊求援 10.争铜矿祸起蔷薇 老摩根力挽狂澜 11.大战起美遇良机 一声响迎来长牛 12.纽交所恣意妄为 高杠杆引爆祸端 13.华尔街股市崩盘 罗斯福颁布新政 14.历二战股价探底 十年期牛市冲天 15.大变革颠覆传统 新科技引领风骚 16.互联网改变格局 全球化一路高歌 17.互联网泡沫破灭 九一一雪上加霜 非理性虚假繁荣 次级贷金融危机 本书自“郁金香如幻泡影”起,到“互联网泡沫破灭”终,详实地记述了华尔街四百多年的历史变迁。无论世界如何变化,无论市场如何起伏,不变的是人性,长期存在的是华尔街上的贪婪和恐慌,正如《圣经》所言:太阳底下没有新事物。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泡沫累积和破灭的事还会再次发生。 如果作者继续更新,写到当下,那一定是: “新病毒疯狂肆虐 全人类共渡时艰”。 2020年是人类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它也注定是华尔街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一年。在很短的时间里,一次又一次创出历史单日跌幅之最、历史单周跌幅之最,更是创出了十天内四次熔断的惊人记录。然而令人更加预想不到的是,华尔街在经历了如此阵痛之后,很快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指数不断创出历史新高。 华尔街的历史是一部危机不断的历史,也是随之带来制度变迁和社会进步的历史。作为人类金融史的典型代表,它正演义着越来越精彩的篇章。
读<伟大的博弈>,最初被震撼的是同一时间的西方和东方的对比。 很难想象,美国在应用股票工具融资时,中国在进行鸦片战争。因为用股票融资,百年后的今天仍在应用,而鸦片战争是历史上的耻辱,离我们仿佛很遥远了。和这些传统的,有经验的资本主义国家比,我们对于金融的积累还太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也会听到对中国金融市场的诟病,但是读完本书后会发现,美国的金融市场在最初的时候也是一样的无序,一样的中饱私囊。那些规矩,都是在一次一次疯狂的大崩溃之后,人们为了以后更加长远和稳定的收益而制定出来的。比如,华尔街最初只有会员可以在交易中心买卖,明显就是对会员有利。比如,那些利益相关者,政府要害部门的人也可以买卖,在当时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而这种阵痛是必须经历的过程,才能让市场上的大多数人达成一致,制定规矩。 美国是个人英雄主义,而中国是集体主义。在本书中也有体现。摩根如何力挽狂澜,铁路大亨如何把空军击退,以及个人如何与机构抗衡,都是个人主义的完美诠释。正因如此,美国的金融市场有他的特色和个性。与中国金融市场不同的个性。 美国也曾大搞基础设施建设,那些铁路投资对经济和交通的拉动。甚至到后面,投机者造了无数不会运营的铁路,只为融资圈钱,是不是非常熟悉? 华尔街的崛起伴随着欧洲的没落和英国的式微,在一战二战中累积的财富和金融地位,才是华尔街崛起的关键。抓住这个百年千年不遇的机会才是美国崛起的重要一环。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发明了新的制度,集体融资,也是美国人的智慧。 美国金融市场也有过大狂热,也失去过理智,甚至还有过维持数十年的庞氏骗局。阳光下无新鲜事。正因为这些,华尔街才走到了世界金融市场的前列。 中国经济在崛起,但是和美国相比,仍然有很大的距离。借用一个很好的比喻,就比如一个穷孩子,通过自身努力,赚大钱了,今年挣了500百万。不要太得意。因为别人虽然一年就挣300万,已经挣了一百年了。而你呢,500万就只挣了一年。
不管你喜不喜欢,这都是典型得美式思维,霸道且无知,探索且冲动,睿智且愚蠢。在中国历史中,这就是典型得无君无复无法无天无知无底线... ...
本书讲述了以华尔街为主的美国金融资本市场的发展史。 从最初的1653年开始美国还只是北美殖民地的一个贸易窗口,1776年经独立战争后建国至今,约350多年的时间就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的原由,离不开华尔街这第一大资本市场和全球金融中心的助推,它们可谓是生命共同体息息相关不可分离。 此书不仅仅是讲述了美国的发展史,也揭示了美国社会某些时代的原始蒙昧,法律缺失,某些利己主义人群的混乱腐败,欺诈猖獗。 希望,阅读于2021.12.09~12.22
《伟大的博弈》讲述的是以华尔街为主体的美国金融市场的兴衰发展历史。 首先要给作者和译者点赞。作为一个对金融和资本市场知识生疏的读者来说,作品文风质朴、通俗易懂,没有因为专业的匮乏而产生阅读的障碍,读来毫无违和之感,作者和译者都功不可没。 其次要为作品的质量点赞。伴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发展延伸,金融资本市场也是从无到有,从有到发展壮大,更对经济活动、政治制度和地缘格局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作品从1653年金融市场诞生写到2008年的次贷危机,在两三百年的发展史上,美国的金融资本市场兼具物欲横流、鱼龙混杂,又汇集智慧、永远创新。所有为金钱逐利的人们在这里投机充盈、险情迭出,又集聚商机,洋溢活力,实现了人生的梦想,催化了经济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巨大失败与成功。 从历史发展过程的角度看,这本书具有难得的镜鉴作用。“她”为我们解读了大国兴衰的深层次密码,展现了在利益纠葛之上人类道义情怀的高贵。对于我们这个新兴的经济大国来说,如何健全我们的金融资本市场体系,抵御化解经济领域的风险挑战,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助力增辉,这本书是难得的启迪与镜鉴。 本书值得一读!点赞!
制纵观华尔街这二百年的历史可以看出。制度的建立总是循序渐进的,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这本书还行,基本理清了脉络,增加了读者的阅历。
五天读完了,感慨金融世界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 美国的每一次金融市场兴旺都来自于新技术的推广,止于创新尝试的滞结(社会和认知的舒适圈)大众惊叹第一条跨洋商业轮渡,第一条运河便利,第一次电报对通讯沟通的提速,第一次铁路运营,和今天马斯克太空旅行也别无二致。 1. 畏惧变革和趋势肯定没有好下场:杰斐逊对金融和欠款的恐惧造成发展停滞 2. 跳跃的发展一定要有资本的支撑:马克思说要是一个人的钱攒到够投资铁路,到现在都不可能有铁路 3. 技术是反向的钳制力。火车的发明是因为发现马+轨道滚轮很快,有了内燃机车就出现了火车 4. 投资与创新应用的关系,有限责任制在,无序的资本可以快速放大有目标的能力。痛点明确,方向明确,技术成熟,不用畏惧创新。 5. 通讯/交通能力一般是重投资高收益,离钱近,交通带来旅游,通讯直接作用于投资决策。 6. 在新的技术前瞻下,能解决的社会问题可太多了… 7. “恐慌,即使是金融恐慌,也有充分的理由证明其本质上更应该是一个心理学术语,而不是一个经济学术语。它同时也提醒我们,“经济学”在本质上是研究市场中人的学问,而人有着与生俱来不可预测的奇怪天性。就像爱无法简单地用一堆数字来解释,经济学同样是这样。如果经济学家们能够记住这样一个无法回避的基本事实,那么经济学这门学科所取得的成就至少不会这么惨淡。” 8. “人类社会有一条铁律:在没有外来压力时,任何组织的发展都会朝着有利于该组织精英的方向演进。这条规律既适用于薪酬丰厚的公司管理层,也适用于被领袖人物控制的工会,既适用于美国国会,也适用于好莱坞。” 9. 最后清朝GDP和资金组织能力去对比对手的部分很犀利。
书名取得不好,不看内容完全想不到是一本美国金融史。 300年的金融史,波澜壮阔,跌宕起伏,在我们看来不过就是一条斜拉向上的k线图。但本书作者的角度很好,从细微处出发,写江湖中人的故事,内容鲜活有趣。跟金庸的小说一样,描写政治总是寡淡无味,而爱恨贪嗔痴人性是永恒的。 看起来美国发展中的一切都杂乱无章,但总有一些人一些事推动进步改革创新。允许多家之言,社会的包容性,自底向上的推动力,在我看来正是美国的优势所在。 译者特别用心,配图和导读,东西方对比都为本书添彩。
我的妈啊,30多万字的老美金融史书我竟然看完了,先给自己点个赞?!哈哈马克一下,之后再做详细的书评吧,先简单谈谈自己的感想…老美这两三百年的金融历史还是蛮精彩的,结合期间看的纪录片the man who builds America,美国在近代的崛起是有其国家之运数,亦有敢想敢为之人,还有充满创新同时又难能可贵脚踏实地的科学鬼才们。现在对美国这个国家充满了好奇,我们若想强大,必先知道他人为何得以“称霸”,承认他人的强大才能正视自己的不足,便有助于我们制定出更行之有效的政策以实现自我的光速提升,总之,加油啊中国!对我国的资本市场还是长期看好的[奋斗][奋斗][奋斗]
《伟大的博弈》,第三版,32.2万字,阅读时长21小时 为数不多的超五星级评价的好书。 第三版是今年春节后新出版的,可以说是新鲜出炉。第二版读过两遍,算上这次,是第三遍阅读,依旧酣畅淋漓,收获至深。 至今为止,如果给金融从业人员或管理类人员推荐经济金融类的书籍,这本书依旧力推的第一本。 这本书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给读者展现了过去300多年以来,在美国历史、技术变革、社会发展的背景下,美国金融发展的风起云涌和跌宕起伏,从而系统性地,站在大历史背景下,理解金融业的发展和风控规律及边界。每次阅读,会从不同的角度,有更多的收获。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阶段,亦是如此,会有不同的收获。 如同本书快结尾时提到的,我们当下正经历的,是08年金融危机的延续。确实如此,具体到中国当下,更像极了美国08年金融危机后。当时中国采取的放水吹泡沫,延缓了中国危机应对的时点,在近十年之后,终于不得不痛苦地面对。
没有什么比全球股票、商品和期货交易所的整合、电子交易的普及以及实体交易大厅交易量的锐减更能标志华尔街在数字化时代的狂飙突进了。 许多实体交易大厅,譬如纽约商品交易所的交易大厅,甚至已不复存在。
700多页的美国资本市场发展史,读下来不觉得有任何困难,整部书籍,一气呵成,语言顺畅,可读性强,对于了解过往的美国资本市场(华尔街为代表)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给我们今日建立完善的中国资本市场制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纵观美国资本市场发展,有以下几点结论是明确的: 1.一个国家的经济要想强大,必然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壮大,制度的不断更新与完善,投资者素质的不断提升,市场的稳定运行与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标的作用。 2.一个市场的诞生与发展过程,必然是从无序到逐渐有序的过程,因为个人利益无法战胜所有参与者的共同利益,一个完善的制度和稳健发展的资本市场,是符合国家利益,国民利益,以及所有中小投资者和企业的共同利益的。 3.资本市场发展壮大程度与其在世界的地位,通常伴随着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也伴随着国家的发展与繁荣富强。 4.资源的合理配置必然要求是,集中资金投入到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这是资源配置的必要也是有效手段。只有引入金融活水支撑国民经济"四梁八柱"的发展,中国经济才能实现换挡升级,才能为未来的强盛奠定基础。 5.现阶段,中国国民的投资主要集中于楼市,这必然导致经济结构的扭曲。如果中国想要摆脱"中产阶级陷阱",就必须大力发展制造业,必须转型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直接融资(股权融资),规范市场,促使资源朝着发展方向的领域流动。这样,就势必带来资本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以上几点,是为小结。 #从西到沪的火车上#
美国股票的兴衰史,金融市场是没有硝烟的战场,资本逐利如同丛林法则,学习进步不负韶华。
一部华尔街的历史可以概括为两句话:科技提升效率,灾难促进监管。